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03350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上)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上)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教学设计 初三语文组 胡亚男 第二单元 五 故 乡一、教学目标:1、学习以“我”的见闻及对故乡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方法;2、理解运用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3、品味小说语言,理解有深层含义的语句;4、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感受“我”的感情,把握小说主题。二、教学重点难点:1、人物形象的理解。2、作者所探求的人生新路,要结合写作背景来理解。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故乡的诗词名句,请各组说说看,要是能说出其中的“情”那更好。(学生活动)(音乐故乡的云响起,以渲染气氛)是的,“故乡”这个极具魅力的字眼,自古以来,多少迁客骚人吟诵过她,多少海外游子思念过她,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文学大师鲁迅的故乡,一起感受一下这其中的“情”。(二)整体感知:情景 播放故乡音频,准备真情讲述。(屏幕出现央视“讲述”栏目背景,营造氛围)。活动 1、听录音,准备讲述2、小组内讲述,选出小组代表3、班级讲述,师生互相点评。(三)精读课文,关注命运:情景 小说主要塑造了三个典型形象,请运用“读描写析形象揭根源”这一读小说人物的一般方法,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活动 全班同学按照下面三个研究课题,选相同课题的每45人一个小组,依以上方法进行研究。1、闰土命运变化研究:小英雄木偶人2、杨二嫂命运变化研究:豆腐西施细脚伶仃的圆规3、“我”的命运变化研究:好奇的少爷辛苦展转地生活引导 阅读分析小说,要以人物为中心。怎样读人物?方法就是:读描写析形象揭根源。(四)回味课堂,布置要求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与体会呢? (学生活动) 如果下节课我们举行一次文学人物沙龙活动,你打算如何参与活动,如何表现自己呢?课后你能为闰土、杨二嫂和“我”分别写一段评语吗? 第二课时(一)人物形象大家评:情景 故乡一文写了三个人物形象,闰土、杨二嫂和“我”,你眼中的这三人是怎样的形象呢?这节课我们首先举行一次文学人物沙龙活动,大家可以自由畅谈,但理由要充分。活动 学生思考、交流、评价引导 研究人物,我们不仅要品读人物的言行举止、外貌神情,还要注意人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这样能够进一步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二)人物关系专题研究情景 而人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既有纵向的,也包括横向的,本文中这横向的就是指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请根据以下四个专题,结合自己的兴趣,每45人一个小组,要求结合具体情节,说出变化概况并探究变化的内涵。1、杨二嫂与闰土:絮絮不止的杨二嫂只是摇头的闰土;顺手牵羊、嫁祸栽赃的杨二嫂实实在在的闰土2、“我”与闰土:迅哥儿老爷;无话不谈我也说不出话;无穷无尽的希奇、新鲜的事默默地吸烟、谈些闲天3、“我”与杨二嫂:无话可说的交谈4、水生和宏儿:松松爽爽痴痴的想活动 学生按小组交流、讨论、探究,教师巡回指导引导 人物自身形象变了,变得令人心酸;人物间关系变了,变得冷酷无情。这都是谁惹的祸呢?(学生说)我们的下一代水生和宏儿,几十年过后会变得怎样呢?(三)设下悬念结束本课情景 水生和宏儿,几十年过后会变得怎样呢?课后请你尝试着写一篇小小说,内容是假如20年后水生和宏儿再相会。 第三课时(一)宏儿水生再相会情景 水生和宏儿,几十年过后会变得怎样呢?同学们的想像一定比我更丰富,一定更有创意,谁来试试看。活动 朗读小小说,倾听、评价引导 有些同学的小小说延续了“我”与闰土的故事,多数同学描绘了未来二人美好的生活和新型的二人关系。那作者希望中的下一代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二)希望无所谓有无情景 请同学们研读最后“离故乡”部分,联系全文谈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呢?活动 先各自理解,再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三)结束语: 空怀“希望”而不去奋斗,希望就不能成其为“希望”;“希望”渺茫,但只要为了“希望”而不懈的追求,希望就能变为现实。(响起在希望的田野上,联系学生实际结束)五、课后作业:1、掌握字词,熟读课文。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六、板书: 故乡1、 小说概念2、 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七、教学反思: 对于闰土和他的那个时代的特征,学生即便是找了资料也不能完全理解的,所以老师要从侧面引入。找他们的兴趣点。六 我的叔叔于勒一、教学目标:1、理解通过语言、行动、神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2、体会巧妙的构思,把握曲折的情节;3、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二、教学重点难点:文中表现出的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其中的人物形象,需要学生重点把握。三、教学设计:授课过程中带入语言运用类的题目。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屏幕上打出下面的小故事,创设导入情景。)老师:“你吸烟吗?”学生A:“不吸。” “那吃根薯条吧。”老师递过薯条。学生A自然地伸出两个指头 老师:“不吸?回家把家长叫来!” 老师:“吸烟吗?” 学生B:“不吸。” “那吃根薯条吧。” 学生B小心地接过薯条,心中暗暗感激学生A。 老师:“不沾点番茄酱吗?” 学生B一不留神将酱沾多了,便开始往碗里弹 老师:“不吸?烟灰弹得很熟练嘛,把家长叫来!” 老师:“吸烟吗?” 学生C:“不吸” 学生C吃完薯条已是汗流浃背。 学生C:“谢谢老师没事我先回去了。” 老师:“你不给同学带根吃吗?” 学生C:“谢谢老师。”说着把薯条放在耳朵上 老师:“知道我该说什么了吧,还不去叫家长?” 老师:“吸烟吗?” 学生D:“不吸。” (总算把薯条安心放在口袋里) 学生D转身想走,老师突然喊:“校长来了!” 只见学生D慌忙把薯条从口袋里拿出来,放到地上使劲地踩老师为什么这么肯定地让学生回去叫家长呢?1、学生思考、交流2、引导 语言、神情、动作等是人心灵的外在表现,在小说中,研究人的语言、神情、动作等往往能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能正确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文学大师,一起解读我的叔叔于勒里的人物形象。(二)通读课文,解读“变”:读过课文的同学,总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菲利普夫妇真会变呀,那么,他们是怎样变的,“变”与“不变”的根本是什么呢?阅读全文后填写下面空格:身世变化: 不变的本质: 态度变化: 1、阅读、思考、填表2、小组交流、修改,推选代表准备班级讨论3、实物投影,全班交流、修改 解析:菲利普夫妇态度的变化,正是他们内心变化的反映,而内心反映正是围绕于勒经济变化展开的,其中不变的是金钱。那么,菲利普夫妇内心的变化,我们怎么看出来的呢?(三)研读重点,剖析“心”:语言、动作、神态往往是人物内心的外在表现,透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我们往往能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心想法。你能找出文章高潮部分描写菲利普夫妇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词句,并分析人物的性格吗?1、学生仔细读课文相关语段,并做圈点勾画。2、班级交流,师生互相评点。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貌的描绘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这内心世界的揭发,又绝不靠作者的申说,而是用人物的言语、动作、神情等,让他们自己去自然地表露。(四)再造想像,学会“写”:发挥想像,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任选其一。A、当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了于勒后,他们就一直在防止女婿起疑心,假如女婿知道了这一事实,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B、假如在船上菲利普夫妇发现了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呢?1、学生想像、写作2、小组互评、修改、推荐3、全班交流、共同评价五、回味课堂,选择“练”:A)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物,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你自己会一贫如洗。”亚历山大_。(发挥想像,运用语言、神情、动作等细节描写写一段话,把横线上填完整。)B)张伟生病了,病得很重。粗鲁直率的叔叔,慈爱的奶奶和正在读中学的同学兼好友来看他,他们三人可能的动作、表情及说话是:叔叔:_奶奶:_同学_第二课时(一)合理与否,各抒己见透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我们往往能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心想法。但是,是不是这样的细节描写越多越好呢?课文对原作就有一些细节删节,可是有研究者认为其中某些删节欠合理,你能就以下几处删节谈谈你的看法吗?(1)第43段之后:“说话的语声是穷人接到施舍时的语声。我心想他在那边一定要过饭。”(2)第48段之后:“当船驶到栈桥附近的时候,我心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我想再看一次我的叔叔于勤,想走到他身旁,对他说几句安慰和温暖的话。可是他已经不见了,因为没有人再吃牡蛎。毫无疑义,他已经回到他所住的那龌龊的仓底了,这个可怜的人!”学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班级讨论。以上这些删去的内容,侧重于“我”的心理描写,通过一个孩子的纯真而又痛心的感受,既揭露了菲利普夫妇的刻薄冷漠,也表现了“我”对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反映出两代人之间的隔膜及其产生的社会因素,即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删节是否合理不作统一答案,鼓励大家自主探究,与同学畅所欲言,谈出独到见解)。(二)文题内涵,众说纷纭:通过以上分析、讨论、交流,一对惟利是图的菲利普夫妇形象就展现在眼前了,正如一副对联所写“昨日盼之今朝咒之心里岂念骨肉;富贵趋之贫贱避之目中唯有金钱”。看来菲利普夫妇应是本文塑造的主要形象了,那作者为什么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以下所拟题目你认为哪一个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更有新意?请谈谈你的看法。(1)我的父母 (2)贪心的菲利普夫妇 (3)我的弟弟于勒(4)变色的世界 (5)贫穷与阔绰 (6)我于勒菲利普夫妇学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班级讨论。(这道题目的在于比较理解“我”对于勒的感情与“我”的父母对于勒的感情,以及“我”、菲利普夫妇、于勒在文章中的作用,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及时鼓励学生的独到发现。)(三)结束寄语,你言我语以我的弟弟于勒为题,正是从“我”的所见所闻出发,以于勒为线索人物,来描写菲利普夫妇,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关系。对金钱,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它呢?先齐读下面名言,再用一句精辟的话表达你对钱的认识。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实学;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气。龙应台六、课后作业:智能储备1、假如我们回来的时候在圣玛洛船上发现了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2、写一段话,阐述你对“金钱和亲情”的认识。七、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败恐怖于勒富希望菲利普夫妇拜金主义 穷恐怖仇恨八、教学反思:学习这篇课文,重点可以放在对文章结构和人物描写上,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阅读文章的要点和人物描写的作用。七 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教学目标:1、理解祥子的性格特点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并通过景物衬托人物形象的写法二、教学重点: 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遭遇。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天气,最不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呢?为什么?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可以自由回答,目的是让学生提前走入环境之中,便于迅速进入课文所设情境中,更好地抓住主题,然后教师可通过“今天就让我们到烈日和暴雨中走一趟,好吗?”这一句话来导入新课。(二)一读课文,设定目标 以前的课都是老师在探究学习任务,今天我想换个角度了。你们觉得这篇文章中有哪些地方可以学习的呢?(扫清字词障碍)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班级讨论,教师做引导、归纳。(三)二读课文,体验生活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中的经历和感受是怎样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以祥子的身份去朗读课文,今天我们来个朗诵比赛,先小组内轮流进行,以推选一名选手代表小组参赛,倾听同学要作好评价。学生做准备,教师提出评价标准,要侧重于对祥子当时生活的体验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围绕学习任务,通过朗诵比赛,初步体验了祥子当时的生活感受,但要想真正读懂祥子,读出祥子生活的真谛,我们还需要抓住“烈日”和“暴雨”的描写来探究。(二)头顶“烈日”:、学生根据日常观察,说出“烈日”下人的各种表现,然后其他同字说出听的感受。、学生找出对“烈日”的描写,然后找一位朗读特别好的学生把对“烈日”的描写读出,让其他学生做一回祥子,回想一下以前的时光,回想后,学生谈感受。将前后两种感受对比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只有加入自然环境描写才能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悲惨命运。(三)脚踏“暴雨”、学生先从文中找出对“暴雨”及“暴风雨”中的“祥子”的描写。、教师配上钢琴曲读文章倒数第六、七段,创造出暴风雨来临时的那种氛围,学生则合上书、闭上眼,假想自己就是祥子走进滂沱大雨之中,感受暴雨的肆虐。、学生畅谈在暴雨中的感受(四)不经风雨能否见彩虹祥子除了在“暴风雨”中奔走外,还能不能有第二条路,若有,结局会怎样呢?为什么?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祥子若不拉车,必将饿死,通过这引导学生领会文章主题。(五)激情燃烧的小结“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之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人道的世界上”。老舍在这一章结尾的点睛之笔,不正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拆吗?若祥子生活在现代,生活又会怎样呢?五、课后作业:1、以现代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2、结合课文内容,体味下列语句,从中你有怎样的发现?写出你的探究结果。(1)写车夫“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2)写祥子“胃里差不多装满了各样的水,有时候里面会轻轻地响,像骡马喝完水那样,肚子里光光光地响动。”(3)文末写祥子“一口气跑回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六、板书设计: 在烈日和暴雨下1、 写景烘托人物心情2、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七、教学反思: 在掌握写景描写时,应该带入一些阅读理解更好,学与练相结合。 八 多收了三五斗一、教学目标:1、了解运用对话描写展示社会背景,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题的写法;2、体会旧中国农民的辛酸和不断增长的反抗意识。二、教学重点: 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文中的时代特色。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同学们,我们一起“回过鲁迅的故乡”,又“坐过祥子拉的车”,对旧中国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又与叶圣陶一起走近农民。 2 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作者及时代背景的资料,然后教师补充。(二)整体感知: 运用对话描写是本文的显著特点,随着对话的逐步展开,小说的故事情节也一步步地推向高潮,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过程,最好分别用两个字概括。1、分角色朗读,思考变化过程;2、评价朗读;3、交流变化过程。小说以旧毡帽朋友满怀希望前来占卜命运开始对话,得知米价后,“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希望变成了失望,话语中表现出了愤激的心理。接着“先生,能不能抬高一点儿?”又表现出了农民的哀求心理,彻底失望后只能贱卖。热闹的街道上,旧毡帽朋友的愤懑之情随着他们的话语奔涌而出;最后的船头议论体现出了自发的反抗意识。(三)剧本表演,历史再现这种愤怒和辛酸、自发的反抗意识,往往是话语中体现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我们同学向来以表演见长,今天我就给你们一个平台,你们能给我一个惊喜吗?(布置有关表演要求,可采用小组比赛形式,以突出表演效果,再现历史主题为主要评价标准,从学生的语言、动作、情感、协调等方面,要求学生作好评价。)小组表演、评比,师生共同点评。(四)语段精读,主题提炼小说往往是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缩影,帝国主义、国民党当局、封建势力和投机商人就是那个时代旧社会勒住人民脖子的四条绳索,你能在仔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举例说说他们是怎样紧紧勒住人民脖子的吗?1、学生读课文,思考;2、小组讨论、交流;3、班级讨论、交流,引导。读小说时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读出时代的气息,读出那个时代的生活及那个时代的本质精神。(五)历史感悟,思绪奔涌今天,如果你有机会去甪直古镇,面对眼前的万圣米行,你会想什么呢?请用简要的语言表达你当时的感想。思考、交流、评价。结合学生具体发言,联系现实意义,结束总结。五、课后作业:1、小说有三处描写阳光,仔细研读课文,比较分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2、“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仔细体味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六、板书设计: 多收了三五斗 叶圣陶1、 作者2、 背景3、 对话 诵读欣赏 诗经二首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 二、教学重点: 对于诗经二首的理解和背诵三、课前学习:收集诗经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四、教学过程:(一)读诗歌 1 简介诗经的在关知识,了解我国古诗歌悠久的历史 交流,讨论 2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节奏与语调的处理 朗读,指正 3 组织学生朗读比赛 朗读,评价 (二)品诗歌 1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阐述问题:1、两首诗各描写了怎样的一幅情景?2、诗歌的语言有何特色?3、诗歌表达了主人公的什么感情?4、全诗很多语句反复进行,有什么作用? 细品诗歌,讨论交流。(三) 总结归纳 总结 (四)简介诗经中的其他诗歌 理解,加深认识 (五)诵诗歌 1 指导学生在前面理解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 朗读成诵 五、课后练习:背诵诗歌。六、教学反思: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既理解又掌握背诵是一个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