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题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2026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社会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品德与社会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品德与社会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王志雄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儿童生活的基础上,以培养儿童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在课程呈现形态上主要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为目标,在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创设生活化情景,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把课堂教学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品德与社会(生活)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引领他们去积极地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愉悦的生活,体现德育回归生活的主旨。本实验研究旨在创建出通往儿童生活的多种课堂教学渠道。现将课题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让课堂学习贴近生活、融入社会、智趣相长 (一)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选取教育资源,让课堂与生活接轨。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立足于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形成体验。让课程回归儿童生活,使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是它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因此教学应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正如杜威所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因此让学生走进生活、回归生活,才能感悟生活,收获快乐新体验。教育要回归生活,就必须要重视生活的价值,其中特别要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这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追求的一个基本理念。儿童有他们自身与成人不同的生活需要与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抓住儿童特点,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设计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让课堂与儿童生活接轨,用生活中的例子,引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例如:今年的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吃穿用哪里来一课中的到农村去看看,教材给我们出示了一个范例:我们去看看工厂,我们利用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四年级的同学参观了学校旁边的芹菜种植地,目睹了收割芹菜的辛苦。这种变“小课堂”为“大课堂”的做法,让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具有可操作性,拉近了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课堂再次唱响了生活的欢歌。(二)从学生家乡生活特色中选取教育素材,让课堂与社会相连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非常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家乡特有的生活出发,选取教育素材,让学生感受家乡人的生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感受社会、研究社会,从而达到引领儿童学会生活的目的。例如在上走上黄土高坡时,我收集一大量来自身边的照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人民的生活。 (三)让学生积极参与专题研究,让学生的学习与研究结伴“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学习做专题研究的方法,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主题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为他们将来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研究中,我们组织实验教师在自己的班级中成立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每个年级段的社会实践小组都有自己的实践活动方案、活动计划、活动主题、活动过程和方法以及成果,例如他们进行的云台山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花低矮的研究等,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对社会的研究。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新鲜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愿意学,乐意动的情感。作为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学事件、情境与刺激,以唤起、维持并推动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二、注重结合各种活动开展教学。 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倡导实践、交流及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活动,摒弃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更多地从体验、感悟、理解中让学生受到教益,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多结合各种活动开展学习。如和学生的家庭生活相结合,和学校的艺术节实践活动相结合,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说说、唱唱、画画、看看,这样更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多给学生充分创造的空间,让生活走进学生的认识世界,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有所获。 三、不断充电,完善自我品德与社会教育在于儿童生活的积极引导,使孩子的生活更闪光彩。其最终目的仍是指向学生的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的教学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营构生活化课堂。因为德育是情境性教育,只有在现实的人生世界中展开、在具体生活场景中,学生的品德才能养成。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融洽的亲和的朋友,课堂里弥漫、充盈的是宽松的愉悦的氛围。再一点就是鼓励每一个社会教师尽量做到学习场所的生活化。为此我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用扎实的理论学习为自己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如走进新课程现代教育理论等,靠拢新观念,进行“洗脑”活动,加强认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经过为期近两年的课题实验,本年级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成绩提升较快,从四年级起,成绩呈逐步上升趋势,五年级第一学期统考中,四个班平均成绩达80分以上,也是我校各年级该学科的最高分。本人也先后撰写了论文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固原教育上发表。附:实验前后学生成绩对照表2010第二学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