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处人家》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3588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林深处人家》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竹林深处人家》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竹林深处人家》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本信息课题语文版七年级第三单元11课 竹林深处人家作者及工作单位曾小容 大湖中学教材分析 竹林深处人家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3篇课文。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无一不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本单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并会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学情分析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学生已经学习了春和济南的冬天两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了解了写景散文的特点,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同时初具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的阅读能力。初一学生具有爱读、爱说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互动气氛较浓。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知识与能力:学生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体会本文移步换景的描写顺序。 过程与方法:进行朗读技艺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及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文通过描写茂盛的竹林以及竹乡人家丰收的喜悦,抒发作者对江南竹乡的向往之情。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的写法;体会移步换景写法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1、 导入2、 作者简介、解题三、整体感知,学生自主探究1. 自行读课文,勾出生字词2. 结果层次分析四、分析课文五、读写结合一、让同学们猜一则关于“竹”的谜语二、检查学生预习成果三、明确生字词的读音,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四、1.自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几个观景点描绘不同的竹林景物?主要突出竹子的什么特点?2.第一自然段写风中竹林的景象,让作者联想到什么?3.小组合作学习2、3自然段,划出关键句,进行分析4.作者怎样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方面对竹子的特点进行描写的?5.老师略讲第四段 五、1.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写一段游览本校校园的文字 2.学生展示习作一、很容易猜出结果。二、学生讲不完整,老师补充。三、学生划分不同的层次,引导他们怎样分才最合理。四、1.小组讨论交流,汇报2.A学生划出关键句,进行分析 B汇报3.汇报4.学生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5学生合作探究1. 学生构思,然后动笔写下来。2. 学生相互点评谁写的好,好在哪?谁写的不好,怎么修改?一、引起学生兴趣二、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中心三、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四、引出“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通过分析,让学生看到文章景物“美”所在。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学习能力。五、让学生学以致用,读写结合。板书设计竹林深处人家 黄蒙田 竹海美景 远望:无边无际 近观:深不可测 四顾:密不见底 移步换景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表评 价 内 容评 价 等 级评价目的优(20)良(15)中(10) 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都主动举手了。 能否主动参与发言时声音响亮 能否自由表达我会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 是否敢于否定我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 是否欣赏自我我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否自由表达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1.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2.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3.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