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资料之八职业健康.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31332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资料之八职业健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资料之八职业健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资料之八职业健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 职业健康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资料之八 编制 王青义 目录 一 依据二 标准 考评A级要素排序表三 省定危化企业安标A级权重系数表四 安标要素详解否决项和考评内容五 考评要点六 文件与表单七 注意事项八 相关知识 一 依据 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AQ T9006 2010 2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通用规范 AQ3013 2008 3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 安监总管三 2011 93号4 浙江省 评审标准 第十二条A级要素评审要求和标准 试行 二 标准 考评A级要素排序表 三 省定危化企业安标A级权重系数表 四 安标要素详解 否决项考评内容标准 评分方法企业达标 扣分 8职业健康 100分 0 05 否决项 8 1 1 未识别职业危害因素 B级要素否决项 2 未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 B级要素否决项 8 2 1 作业场所设生活设施并住人 B级要素否决项 2 二级企业未建立完善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 或未有效实施 或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未得到有效控制 A级要素否决项 8 1 标准 评分方法 企业如存在法定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危害因素 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及时 如实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接受其监督 查文件 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记录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表及批复资料 现场检查 现场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与申报内容符合情况 8 1 企业达标与扣分 1 识别职业危害因素 2 及时 如实向当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法定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危害因素 接受其监督 1 未识别职业危害因素 扣25分 B级要素否决项 2 未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 扣25分 B级要素否决项 1 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 每漏一种 扣2分 2 申报内容 一项不符合扣1分 8 2 1 标准 评分方法 1 企业应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 查文件 1 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2 职业卫生档案 3 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 8 2 1 企业达标与扣分 1 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2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 包括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台账 职业危害监测结果 健康监护报告等 3 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 1 未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项扣5分 内容一项不符合 扣2分 2 未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扣5分 档案内容不符合要求 一项扣1分 3 未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扣10分 每缺一人扣1分 8 2 2 标准 评分方法 2 企业作业场所应符合GBZ1 GBZ2 查文件 职业卫生档案 现场检查 作业现场职业危害管理情况 8 2 2 企业达标与扣分 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应符合GBZ1 GBZ2 1 GBZ2 2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不符合规定 一处扣5分 8 2 3 标准 评分方法 3 企业应确保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与生活区分开 作业场所不得住人 应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 现场检查 1 作业场所区域划分情况 2 作业场所有无住人 3 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的隔离是否符合要求 8 2 3 企业达标与扣分 1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与生活区分开 作业场所不得住人 2 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3 将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 作业场所设生活设施并住人 扣50分 B级要素否决项 1 使用和产生有毒物品的作业场所与生活区的距离不符合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规定的 一处扣5分 2 有害作业未与无害作业分开 一处扣5分 3 未将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 一处扣10分 8 2 4 标准 评分方法 4 企业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报警设施 冲洗设施 防护急救器具专柜 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定期检查 并记录 查文件 检查记录 现场检查 报警设施 冲洗设施 防护急救器具专柜 应急撤离通道 泄险区的设置及完整性 8 2 4 企业达标与扣分 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报警设施 冲洗设施 防护急救器具专柜 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定期检查并记录 1 现场未按规定设置有关设施 一项扣2分 2 应急撤离通道和泄险区 一处不符合扣2分 3 现场有关设施完整性 一项不符合扣2分 4 未定期进行检查 记录 一项扣1分 8 2 5 标准 评分方法 5 企业应严格执行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检测 在检测点设置告知牌 告知检测结果 并将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 查文件 1 职业危害监测制度 2 职业危害监测报告及职业卫生档案 整改计划 询问 抽查从业人员对检测结果了解情况 现场检查 检测点设置及告知牌 8 2 5 企业达标与扣分 1 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2 在检测点设置告知牌 告知检测结果 3 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 4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规定 要进行整改 1 检测点设置不符合要求 一处扣2分 2 检测点未设置职业危害因素告知牌 一处扣1分 告知内容不符合要求 一项扣1分 3 未定期检测 缺一次扣2分 缺一点扣2分 4 从业人员不清楚岗位职业危害情况 1人次扣1分 5 未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扣2分 6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不符合符合标准规定 未进行整改 一处扣2分 8 2 6 标准 评分方法 6 企业不得安排上岗前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从业人员从事禁忌作业 查文件 健康查体报告 询问 抽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及禁忌作业的有关人员健康检查情况及是否有职业禁忌人员 8 2 6 企业达标与扣分 1 不得安排上岗前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2 按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人员进行在岗期间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3 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人员从事禁忌作业 1 未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人员进行上岗前 在岗期间及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1人次扣2分 2 安排有职业禁忌人员从事禁忌作业 1人次扣5分 8 2 6 企业达标与扣分 增 二级条件 二级企业已建立完善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并有效实施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查文件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 台账 现场检查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管理情况 未建立完善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 或未有效实施 或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未得到有效控制 扣100分 A级要素否决项 8 3 1 标准 评分方法 1 企业应根据接触危害的种类 强度 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和器具 并监督 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 使用 查文件 个体防护用品台账 现场检查 1 从业人员配备和使用的个体防护用品是否符合规定 2 从业人员是否能够正确佩戴 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和器具 8 3 1 企业达标与扣分 1 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和器具 2 监督 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 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和器具 1 未按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个体防护用品和器具 一项不符合扣2分 2 从业人员在生产现场未佩戴 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1人次扣2分 佩戴 使用个体防护用品或器具不符合规定要求 1人次扣1分 8 3 2 标准 评分方法 2 企业各种防护器具都应定点存放在安全 方便的地方 并有专人负责保管 定期校验和维护 每次校验后应记录 铅封 现场检查 1 防护器具配备是否正确 齐全 2 防护器具专柜存放地点是否安全 方便 3 防护器具定期校验 维护 并记录和铅封 8 3 2 企业达标与扣分 1 各种防护器具都应设置专柜 并定点存放在安全 方便的地方 2 专人负责保管防护器具专柜 3 定期校验和维护防护器具 4 防护器具校验后的记录 铅封 1 未设置防护器具专柜或不符合要求 一处扣2分 2 防护器具专柜存放地点不符合要求 一处扣2分 3 无专人管理防护器具专柜 一处扣1分 4 防护器具未定期校验和维护 一项扣1分 校验和维护记录 铅封不符合要求 一项扣1分 8 3 3 标准 评分方法 3 企业应建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台账 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 凡不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者不得上岗作业 查文件 1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台账 2 个体防护用品台账 现场检查 作业人员是否按规定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8 3 3 企业达标与扣分 1 建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台账 2 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 凡不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者不得上岗作业 1 未建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管理台账 扣5分 2 未建立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台账 扣5分 3 台账内容不符合要求 一项扣1 4 未按规定使用个体防护用品上岗作业 1人次扣2分 五 要点 12条 1 识别职业危害因素 及时 如实向当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法定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危害因素 接受其监督 2 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应符合GBZ1 GBZ2 1 GBZ2 2规定 3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 包括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台账 职业危害监测结果 健康监护报告等 4 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 5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与生活区分开 作业场所不得住人 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将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 6 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报警设施 冲洗设施 防护急救器具专柜 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定期检查并记录 五 要点 12条续 7 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在检测点设置告知牌 告知检测结果 8 不得安排上岗前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人员从事禁忌作业 9 按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人员进行在岗期间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10 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和器具 监督 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 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和器具 11 各种防护器具都应设置专柜 并定点存放在安全 方便的地方 专人负责保管防护器具专柜 12 建立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台账 定期校验和维护防护器具 六 文件与表单 8文件7表单 文件 1 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表及批复资料 2 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5 职业危害监测制度 6 职业危害监测报告7 员工健康检查报告 8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表单记录 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记录 2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台账 3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台账 4 个体防护用品台账 5 防护器具定期校验 维护 检查记录6 职业卫生档案 7 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 七 注意事项 否决项 1 未识别职业危害因素 B级要素否决项 2 未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 B级要素否决项 3 作业场所设生活设施并住人 B级要素否决项 4 二级企业未建立完善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 或未有效实施 或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未得到有效控制 A级要素否决项 七 注意事项 19条 1 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时漏报 2 未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或内容不符合要求 3 未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或档案内容不符合要求 4 未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 或缺人 5 使用和产生有毒物品的作业场所与生活区的距离不符合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规定 6 未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 7 现场有关设施未按规定设置 或未定期进行检查 记录 8 应急撤离通道和泄险区不符合要求 9 检测点未设置职业危害因素告知牌 或检测点设置不符合要求 七 注意事项 19条续 10 从业人员不清楚岗位职业危害情况 11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不符合符合标准规定 未进行整改 12 未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人员进行上岗前 在岗期间及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13 未按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个体防护用品和器具 14 从业人员在生产现场未佩戴 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或佩戴 使用个体防护用品或器具不符合规定要求 15 未设置防护器具专柜或存放地点不符合要求 16 无专人管理防护器具专柜 17 防护器具未定期校验和维护 或校验和维护记录 铅封不符合要求 18 未建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管理台账 19 未建立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台账 或台账内容不符合要求 以下为 八 相关知识 八 相关知识 目录 1 职业危害 职业危害因素 毒物 毒性分级2 法规要求 职业病防治法等法规标准3 警示标识4 防护用品5 危险物品急性中毒现场抢救步骤 八 相关知识 名词释义 作业场所 是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的所有地点 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场所 职业危害 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 由于接触粉尘 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职业禁忌 是指从业人员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 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损伤和罹患职业病 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 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八 相关知识 职业危害因素 八 相关知识 职业危害示意 八 相关知识 毒物五形态 1 粉尘 直径大于0 1um 微米 1mm 毫米 1000um 微米 1um 1000nm 纳米 2 烟尘 直径小于0 1um3 雾 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滴 烟尘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4 蒸气 液体蒸发或固体物质升华而形成 5 气体 散发于空气中的气态物质 八 相关知识 释义 毒性分五级 急性毒性是指机体 人或实验动物 一次 或24小时内多次 接触外来化合物之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 甚至引起死亡 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物的毒性分级如下 1 剧毒 毒性分级5级 成人致死量 小于0 05克 公斤体重 60公斤成人致死总量 0 1克 2 高毒 毒性分级4级 成人致死量 0 05 0 5克 公斤体重 60公斤成人致死总量 3克 3 中等毒 毒性分级3级 成人致死量 0 5 5克 公斤体重 60公斤成人致死总量 30克 4 低毒 毒性分级2级 成人致死量 5 15克 公斤体重 60公斤成人致死总量 250克 5 微毒 毒性分级1级 成人致死量 大于15克 公斤体重 60公斤成人致死总量 大于1000克 八 相关知识 2 法规要求 1 国家职业病防治法 2002年5月1日施行 2 工伤保险条例 2004年1月1日施行 3 工伤认定办法 2004年1月1日施行 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2006年7月27日施行 5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国务院352号令 6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2005年9月1日施行 7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2009年9月1日施行 8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 1 2007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T13861 2009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58 2003 1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2010 八 相关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的决定 修正 分七章原79条 修改后90条 职业病 是指企业 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因接触粉尘 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 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调整并公布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 建立用人单位负责 行政机关监管 行业自律 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实行分类管理 综合治理 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八 相关知识 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 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 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 建立 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 建立 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五 建立 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六 建立 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八 相关知识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2009年6月15日公布 2009年9月1日施行 目录 分五章56条适用范围 除煤矿企业以外的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 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建立员工职业健康档案 定期体检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 1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2 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八 相关知识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 健全下列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 一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二 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三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四 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五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六 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七 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八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九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十 法律 法规 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八 相关知识 职业病十大类 1 尘肺 有硅肺 煤工尘肺等 2 职业性放射病 有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 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内照射放射病等 3 职业中毒 有铅及其化合物中毒 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 4 物理因素职业病 有中暑 减压病等 5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有炭疽 森林脑炎等 6 职业性皮肤病 有接触性皮炎 光敏性皮炎等 7 职业性眼病 有化学性眼部烧伤 电光性眼炎等 8 职业性耳鼻喉疾病 有噪声聋 铬鼻病 9 职业性肿瘤 有石棉所致肺癌 间皮癌 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等 10 其他职业病 有职业性哮喘 金属烟热等 八 相关知识 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 SH3093 1999 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 设定的化工装置 设施 与居住区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主要依据 当地5年平均风速来确定 风速与距离成反比 以最快风速计算 依据不同的排毒系数 炼油厂的安全卫生防护距离最小是400米 化工厂是200米 合成纤维厂是500米 八 相关知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分为 GBZ2 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 GBZ2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因素 八 相关知识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 示例 八 相关知识 有害物质三种容许浓度 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在职业卫生监督和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劳动卫生工作实践中 对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常规定一个接触限量 简称为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exposurelimit 在不同国家 机构或团体对职业接触限值所使用的名称不尽相同 我国对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接触限值分为三种 最高容许浓度 MAC 是指任何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均不得超过的浓度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EC TWA 是按8小时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规定的容许浓度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EC STEL 是指每次接触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每天接触不超过4次 且前后两次接触至少要间隔60分钟 同时当日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亦不得超过 八 相关知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因素 1 超高频辐射 频率为30MHz 300MHz或波长为10m 1m的电磁辐射 包括脉冲波和连续波 职业接触限值2 高频电磁场 频率为100kHz 30MHz 相应波长为3km 10m范围的电磁场 职业接触限值3 工频电场 频率为50Hz的极低频电场 职业接触限值4 激光辐射 波长为200nm 1mm之间的相干光辐射 职业接触限值5 微波辐射 频率为300MHz 300GHz 波长为1m 1mm范围内的电磁波 包括脉冲微波和连续微波 职业接触限值6 紫外辐射 指波长为100nm 400nm的电磁辐射 职业接触限值7 高温作业 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 25 的作业 职业接触限值8 噪声职业接触限值9 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值10 煤矿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11 体力工作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 八 相关知识 厂界噪声执行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执行GB3096 93三类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执行GB12348 90三类标准 八 相关知识 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1禁止标识 警示标识2警告标识 警示标识3指令标识 警示标识4提示标识 八 相关知识 4 劳动防护用品 劳动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或职业危害所配备的防护装备 按用途分 一类是防工伤事故 如防坠落 防冲击 防外伤等 另一类是防职业病 如防尘 防毒 防噪音等 严格遵守岗位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规定 任何劳动防护用品仅用于工作之需 不得挪作他用 也不得调换成其他物品 八 相关知识 防毒面具使用 1 使用前 先拧开外盖 把过滤外的塑封玻璃检查致密性 如有漏气损坏 应更换 2 使用中 如嗅到有毒气体轻微气味 应立即离开毒气区域 更换新的过滤盒 3 使用后 将口罩密封包装 远离污染场所 八 相关知识 5 危险物品急性中毒现场抢救步骤 1 迅速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不能强拉硬拖患者 2 保持患者呼吸畅通 注意保暖 保持安静 3 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裤 鞋袜 手套 4 立即清洗被污染的人体各部位 时间约15分钟 5 中毒患者若停止呼吸 应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每分钟12 16次 6 中毒患者若心跳停止 应进行人工复苏胸外挤压 每分钟60 70次 7 当患者心跳或呼吸均已停止 应实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同时配合进行 挤压4次向患者口中吹气一次 切勿用力过猛 八 相关知识 小结 1 职业危害 职业危害因素 毒物 毒性分级2 法规要求 职业病防治法等法规标准3 警示标识4 防护用品5 危险物品急性中毒现场抢救步骤 小结 一 依据二 标准 考评A级要素排序表三 省定危化企业安标A级权重系数表四 安标要素 3B级10C级 详解4条否决项和考评内容五 考评要点 12条六 文件与表单 8文件7表单七 注意事项 19条八 相关知识 1 职业危害 职业危害因素 毒物 毒性分级 2 法规要求 职业病防治法等法规标准 3 警示标识 4 防护用品 5 危险物品急性中毒现场抢救步骤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