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艳修改后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30981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蒋艳修改后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蒋艳修改后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蒋艳修改后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教学时间:课型:新授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一黄河三角洲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3、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 4、在学习中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迁移引入、揭示新课 师:你知道我们的的母亲河指哪条河吗?你去过黄河三角洲吗?你知道那里有什么好地方吗?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数学上也经常用到字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二、设疑激趣、展开新课 1、师生互动,猜年龄; 师:你今年几岁了?(板书:的岁数 10岁)想知道崔老师的年龄吗? 师:崔老师比大35岁,我今年多少岁了?你是怎么算的? 生:10+35=45(板书:10+35) 师:当1岁时,崔老师该多少岁呢?谁能用式子来表示?当2岁时,又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当50岁时呢? 板书: 的岁数 崔老师的岁数 10 10+35 1 1+35 2 2+35 50 50+35 师用手势竖着指,示意引导学生观察:请你仔细观察这里什么在变?(年龄)什么没变?(师明确崔老师比大35岁,这个数量关系始终没变。) 用字母a来表示的年龄,那么老师的年龄应该怎么表示? 生:崔老师的年龄应该用a+35来表示。师:你为什么要用a+35表示? 师:在这里字母a表示什么?(表示的岁数)+35表示什么?含有字母a的式子a+35呢? 追问:a+35表示的是你们几岁时老师的年龄呢?(生:任一年年龄的时候) a+35表示的年龄与上面这样一个一个举例子比较有什么好处呢? 生1:简便了。 生2:把所有人的想法都概括了。 生3:还能看清老师与同学的岁数关系。 比较归纳,揭示课题 师:用含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人的年龄、书的本数等等这样的数量。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师:当a=5的时候,a+35等于多少?当a=20的时候,a+35呢?当a=60的时候呢? 2、用字母和式子表示自己和家人的年龄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3、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及简写 用小棒摆三角形 出示课件图: 摆1个三角形需要摆13根小棒。 摆2个三角形需要摆根小棒? 摆3个三角形需要摆根小棒? 摆a个三角形需要摆根小棒? 师:为什么要用a3来表示? 师:当a=6的时侯,a3等于多少?a=8的时侯,a3呢?a=100的时候呢? 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试一试,把下面的式子换一种写法。c5 6n 7(板书) 师:a+35能不能改写成35a?为什么? 4、灵活运用,编儿歌 出示课件:1只手有5个手指; 2只手有10个手指; n只手有个手指。 和小组内的孩子一起,像这样编一首儿歌。 师:你觉得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用字母表示数解决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的信息窗一,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师,看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3年?4年?生:252,253,254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年份地造地面积吗? 这时候就出现了用字母表示数,通常用t表示时间,t年地造地面积表示为t25,可以写作25t 师:今天我们上了一节与字母有关的数学课,生活中你见到用字母表示过什么吗?(生举例、交流) 三.全课完善建构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用含字母的式子,还可以表示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数量,那么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指名生说一说。 2、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视频展示台展示) 5 3 b 8 bb 1 3、课本第4页 3 、4、 5、 四、灵活运用,拓展延伸 学校体育组买了a个羽毛球,每个3元,买了20个排球,每个b元。下面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和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说一说。 3a 20b a-20 20b-3a 3a+20b 五、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了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如果让你为自己今天的表现打分,你想给自己打多少分?教后记: 练习课:做数学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相关练习题教学时间:课型:练习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内容:信息窗一黄河三角洲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3、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 4、在学习中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做数学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相关练习题 二、教师针对容易出错,难度较大的题进行重点讲解课后小结:教后小记: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时间:课型:新授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2、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3、能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教学策略与方法: 1、弄清含有字母式子的含义。2、教学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时,可先让学生解释式子中的t表示什么意思,t8又表示什么意思,弄清后,再代入数据逐步计算。教学重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二、讲授新课。提问: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 1、你想怎样列算式?指明“t年后”的面积现在的面积t年造地的面积 2、指名说:545025t。你能说说式子中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吗? 5450是黄河三角洲现在的面积,25t是t年造地的面积,545025t是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实际面积。 3、提问:当t=8时,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1)t8表示什么意思?表示8年造地的面积。(2)把t8代入式子545025t求出结果。 板书过程:545025t54502585650 (3)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代入过程,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三、拓展练习。1、补充练习:学校体育组买了a个羽毛球,每个3元,买了20个排球,每个b元。下面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和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说一说。 3a 20b a-20 20b-3a 3a+20b 2、书第6页第 9 题。这道题是理解含有字母式子意义的题目。练习时,要让学生知道每个字母在图中的含义,然后试着解释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并相互交流订正。3、书第10、11题是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含有字母式子值的综合练习题。第一步根据数量关系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第二步求式子的值。4、第12题是一道按程序写含有字母式子的练习。练习时, 可指导学生完成第1小题, 使学生掌握方法后, 再放手完成其他练习。练习过程中, 要重点指导运算顺序与括号的使用。5、第14题是借助日历中的规律练习用字母表示数的题目。练习时,可先引导学生研究蓝色块中9个数之和与它的中心数的关系,然后再推广到其他数。通过研究可以得出:蓝色块中9个数之和是它中心数的9倍。然后,移动色块,发现这个关系仍然存在,用a表示中心数,色块中9个数的和可表示为9a。6、第15题是一道结合生活实际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含字母式子值的选作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具体做题时,可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找到自己的方法,再写出合理的表达式,然后独立求式子的值。答案只要清楚地表达出数量关系即可,不要求学生化简。第 (1) 小题答案为 4x+ (x-1) 2,6 (x-l )+4, 6x-2 均可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说说你的收获。教后记:教学内容:信息窗2 黄河漂流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时间:课型:新授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数字表示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学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2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3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能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难点:教学时,可以通过课件或图片等资料向学生介绍黄河漂流活动的情况,让学生对这一活动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再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重点:引导学生解读记录表,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展开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知识的学习。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生答:黄河掠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信息窗二,了解有关黄河漂流的知识。板书:二、黄河漂流课前,我让大家搜集有关黄河漂流的资料,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知道的知识?学生交流资料,对认真搜集的学生提出表扬。可问:你从哪里找到这个资料的?小结:现在国内较为多见的漂流主要有竹筏漂流、橡皮艇漂流。我为大家找到了几幅黄河漂流的图片,请大家看屏幕。(出示课件)从这些图片以及刚才的资料我们可以了解,黄河漂流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是一项考验人的体能和智慧的探险活动。设计意图:学生对黄河漂流活动不是很了解,通过查找图片、文字、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对这一活动有初步了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二、共同探究,学习新知。(一)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页。我们一起来看看情境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漂流队每天漂流情况记录表。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预设:(1)我想知道23日漂流多少千米? (2)我想知道26日漂流多少千米? 3、根据同学们刚才的提问,可以综合成一个问题:板书:每天各漂流多少千米。4、要求“每天各漂流多少千米,”还应该知道哪两个数量?(速度、时间)(二)1、我们来算一算。(根据图中信息,列式计算。)板书: 漂流日期 漂流路程23日 117=7724日 126=7225日 67=42 2、观察一下这些算式,11777表示什么意思?(11是23日的漂流速度,7是漂流时间,11777是用漂流速度漂流时间漂流路程。如果学生说不出,可先作示范。)3、所以,我们都是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这个数量关系来列式的。板书:路程速度时间你能用这个数量关系把这个表中的漂流路程算出来吗?请同学们把记录表填完整。(三)、研究“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1、你能用自己想出的式子简明地表示出漂流路程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小组讨论) 2、指名说:谁来说说你的想法。(指名学生回答)(学生用什么符合代表速度、时间、路程,先不要干预。)1、小结:通常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预设一:学生没有说出数量关系,问:你会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预设二:学生直接说出数量关系,所以:s=vt 板书:s=vt4、(指黑板说)大家比较一下这两个式子,哪一个式子更简捷、方便?小结: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既简捷又准确。5、拓展:如果已知s和v,怎样求t?(ts/v) 如果已知s和t,怎样求v?(vs/t)三、拓展应用。第1题是用字母表示行车速度和发电总量的练习题。练习时,要先引导学生解读题意, 明确数量关系, 然后用字母表示出数量关系。 第2题是借助表格练习用字母表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关系的题目。可以先小组研讨, 完成填表练习。然后, 进一步了解分别求单价、数量、总价时, 算式变换的方法。第 3 题是用字母表示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关系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试做, 然后沟通, 提高认识。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谈收获。教后记:练习课:做数学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相关练习题教学时间:课型:练习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数字表示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学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2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3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能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难点:教学时,可以通过课件或图片等资料向学生介绍黄河漂流活动的情况,让学生对这一活动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再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重点:引导学生解读记录表,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展开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知识的学习。教学过程:一、做数学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相关练习题 二、教师针对容易出错,难度较大的题进行重点讲解课后小结:教后小记:第二课时教学时间:课型:新授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重难点:难点:教学时,可以通过课件或图片等资料向学生介绍黄河漂流活动的情况,让学生对这一活动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再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重点:引导学生解读记录表,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展开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知识的学习。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一定都非常喜欢儿歌吧,见过数青蛙的儿歌吗?(课件出示)你能接着往下编吗?(学生编儿歌)师:这首儿歌这么长,什么时候能编完呀?要是能用一句话来表示这首儿歌就好了,大家赶快想一想,这句话该怎么说呢?(学生回答:几只青蛙就有几张嘴。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师:很好,这样就简单多了。谁还有不同的说法?(若没有,老师提醒:可以用字母来表示青蛙的数量)(学生回答:n只青蛙 n 张嘴)师小结:看这么长的一首儿歌,用一个字母就把问题解决了,大家觉得用字母表示数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二)自学为主,领悟新知。A、提出问题,感悟新知:师:同学们,老师跟大家已经相处快四年了,可是你们知道老师多大了吗?你能猜一猜吗?B、数数猜猜,发现规律。1、课件出示用小棒摆三角形。2、提出问题:摆1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3根)那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摆10个呢?请算一算,摆a个呢?103=30(根)4、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数与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写为点或者省略不写;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字一般写在字母前面。5、小练习(课件出示)(1)1只手有5个手指,2只手有10个手指,n只手有( )个手指。(2)鸵鸟1时奔跑n千米;2时奔跑( )千米;3时奔跑( )千米;t时奔跑( )千米。(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A、再续游戏:摆长方形(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完成B、归纳公式及运算律1、归纳公式:既然用字母表示数有这么多的好处,那我们为什么不将以前学过的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运算律用字母表示呢?介绍:图形中用a表示边长(或长),b表示宽,h表示高,c表示周长,s表示面积。正方形周长 C=4a长方形周长 C=2(a+b)正方形面积 s=a.a长方形面积 s=a.b(三)梳理概括,归纳总结。1、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什么地方用到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吗?2、总结: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简明地表示一些数量关系,图形的计算公式,运算律等等3、赠言:近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决时,写下了一个公式:,他解释道:代表成功,代表艰苦的劳动,代表正确的方法,代表少说空话。教后记:练习课:做数学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相关练习题教学时间:课型:练习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难点:教学时,可以通过课件或图片等资料向学生介绍黄河漂流活动的情况,让学生对这一活动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再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重点:引导学生解读记录表,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展开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知识的学习。教学过程:一、做数学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相关练习题 二、教师针对容易出错,难度较大的题进行重点讲解课后小结:教后小记:信息窗3 加法运算律教学时间:课型:新授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的异、同点,及其特点. (三)能正确、灵活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正确、灵活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这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计算从而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帮教师算一算下面的算式好吗?(请学生举手上台回答) (1)12 + 25 (2)500 + 300 (3)25 + 12 (4)300 + 500 师:同学们,你们从式1和式2中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回答:式1和式2中的两个因数是一样的,只是因数的位置对换了。) 师:同学们真聪明,都把规律找到来了。刚才那种计算方法实际上就是应用加法交换律.那么什么叫做加法交换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新内容。 (板书课题: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如果用a 和b 表示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那么可以得出:a + b = b + a ) 带读一遍。 二、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师:同学们,下面我来考一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掌握了!(请同学举手上台回答) (1)18+ 25 = () + 18 (2)560 + 375 = 375 + () 三、拓展延伸 小黑板题目: 假如我们学校三年级的学生有89人,二年级的学生有96人,一年级的学生有104人,请问3个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学生读题后,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师生共同画出线段图,让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方法1:89 + 96 + 104 方法2:89 + 96 + 104 = 185 + 104 = 89 + ( 96 + 104 ) = 289(人) = 89 + 200 = 289 (人) 师加以引导:在多位数加法竖式计算中,已经学过一种简便算法,从个位加起,先把每个数位上可以凑成“10”的两个数加起来,再和另一个数相加. 启发学生说出:(1)第一种解法是先把三年级、二年级的人数加起来,再加上一年级的人数,也就是先把89和96相加,再加上104;第二种解法是先把二年级、一年级的人数加起来,再加上三年级的人数,也就是先把96和104相加,再和89相加。 (2)这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 启发学生说出两种解法的计算结果相同。 (3)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通过比较明确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关系,因此可以写成:( 89+96 )+104 = 89+( 96+104 ) 师:同学们,刚才那种计算方法实际上就是应用加法结合律。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二个内容,那么什么叫做加法结合律呢? (板书:加法结合律:3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3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1个数,和不变。如果用 a、b、c表示3个数,那么可以得出 ( a+b ) + c = a + ( b+c ) 带读一遍。 师:在加法中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同学们,你们说:480+325+75这道题怎么算比较简便?为什么?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请学生上台回答) 师:这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因为375和25相加能得出400,再算480+400比较简便。 同学们,现在老师再来考一考你们,看你们都掌握了没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算出的同学请举手。 板书题目:(1)91+89+11 (2)85+41+15+59巩固练习:自主练习2题 3题 4题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新内容呢?教后记: 练习课:做数学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相关练习题教学时间:课型:练习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的异、同点,及其特点. (三)能正确、灵活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正确、灵活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这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计算从而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过程是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做数学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相关练习题 二、教师针对容易出错,难度较大的题进行重点讲解课后小结:教后小记:第二单元信息窗1: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时间:教学时间:课型:新授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内容:p19、20,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及应用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索、验证、理解乘法结合律、交换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学会运用乘法结合律、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4、让学生了解简算在实际生活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简算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的意义,并学能运用乘法结合律、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难点: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律,合理整合知识。 教学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去过济南吗?这节课我们就先到济南长途汽车站去看一看好吗?二、观察情境图1、出示情境图,请学生观察: (1)、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大巴车每周运送乘客多少人?中巴车每周运送乘客多少人?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乘法结合律师:大巴车每周运送乘客多少人应该怎样解决?教师指学生列式,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板书.366407 36 (6407) (数目较大可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 同样方法求出中巴车每周运送乘客多少人。 209607 20(9607)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后小组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非常好,你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吗?来验证一下我们说的对不对。 学生交流。 谁能用语言来概括一下乘法运算的这个规律? 学生交流: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结果不变。 师:这个规律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好吗?就叫它乘法结合律。 师:乘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试一试。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abc=a(bc) (二)乘法交换律 师:乘法运算中还有其他规律吗? 学生交流(加法运算中有交换律,我猜乘法中也有交换律) 师:你能举例来验证一下吗? 小组合作进行验证。 师:你能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吗?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abba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自主练习1、2、3.五、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教学后记:练习课:做数学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相关练习题教学时间:课型:练习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索、验证、理解乘法结合律、交换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学会运用乘法结合律、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4、让学生了解简算在实际生活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简算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的意义,并学能运用乘法结合律、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难点: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律,合理整合知识。 教学过程:一、做数学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相关练习题 二、教师针对容易出错,难度较大的题进行重点讲解课后小结:教后小记:信息窗2乘法分配律教学时间:课型:新授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能力。 2.引导学生经历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体会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究规律的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与反应用。 教学准备:在一张纸条上画5个白色的正方形和3个红色的正方形,如:,共做4条。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这一节课我们接续来探讨乘法还有没有其它的运算规律。 二、探究新知 1、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2)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抽生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2、画一画 在一张纸上每行画5个白色的正方形和3个红色的正方形,共画4排,一共画多少个?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试着画一画。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汇报:画法 解决方法 3、上面两题的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有什么联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师出示:(4+2)25=425+225 4(5+3)=45+43 到底我们的发现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举例。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揭示乘法分配律: 1、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2、共同归纳揭示定律。(板书)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3、能用你喜欢的符号代替数字表示这一规律吗?(生写、汇报、师板书) 4、师小结:可以用字母表示。 (a+b)c=ac+bc a(b+c)=ab+ac 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 三、巩固练习 1、P36/做一做 P38/5 2、填空: (32+254=4+4 (64+12)3=+ 245+255=(+) 四、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4+2)25=425+225 4(5+3)=45+43 (学生举例)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教后记: 练习课:做数学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相关练习题教学时间:课型:练习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能力。 2.引导学生经历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体会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究规律的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与反应用。 教学过程:一、做数学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相关练习题 二、教师针对容易出错,难度较大的题进行重点讲解课后小结:教后小记:课题:综合应用消费知多少教学时间:课型:新授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课时:第五课时教学内容:课本30-31页教学目标:1、经历调查、搜集、整理数据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强统计意识。2、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价值。3、通过对自我消费行为的反思,学会合理消费,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及结果分析。教学方法:实践调查教学准备:统计表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的日常消费主要在哪些方面?你知道你的日常消费大约是多少吗?学生自由交流,师引导学生明确“学生日常消费”研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大课题。板书课题:消费知多少二、 制定活动方案师:我们怎样了解自己一学期的消费情况?(学生发言)让我们来制定一个方案好吗?你觉得制定方案前我们要弄清哪些问题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师引导学生整理。1、 明确一学期的消费都包括哪些方面。主要包括:学习消费、生活消费、其他消费。2、确定收集收据的途径和方法。可以以家长、老师等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可以以学期为单位,也可以以月为单位。3、要设计数据记录表格,便于调查记录。学生分组制定研究方案。全班交流。三、 收集数据并整理分析1、师:在收集数据时都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发言,探讨。师引导:照制定方案开展活动,可以向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也可以查阅自己的消费记录,要保证数据真实、准确。2、 师:怎么才能科学地整理数据?学生个别交流后,确定:先将调查的数据合理分组,用分段统计的方式进行整理,再全班汇总用条形统计图呈现,并与父母的收入进行比较,填写比较记录表。四、交流与反思1、 引导学生将统计结果在全班展示,交流。师:通过这次调查研究,你都知道了什么?这些消费都合理吗?看了上面的统计图表,你有什么发现?2、 反思师: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收获最大?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四、 活动总结师:通过这次活动大家知道了哪个消费区域的人数比较多,反思了自己的消费行为,希望大家能体会父母的工作辛苦,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教后反思:练习课:做数学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相关练习题教学时间:课型:练习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目标:1、经历调查、搜集、整理数据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强统计意识。2、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价值。3、通过对自我消费行为的反思,学会合理消费,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及结果分析。教学方法:实践调查教学过程:一、做数学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相关练习题 二、教师针对容易出错,难度较大的题进行重点讲解课后小结:教后小记:练习课:进行第一单元的检验测试教学时间:课型:新授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目的: 1.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针对学生掌握不牢靠的内容进行查缺补漏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做数学检测卷 二、教师针对容易出错,难度较大的题进行重点点拨课后小结:教后小记:练习课:再进行第一单元的检验测试(学生一节课时无法完成测试)教学时间:课型:新授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目的: 1.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针对学生掌握不牢靠的内容进行查缺补漏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做数学检测卷 二、教师针对容易出错,难度较大的题进行重点点拨课后小结:教后小记:练习课:讲解第一单元的检验测试卷教学时间:课型:新授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目的: 1.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针对学生掌握不牢靠的内容进行查缺补漏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讲解第一单元的检验测试卷二、教师针对容易出错,难度较大的题进行反复练习,直至学生掌握为止。课后小结:教后小记:第三单元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时间:课型:新授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知识周角、平角及周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并能用三角板画30。、45。、60。、90。度的角。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角与三角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4、能够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全面认识角和三角形。教学难点:建立图形的空间概念。信息窗1角的分类教学目标(一)使学生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建立各种角的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来建立清晰的概念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出示一组图形(1)上面画的都是什么图形?(2)什么叫做角?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3)指名到黑板上测量每个角的度数(4)角的大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2指名在黑板上画角并说出画角的步骤(二)学习新课我们理解并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大小可用量角器来度量,角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1)学生动手,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量一量这个角有多少度?从而得出:直角是90板书:直角90(2)复习题图中哪个角是直角?根据什么?(3)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角是直角吗?(课本的角、黑板的四个角)2认识平角(1)学生动手,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如右图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2)请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3)这个角是多少度?(180,因为是两个直角组成的)(4)请你们用自己的活动角操作,旋转一根硬纸条,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5)你能说说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吗?(一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板书:1平角=2直角(6)右面图形哪个是平角?引导学生明确:图是一条直线,它没有端点,也就不是平角;图是两边在一条直线上,而且有一个端点,所以它是平角3认识锐角和钝角(1)教师演示先出示直角,然后将角的一条边向右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小于90,可以得到60,30再将角的一条边向左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大于90,可以得到120,150但一定不超过1802学生操作利用自己的活动角同样把角的一条边向左、右移动,观察移动后角的大小3通过操作移动角的一条边后,这些角的度数与90角相比,你可以分成几类?引导学生归纳出:一类是小于90的角;一类是大于90又小于180的角教师明确指出并板书: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钝角问:钝角必须符合哪两个条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钝角的概念反馈:(1)观察周围哪些平面上的角是锐角或钝角?(三角板上有两个锐角;红领巾有两个锐角,中间的角是钝角)(2)下面各角的度数分别是什么角?35 96 45 135 90 170 894认识周角(1)教师演示把折扇慢慢打开,让学生看清扇子把转动了一周,也就是两条边重合了(2)教师画图让学生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知道了周角的画法(3)学生操作把自己活动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两条边重合了(4)师指出: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是360(板书)让学生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条边重合了(5)你能说说周角、平角、直角有什么关系吗?引导学生明确:1周角2平角4直角(板书)反馈:说出下面各图形的名称(投影)(6)你能把学过的几种角按照角的大小,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吗?(7)二人讨论后得出: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的第一题(四)作业自主练习第4题教后记:练习课:做数学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相关练习题教学时间:课型:练习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知识周角、平角及周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并能用三角板画30。、45。、60。、90。度的角。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角与三角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4、能够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全面认识角和三角形。教学难点:建立图形的空间概念。教学重难点: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及结果分析。教学过程:一、做数学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相关练习题 二、教师针对容易出错,难度较大的题进行重点讲解课后小结:教后小记:练习课:进行第二单元的检验测试教学时间:课型:新授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目的: 1.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针对学生掌握不牢靠的内容进行查缺补漏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与反应用教学过程:一、做数学检测卷 二、教师针对容易出错,难度较大的题进行重点点拨课后小结:教后小记:练习课:再进行第二单元的检验测试(学生一节课时无法完成测试)教学时间:课型:新授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目的: 1.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针对学生掌握不牢靠的内容进行查缺补漏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与反应用教学过程:一、做数学检测卷 二、教师针对容易出错,难度较大的题进行重点点拨课后小结:教后小记:练习课:讲解第二单元的检验测试卷教学时间:课型:新授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能力。 2.引导学生经历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体会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究规律的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与反应用。 教学过程:一、讲解第二单元的检验测试卷二、教师针对容易出错,难度较大的题进行反复练习,直至学生掌握为止。课后小结:教后小记:第二课时高高耸立的塔吊教学时间:课型:新授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使同学认识三角形,直到三角形的特性,学会按角分类2通过试验,直到稳定性的广泛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分类思想。教学重点:三角形的认识和按角分类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按角分类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探求新知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建筑工地上去寻找数学,请看大屏幕,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生:有很多角生:有一个直角生:有很多三角形师:你能上来指指看吗?恩,确实有很多三角形,那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生: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呢?师:对呀,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老师也觉得奇怪,用四边形或其他的图形不行吗?这也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三角形的认识那位同学来猜测一下: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生:我觉得漂亮生:我觉得三角形结实师:真是这样吗?我们来做个实验研究一下吧!在同学们的桌子上,老师准备了一些小棒,下面请同学么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摆成三角形或四边形,然后拉腊看,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变化?生活动师:那位同学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发现和大家共同分享?生交流:我们组的发现是这样的:我们发现三角形不会发生变化,四边形在拉动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小组的意见是:三角形很稳固。师:那么无变形或其他的图形会怎么样?那个小组还想交流?再交流师:同学们觉得他说得怎么样?真完整你们不鼓掌吗?老师要把掌声送给他们小组!现在我们的意见统一了,在数学上,我们习惯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寻找师:在我们的生活,有很多的物体都是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