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二年级语言表达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7904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97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二年级语言表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大学二年级语言表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大学二年级语言表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表达总说普通话语音和发声是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的基础,语言表达是播音创作基础的主要构成部分。语言表达是在语言发声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既然是创作,必然就有其方法和原则可以遵循,它是从众多的播音创作现象、技法、经验中提炼和抽象出来的,是对它们的一般概括,同时又对播音创作的实践活动在宏观上予以指导,具有原则性的作用。播音创作方法,就是人门在播音创作活动中,认识和把握其矛盾运动规则和方法。它是由播音基本矛盾运动的特征所决定的,概括起来就是还原、转化和表达。一、还原深入理解,具体感受。播音员手中的创作素材是观念形态化以后的东西,具有二度性。播音员应充分理解、感受文字稿件和电视画面音响等的表现内容和形式,透过文字、画面、音响,感受现实生活本身。在这样的感受中,对素材的背景、主题、针对性进行充分的挖掘、深入的理解,这是播音创作过程的必需,也是播音基本矛盾的特殊性反映在播音创作中的必然。播音员要学会透过文字、画面等,还原感受到文字、画面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二、转化按视听规律,对文字稿件的其它素材进行重新组织结构,使其纳入视听系统,符合视听规律的体现体系。比如,文字的标记系统(标点符号的位置、自然段落的构成等),在转化为声音传达系统时,必须按听觉的规律对其进行重新组织结构。要大胆运用有声语言的停连方式,敢于打破文字的标记系统,把停顿和连接纳入表达系统,这时,停顿不再是声音的终断、思想的空白,而是思维的推进、情感的延伸,这种推进和延伸,不是主观随意的感情的波动,而是根据创作素材所含情感的发展变化,它是理解的神话、感受的升华,是对创作素材组织和结构的动力。所以,还原、转化中的感情的运动,是播音员与创作素材情感相统一的过程。三、表达把转化过来系统,把运动着的思想感情,通过有声语言、副语言体现出来,传达给受众。这就是“还原、转化”物化、实现,又是思想感情运动的外化、展现。这一传达活动,就其内容来看,是对创作素材的体现;究其本质来讲,又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所以,表达,一方面要掌握创作材料(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结构运作方式;另一方面要把握现实生活本身的发展运动规律。创作材料和现实生活,后者是源,前者是流。无论是传达形式和内容,都要现实生活的制约,要求创作者把握现实生活的规律( 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与此同时,在传达(播音)过程中,又要从内心牢牢把握住受众的反馈的刺激(对象感),是有声语言、副语言在表达中有同创素材协调一致。波音创作原则,使人们对播音这一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基本准则。原则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它是根据规律发展而来的。按照这种指导思想,播音创作原则至少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坚持创造性原则 坚持创造性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播音员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其对创作活动的驾驭、对创作素材的把握,强调其对符号转化系统的操作,在转化过程中体现出播音员的重要作用。坚持创造性原则,就是要充分体现播音员的创造性劳动。劳动既有心理的,也有生理的;既有脑力的,也有体力的。“见字出声”是无济于事的。坚持播音的创作性原则,就要坚持播音语言的规范化,在此前提下,走自己的路,在“汇天下之精华”的同时,必须“物独家之优势”。(二)坚持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站在无产阶级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敏感,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的人民群众中的思想实际,准确及时地、高效率、高质地完成”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过程,以积极自如的话筒前状态进行有声语言的再创造,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体裁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出稿件的精神实质,发挥广播电视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坚持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就要坚持播音创作的真实原则、时效性原则。坚持创作环节的有序性,“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这个过程不能割断。坚持创作要素的协同性,语言、副语言的统一;声音和画面的统一;感受与理解的和谐一致,理解与表达的有机统一。第一单元:准备稿件的方法【目的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准备稿件的方法及其重要性。使学生在在实践过程中,真正体会备稿的重要性。【具体内容】1、理论概要 2、示例分析:一碗炒面 3、训练材料及训练提示 4、补充练习【重点 】备稿的定义、备稿六步的方法【难点】与实际稿件相结合,如何运用备稿六步。【课后习题】1-10题【讲 稿】第一部分:理论概要播音员播出的每篇稿件,节目主持人主持的每个节目,都有一定的宣传目的。稿件作为宣传目的的载体、传播和创作的依据,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为了把握宣传目的,用声音更好的落实宣传目的,就必须认真备稿。准备稿件,使播音创作活动的开始,也是播好稿件的基础。播音工作是将文字稿件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项工作,这就是说,播音必然受到文字稿件的制约,播音员只有深入细致地分析理解稿件,才能准确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真实的反映客观实际,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稿件内容。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按照播音创作的方法和原则进行。即:还原、转化、表达;创造性、有序性、协同性。稿件的准备过程,也是理解、消化内容的过程,是将文字与演变为自己要说的话的过程,这一点对于有声语言的表达相当重要,希望大家给以足够重视。一、 什么是备稿?备稿分为广义备稿和狭义备稿两个方面。(一)广义备稿:作为新闻工作者,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广博的文化知识、深厚的专业基本功和艺术修养。要勤于观察,善于积累。不断提高理解力、感受力、表现力以及对稿件的驾驭能力,这些都与自身的素质修养有关。播音成功与否,都取决于这种学习和积累的深度和广度。广义被告使播音创作的基础。(二)狭义备稿:是指播出前具体一篇稿件的准备。无稿播音,同样强调内容的层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都应心中有数。“话题”有多种,每个话题内部,都不应杂乱无章,而应做到井然有序。话题之间也应有衔接转换如何准备一片稿件,不同的人,不同的稿件,允许有差别,但主要的方法大同小异,概括起来分为六个步骤,即:划分层次、概括主体、联系背景、明确目的、找出重点、确定基调。1、划分层次层次,指稿件的布局、结构。搞清楚稿件的布局结构,形成声音时的条理性就好,播出的脉络就清晰,停顿和连接时的位置、时间长短以及,方法和状态就有了依据。因此,必须从形成声音的角度,对稿件的句子、段落进行整理,进行归并和划分。1) 归并归并,是把稿件内容内在联系较紧密的段落归并为一个大层次,并概括出层次大意(应简约)以便播出时用声的明确,形成一种“向心力”,可使层次清晰,以突出层次大意。例:见例稿子38自然段(5-6页)2)划分划分,是将一个较长的自然段内,把内在联系较紧密的句子,划分成一个小层次,以形成“句群”的优势,使句子之间“归堆儿”、“抱团儿”。形成声音又一气呵成感(例P5第一段)。应注意,划分稿件层次时,逻辑的划分要服从表情达意的需要。2、概括主题主题,是指主要事实中包含的思想含义,也叫“中心思想”。通过概括主题,来揭示稿件深刻的思想含义,有利于思想感情的运动,形成恰当的声音色彩。一般来讲,叙述文的主题,是从人物、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当中去挖掘。议论文是从议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中去挖掘。主体概括要准确、精炼,切中题旨,要有利于调动播出情感.例如的主题是:歌颂红军长征途中患难相助、通心相谐的阶级友爱精神。3、联系背景(其中包括历史本经和写作背景)北京主要指稿件的播出背景。联系背景的目的是为把握政策的精神和播音的针对性,有利于形成声音的抑扬变化。播出本将有两方面:一是指和稿件有关的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二是指国际、国内现实情况及变化。路线、方针、政策为“上情”,现实情况为“下情”。下情又有“主流”和“支流”之分,以便形成声音时调整语气。主流只得市和稿件有关的现实情况及其变化中的成绩方面、好的方面和代表事物发展前进方向方面。支流是指和稿件有关的现实情况及其变化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好的方面。播出时,主流语气肯定、赞同,用声以扬为主。稿件,不放到播音背景中去考察、衡量,是不可能有深刻的、丰富的理解和感受的。这是认真备高过程中重要的一步。4、明确目的明确目的对播音起着统帅的作用,它可以使播讲人的播讲愿望积极、主题鲜明;还能加强与受众的交流感;也能概括目的,正确的地把握播讲方式和态度分寸。这里所说的目的,指广播电视宣传的目的。播音时如果有一个清楚明了的目的,你可以很快的获得一个具体而正确的内心状态。假若目的暧昧不定,你的内心情调很容易流于飘忽。所以目的的性质是决定性因素。播音活动不可能是无所适从、随波逐流的。波音尤其不能”胸无城府、人云亦云。播音员以稿件为依据,却根本不是被动的复述。如果说作者创作稿件是第一辑,那么,播音员是第二级作者,这正是创作的本意。墓地不明确,甚至连第一辑创作的面目也不能恢复,更不用说达到第二级创作的境地了。目的就在内容中就主题中,需要开拓之后才能获得。5、找出重点什么是重点?就是亩地落实的主要环节。一篇稿件总是有的重要些,有的次要些,有的极为重要,有的极为次要。即最集中、最典型地表现主题的地方,即最得力、最生动地体现目的的地方,最凝聚、最浓重地抒发思想感情的地方,最直接、最恰当的感染受众的地方,都属于重点。一般来讲,重点的地方总是作者下力气、花笔墨、详细叙述、着意论证的地方。目的落实,从大单位讲,要抓重点部分、重点城茨、重点段落;从小单位讲,要抓重点小层次、重点句子。这两方面不可偏废。重点地发布,大致有两种情况:集中和分散。集中:指重点集中在一两个部分、层次、段落中。分散:指重点分散在各部分、各层次、个段落中。要注意,重点集中的形式较为多见。重点分散在全篇中也不是平均得分散。重点与目的有关,目的不明确,重点便会飘忽不定。一般情况下,目的就如一根红线,把各个语句贯穿在一起。重点句子好像大珠子,非重点句子好像下小竹子。色彩不一、大小不等的珠子,构成完美的艺术品。找出重点是为了在播音中有主有次,在重点上下功夫,次要的部分为重点部分的表达服务。用声时,重点不应该是“鹤立鸡群”,孤立的存在在稿件中。重点总是与非重点相辅相成的。必须强调指出,没有重点就没有目的,都是重点也就没有了重点。播音实践告诉我们,播音质量的高与低与此关系很大。这里,还没有涉及语句内部的主次关系,但是道理是相同的。6、确定基调我们在准备稿件的过程中,在逐步理解、真正感受的过程中,我们的思想感情随着稿件的描述在不断涌流着,明确的目的、鲜明的态度、饱满的思想感情。都融会在稿件的具体内容中,终于形成了播音的基调。基调,是指稿件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对播音而言,指播音时总的态度和倾向。它体现的是播音员对稿件的认识、感受的整体结果,是稿件“总的”和“基本的”感情色彩和分量。随着稿件内容的发展,感情色彩和分量总要不断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既是形式稿件基调的具体因素,有又受稿件基调的管辖制约。任何简单划一的感情色彩和分量,都会造成基调的单调笼统;而那种南辕北辙的变化,又会使基调失去和谐。基调的表达,不必有固定格式,但不可过于罗嗦。从创作基础讲,基调是理解和表达的统一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与形之于声的统一。稿件的基调必须由播音基调表现、显露出来,而绝非仅是内省的范围。其实基调还远不止这些。从稿件说,基调应有稿件的个性、作者的风格;从播音员说,还要包括播音员的风格。这些,属于播音美学的范畴,这里不涉及。以上,简单地阐述了备稿六步,这六步是初学者的阶梯,要求每一位同学严格按照六步进行备稿,并写出分析笔记,不可走过场。事实上,成熟的播音员在运用这六步时是很见功力的。即使“六步并作一步走”,也不浮泛。“备稿六步“中最关键的是明确宣传目的和针对性。有了目的和针对性,就能更准确地体现党的方针政策,把握政策分寸,使播音鲜明深刻;就可以更确切地理解和感受稿件的现实意义,使播音有的放矢;就可以更集中地专注稿件的精神实质,更主动的驾驭稿件的精神实质,更主动地驾驭稿件的主次关系,跟恰当地突出重点;就可以深化具体感受;激发播讲愿望,加强对象感,使播音有感而法;就可以是播音员专心致志、精神集中、排除杂念,防止目的转移,不致陷入细微末节中去,使播音意境高远。无稿播音,要抓住提纲、简语、和有声语言的组织成型,想好就说,边想边说,应该重视思维轨迹和言语轨迹的和谐,切忌说完再想的现象。快速备稿,注意边看边理解边感受边说,着意于重点和基调的把握,大笔勾勒,舍细微而取轮廓。第二部分 示例分析:一碗炒面(一)示例:一碗炒面(二) 示例分析第三部分 训练材料及训练提示(P7_16)(一)散文练习(叙事抒情)稿件1中国石拱桥 2理发3乡村的傍晚4那个5兄弟6生日7冲破碧波,直上蓝天(二)新闻练习(消息/评论)稿件(P1722),共11则第四部分 补充练习(P2232)1松下缘2兰草幽幽3来晚了罚冰棍4洁白的手帕5路旁,新摆了一个米酒摊6一间旁的家7桂花坡第二单元 情景再现【目的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加强学生依据文字材料激发想象感受、调动情感活动的能力。【具体内容】1、理论概要 2、示例分析:难以想象的抉择 3、训练材料及训练提示 4、补充练习【重 点 】情景在县在播音创作中的作用。什么是情景再现?【难 点】从情景再现中理清头绪。【课后习题】1-6题【讲 稿】第一部分 理论概要我们说:没有情节的描述是枯燥的,没有感受的情绪是空洞的。面对文字稿件,通过联想、想象,使人物、场面、景物活起来;运用感受,把情节、情绪升华,这才是情景在县在播音中应起的作用。 普通心理学告诉我们,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常见的形式,它反映了事物的相互联系;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经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的过程。这就是说联想书回忆的,想象是创造性的。想象又分为两种: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创造形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的形象。而再造想象是根据词的表述在头脑中形成这一事物的形象。播音员不能没有想象,而且要比一般人更富有想象力。但稿件的确定性,是播音员的想象必须以符合稿件的需要为前提,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播音员对稿件的开拓和驾驭,完全是为了播出,为了让受众接受,于是,播音员的再造想象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我们认为:“情景再现”是播音员再造想象特点的恰当概括。 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清洁、场面、景物、情绪。,在播音员的脑海里应该此像过电影那样,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逐渐被播音员所认识、所接受、所领会。这时,文字高检背后的客观世界正立体的展现在播音员的面前,既活跃的形象、发展的场面,才即场面的气势、景物的色彩、情绪的变化。又涌现出来,可以触摸到、感受到。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景再现的内容。 情景再现使播音创作中,播音员调动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重要手段,运用中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情景再现一定要以稿件为依据,是在分析理解稿件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是情景再现一定要产生于具体感受中。所谓具体感受在播音创作中是指词句的概念及其运动的刺激,引起播音员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体会的过程。它包括眼、耳、鼻、舌、身方面的感觉和时间、空间、运动方面的知觉。播音员间接的接受这种刺激,从而引起感觉、知觉,“感知域外 、受之于心。”,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感受。每个人的感受会有范围和程度的差异,对文字语言的感受时更高一级的心理感受过程,属于神经活动。播音员应该使自己从文语言中获得感受的能力不断地加强。感受对于播音创作来说,它是把文字稿件变成自己要说的话的关键环节。是感受把文字的稿件化为播音员内心的实有事物,使感受推动播音员的内心、主动接受、容纳、消化文字稿件的多层次刺激、打破由文字简单变为声音的框框,是播音员克服无动于衷的毛病。拿到一篇稿件,按照备稿六步分析、理解,感受之后,就要从情景再现的角度理清头绪。看一看,想一想,稿件中的情景再现是怎样开头,怎样发展和怎样结束的,以形成条理性。在看那里是“特写镜头”(重点)?哪里是“中景、远景”(次要很铺垫)?是由远及近还是由近及远(顺叙、倒叙,还视插叙)?都要心里有数,以便播音的时候走向明确,轻重得当。再就是应置身于稿件内容之中,置身于情理大当中,真切地感受到所叙述、描写的现场环境、气氛、转换、变化。重点感受那些详尽描写的地方,对主要的事物必须做出积极的内心反映,获得具体感受,产生饱满、细腻的的情感。 播稿一定要真动情,稿件中的某种生活图景在脑海里浮现,一定要做出积极的心理反应,波音中特别强调“积极的反应”,那是一种“水到渠成、月移影动”的心理机制,是在刹那间动员了全部的经验积累,和张开了全部认识神经达到的“顿悟”。这种极高的要求只有通过极苦的训练才能达到。守株待兔的做法是劳而无功的。 我们说,触景生情是关键的一步,我们的由景及于心,由感受深化为感情,这时我们的思想感情便被调动起来了,处在运动状态了,坐在话筒前,内心就觉得十分充实。稿件中的情景逐步地、反复地不断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奔涌于我们的胸中。脑海里活动的画面和与之相应的感情不断地融合着、变化着,它丰富着稿件的文字语言,通过播音员播音更为“溢于言表”,让受众明白的感受到。稿件中的情景在播音员心中连续地、不断地再现出来,由表露在有声语言中,这就是情景再现“动于衷”和“形于外”的过程,这个过程直到播音结束。 最后说说情景再现展开应注意的问题。第一,要以宣传目的为中心,并受其引导和制约。情景再现中,要有主有次,要突出详写处,突出重点处,用以落实和达到宣传目的。第二,情景再现要以稿件为依据,是文字语言得到生发,用播音员的生活经验对文字语言加以丰富的补充,为稿件增色。第三,情景再现要以情为主,情景交融。情景再现的核心是情,如果只是景在脑海里浮现,没有感情体验,那么“景”再清晰具体、活跃真切,也不能给有声语言任何活力。景的再现完全是为了引发情感的。通过景的再现,唤起播音员对稿件的具体感受,引发思想感情,以情为主。我们的要求是: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第二部分 示例:难以想象的抉择及示例分析。(一)示例:难以想象的抉择(节选p35)(二)示例分析:p36_38第三部分 训练材料及训练提示(一)抓住感受,引向情感p38_44(二)落实语句,整体推进p44_48(三)单元综合练习p48_611春2晋南昆面美煞人3小橘灯4背影5军礼6两条路7老木匠的竹笛8新闻一则:上海动物园冬眠动物不冬眠9山东新闻联播第四部分 补充练习(一)描写语句p61_66(二)描写空间场景的片断(三)描写感觉知觉真切感受的片断(四)描写人物神态、心理及活动的片段(五)概括叙述的片段(六)完整的篇章p66_731我军在台湾海峡成功举行三军联合作战演习2消除贫困3电视系列报道边疆行结束语4乘警的故事5东方时空-面对面第三单元 内在语【目的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内在语在内部技巧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分析、挖掘、表达练习,掌握兵书联运用这种表达技巧。【具体内容】1、理论概要 2、示例分析:补旧 3、训练材料及训练提示 4、补充练习【重 点 】内在语的作用【难 点】在具体的文章联系中,如何把握准确的内在语。【课后习题】1-6题【讲 稿】第一部分 理论概要每一篇稿件所含的具体思想感情,总比写出来的文字要深广的多。因此,我们在深入理解、具体感受稿件时,不应仅仅停留在词句上,而要努力挖掘文字语言后面更深一层的意思,抓住语言后面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些是帮助播音员把稿件变成自己要说的话,使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重要方法,对播音表达有直接引发和深化含义的作用。 一、什么是内在语内在语:就是稿件文字语言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显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它使有声语言富有创作的意义和生命的活力,对播音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为内在语除了有声语言,便没有别的显露内在语的方式。对播音来说,播讲目的就是全篇稿件的内在语,它落实在语句主次关系上,体现在语气中。具体态度:就是不同语句的内在语,它的判断和评价要不同的分寸来表现。承前启后:就是语言层次转换的内在语,它通过语句的不同衔接显示出来。如果播音员就稿抡稿,就句论句,不去开掘,不求深意,内在语便失去了意义,语言必然干瘪而浅薄。在播音稿件中,我们所要把握的内在语多属于“没有完全显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这种情况,稿件的文字语言总是比生活语言中的口语要来的精练、简约,这是经过作者加工润色的。写作过程中,从稿件语句的逻辑链条来看,不要说段落层次间常常没有承上启下的文字,就是句子、小层次建也往往省去衔接转换的关系词这就需要播音员从全篇的角度、分析段落、层次、语句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期间起承转合的语气,播出文章的逻辑关系来。例如;“ 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好吗?也不好。”要播出文字的含义,需要播音员补充一定的关联词。这句话的实质是说短而空也不好,作者为了论述有利,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然后自己解答,这样给人印象深刻,行文也比较活泼。我们把它变成自己的话时,可以在长而空不好之后设内在语“那么”,找到设问的感觉,何听众交流的感觉,可以使语言发生变化,自然地引出短而空好吗?的发问,引起听众注意,给听众片刻思考时间,在以很显然为内在语,引出也不好的结论,语气十分肯定,把这句话就拨活了。播音中决不能就稿论稿,停留在文字表面的播读上,一定要挖掘文字后面更深刻的含义,把握到鲜明的句子关系。这样,我们的播音就不是面对一个个孤立的方块字、一句句静止的语句。明晰、准确的内在语会激活我们的有声语言,使我们切实把稿件的花变为自己心里要说的话,传达给听众。内在语是我们对稿件理解和感受的集中概括,不是冷漠的表述。它是播音员的心理活动,一中意念,思维与感情运动的反应。运用好内在语,对播音语言表达的连贯完整、深刻鲜明,提供了充实的内心依据。它对有声语言表达起着引发和深化的作用。 二、内在语的作用 内在语的作用有两大方面,这就是:揭示语句本质和揭示语言链条。语句本质的差异,市语句、小层次、段落、层次的内在含义,以内在语的揭示、感通作用,造成明确恰当、蕴藉深邃的效果。(含蓄而不显露)(一)语句本质:是语句的内在含义、感情态度。揭示了语句本质,可以引发出贴切的语气,就能使有声语言深刻丰富、耐人寻味。揭示语句本质,首先要根据具体的语言亩地判断出具体的态度分寸。文字表面于其本质涵义往往有程度的区别甚至本质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准确把握。例如:连队故事偏食袋一稿中,新战士看到连长“四十米内,左右开弓,弹不虚发”的过硬本领,对连长发出由衷地赞叹,连长的两次回答都用了同样一句话:“没啥,咱连的老同志都会。”原文: 墓地,我恍然大悟了,这部正式连长的偏食袋吗?我情不自禁的喊:“连长,您这一手真叫绝呀。”连长转过脸来笑了笑说:“没啥,咱连的老同志都会。”(不值一提,谦虚口吻)我跑过去捡起了手榴弹,哎呀!z怎么这么沉呢?原来弹炳是铁的,那周围已经磨出了亮光,我钦佩地说:“连长,您这个偏食袋的办法想得真妙!”连长还是笑了笑,:“没啥,咱连的老同志都会。”(爽朗,鼓励)“没啥。咱连的老同志都回!”这两局从字面上看,一字不差,标点符号都一样,如果不深入挖掘其中的含义,只一般地当作连长的谦虚来对待,就未免失之于肤浅了。我们试从这两局的具体语言环境、语言目的和语言对象来揭示他们具体的语言本质。第一个“没啥,咱连的老同志都回!”是直接正面回答新战士对自己的夸奖,确实是连长的谦虚,这时两个人的距离也很近,内在语可以表述为:“这不值得一体。”如果用这样的内在语银发,表达时,音量不要大,吐字力度不太强,语流畅快地,音高较低,整个语势较平缓。这样处理,能比较准确形象地表达出连长谦虚的态度。第二次回答,是针对新战士夸“偏食袋”这种练武精神和办法的。连长从新战士激动的心情中看到她好学上进的积极因素,同样是回答“没啥,咱连的老同志都回!”但这里就不仅仅是谦虚,更饱含着对新战士的启发和鼓励了,具体的语句目的和前一句不同了。内在语可以表述为:“你也试试这个办法。”把握了这样的语句本质,引发出来的语气体现形式就不一样了,语气爽朗、有鼓动性。在声音形式上音量较大,吐字力度较强,还可以在短短的语句中有意安排和重音,比如,强调“老同志”,并在其后有个小的顿挫,好像连长满怀希望的看着新战士,句尾可以稍扬起来,缓收,给人言已尽,意未穷的感受。播的时候,可以用:“怎么样?你也干起来吧。”为内在语,揭示其深层次的内涵。另外,我们还要注意,语句本质与文字表面有同向和异向之分。在大多数情况下,文字语言与其内在含义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同向的。比如:“不能再吃大锅饭了!”内在语是:“太对了。”是同向的,语气十分中肯。假若内在语是:“不见得。”这就成了否定、怀疑的意思,成了异向的。异向的情况多出现在评论、杂文中、驳斥性、否定性、讽刺性的语句中。在播音中一定要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内在语,防止判断评价上出现偏差或谬误。揭示语句本质,把我清晰、准确、态度鲜明的内在语,对播音语气的体现有直接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内在语与语气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内在语在指导和引发有声语言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内在语,能真正揭示语句本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稿件深入理解和具体感受,这时做到准确揭示语句本质的保证。(二)揭示语言链条揭示语言链条式内在语的第二作用。语言链条简单的说,就是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看他们是怎样衔接成一个整体的。播音当中语言链条的承续是指语句、段落的前边或后边,运用内在语的转折、连接作用,造成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效果。这在稿件的准备阶段就要做到,搞清楚全篇语句之间、小层次之间、段落之间的内在语联系,使我们获得或并列、火递进、或因果、或转折、活分合等等情况的逻辑感受,从而明确了文章的上下衔接、前后照应的承续关系,用内在语把我们感受到的逻辑关系现实和引发出来。运用内在语的衔接转换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把稿件播得文气贯通,增强有声语言的活力。内在语应该书播音员对稿件理解和感受的某种集中概括。内在于作为语句的实在意义,它是随着语句目的、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运用有声语言揭示语言链条的时候,一定要从播出目的、主题思想、整体基调以及上下文的语言环境的角度,确定适当的内在语,开好头,过度好上下句、前后段,清晰准确、连贯完整底播好每一篇稿件。三、内在语的把握(一)内在语是对稿件理解和感受的集中体现。我们知道,从孤立的语句中寻觅到内在语具有不稳定性。它是随着语句目的、语言环境而变化的。播音员把握内在语,不能偏离宣传目的的统帅。可以说,稿件的宣传目的,就是全篇稿件的内在语,它落实在语句的主次关系上,通过揭示语言本质和语言链条的作用,从语气上表现出来,明确突出了宣传目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从宏观上讲,内在语应该从稿件的宣传目的当中来把握。(二)在稿件的重点和难点上报我内在语。内在语是理解和感受的概括,不是冷漠的表述,它是情感态度的凝聚点。稿件中一般的语句,由于“词”本身的符号概括性,内在语比较清楚明了。播的时候没有必要句句都找内在语。但是,在重点和难点上,非挖掘出准确的内在语才好把握,才有利于表达。重点,关乎全篇的关节;难点,属于雾里看花、扑朔迷离的七情况。即语句本质不好把握,或文气不十分贯通,自己播起来觉得不好衔接俄地方。重点不明,难点不清,全篇稿件播音的基础就不牢固,语言技巧的运用就会无所措手足,那么播讲目的和社会效果也就落空了。总之,只要我们积极思维,从稿件的针对性、宣传目的上加深理解,从稿件提供的具体情景中真切地去体验,就会把我到准确深刻而又态度鲜明的内在语。(三)内在语运用的几种方式。内在语的运用是比较灵活的,既可以在语句前起发语作用或承接作用。也可以在语句后起引导听众回味感受不尽之言的作用。还可以融洽、暗含在语句中,起深化感情或揭示弦外之音的作用。这里,我讲几种常用的方式。1、发语作用:再要开口之前,即在语句、段落之前,借助内在语把语句、段落播好。 比如:以“俗话说”为内在语: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远亲不如近邻3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又如:在呼台号前,我们以“听众朋友,这里是.”为内在语,播出的台号可以显示出积极热情、亲切自然,能克服呆板冷淡的习惯语势。2、转换作用:由上一段、上一句到下一段、下一句,需要转换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内在语过渡。停顿和连接的时间、方法就有了心里依据。例如:我们以“那么”为内在语: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3、回味作用:上文结束,不管漾开缓收还是嘎然而止,都会给人语已尽情尚存的印象。会为什么?要靠内在语引发,靠语气落实,靠语势显现例如:我们以“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为内在语: 这张照片的主人已经不在人间了,照片本身也在一场浩劫中化成了灰烬,但当时的情景,却永远留在我和妻子的心里。 当然,内在语的形式还有,象寓意性内在语。他是稿件的“弦外之音”,是隐含在语句深层次的内在含义。需要从语言环境、人物性格、身份、心理、语言特点及所处环境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去分析,从全篇整体去把握。再比如关联性内在语。它是那些没有用文字表示出来的语句关系。具体地说,就是那些体现语句逻辑关系和语法意义的隐含性关联词和短语。可以说,关联性内在语是使播音语声语言的链条向播出目的的定向推进的路标,是启程转和的重要依据,是 有声语言内在逻辑力量的关键所在。 还有提示性内在语。提示性内在语用于语句段落层次之间,也是为了解决上下句语气衔接的问题。它是播音员、主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所赋予稿件的。可以使内容更加灵活、丰富多彩。式语气富于灵动的活动。 反语性内在语。反语性内在语用来直接体现语句表层意义与深层内在含义的对立关系或对比关系。播音的时候应注意语句本质与语句表层意思的差异,不可被文字表面所迷惑和诱导。总之,内在语的形式不同,内容各异,但对播音创作的重要意义是一致的,那就是,内在语能激活播音员、主持人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语动状态,并对有声语言的表达,尤其是语气的体现有直接引发和深化含义的作用。只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认真体会和运用,就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境地。第二部分 示例:补旧及示例分析(一) 示例:补旧(二) 示例分析 p78-80第三部分 训练材料及训练提示(一) 段子、短文 p80-901、三分诗七分读2、知音难得3、判卷4、都走了5、马克思墓前的演说节选6、别了,司徒雷登-节选7、我还不能“带住”节选8、“友邦惊诧”论节选-9、贵重的帽子10、孔乙己节选11、朱元璋的故事12、就从这里开始 13、爷爷和孙子14、公鸡和珍珠15、石头和虫子(二) 稿件、文章练习 p90-106页1、晏子使楚2、最先与最后3、桌子上的表4、教孩子心存善年5、带孩子玩玩出苦涩6、我要给毛主席报告的7、我是来工作的8、管住自己 天下无敌9、市长换锅的启示10、面子、为子和牌子11、论讲政治视具体的12、司机同志、请注意行车安全13、克林顿强调与中国合作符合美国利益第四部分 补充练习 P106-114页1、后子和镜子2、鹰和蜜蜂3、糊涂虫4、像谁5、农夫买药6、我们不是帝王将相7、难忘的友情8、流产与断种9、播音,得动真格的10 、美国各界人士批评干扰美中关系发展的言论第四单元 对象感【目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养成一到话筒前播音,立刻就由于受众“交流”的感觉。要求学生明确对象感的实际意义,积极、恰切的交流愿望,是思维、情绪、情感的交流,掌握有对象感的播音技能。【具体内容】1、理论概要 2、示例分析:我们祖国的语言 3、训练材料及训练提示 4、补充练习【重 点 】内在语的作用【难 点】在具体的文章联系中,如何把握准确的内在语。【课后习题】1-7题【讲 稿】第一部分 理论概要我们的播音是把稿件播送出去给人们听的 。不是自言自语,也不是自我欣赏,更不是对空发言。受众就是我们的宣传对象。但是,我们一般是坐在话筒前播稿,面前没有受众,我们看不见宣传对象。 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能不能因为看不见受众,就可以不管宣传对象,只管播音呢?当然不幸.这样做不能吸引人、感动人、说服人、达不到宣传目的,那种“姜太公钓鱼,愿这上钩”式的播音,不管主观上如何,客观上是对宣传对象的漠视。一、 对象感播音是“目中无人”,但要做到“心中有人”。播音员在播音众必须在“目中无人”的条件下,努力做到“心中有人”。那意思很明显,就是: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从感觉上把握住听众的存在,时时与设想的宣传对象进行“交流、呼应”,我们把这称之为对象感。有对象感,就是说,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忘记,我们播音是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的。二 、为什么要有对象感前面已经讲过了,播音是把稿件播送出去给听众听的,只有为着听众、想着听众、不忘听众,才能吸引听众。我们在备稿时、在播音众,都应该感觉到他们的存在,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我们感觉导他们确实在听、在想 ,并且随着我们播音内容的发展,随着播音员思想感情的运动,产生着思想感情的共鸣。我们似乎感觉到了他们的喜悦、愤怒,悲痛、欢乐.等各种反应。而这些反应有引起了我们更强烈的播将愿望,激发着我们更饱满的感情,于是对象感更强了。在我们的感觉上,似乎和受众之间已经建立起了相互激励、互相鼓舞的无形的“默契”,甚至感觉到思想感情似乎有所“交流”。对象感,是激发播讲愿望的需要,也是播音员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所采取的一种手段,它属于某种联想、想象众的东西。队形感必须是具体的。只有具体的对象感才会对播音发挥积极的作用。三 、怎样才能获得对象感要获得对象感,就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对听众进行设想。同一篇稿件,不同的播音员可以设想出不同的具体对象。例如,听众是在什么环境、什么气氛中收听?收听对象的情绪、愿望、要求、情趣等心理方面、素养方面的大致情况,都在估量之列。同时也要设想听众的大约年龄、性别、职业、人数等,有了这些分析与估量,就有了具体对象的特点,才能是播音更有的放矢。一般来讲,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把握,一是依据节目提供的范围,二是依据稿件的主题、目的先进行设想。例如中央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在早上6:30播出,听众是全国人民个各级干部。他们的年龄、职业不同,各自收听的目的不同,但有一点相同,就是关心国家大事,希望早一点知道新的消息、新的动态、新的精神。每天清晨是一天的开始,有多少人在晨练红、在上班的路上收听早新闻,我们可以将收听面设想的广一些。另外,播早新闻应该振奋一些,与清晨忙碌的节奏合拍,与速可以稍快一些,调子比其他新闻昂扬一些。中央台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在晚上6:30播出,虽然都是新闻,但时间段不一样,就应该考虑播的方式。语速可以比早报摘新闻稍慢一点儿。对农村广播,节奏更慢,还要亲切,让农民朋友听得懂、听得清。还有些节目,听众具有广泛性,比如祖国各地,这类节目在设想对象的时候,要依据具体稿件,在主题、目的上挖掘。在就是要感觉到听众的存在和反应,只有这样才能构成?“交流”。获得对象感。关键在于“感”,这种感和我们说的“交流”都是播音员的自我感觉。所以,我们把交流两个字打上引号作为借用。要做到与受众交流起来,就要从自我感觉上时时处处感到听众的存在和反应,并从语气上和听众“交流”起来。当然这种交流必须要依据稿件提供的素材来进行估量和想象,并在播音终与这种情绪相呼应,才能使我们的播音启程转和、丰富活跃,有根有据,而不是不空发言、自言自语。用这些估量、设想来弥补播音时“目中无人”无法接受听众的直接反映的缺陷,这样自我感觉上有了与听众的“交流”,客观上才能与说宣传的对象产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四、 对象感在话筒前的把握对象感在播音实要贯穿于始终,表达时候可以时强时弱、时隐时现,但绝不能时有时无。播音时出现对象感时有时无的现象,多是对稿件内容驾驭得不好才顾此失彼,顾了内容,忘了听众。如果吃透的稿件,把稿件的话转换成自己要说的话,那么,播到与听众直接呼应的话时,会说的由衷自然,听众也会感到亲切爱听。而播到与听众呼应不是那么明显的地方,双方的感应虽然不如直接呼应时候的反应强烈,但稿件的内容有把播与听双方仅仅吸引住了,随着情节展开,情感的书法,就把听众也带到其中,领略其景、其情受到感动,播与听双方感情有机遇、有接受,听众的注意力被进入稿件的播音员所掌握。所以,只有稿件驾驭得好,才能使对象感贯穿始终。 对象感时强时弱,要根据对象的不同、目的的不同而决定。比如,宣传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在专题节目里播和在新闻节目里播,播读方式和听众的呼应就要有区别,在专题节目中播,就可以亲切、通俗、象唠家常,感觉到农民听众的反应去说、去重复,放慢速度,让他们记住,照着去做。而新闻节目里讲政策,针对的面更广、更带有指导性,说得也更原则、笼统一些。有比如,对学龄前儿童和对成人广播更有不同,对小听众的呼应要更频繁一些,重音较多,所强调得更突出、更显而易见。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小朋友们听明白、好接受。再就是,具体对象的稳定问题。设想对象,就某一篇稿件说,应该稳定的、统一的。不应该播这一段的时候,想这对这些人播,而播到另一段的时候又改变了设想的对象。具体对象的稳定,毫不排斥设想对象以外的人听。许多成年人也喜欢听少儿节目,也喜欢看动画片儿,所以具体设想对象,不但不会局限听众的范围,反而会以播音的具体鲜明,吸引更多的听众。五、播音、主持的几种交流形式随着广播电视改革的深入,节目也越办越活,交流的形式也跟着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依据内容、形式的不同变化,及时调整不同的交流渠道。播音员、主持人的交流形式有以下几种:(一) 与想象众的对象交流。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不多叙。(二) 通过与对手的交流达到与观众、听众的交流。这种交流我们诚挚为“间接交流”。这时候的交流对象不全是想象众的对象了,而是以通过与对手的交流为主,兼顾受众。这一类交流的关键是两个人必须要交谈起来,双方要真听、真问、真思考。如果其中一访没听、没想,指示等着接自己的词,就会让人感到交流不起来,手中就不感兴趣了。所以为了使主持人合作自如,要求两人共同准备资料,探讨节目的整体构思,启、程、转、合。另外,话题的切入要准,说得要巧妙,配合得要默契。(三) 直接交流。这时候播音员、主持人要自信、沉着冷静、热情积极,举止大方端正、平易近人,又与现场气氛吻合。这些都要建立在熟悉意图、明确节目宗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又具有出口成章、言中有物的语言表达能力,反映机敏,随机应变地驾驭采访或者现场主持能力。这些都离不开平时的锻炼和知识的积累。第五章 停连 重音目的和要求停连和重音是播音语言表达的重要外部技巧。通过本章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明确停连重音在播音和节目主持过程中的重要性,初步掌握运用这两个技巧的方法,以更加准确、鲜明、生动的表情达意。具体内容1. 停连的概念2. 停连在播音主持艺术中的运用3. 停连的十种类型4. 重音的概念 5. 重音在播音主持艺术中的运用6. 重音的十种类型重点1.了解学习停连和重音的基本类型和表达方式2.在对文章理解、感受的基础上能确定语句的停连和重音难点灵活运用停连、重音思考题 1、 为什么说停连、重音是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2、 重音的表达为什么要“少而精”?3、 如何认识主要重音于次重音的关系?4、 停连与重音在表达中有什么作用?5、 停连在有声语言表达中有什么作用?6、 从练习的稿件中找出十种重音和十种停连的例句。7、 如何才能更好地避免重音技巧运用中的“无意隐含性对比”?讲稿(一)停连1. 停连的概念停连,是一个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停,指停顿;连,指连接。停连是有声语言进行中“显示语意、抒发感情”的方法。2. 停连在播音主持艺术中的运用 在播音主持艺术实践中,语言的部分之间、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小层次之间、语句之间、词组或词之间,有。停与连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中同时存在,它既是生理的需要,又是心理的需要。从生理上讲,人们说话、播音、朗读、演讲,不可能只用一口气,中间必须/补充气息,再接着说,接着播。从心理上说,停顿和连接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自如地服从思想感情运动的需要。也就是说,在保证语意清晰,思想感情运动的状况下,需要在哪里停顿,就要在哪里停顿,需要停顿多少时间,就要停顿多少时间,需要在哪里连接就要在哪里连接。停连的运用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生理需要必须服从心理需要,不可因停害意,因停断情,坚持按文意,合文气,顺文势。总的来讲,应当把停顿看作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继续和延伸,而不能是思想感情的终止,中断和空白。这里说,不仅已经明白意思,更要表现出“成于思”的感觉,从声音的运用中体现出有思维推进的过程。停顿是一种表达,是思想感情的显露。要知道,恰到好处的停顿,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这里,我们要重点解决停连的位置、时间和停连之间的衔接方法等问题。首先,文字稿件的标点符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停顿的位置和时间,但不仅仅是写作时的标点符号。语言,不管其形态是文字的还是声音的,都有语流的序列,都有其确定性。播音是将文字语言转换成有声语言,这声音流动中的疏密关系,则需要从声音的休止和行进当中显现,这种声音的停顿和连接才是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才是播音创作所需要的。打破文字标点的束缚,掌握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停连。下面,从播音创作的角度,给大家介绍,分析停连的分类及作用,以便考察它们在播音中所处的位置和时间。停连是分为十个类型:第一类:区分性停连一篇稿件,自己理解了,播出来听众不一定理解,这中间有一个对词语序列进行符合有声语言要求、符合听觉习惯的整理、加工的问题。运用区分性停连是重要的方法。运用原则:从最小单位说,凡是一个独立的词、词组都应该给以区分,一般情况下,不能在这最小单位内部进行停顿。一般来讲,关系紧密的词或词组应连起来,关系不太紧密,单位较大的成分之间按排停顿。比如:人民广播、电台(缺词组之间的关系)人民广播电台(形成并列)人民广播电台(正确)运用方法:在语言序列的区分中,必须结合语意进行语法分析,并要特别注意同一语言序列所可能有的两种以上色语法关系导致歧义的情况,准确地择其一种,舍弃另一种。比如:注意问题:区分性停连是通过停连的安排,来区分语言序列各成分,表达出清晰的语意。不可区分过细而影响语言流动顺畅,也不可不加区分造成模棱两可的语意,更不能断错句子造成歧义。第二类:呼应性停连有声语言的行进,在停连上有前呼后应的性质。有呼无应和有应无呼都会造成语言序列的紊乱,给人以“前言不搭后语”的感觉。比如:他的理论知识丰富、坚实、系统。这是一呼三应的句子,其中“理论知识”是呼,“丰富、坚实、系统”为应。表达时,应在“理论知识”之后停顿,把“丰富、坚实、系统”连接。如果在“丰富”后面停顿,又将“坚实、系统”连接起来,一呼三应的关系就被破坏了,“坚实、系统”不知何指,从句中脱落,造成逻辑链条的残缺。这种现象在播音中经常出现,应当引起重视。另外,呼应性停顿在全篇结构上也有重要作用。倒叙、插叙、补叙的前后文运用呼应性停连可以使层次清楚,结构严谨。第三类,并列性停连凡属各并列关系之间的停顿,要求位置类似,时间近似,以显示并列关系。比如:要首先救济那些五保户、烈军属、缺少劳动力的职工干部家属。句中三个并列成分,通过“那些”之后的较长停顿,“五保户”后和“烈军属”后的较短停顿,以及“职工”“干部”的连接,就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来。应注意“职工”“干部”之间不可有停顿,否则“职工干部”的偏正关系就改变了,听感上就形成了四个并列成分。较多的并列成分,不能生停硬顿,否则会照成不顺畅,不明快的感觉。比如:养猪、养兔、种蘑菇、种油料、种瓜菜、编织、烧砖、运输等生产门路,一般社会都能经营,大有发展潜力。为了既显示并列关系,又较为灵活,应该采取分组的方法。将内容相关、相近的归为一组,组内并列成分之间停顿时间稍微缩短,各组之间停顿时间匀称。在无内容关联的时候,可根据数量分组,但应避免各组数量相同。在并列关系中,有一种联合词组,在播音中稍不注意就会改变联合的性质。比如:化肥、农药、拖拉机以及制造拖拉机全部部件和其它农业设备用的特种钢材、石油以及钻探和提炼用的机械等等,去年不论在供应和制造设备两方面都有很大的增长。在联合关系中,“和”的前后,结合很紧密,不应出现停顿,作为联合关系的整体,之前之后可以安排停顿。目的是在听觉上明确联合关系的范围。比如:1964年开始生产的维尼龙和棉花混纺织物,也开始在市场供应。“生产的”后面要停顿,“维尼龙和棉花混纺织物”应紧密。“和”之前如果有停顿,“棉花混饭纺织物”似乎是一种新产品,与“维尼龙”脱节,“混纺织物”也就不知所云了。当“和”作为介词时,“和”前可以有停顿。联合成份的“和”前即使有停顿,停顿的时间也不能超过联合成份整体前或后的停顿时间。第四类:分合性停连在并列关系之前,往往有领属性词语;在并列关系之后,往往有总括性词语。在领属性词语之后、或总括性词语之前,都有较长时间的停顿,并列关系之间停顿要短,这样就形成了“合-分-合”的分合关系。比如:不能 完成计划与不完成计划 一个样。“不能”后面,“一个样”前面必须停顿,“完成计划与不完成计划”为一个整体,中间要连接。并列关系内部没有停顿,领属性词语后,总括性词语前的停顿可以较短。 比如:出席这次大会的还有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妇联等单位的负责同志。“有”后并列成分多,或无“等单位”、“等负责人”之类作结的,一般在“有”之后停顿,这样,“有”的领属作用大大加强,不会遗漏,语气也有庄重的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