超长儿童的身心特点.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4538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长儿童的身心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超长儿童的身心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超长儿童的身心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智力超常儿童的身心特点较早期的心理学家如特曼( Terman )、贺林华思( L.S. Hollingworth )、泰勒( Taylor )、格雷、鲍尔顿( B. Baldwin )以及佛兰西( J.L. French )等人对 智力超常儿童的身心特点均有研究。例如佛兰西通过比较超常儿童与同性别、同年龄的一般儿童的行为表现,归纳出了以下的特点: 1 生理构造优异,说话、走路早,耐力及一般健康均超过常态标准 2 注意范围较广,能察觉一般儿童所不能察觉的事情 3 一般学习迅速,少重复,喜欢接受挑战。 4 成熟地运用各种说话技巧,以表现自己的能力 5 对事物能提出较多的问题,想探索深层的因由,并以学习为享乐 6 凡对有兴趣的事物,不管是否儿童学习的东西,都不惜耗时而求之 7 适应能力强,能熟练地分析自己的能力、限度及问题 8 具有高度的独创力,并能用优良而不平常的方法与观念 9 具有一种或更多的特殊才能 10 不容易因失败而灰心丧志 11 情绪较为稳定,并有判断别人情绪的能力 但有些人觉得超常儿童应具有下列特点: 1 凡事好奇,过度活跃 2 对自己与外界事物都非常敏感,表现过分紧张 3 倾向“完美主义”,容易对别人和自我埋怨与批评 4 挑战成人的观点,漠视尊卑 5 破坏传统及批评既定的价值观念,容易与人发生冲突 6 关注太多难题,对世界未来感到不安和恐惧 7 自觉与别人不一样,表现抑郁、疏离 8 固执、自以为是,不善于与人合作 9 表现极端,总要得到别人的注意 10 对其感兴趣的事情太专注,缺乏在生活上平衡的发展 三、智力超常儿童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超常儿童可能表现出的如此极端的特点正表示了教育培养的重要性和其本身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文化、学校与家庭教育对帮助超常儿童全面及健康的发展起主导性作用,结合三方面的正面影响,超常儿童可以更充分更良好地发挥其独特才能与个性,从而呈现出一张张可爱的真面目。 然而, 纵观这些年我国在智力超常儿童方面的教育工作,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缺乏教育法规的明确支持。在特殊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智力超常儿童获得特别教育的权利都受到立法保障。由于我国尚缺乏明确的法规政策,多数学校还不能认识到为智力超常儿童提供特殊教育服务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2 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的服务规模十分有限。无论是大学的少年班,还是中小学的超常儿童实验班,都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投入。这些特殊班级里需要专门的课程设计、教材设计、教学设计,还需要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和单独的管理队伍。这些条件在普通学校中很难得到满足。目前,这些特殊班级只能在某些大城市的极少数学校中存在,每个班级每年的招生能力不过十几人或几十人,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3 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的形式还很单一。我国智力超常儿童教育形式主要是大学少年班和中小学超常儿童实验班中进行的“加速式教育”。在这一体系中,儿童在小学阶段读 4 年,中学读 4 年, 14 、 15 岁升入大学。“加速式教育”虽然有效地缩短了人才生产周期,但存在以下两方面弊端:由于“加速式教育”模式对人力物力投入的需求较大,缺乏大面积普及的可能性;学龄期是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加速式教育”模式中,这一时期被人为缩短,加之学业压力较大,包括同伴在内的各方面成长环境也比较特殊,很容易导致智力超常儿童在学业和智能上孤立发展,而其他方面的成长受到抑制。由于以上原因,多数国家并不提倡“加速式教育”的做法,而更提倡针对智力超常儿童开展“丰富式教育”,也就是让智力超常儿童在普通班级中正常成长,同时给他们提供更丰富的活动机会和更有挑战性的课堂要求。 4 教师队伍关于智力超常儿童教育方面知识的普遍欠缺。在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体系中,无论是职前教育还是职后教育,其学习内容都很少包含有关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的知识。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多数教师不仅不能有效地指导普通班级中的智力超常儿童,甚至还没有认识到对他们进行特殊对待的必要性。 专栏 10 3 超常儿童该怎样教育 智商高的不都是天才 智商的测算幅度一般是从 46到 160,多数人的智商水平为 100。国际通行的办法是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水平定在平均 130左右。按这一分级标准,世界上大约一半人的智商在 90 110之间, 25的人的智商低于这个水平,约 5的人达到 125,达到 130的人约为 1,而 10万人中只有 1个人的智商水平可以达到 160。 有些人认为,智商高就是天才。教育心理学家却认为,这是一个误解,智商高只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自然天赋,天才则是指那些智商高、又在某一领域获得社会成功的人。科学测试也说明,一个智力超常的孩子,其智力和心理测试结果往往互不协调。教育心理学家建议,最好不要用“智力早熟”、“智力超常”来形容智商高的儿童。“智力早熟”让人感觉是智力提前到来,“智力超常”容易将他们与正常人组成的社会分开,为他们融入正常社会制造障碍。因此,有的教育心理学家主张采用“高潜力”来替代“超常”和“早熟”。 有问题的孩子其实是高潜力儿童根据许多家长和学校提出的问题,对高智商儿童的另一个看法是,天赋如果不经过精心呵护,可能会半途而废,甚至成为成长的障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专家们普遍认为,虽然当今的教育体系对培养出智力超常儿童没起什么积极作用,但正是这种僵硬的教育制度方便了对高潜力儿童的发现。 教育心理学家们发现,许多在学校被认为不合群、不合格,视学校为“地狱”的儿童,往往都是高潜力儿童。统计表明, 2/3的高潜力儿童都在学校、社会和家庭里遇到麻烦,他们普遍跟不上学校的课程,或多或少都有某种心理毛病。这是因为敏感是高潜力儿童的特征,而一般教师和家长经常忽视这一点。教育心理学家们举例说,老师让孩子们背诵课文,而那些高潜力儿童的潜意识中却认为,这类背诵他人句子的学习没有创造性,因此拒绝背诵,在心理上产生抵制情绪。结果可想而知,高潜力儿 童与老师和学校的关系一塌糊涂,慢慢就上了黑名单。因此,教育心理学家们建议,对于高潜力孩子一定要采取敏感性的教育方法。 拔苗助长的教育方法不可取 到底该怎样教育高潜力儿童呢?拔苗助长肯定是不行的,一个人应该是一个社会人,需要与社会相适应,融入周围的环境。 频繁的跳级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利于高潜力儿童的成长。所以,单独教育往往并不可取。但如果把高潜力儿童放到正常的班级中,也常常得不到帮助。 教育心理学家说,如果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出现在一个班级中,其各项表现比其他孩子都好,周围的孩子就会嫉妒他,“神童”的天赋可能就会被这种嫉妒抹杀。如果“聪明”儿童得到了很差的分数,也会招来大家带有嫉妒心理的奚落。所以说,高潜力儿童往往承受了比常人更多的压力。因此,教育心理学家们建议,家长要将孩子的实情告诉老师,说明孩子最近做了些什么,避免老师和同学一起对孩子施加错误的压力。同时,家长要告诉孩子,他的特长是什么,如何弥补自己的短处。专家们还认为,当孩子遇到此类问题时,不能简单地以“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下一次自然会好的”来让他找到自尊就完事了,正确的做法是帮助孩子找出问题所在,并帮助他克服障碍。 在高潜力儿童的研究与培养中,美国、加拿大、以色列、俄罗斯等国走在了前面,它们都有专门的机构,以及一系列的法律制度与规章。就拿以色列来说,以色列儿童 7岁以后会经常定期测定智商,学校根据不同的智商和孩子的特点来进行定向的培养。韩国 1999年则通过了关于超常教育的法案,有法律保障后,很多学校开始挑选超常儿童,对国家人才战略发展很有好处。法国目前也已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全法现有几百个为高潜力儿童及其家长服务的机构。有专家认为,高潜力儿童教育是国家正规教育的补充,理想状态是让所有超常儿童都能享受这样的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