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校验规则和管理方案培训.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31260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7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仪器校验规则和管理方案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仪器校验规则和管理方案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仪器校验规则和管理方案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uality Satisfy 深圳德信诚经济咨询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 东莞市长安镇长安图书馆左侧电梯四楼邮政编码 523850联系人 马小姐qq 1425983954http E MAIL bz01 TEL 0769 8509288018925882157FAX 0769 89026070 计量仪器的管理 计量仪器的验收 入库 计量仪器的分类 计量管理体系建立 计量器具借用 领用 保管制度 计量仪器的正确使用与维护保养 计量仪器的ABC分类管理 计量仪器周期校准 检查制度 计量仪器现场抽 检 查制度 C类计量仪器检查办法 计量仪器的标志 不合格设备及其数据处理 计量仪器的管理 计量仪器的分类凡直接或间接从事量测 分析 校准 检验 测试等作业的设备统称之 1 按被测量的量来分类 测量仪器可分为十类 1 几何量计量仪器 2 温度计量仪器 3 力学计量仪器 4 电磁学计量仪器 5 无线电 电子 计量仪器 6 时间频率计量仪器 7 电离辐射计量仪器 8 光学计量仪器 9 声学计量仪器 10 化学计量仪器或物质 标准物质 计量仪器的管理 几何量计量仪器 如光波干涉仪 量块 00 0级 线位移动光栅尺 三次元 三坐标测量仪 一般线纹尺 直尺 卷尺 尺等 游标卡尺 带表卡尺 深度卡尺 板厚卡尺 高度游标卡尺 千分尺 深度千分尺 螺纹千分尺 壁厚千分尺 百分表 杠杆百分表 塞尺 厚薄规 角度块 角度测量仪 平晶 通止规 螺纹量规 皮革面积测量机等 温度计量仪器 1 膨胀式温度计 如玻璃液体温度计 双金属温度计 2 压力式温度计 如液体 蒸汽压力温度计 3 电阻温度计 如铂 铜电阻温度计 热敏电阻温度计 计量仪器的管理 温度计量仪器 4 热辐射温度计 如光学 光电温度计 辐射温度计 比色温度计 5 热电动势式温度计 如热电偶温度计 力学计量仪器 如法码 法码按精度分为E1 E2 F1 F2 M1 M2 M3七个等级 天平 扭力天平 架盘天平 液体比重天平 衡器 硬度测试机 标准硬度块 粘度计 材料试验机 压力计 压力表 压力传感器 流量计 水表 蒸汽表 计量加油机 等电磁学计量仪器 如单相电度表 三相电度表 电流互感器 电压互感器 电流表 电压表 万用表等 计量仪器的管理 无线电 电子 计量仪器 如信号发生器 感应分压器 回转式衰减器等 时间频率计量仪器 如钟 秒表 航海天文钟等电离辐射计量仪器 电离辐射计量仪器如射线测量仪等光学计量仪器 如球形光度计 照度计 亮度计 标准色板 色度计 色差计 分光光度计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紫外分光光度计 红外分光光度计 萤光分光光度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激光能量计 激光功率计 白度计 光泽计 光学密度计 雾度计 朦胧计 等 计量仪器的管理 声学计量仪器 如听力计 水声声压计化学计量仪器或物质 标准物质 如PH值测试仪 化学标准物质 标准粘度液 按性质分类 1 计量基准计量基准一般又分为国家基准 副基准和工作基准 用来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 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准确度 经国家签定并批准 作为统一全国计量单位量值的最高依据的计量器具 称为国家计量基准 2 计量标准计量标准是按国家规定的准确度等级 作为校准依据用的计量器具或物质 3 工作用计量器具不用于校准工作而只用于日常测量的计量器具称为工作用计量器具 计量仪器的使用与保养 企业可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的复杂程度及测量仪器使用人员的素质决定是否编写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 如 投影机使用说明书 热电偶使用说明书 对于较为复杂的测量仪器 公司除了要编写使用说明书以外 还应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 确保使用人员了解测量仪器的原理 使用方法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等 如 三次元训练课程 对于精密度要求较高的测量仪器 公司还应规定仪器的保养内容 如 块规保养指导书 测量设备的ABC分类管理 A类计量器具B类计量器具C类计量器具 A类计量器具 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和计量标准器具一级能源计量用器具进出厂物料核算和散装产品出厂用器具安全防护 环境检测 医疗卫生用 并列入强检工作计量器具目录内的计量器具关键的原材料 元器件 外协外购件的关键质量验收用器具产品的关键质量参数检验用器具工艺过程中关键参数控制用器具企业内部贵重物料 物品检测用器具 B类计量器具 新产品技术开发 新产品研制用器具二三级能源计量用器具企业内部物料管理用计量器具安全防护 环境检测 医疗卫生用 并且未列入强检工作计量器具目录内的计量器具一般原材料 原器件 外协外购件的质量验收用器具产品质量的一般参数检验用器具工艺过程中非关键参数控制用器具 C类计量器具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明令允许一次性校准的计量器具 例如竹木直尺 玻璃体温计 液体量筒 我国规定 只作首次强制校准 失准报废 直接与供水 供气 供电部门结算用的生活用水表 煤气表和电能表也只作首次强制校准 限期使用 到期更换 实行有效期管理 不必进行周期校准的标准物质 在生产工艺过程中 不易拆卸的 只作为一般指示器用的计量器具 企业生活区作为能源分配 职工福利用或辅助性生产用的计量器具 测量设备的标志 对于一个拥有计量器具品种多 数量大的企业 如何实现有效的管理以防止乱用 误用和错用等现象发生 采用标志管理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标志管理最显著的特点是标志要简洁 鲜明和易于被普通工作人员识别 标志的固定可采用三种方式 即胶粘式 系带式和永久固定式 目前 我国企业中所采用的标志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计量标准 标志 表示是企业内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和工作用计量标准器 一般设置在企业计量实验室内 它应按我国计量法要求 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并与更高准确度计量标准器建立固定的量值溯源关系 标志要求和形式 2 合格证 标志 它用于那些能够按国家计量校准系统表和相应的校准规程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 3 准用证 标志 用于这样一些计量器具 例如没有相应的校准规程作为校准依据的 有自校装置或功能的 直接由国外引进 国内尚无相应计量标准而企业通过一定的溯源途径能保障计量器具在一定准确度内满足生产要求的 也应准许使用 4 限用证 标志 由于测量对象的特殊性或者由于计量器具本身的局限 或缺陷 只能允许在某一测量范围或某一特定条件下使用 这种有条件有局限性的使用 尤其应有特殊标志以提醒人们不能像通常的计量器具那样随意使用 测量设备的标志形式 5 禁用 标志 对于那些经校准或校准已无法修复的不合格计量器具 或者国家已明令淘汰的计量器具未经批准均不准投入使用 6 封存 标志 暂不投入使用的或未经校准确认的计量器具 可暂予封存 封存的计量器具不属受控范围 也不受国家监督 但在欲投入使用前仍应进行校准确认 以上这些标志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加以明显地区分 并且根据不同的需要 在标志上标注一些重要提示项目 例如 有效期 校准日期 封存日期 禁用日期 使用人 校准人 限用条件等 计量仪器校准 测量标准的传递 将国际或国家标准经由校验 或其它传递方式 传给下一等级的测量标准 并依次逐级传递到最终使用者之测量仪器 以保证被测量的对象的值准确一致 是为传递 测量标准的追溯 仪器使用者将其依据之标准件 送往上一级较精确与国家标准有关联性之实验室进行校验或校准 使较低层次的测量结果 能与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测量系统相连结 使其具有公信力 且相互间能达到一致性 此即为追溯 我国度量衡仪器检校追溯体系为金字塔结构 如图 溯源性 通过连续的比较链 使测量结果能够与有关的测量标准 通常是国际或国家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测量标准传递的方式1 实物标准逐级传递的方式 2 用传递标准全面考核 MAP 进行传递的方式 3 发放标准物质进行传递的方式 4 发播标准信号进行量值传递的方式 计量仪器校准 测量标准传递和测量标准溯源的区别1 测量标准传递含有自上而下的含义 体现出政府的行为 有一种强制性的含义 测量标准溯源是自下而上的含义 体现出企业的自身需要 2 测量标准传递一般按等级传递 溯源可以逐级溯源 也可以越级溯源 3 测量标准传递强调的是测量仪器的传递 而溯源则是强调的是数据的溯源 计量仪器校准 校准 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 确定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计量校准具有下列特点 对象是计量器具 包括标准物质 目的是确保量值的统一 确保量值的溯源性 结论是要确定该计量器具是否合格 即新制的可否出厂 使用中的可否使用 作为计量工作的专门术语 具有法制性 校准 在规定条件下 为确定测量仪器 测量系统的示值 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由参考标准确定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比对 在规定条件下 对相同准确度等级的同类基准 标准或工作用计量器具之间的量值进行比较 计量仪器校准 校准和校准的区别1 校准是对计量仪器的计量特性进行全面的评定 而校准主要是确定其示值误差 2 校准要对该计量仪器做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具有法制性 而校准并不判断计量仪器的合格与否 使用者根据测量仪器使用要求和校准时给出的示值误差判断测量仪器是否准用 3 校准应发校准证书并加盖校准印记或发送校准结果通知书 作为计量仪器进行校准的法定依据 而校准是发给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属于一种没有法定地位的技术文件 计量仪器校准 2 部门和企 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 它是指部门和单位内部作为统一量值的依据 为保证量值的统一 这些标准器也应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 批准 3 用于贸易结算 安全防护 医疗卫生和环境监测方面 并列入 强制校准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 中的计量器具 非强制计量管理 校准 工艺控制工作的计量器具质量检验工作的计量器具能耗考核工作的计量器具经济核算工作的计量器具科学实验工作的计量器具等等 计量仪器的校准 计量校准步骤 步骤 1 外观检查2 正常性检查3 计量特性的校准4 对校准结果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5 校准结果的处理 计量检校准步骤 记录和校准结果 1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的重点是观察是否有影响计量器具特性和寿命的缺陷 如测量仪器是否有生锈 损坏 对电工仪器的外壳 外露部件和开关检查 一切计量仪器均应有制造厂名和出厂编号 极个别的计量仪器确定无法刻注除外 2 正常性检查对于有运动部件的计量仪器尤为重要 3 计量特性的校准依有关校准规程或校准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 计量校准步骤 记录和校准结果 4 对校准结果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 算出平均值 求出被检器具的误差 必要时给出修正值 5 校准结果的处理校准结果合格的给出校准证书 必要时对校准合格的计量仪器打上钢印或铅封 校准不合格的仪器 客户要求判定时 校准人员需对该仪器进行调整 调修 经调整后再次进行校准 如无法调整给出校准结果通知 有的计量仪器送检时没有标明量值 如标准硬度块 需要用标准硬度计给它赋值 称为定度或标定 计量特性校准的方法 计量特性校准的方法分为综合校准法和单元校准法综合校准 又称整体校准 直接用计量基准 计量标准来校准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 可分为 a 用标准量具校准计量器具 如 用标准量块校准游标卡尺 用标准砝码校准天平 b 用计量基准或标准仪器校准计量仪器如 用标准硬度计定度标准硬度块 c 用标准物质校准计量仪器 如 用标准粘度油校准粘度计 综合校准 综合校准 又称整体校准 d 用标准时间频率信号校准频率计量仪器综合校准法的优点 简便 可靠 并能求得修正值 如被检仪器需要取修正值 则应增加校准次数 以降低随机误差 综合校准法的缺点 当受检计量器具不合格时 难以确定这是由计量器具的哪一部分或哪几个部分引起 单元校准 单元校准 又称部件校准或分项校准 对影响被检仪器准确度的各项因素所产生的误差进行分别校准 然后通过计算求出总误差以确定计量仪器是否合格 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a 当没有高一级的计量标准来校准的计量仪器 b 只用整体法不能完全满足的计量仪器 单元校准 c 对于误差因素较简单的计量仪器 用单元校准法较经济时 用单元校准法 d 对某些整体法不合格的计量仪器 用单元校准法来确定哪些部件超差 优点 可以弥补整体校准的不足 缺点 校准 计算烦琐花时间长 有时还会因遗漏而不能保证受检器具的准确度 单元校准 单元校准步骤a 分析影响被检计量仪器准确度的各项因素 列出函数关系式 b 分别校准各项因素造成的误差 c 列出各项误差对总误差的关系式 d 综合各项因素造成的总误差以判断是否合格 计量校准步骤 记录和校准结果 记录和校准结果 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受检器具的名称 制造厂 型号 出厂编号以及额定特性和参数 如计量范围或最大计量值 2 校准条件 包括校准室或介质的温度 必要时还须记录空气压力 相对湿度以及其他特定的条件 计量校准步骤 记录和校准结果 3 校准时所用的标准计量器具的名称 型号及编号 必要时记录辅助设备的名称 4 校准的年月日 5 校准过程中所进行的每一次独立计量的结果6 在校准结束后对记录进行分析 并作出受检器具是否合格的结论 7 有效期 8 校准员及核验员签字 校准周期 制定校准周期时应考虑的因素测量仪器类型以往保养和使用的历史记录及校准记录获得的数据趋势制造商的建议测量仪器的使用场所的环境条件和使用的频率所寻求的测量准确度由于测量设备发生故障 而把不准确的测量值作为准确值使用所造成的危害 校准周期 校准是为了避免仪器偏差 而制定校准周期则是为使仪器或标准件能时时保持稳定 因此 校准周期应根据使用的目的 程度及准确度需求 以统计方法及经验判断所推导出来最具信赖度的送校间隔时间 影响校准周期制定的因素很多 其中以制造厂商的建议 仪器和标准件使用程度 环境状况 测量准确度和校准成本等之影响最大 目前校准周期的制定大致可归纳成两大类 美国NCSL法 有下列五种方法 校准周期 1 由工程上的直觉来制定周期此方法是目前最通用的方法 但是此方法需要一位有经验的校准人员 能对所用之仪器有专精 而且能对计量仪器知识精通 如长度 电量 流量 等 他就能够对这仪器大略给予一校准周期 在此周期内仪器仍然保持于公差范围内 对于新购仪器设备 是目前最通用之方法 2 由数据来制定固定校准周期此方法即是由校准报告上的数据来判断旧的校准周期是准备延长或缩短 目前有许多不同的统计方法和判断准则用来处理数据 由此方法和准则来制定固定校准周期 适用于同一厂牌 型号或同一种类之仪器 校准周期 3 变动的校准周期 此制定校准周期的方法是用任何延长或缩短周期的方法来处理各种不同的单独仪器 例如一台校准仪器 不管它过去的校准记录 也不管它的特定可靠性准则 当校准后发现在公差范围内 校准人员即会自动把下一次的校准周期增加一个月或一段时间 如果在公差范围外 则把校准周期 缩短一个月或一段时期 适用于单一型号之仪器 4 以使用时间来制定校准周期 此方法需要一个时间记录器或一使用标签置于必须校准的仪器上 当时间到达所设定的时间 则此仪器必须送校 适用于同一厂牌 型号或同一种类之仪器 校准周期 5 使用测试结果来制定校准周期 利用可携带的校准设备来周期性的 每天 每星期 每月 检查仪器上的重要参数 由此所收集的数据 经过统计分析后 来决定此仪器之校准周期 此方法是把校准功能转化成质量控制的功能 此法亦适用于同厂牌 型号之仪器 ISO校准周期法 校准周期先作初期选择 然后再对校准周期进行调整 1 初期选择的校准周期以工程上的直觉式 即以固定期间作为校准周期 2 校准周期再调整的方法 可分下列五种 校准周期 A 自动的或阶梯式的调整校准周期以一定基本的程序 每次对设备项目进行校准 当发现在允差范围内时 在其后的校准周期加长 但若在允差范围外时 则缩短校准周期 注 规范中未提示 校准周期加长多久 或减短多少 B 控制图法 每次选择相同的校准点 将所量得的数据绘成图形 纵轴为测量值 横轴为时间 由图形上加以标出测量值散布及偏差情形 以决定如何调整校准周期 注 规范中未提示散布幅度或偏差幅度 C 历时法 校准周期 初期以工程直觉方式依类别 相似结构 期望信赖度与稳定度 给予一校准周期 每一类别在选定之周期内被送回来校准的仪器 发现超过误差或不符合的件数占此期间同一类别总数的比率 如果很高时 必须缩短正调期 注 未明确提示比率多高 才算高 D 实际使用时数法为历时法的变形方式 基本方法保持不变 但周期确认系以使用的小时计算 E 使用中 或 黑箱 测试法为阶梯式及控制图法的变形 使用轻便的校准设备 时常查核被选定的参数 对临界参数进行查验 如发现超过界限 则进行作完整的校准 除非实务经验丰富者 否则不易选定适当的查核参数 对计量人员的要求 计量仪器校准人员计量校准人员计量测试和修理人员计量技术人员计量管理人员 对计量人员的要求 计量人员资格要求计量人员进行计量工作 就要求在专业技术方面或专业管理方面的相应的水平 是否具有这种水平要有权威性证明 也就是资格证明 资格证明实际上是一种对计量人员的确认 是通过考核证实其具有进行某项计量工作的能力 考核的内容和考核的方法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并将考核结果做出记录存档 目前 对计量人员有以下几种考核形式和证明方式 对计量人员的要求 1 按国家 地方及部门校准规程对计量设备进行校准的人员 应按国家制订的有关校准员管理办法 按所能够从事的校准项目进行考核 合格者颁发校准员证 考核方法是从校准员考试题库中抽选有关内容试题进行笔试并安排实际操作考试 发证采取单位主管部门颁发和政府计量行政部门颁发两种形式 校准员证书上应标明所能进行的校准项目 对计量人员的要求 执行国家 地方及部门校准规范对计量设备进行校准人员 可参照校准人员考核发证办法取得校准人员证 对既无校准规程 又无校准规范的计量设备 可由本单位编制校准规范 并对从事此项计量设备校准的人员进行考核 由本单位颁发校准人员证对于用测试 校验 比对等方法确认计量设备计量特性的人员 也可按上述方法取得资格证明 对计量人员的要求 3 关于需不需要设置调试 修理人员需要设置多少种项目 由本单位决定 一般对大型 精密 贵重测量设备的调试和修理人员应通过考核取得资格证明 对于由外单位提供调试 修理的项目 本单位也不必设置此类人员 总之 对这些项目的人员只要有 就要考虑其资格的确认 但不能过于繁琐 4 对于计量技术人员的资格可以用几种方式进行证明 一是计量技术人员应有某种学历的要求 或经过一定的技术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的人 对计量人员的要求 员 二是在计量专项领域 工作成就上 取得有关权威机构颁发的评价性 荣誉性证明 三是本单位在计量技术管理上设置的不同岗位 每个岗位要有岗位职责 要胜任这些职责就要具备一定的水平 就要进行上岗前的考核 这种考核一般由本单位组织进行 考核合格的颁发上岗证 5 对于计量管理人员 可以用与计量技术人员相类似的方式和要求进行资格确认 只不过是岗位责任制内容有较大不同 其职责突出了管理能力和管理项目要求 主要应对管理水平进行考核 计量环境通用要求 温度相对湿度照明震动灰尘电磁干扰供电电源等等 计量环境通用要求 温度在计量设备使用说明书 校准规程或校准规范中对仪器使用 校准或校准时的温度均有一定的要求 它是保证测量准确度 减小测量误差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较多地采用20 为标准温度 通常分为20 5 20 1 20 0 5 20 0 1 几种 计量环境通用要求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对仪器维护和保养有很大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室内相对湿度过高 加上空气中带酸 碱性气体或尘埃相互结合 能促使计量标准器 仪器仪表表面氧化生锈 光学仪器镜头发霉 发光镜镀层脱落 甚至会使仪器仪表绝缘指标降低而把合格的仪表误判为不合格 总之计量室的相对湿度是设计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校准规程中对湿度 RH 一般应控制在55 以下 最大相对湿度不得高于75 RH 计量环境通用要求 照明工作面的照度在150 400lx为宜 震动实验室采取隔震措施后 震动幅度应小于4 m 震动速度应小于0 20mm s 高精度 高灵敏的测量仪器则有更高的要求 灰尘对于普遍实验室 空气中含尘量应小于0 25mm m3 电磁干扰电磁室 无线电室屏蔽间对外来干扰信号的衰减能力应达到40 80dB 与您一同创造贵公司发展史上的奇迹 德信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