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do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0179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山水.do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桂林山水.do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桂林山水.do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第二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二、教学课题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三、教学目标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2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分点把特点突出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材分析桂林山水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课,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按总分总的写法,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准备:百度搜索的课文图片,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词句所描述的情景。 五、教学方法这篇课文意境美,语言美。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再现了课文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感悟相结合,让学生在多层次,不同方式的朗读训练中理解语言,领悟和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 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学习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2出示课文内容视频,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百度视频】桂林山水美景http:/v.ku6.com/show/cMYGc2DP7sTfsxBp_Eypzw.html欣赏后思考: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1)“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师板书:“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2)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观赏”中的“赏”,就是“欣赏”的意思,“观”就是“看”的意思,我们常说“欣赏夜景”“欣赏交响乐”这说明“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听不看”。而“观赏”却非看不可。)(3)指导朗读此段,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3学习第二段(1)观察图画中的漓江的水。轻声读课文后思考: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了解每句话的意思。用“”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用“. ”标出体现漓江水特点的词(分小组讨论)出示图片 【百度搜索】漓江水的图片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63264878218_R&pv=&ic=0&nc=1&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ie=utf-8&word=%E6%BC%93%E6%B1%9F%E6%B0%B4师小结: (大海的水波澜壮阔,是动的。西湖的水平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具动。通过比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第一句讲漓江的水与其他地方的水不同,强调漓江的美有独特的地方;第二句讲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第三句讲荡舟漓江的感觉。)(3)开火车式读课文,画出排比句,读排比句,并说说漓江水的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清”、“绿”。)师据生的回答板书: “静”、“清”、“绿”。 (4)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先写出特点,而后通过“得”后边的文字,把这个特点以补充说明。凡是补充说明的都用“得”字相连。注意用“的”字相连每一分句中已有逗号,因此分句之间用分号。)(5)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6)指导朗读 ,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真静啊”一句,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 “真清啊”一句,读轻声,但比上旬的声音稍高些,略带惊奇之感,好像让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真绿啊”一句,声音响亮些,饱满些,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7)学生仿读后齐读。(8)启发想象漓江水“静、清、绿”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假如我们荡舟漓江,能听到“哗哗”或者“叮咚”的流水声吗?能看到漓江水在流动吗? 假如我们往江底看,可以看见什么?图片播放出示让生再次感受漓江水的特点【百度搜索】漓江水的图片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63264878218_R&pv=&ic=0&nc=1&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ie=utf-8&word=%E6%BC%93%E6%B1%9F%E6%B0%B4抬起头,向远处看,漓江的水多绿啊!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这个比方用什么比什么?4学习第三段。(1)分小组讨论、自学第三段,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观察百度图片中桂林的山。出示【百度搜索】中桂林山的图片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63266146250_R&pv=&ic=0&nc=1&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ie=utf-8&word=%E6%A1%82%E6%9E%97%E7%9A%84%E5%B1%B1思考: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奇”?(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出示【百度搜索】桂林山中骆驼山的图片、让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特。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nc=1&word=%E6%A1%82%E6%9E%97%E9%AA%86%E9%A9%BC%E5%B1%B1&ie=utf-8【百度搜索】桂林山中巨象山的图片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hao123&fr=&sf=1&fmq=1363275237515_R&pv=&ic=0&nc=1&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ie=utf-8&word=%E6%A1%82%E6%9E%97%E5%B1%B1%E4%B8%AD%E5%B7%A8%E8%B1%A1%E5%B1%B1找出课文描写山“秀”的句子。(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的意思是什么?(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找出文中描写桂林山“险”的句子(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解释说明重点词语“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样子?可自由发挥想象,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找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 画出这一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 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学生读后一部分。 指导朗读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以及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启发想象桂林山“奇”“秀”“险”是怎样的一种意境?A桂林的山“奇”在哪里,当游客看到那些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景象,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B“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用它来比喻桂林的山?C桂林的山“险”表现在哪里?“好像一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是人感觉到的,这里指的是山栽倒下来还是人栽倒下来?师据生的回答板书 桂林山“奇”“秀”“险” 5学习第四段 (1)刚才同学们游了漓江的水,又观赏了桂林的山,你们对桂林的山水一定还有总的感受。现在,让我们先看看第四段,这一段写作者游览后总的感受,文字虽少,内容却很丰富,写得很美。请大家自己阅读欣赏、说说这一段为什么写得好。(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认识写得好的原因。 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联系?(水的周围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困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 山水交融,已经很美了,不仅如此,在这山水之间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茫,山间的绿树、红花、江水的竹筏小舟的点缀,使这幅画显得更美了。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行船,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因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丽的画卷,因此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就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荡舟漓江的深刻感受。“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3)学生指名朗读,全体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6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三)总结扩展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总结全文。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画面与课文内容基本一致。写出了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点,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秀丽,强烈的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贯穿全文,作者生动而细腻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3写作方法指导(1)课文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描写了桂林山水奇特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2)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描写桂林山水的?参照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先总后分再总结的方法来描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是总起,然后分别介绍桂林的水和山,最后综合桂林山水相依,互为辉映的奇异景色。)(3)结尾的诗句与课文第一、二两段的哪些句子有联系?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与课文第二段中“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两个句子紧密联系,可以说,结尾的诗句是这两个句子的延续与总结,使全文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完整。)(4)课文为什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是因为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用比喻、联想、想象把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所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4综合训练、发展技能。(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的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2)学习排比句及分号的用法。 (3)以一个小导游的身份,结合课文内容,指图具体介绍桂林的山水。 5课堂检测 漓江的水的特点是( )、( )、( )。 桂林的山的特点是( )、( )、( )。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这句话用了( )的修辞方法 把( )比作了( )6板书设计2 桂林山水 水美 山美 舟行碧波上 桂林山水甲天下 静 清 绿 奇 秀 险 人在画中游七教学反思桂林山水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是一篇写景的佳作。教学后,有以下几点感受:1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了桂林山水的美2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了课文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说,情境中描绘,即认识了文字所反映的内容,又理解了作者是怎样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的。这节课让学生感受了山水之美,语言之美。3重视指导朗读,感悟文字魅力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品味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对美景美文的由衷赞叹。4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5通过对第二自然段的重点讲读,使学生领悟学法,正确迁移,自学第三自然段,实现了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7作者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手法具体形象地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都做了必要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