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42826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高考考试说明中的相关部分要求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之上给予恰当的评价鉴赏。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古诗鉴赏之形象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自然景物形象(意象):诗人借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分析形象问答模式 提问方式:诗中刻划了一个怎样的形象?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抒情主人公、动植物)的形象。提问变式:从你看到了一个诗人笔下的(抒情主人公、动植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特征+身份)(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指明形象的意义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注意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 初学者往往失去重点,分散笔墨,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一、 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他人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自我形象)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1、学会知人论世、解读描写手段、借助诗中意象、分析关键词句例题分析:(抒情主人公)(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作者,注释)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手段抓人物心理:“万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 “万里匹马”、“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参考答案】 概括形象特点 概括形象特点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指出形象的意义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诗中该划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析 从军行 李 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勇武过人、凛然可敬的将军(英雄)形象。 “百战沙场碎铁衣”写出征战时间之长和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数重围”写出全军已陷入绝境,突出形势危急,最后两句写在突营闯阵的时候,他射杀敌军主将,使敌军陷于慌乱,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 。表现了一个将军勇猛无畏的精神和气概。贫 女 秦韬玉 v 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 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v 注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俭:通“险”,怪异。时世:当代。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方法答: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诗人借她表达了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二、自然景物形象:物象、意象与意境写“物”诗歌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v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v 分析思路: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物象 马诗(李 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金络脑:金络头,贵重的鞍具。 (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2)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v 山 园 小 梅 林逋v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v 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v (1)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尾联抒怀,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自得其乐,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了诗人隐居田园、不慕容利的高尚的情操趣味。v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怎样描写小梅的优美风韵?v (2)颔联以“横斜”描绘梅枝稀疏的倩影,以“浮动”状写梅花缕缕袭来的幽香,再以朦胧的夜色、清澈的溪水衬托,表现了梅花高洁、幽雅的气质风韵颈联从侧面烘托梅花的可爱。霜禽未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先偷看梅花几眼,活不到冬天的粉蝶如能见到梅花一定会爱得消魂。用拟人和夸张写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情感,写梅花可爱到极点。 。(解答时可从关键词语和衬托手法两方面进行分析。 )v 例题白鹭图(刘 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参考答案: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练习 早 梅(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迎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参考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迎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v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v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雨后霜前着意红。 花心应似客心酸。犹胜无言旧桃李, 更凭青女留连得,一生开落任东风。 未作愁红怨绿看。v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v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意象与意境知识准备意象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寄托作者情思的具体物象。古诗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古诗常见意象集释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永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月亮、月光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高洁如故。“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莲 由于“莲”与“怜”、“恋”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恋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 薛道衡人日思归)“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 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 戴复古月夜舟中)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v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常于暮春时节啼叫,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闻之如“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悲愁、思归”的代名词了v 鹧鸪鸟:鹧鸪的叫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因此这一意象就常用来表示“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v 梧桐;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成了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重门深锁,顾影徘徊,只有清冷的月光从梧桐枝叶的缝隙中洒下来,好不凄凉!过去是居万民之上的君主,而今已成阶下囚,万千愁绪,满腔幽愤,尽在其中。亡国之恨何时了?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深秋孤夜,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每一声都引起相思之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这既是一首雨夜相思曲,又是一幅凄风苦雨的秋夜图!面对此景,相思之苦便从词人心底涌起。 其它常见意象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比目鱼,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丁香空结雨中愁”等等。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葛胜冲点绛唇: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无边的烟雾,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心情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燕子- 今非昔比、物在人亡嫦娥- 孤独、悔恨杨花-离散、漂泊杨柳-离别日-暗喻明君佩剑-表达要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流水-暗示年华或时光易逝。长亭-离别南浦、西楼送别之地登楼、危栏-常有思乡怀远之意注意点(意象的含义并非一成不变的)v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寂寞高洁,孤芳自赏 ,凄凉抑郁 ,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 ) v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革命者的坚贞不屈 斗争 )诗歌常见的意象及其相关的主题v 送别诗v 例: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赠汪伦(李白)v 特征(意象):文题(送、赠、别等),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v 表现要点:离情别恨 深情厚谊 激励劝勉v 爱情诗v 例:雨霖铃 寒蝉凄切(柳永)鹊桥仙 纤云弄巧(秦观)一剪梅红藕香残(李清照)锦瑟(李商隐)v 特征(意象):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v 表现要点:绵绵思念 款款深情 离情别恨v 哲理诗v 例:题西林壁(苏轼)观书有感(朱熹)等v 特征:宋诗议理较多。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 v 边塞诗v 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凉州词(王之涣)出塞(王昌龄)等v 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v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v 田园山水诗v 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v 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v 行旅诗v 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v 表现要点:旅途艰辛 漂泊无依浪迹天涯 归期遥遥 孤独彷徨 思乡思亲v 咏史诗(怀古诗)v 特征:古迹、古人v 表现要点:借古讽(谕、伤)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未酬等。v 咏物诗v 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蜂等v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2006广东卷)v 谭敬昭v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v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v 注:艭:小船。海幢,即海幢寺。v 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1)晚:归艘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v 溪亭 林景熙(2007广东卷)v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v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v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v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v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v答案:(1)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 知识准备意境v 意境由意象构成的,在整体上耐人寻味的诗歌艺术境界。v 举例v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孤寂悲凉)vv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萧瑟悲凉 )常见意境举隅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意境举例请概括以下诗句的意境v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幽清明净 )v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雄浑壮丽 )vv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闲适恬淡)vv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明净绚烂)vv 【提问方式】v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v 【提问变体】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v 【答题方法点拨】 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2、概括形象特点;3、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凄清、雄浑壮丽,、沉郁忧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 双调清江引(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步骤一) 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 (步骤二) 渲染出一幅萧瑟浓深的秋景, (步骤三)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v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关城:潼关、函谷关。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v 提问:首联、颔联的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参考答案】“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v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v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v 宋王安石 宋方维深v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v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v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分析情景关系型问答模式v 提问方式:此诗情与景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v 提问变体:此诗以景写了什么样的情,你认为是这样的吗?分析诗歌情与景的关系(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v 解答分析:在我们所学的诗词当中,绝大部分诗作都是写景抒情的诗作,王国维先生有“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诗词之中的景一定要注意,首先要弄清楚写了哪些景,找到所写之景的特征就相当于找到了一把解题的钥匙。v 答题步骤:回答诗词中写了哪些景,怎样写的(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俯、仰;把握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明暗等)要抓住修饰景物的词语及景物本身。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诗题把景与作者之情结合起来分析。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年全国卷)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山有树,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现出了山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画堂春 秦观v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v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v 【注】捻(nin):持取,捻弄v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第一步)以哀景写哀情,(第二步)表现作者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第三步) 高三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炼字炼句及其他 一、表现手法知识准备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方法,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v 、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和叙事抒情、以景结情等。 v 、描写手法:联想、想象、动静结合、白描、工笔、渲染、虚实结合、烘托衬托(正衬、反衬)扬抑(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以小见大、以动衬静、象征、明暗结合等。v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比兴、双关、用典和互文等。v 补充资料v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v 观察角度的变化:上、下、高、低、远、近、俯、仰等v 描写角度:听觉(声)、视觉 色、形、态(动态和静态)、味觉、嗅觉(香)、触觉等v 结构形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过渡、铺垫、伏笔等。 分析技巧型 问答模式提问方式】 :这首诗运用了何种(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情感的? 有何效果?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某句是名句,说说它妙在何处。【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福建卷)(P138、3)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步)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第二步)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第三步)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二、语言特色鉴赏语言的角度:(一)、遣词用语 1、动词 2、修饰词 :形容词、数词、副词 3、名词4、叠词 5、拟声词6、色彩词 1、动词是我们鉴赏诗歌用语的重点,要善于通过动词的使用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v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v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v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v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痛苦。v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v “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2、修饰词:A、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个细字,脉脉绵绵,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的细密。 B、数词 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例: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早梅。c、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地使用副词,常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 例1:“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一无例外的思乡之情。例2: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杜荀鹤山中寡妇) 犹和尚字,深刻地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田园荒芜,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的严酷的社会现实。 3、名词 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因为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用十个名词组成不同景物意象,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例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中(温庭筠商山早行) 共写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亮、脚印、小桥、霜,纯用名词组成诗句,刻划出早行的情景,表现了一个早行旅人的孤独感和空旷感。 4、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萧萧,写出了秋的肃杀气氛;滚滚写出了长江的浩荡。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这三个叠词有浅入深,最终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道尽了流离颠沛之苦。 5、拟声词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 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运用“嘈嘈、切切”形象写出了声音的逼真和自然流畅,显示了弹奏者高超的技艺。 6、色彩词: 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有时可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有时也可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例1、“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例2、“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中。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一)、清新 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的语言大部分出自山水田园诗人。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二)、平淡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归园田居 (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三)、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李贺的诗。 锦瑟 (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四)、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五)、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梦令(李清照)(1995年高考题)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六)、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注意: 做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单独析出一个特点,而往往连在一起说,比如简洁明快,清新平淡等等。例如:1、简洁又表述为冼练或语言简练利落。浅显又表述为明白如话或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2、质朴清新,淡雅自然。3、词藻华丽 4、明快可表述为明白通畅。5、沉郁顿挫、苍凉可表述为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6、雄健雄浑可表述为雄壮、强健、浑厚等,这一般是用在诸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身上。 分析语言特色问答模式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方法点拨】 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一般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答案:雄健高昂、浑厚雄壮、雄浑豪放、悲壮苍凉、沉郁顿挫、清新飘逸、淡雅高远、委婉含蓄、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简洁洗练、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朴素自然、华妙艳丽、严谨细腻、清丽婉约、平实质朴等。【答题步骤】 第一步, 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第二步, 用诗词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色;第三步 ,指出描写的意境或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 村 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提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v 【参考答案】 本诗语言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试分析下面这首诗语言上的特色。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 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v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朴素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概括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具体分析)。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表现效果)。 三、炼字炼句炼字型问答模式【提问方式】 : 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个?为什么?【提问变体】 1、某一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2、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为什么是此字?3、此诗的某一句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哪一字更好,为什么?4、前人认为,某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方法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久经锤炼的字的妙处。诗歌的字、词、名句具有形象、凝炼、含蓄的特点,鉴赏时应注意其深层含义。对典故性字词,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 等词语。 对描写性字词,要分析对塑造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 对动作性字词,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对名句,要从情感、意境、形象、哲理、语言等审美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要注意情、景、理的统一。【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v 鉴赏常用语如:v a、用语工整,形象地勾画出的画面。v b、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v C、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的意境,生动形象,极富美感。v d、写出了的过程或生动情景,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深切。v E、叠字叠词还增加了诗的音律美。【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v 提问:请谈谈“侵”“拂”两字的妙处。【参考答案】 “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让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出了云光山色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南 浦 别 白 居 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四、其他方面一词统领全诗v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v 【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v 【答题步骤】 :第一步,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第二步,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有人说“不系船”是全诗关键,请简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因为“不系船”三字领起后面三句。第二句上承第一句申明懒于系船的原因。时已深夜,月落人睡,因此连船也懒得系。第三、四句承第二句,宕开一笔,将意思推进一层,不要说船不一定会被风吹去,即使吹去了,也不过“只在芦花浅水边”,有什么关系呢?(步骤一)表现了诗人闲散自适的悠然心境。(步骤二)02全国卷: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题: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很多考生不理解折杨柳词为唐代赠别、乡思名曲,就不可能得分,不理解折柳赠别是唐代著名风俗也不可得分。在这里,实际上考的是考生的文化素养和底蕴。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此诗写于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后赴任途中。元九:唐代诗人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五个月前远谪通州。 提问:“犯复”,即一首诗中用重复的字,向来是诗家之大忌。而这首诗却一反故常,四句中三用“灯”字。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灯”是串连起全诗的意象,是写作的一条线索,作者灯下夜读友人诗卷,灯残未眠,想起远谪的友人和自己的遭遇,悲愤交加,灭灯暗坐,无法安枕;由“亮”到“残”,再到“灭”,是诗人感情变化的象征;反复出现使音节紧连,形成一句紧接一句的效果,表达了诗人被谪后强烈的悲苦之情和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同情。(扣紧“灯”从诗结构形式和诗的思想内容两大角度分析即可) 一句统领全诗【提问方式】v 某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提问变体】:前人认为某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有什么看法?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刻含义?这句诗最有表现力的是哪句话?试作简要分析。你最喜欢诗哪个句子,并说明理由。 【方法点拨】:古诗非常讲究构思,抓住某一句(字或词)就成了把握全诗的线索,进一步把握它的深刻含义、修辞意义和情感意义对我们全面理解诗歌有导向作用。【答题步骤】:第一步,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第二步,该词(句)在全诗所起用的作用。【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南宋后期诗人。 提问: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