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0届高考说明.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27932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0届高考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江苏省2010届高考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江苏省2010届高考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0届高考说明历史学科一、 命题指导思想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江苏卷)的命题将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符合考试目标,使考试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并在命题方式上体现出稳中求变、稳中出新的原则。二、 考试内容及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及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一) 考核目标与要求1. 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 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 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4. 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二) 考试范围考试范围涉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其中,历史()、历史()和历史()三个必修模块为必考内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以及“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四个选修模块为选考内容。为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在“考试大纲”以及本省“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必考内容古代部分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2. 古代中国的经济(1) 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 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 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 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守国”3. 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2) 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3) 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4)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 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 汉字与书画汉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3) 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4) 戏曲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5.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希腊自然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与局限。(2) 罗马法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3)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近代部分6.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等人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2) 启蒙运动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7.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 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历史背景和意义。(2)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荷兰、英国等西欧国家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3) 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8.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8年“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的联邦制以及共和政体的确立。(3)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与共和政体的确立;德国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9.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0. 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1) 经典力学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所作的贡献;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2) 生物进化论拉马克和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及其根源。(3)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1) 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2) 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3)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4)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6)国共政权的对峙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7)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8)解放战争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1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 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 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3)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现代部分14.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 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2)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3) 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5.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3)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 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形成;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2)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3)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3)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问题。18. 现代科学技术(1) 相对论与量子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2) 现代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9. 19世纪末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19世纪以来的文学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与苏联文学。(2) 19世纪以来的美术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代表性作品。(3)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的出现;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2)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3)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2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 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的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2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2)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铁路公路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革。(3) 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互联网的兴起。24.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2)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3)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25.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选考内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 梭伦改革2. 商鞅变法3. 北魏孝文帝改革4. 王安石变法5. 俄国农奴制改革6. 明治维新7. 戊戌变法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 秦始皇(2) 唐太宗(3) 康熙帝2. 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亚里士多德3.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 克伦威尔(2)华盛顿(3) 拿破仑4. “亚洲觉醒”的先驱(1) 孙中山(2) 甘地5. 无产阶级革命家(1) 马克思、列宁(2) 毛泽东、邓小平探索历史的奥秘1.历史与历史的重现2.人类起源之谜3.二里头文化4.三星堆遗址5.玛雅文明6.大津巴布韦遗址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1) “世界遗产公约”(2)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2. 金字塔3.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产(1) 希腊雅典卫城的巴特农神庙(2) 奥林匹克遗址群(3) 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1)佛罗伦萨(2)圣彼得大教堂5.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1) 秦始皇陵兵马俑(2) 万里长城(3) 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4) 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5) 昆曲三、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二) 试卷结构由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组成。必做题约占85%,选做题约占15%。1. 必做题以必考内容为命题范围。包括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种题型。选择题每题3分,20题,共60分。非选择题34题,约40分。2. 选做题以选考内容为命题范围。由4题组成,一题对应于一个选考内容,要求考生选择其中两题作答。每题约10分,合计20分。(三) 试卷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三种,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四、典型题示例必做题部分(一) 选择题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解析】以西周到秦朝人们籍贯变化的内容为材料,要求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历史概念做出正确的区分。西周通过分封诸侯的方法形成了对地方的管辖,但诸侯国相对独立,周王室难以对其进行直接的统治,“齐人”“鲁人”“楚人”的称呼就是分封制政权组织形式的反映。秦朝的郡是中央政府下属的统治机构,郡下设县,郡守县令有皇帝任命。皇帝的命令可以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及其下属的乡里机构直达百姓,人们居住地所在的行政区划也就成了判断其籍贯的依据。从秦朝起,郡县制成为我国地方政权的主要组织形式。【答案】 C2. 如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 夏朝B. 商朝C. 春秋D. 战国【解析】 以我国铁器制作的开始时间为考点,要求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识记鉴别。其有效信息主要包含在题干的文字说明中,图示仅作证明作用而已。由“剑身铁质”说明它是铁制品,其出现的时间最早只能是春秋时期。【答案】 C3.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 人与人的关系B. 人与自然的关系C. 国与国的关系D. 夷夏关系【解析】 以孔子学说与孟子学说的相同内容为考点,要求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孔子学说和孟子学说均属儒家思想,其实质是有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本题只有在了解孔孟学说具体主张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比较和概括活动才能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答案】 A4.“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解析】 以古代书法艺术的内容为考点,要求在解读材料信息以及调动东晋和唐朝书法知识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辨别。“挥毫落纸如云烟”的描述,容易与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的草书特点相联系;“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则通过时间的表述规定了答案的唯一性。本题同时含有对整理古代书法艺术知识结构的考查要求。【答案】B5.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民族融合的加强 丝绸之路的畅通文化政策的开放 古代商帮的推动A B. C. D. 【解析】 以唐诗和唐三彩的内容为考点,要求在联系同一时期相关历史现象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推测性的判断。骆驼、胡人逐渐成为唐诗和唐三彩中流行文化符号的现象,反映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需要有必要的交通条件和政治条件,古代的“商帮”要到明清时期才出现。【答案】C6.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 逐渐平民化B. 逐渐贵族化C. 逐渐神秘化D. 逐渐宗教化【解析】 以众多系列性的历史事实为考点,以历史发展的线索为切入点,考查对专题知识的整理技能和推断能力。要求考生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以及前后相承的变化中,能够归纳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呈现出逐渐平民化的趋势。【答案】 A7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 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 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 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 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解析】 以1869年中国人的接生观念为切入点,要求对不同时期中国近代思想观念发展的时代特征作出正确的理解和辨别。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在某种意义上比物质文明的现代化更为重要,本题旨在通过相关现象深层次地认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传播过程中所遭遇的思想阻力。解题时,需要将选项与相关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相联系。【答案】A8.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解析】 以五四运动作用的解释为考点,要求从特定的视角就其评价的内容作出判断,考查运用一定的史观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同一历史现象,不同的人从其阶级立场出发会作出截然不同的解释。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革命史观是其评价五四运动作用的基本出发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是领导阶级的不同。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是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答案】 D9.如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 实业救国的思潮C. 工人阶级的诞生D.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解析】 试题要求在获取材料中有关号召国人用国货等信息的基础上,找出与其有密切关联的选项实业救国思潮。以史料与研究对象的对应关系为考点,强调了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证据意识的考查。“民国九年”的表述,则含有对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方法的考查要求。【答案】 B10.有关1924-1927 年间的国共关系,甲书称之为“联俄容共时期”,认为“国民党之容共,乃系接受共产党所提出之加入国民党之请求。”乙书则称之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认为“国共合作正式建立以后,大多数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加入了国民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书的立场相同,都认为是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B.甲书是站在共产党的立场,认为是共产党员主动加入国民党C.乙书是站在国民党的立场,认为是国共两党共同致力于国民革命D.甲、乙两书的立场不同,甲书认为并非对等合作,乙书则反之【解析】本题旨在对同一历史现象做不同解释的考查。从甲书称之为“联俄容共时期”与乙书称之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就可以认识到两书是从不同的立场上对相关问题作出的解释。再由其进一步的说明可知道,甲书认为是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入(国民)党的申请,这明显是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乙书则站在共产党的立场,认为两党是对等合作。考生作答时,主要是依据题干所提供的材料以及对早期国共关系的基本认识加以判断,着眼于考查从材料中解读出不同观点和解释的能力。【答案】 D11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A. 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B. 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C. 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D. 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解析】 以抗战时期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为考点,通过对时人言论材料的呈现,考查时代特征的知识以及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同时涉及情感价值观的内容。与试题相关的知识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表述,但反映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的教学要求。【答案】 C12.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和农民的生产组织形式经历了个体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发展过程。试题通过连环画的封面图及其标有“1953年出版”的底注,要求考生辨认其中的“社”的生产组织形式。19531956年,我国以合作社为主要形式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9年前后,人民公社运动在全国兴起。1953年的“社”只能是合作社,不可能是人民公社。试题要求考生运用图示“1953年”的关键信息对同一类型的历史现象做出正确的辨别。【答案】 A13.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同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解析】 以中苏(俄)关系为考点,要求从其发展线索的角度掌握不同时期外交关系的特征和共同原则。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始终坚持的和平外交方针,但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具体的表现。A项和C项只符合结盟或多边外交一个方面的判断,D项则与题干所列出的内容无关。【答案】B14.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 重视道德的意义 B. 肯定人的价值C. 强调知识的作用 D. 推崇君主权威【解析】 以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为考点比较其不同之处。孔子和苏格拉底同属于公元前5世纪的思想巨人,并在重视道德、肯定人的价值和强调知识的作用等方面有一定的相同或相似之处。但由于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历史传统的差异,两者的政治主张及其价值观有所不同。孔子极力维护社会的等级秩序,蕴含着维护君主权威的政治主张;苏格拉底生活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繁荣时代,其思想含有反对绝对权威的民主色彩。【答案】D15. 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重视维护平民利益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A. B. C. D. 【解析】 以罗马债务法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对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及其实质的把握能力。债务奴隶都由平民演变而来,债务奴隶制的存在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限制乃至废除债务奴隶制本质上都是为了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与改善奴隶境遇没有任何关系。本题旨在考查从社会背景的角度理解罗马法的能力,要求将债务法与“维护平民利益”、“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保护私有财产”等相关内容在维护罗马统治的体系中联系起来思考。【答案】C16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文明开始进入新的时期,一个开放、联系、整体发展的世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试题从辨析历史事实因果关系的角度出发,要求对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形成正确的认识。解题时,需要考虑到在生产力发展较低的情况下,技术水平(这里主要指交通工具)的落后是阻碍人类交往发展的主要障碍。【答案】C17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解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它们有共同的追求,也有不同的目标。三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进行了批判,形成了共同点。选项A、D反映的是启蒙运动的内容,选项C反映的是宗教改革的内容。试题要求在调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的方法归纳其相同点,并含有对专题的纵向发展线索进行归纳整理的考查要求。【答案】B18.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840187019001920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214.88.47.1A. 工业化B. 殖民战争 C. 资产阶级革命D. 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 本题以历史事物之间的关系为考点,从考生熟悉的“英国工业化进程”的历史现象出发,选择与其有联系的农业人口逐步减少的具体事实,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要求在分析表格数据材料的基础上理解英国工业化与农业人口减少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 A19.下列四幅作品,从创作风格判断,出现最晚的应该是( ) A.格尔尼卡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C.自由引导人民 D.日出印象【解析】本题要求在获取四幅美术作品图像信息的基础上对其创作风格的时序作出正确的判断。解题时,既要知道自由引导人们、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日出印象、格尔尼卡分别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的代表作,还要理解这几种艺术风格产生的先后顺序和演变过程。试题含有梳理、总结专题历史现象发展线索和演变过程的考查要求。【答案】A20.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 “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解析】 以经济大危机时期人们的感受和体验为选项材料,形成一定的历史情景。解题时,需要结合经济危机的相关表现对材料进行分析才能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经济危机来临之际,企业破产导致了找工作的困难,这是基本问题。D项不符合史实,A项和C项则没有B项确切。【答案】 B(二) 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组别材料结论东汉组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佛、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宋代组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 据朱熹近思录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晚清组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1896年)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请回答:(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解析】从结论与材料相关性的角度立意和设问,涉及到“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等方面的考查目标。前两问着眼于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判断,要求考生能在对比晚清组结论和材料的过程中认识其一致性,而东汉组和宋代组则需要修改结论或增加材料。试题的设计,蕴含着对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历史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考查要求。最后一问以“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为主题,要求考生根据表格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汉、宋代和晚清三个时期儒家思想变化发展的表现和内容,含有从特定的角度对相关内容及其发展线索作出分析和概括的考查要求。【参考答案】(1)晚清组。(2)东汉组、宋代组。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如: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桓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宋代组可增加其它朝代学生尊师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3)东汉: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反映佛教、道教产生了较大影响。宋代: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它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晚清: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22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解析】 以近代到现代中国人婚姻态度的变化为主题,要求考生在概括材料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其变化的经济基础、家庭关系和社会条件。试题旨在从婚姻生活变化的角度,考查考生对近代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思想和文化的变革过程及其成果的宏观把握能力及其相关的学习方法。第(1)问着眼于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和归纳。第(2)问前半部分的答案教科书中没有现成的表述,需要在解读古代和近代中国经济专题、儒家思想专题和近代思想解放专题的基础上做出概括。后半部分社会条件的分析主要考查从社会条件的要素出发最大限度地获取或运用材料信息的能力,如从材料“家庭妇联”的支持和“新婚姻法”的颁布等信息,概括出“社团组织”和“法律保障”的因素,从“1950年”联想到新中国的成立所带来的社会制度变革的内容。第(3)问的前半部分是对材料叙述角度的审视和观点的思考,要求看出材料一、三分别是从历史和社会关系的角度考察相关问题的;后半部分的“认识”,既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婚姻观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婚姻观的阐述,含有对态度价值观问题的考察目标。试题从微观上切入、宏观处和认识上着眼,既考查了多方面的历史知识,又考查了认识相关问题的方法、角度和观点。【参考答案】(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23.阅读下列材料: 改良文学之声,已起于国中,赞成反对者居其半。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议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其故何哉?盖以吾国文化,倘已至文言一致地步,则以国语为文,达意状物,岂非天经地义,尚有何种疑义必待讨论乎?其必欲摈弃国语文学,而悍然以古文为文学正宗者,犹之清初历家排斥西法,乾嘉畴人非难地球绕日之说,吾辈实无余闲与之作此无谓之讨论也!陈独秀答胡适函(1917年)(1)根据材料,指出陈独秀对文言文与白话之争性质的判断及他对反对者的态度。(2)结合所学知识,就陈独秀对白话文反对者的态度进行评论。【解析】 以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内容为考点,要求理解陈独秀在信中所讨论的问题及其对白话文反对者的态度,并能够以其态度为对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论,考查了“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的目标。第(1)问通过对历史观点的内容(“性质”和“态度”)的设问,旨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第(2)问通过对评论历史观点的设问,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对其态度(即历史观点)的评论,既要有一定的立场,也要就其立场联系所学的知识进行适当的说明。解题时,一要对其观点进行全面的认识,二要根据一定的准则进行价值判断,三要运用具体史实证明自己的判断。【参考答案】(1)性质:是非之争,进步与倒退之争。态度:坚信文学改良正确,不容讨论。(2)民族危机严重,帝制复辟,尊孔复古;反对文学革命的势力强大;这种态度是必要的;对推动文学革命起了积极作用;这种态度有偏颇之处,不利于文学革命的充分展开。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60年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作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等(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解析】 以古巴导弹危机为切入点,通过相关材料呈现了美苏对峙格局形成进程中的问题前景,着眼于运用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既有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也有学科方法和能力的考查。试题的设计,以具体的历史现象反映相关的重大问题,体现了小切口深分析、以小见大的命题思想。后一问,通过对美苏两国以协商的态度冷静处理危机的内容,考查了“二战”以后国际关系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也渗透了以史为鉴的价值理念。【参考答案】(1)美苏以武力为后盾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美国占据优势,苏联力图改变力量对比;双方对对方的判断失误(2)对危机采取有节制的反应;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保持接触,探索化解危机的有效途径;达成必要的妥协。25. 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值和扩展。”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问题:(1)两位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你持什么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阐述。【解析】 试题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与欧洲的关系”为议题,提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要求考生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加以论证。问题的回答,首先要明白“两位学者争论的焦点”: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是欧洲创造了世界还是世界创造了欧洲。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此作出判断和解释。选择了其中一个观点后,就要按照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论证。无论是欧洲创造世界的观点,还是世界创造欧洲的观点,都得从近代以来与经济全球化过程有关的重要时期加以证实。即从新航路开辟后、两次工业革命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及两极格局结束后四个历史阶段入手。通过各阶段欧洲与世界关系的分析,论证所选择的观点。【参考答案】 (1) 经济全球化是否以欧洲为中心形成,或欧洲创造了世界,还是世界创造了欧洲。(2) 见下列要素与要点,持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给分。要素 “欧洲说”要点 “世界说”新航路开辟后 开始了世界范围的联系 加速了欧洲原始资本积累工业革命后 发达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 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和原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资本输出加强经济一体化 促进了欧洲经济不断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第三世界兴起与经济差异两极格局结束后 全球化进程持续加速 经济改革与区域经济合作选做题部分26. 阅读下列材料(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主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摘编自中国通史)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 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2) 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参考答案】 (1) 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2) 商鞅变法历时19年,分先后两次逐步推行,注重取信于民和制度保证。吴起变法抑制贵族,打击对象明确,但使自己孤立;变法急于求成,时间短暂,许多措施难以实施。27阅读下列材料(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材料一 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林承节印度史材料二 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材料三 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海默劳甘地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据材料二、三,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3)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参考答案】(1)变化:从合作到不合作。因素: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甘地对英国殖民当局的失望。(2)西方文明诸多弊端(物质进步而道德沦丧);英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3)甘地多次在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时,中止不合作运动并谴责使用暴力的群众。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28. 阅读下列材料(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的奥秘常常隐藏在多种历史的记录中,非洲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确凿记录呈现了它曾经的辉煌。材料一 历史为人类进化的记录。最初是由考古学者从埋没地中的石器、土器、铜器等种种遗物或在洞窟内的壁画,而读着历史的记录;还有人类学者从现在的蛮人生活里,而见着活活的历史的记录;再有历史家从古代荒唐的传说与神话中,窥破了赤裸裸的历史的事实。 日上田茂树世界史纲材料二 人类学者反对某些人的观点,他们认为只有他们自己可以代表人类,只有他们最进步,他们是神或历史选择出来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的。 美马文哈里斯文化人类学请回答:(1)据材料一,探索历史奥秘所能依据的主要史料类型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以其中的一种史料说明大津巴布韦社会的生产、贸易以及生活艺术状况。(2)在大津巴布韦文明创造者问题上,我们需要反对西方某些人的什么观点?揭示这种观点所反映的价值观。【答案要点】(1)实物遗存;土著生活实录;传说与神话。生产:锄和斧等铁器(梯田、水井和水渠等),说明了农业的发达;采石场、熔炉和泥范(铸模),说明手工业的发达。贸易:中国的青瓷碎片(波斯的小花碗),说明大津巴布韦社会存在着与其它族群的交流。生活艺术:镯和一些黄金制品(椭圆形建筑上的精美石雕),说明人们懂得装饰生活。(2)观点:大津巴布韦文化遗存,不可能是非洲人创造的,而只能属于白人。价值观:种族中心主义。29.阅读下列材料(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材料一 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布达拉宫自公元1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徽州一府六县的方志中,常会对徽商巨贾的资本投向有如下记载:在家乡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 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材料三 徽州古村落在选址布局上受着风水观念的强烈制约。“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是他们基本的原则;但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具有完满的物质条件及合理功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理想环境。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恐惧,而只有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构成一真正的理想环境。徽州民居的天井营造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儿,叫“四水归堂”,言天降雨露、财气,落到自家房顶,流入宅院。摘编自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请回答:(1)据材料一,皖南古村落与布达拉宫是哪两类社会群体活动的历史承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古村落突出反映了徽商怎样的心态?(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古村落营造中的风水观念在徽州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什么功能?体现了怎样的环境理念?(4)有学者称:“文化遗产的完整样态必须在其存活的情境中才能把握。”据此,你认为皖南古村落的“完整样态”应该是什么?【参考答案】(1)平民百姓与贵族阶层。(2)原因:古村落是徽商财富集聚故里的象征;古村落蕴含了徽商的儒家观念。心态:光宗耀祖。(3)改善居住环境、方便日常生活;以景观象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人文与自然的和谐。(4)一方面,自然环境和建筑等物质遗存;另一方面,历史上的村落生活。【解析】 上述考题均以各选修模块的某一专题内容为载体展开。考查目标、命题方法与必做题部分相仿,同样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和运用。每个选做题的设问结构和难度基本相同,以利于选择的公平性。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