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小学新道德教育实验与研究.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163536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中小学新道德教育实验与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中小学新道德教育实验与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中小学新道德教育实验与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中小学新道德教育实验与研究选 题 指 南中小学新道德教育实验与研究课题组 编第一部分 编制总则山东省中小学新道德教育实验与研究是教育部 “九五”、“十五”规划重大课题“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的深化与发展,该课题研究已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单位,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成果,在加强和改进中小学道德教育中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总课题组回到基础: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山东省新道德教育实验与研究指导纲要精神,在吸取已有经验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特制定山东省中小学新道德教育实验与研究选题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目的在于确定好研究的范围和重点,为全省重点研究单位提供参考。一、指导思想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实效性”的总体要求为指针,动员和组织全省不同层面、不同特点的学校,认真扎实地开展实验与研究,创造出具有示范性、带动性、实效性的新经验,新成果,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成长,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二、基本目标使实验单位在更深层次上保持领先水平,建设一批山东省新道德教育实验与研究示范基地;取得一批前瞻性与实用性兼备的研究成果,使新道德教育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造就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学术作风正派、理论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德育工作者,取得教育教学的双重丰收,为培养不同层次的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提供成果支持。三、编制原则(一)有利于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面向学生现实与未来发展的实际,道德教育有它自身的规律性,必须用正确的思想做指导,用先进的研究成果作引领。每类课题前面都列出了为什么要进行这个方面研究的根据,以便选题时明确为什么要把着力点放在这个方面,在这个方面进行研究应当贯彻什么思想,追求什么样的价值观,做到“研究方向正确、研究理念先进、研究方法科学”。(二)有利于学校、教师进行研究我们将回到基础: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山东省新道德教育实验与研究指导纲要的主要精神,共从6个方面用研究项目的方式列出来了,总计个研究课题,这些课题可以做出进一步的分解,形成二级、三级子课题;对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也提出了建议,方便教师选择与使用。(三)有利于研究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为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对组织策略也进行了具体说明。要义有: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转变观念、理论先行,点面结合、重点突破,注重指导、规范发展,加强管理、提高水平,以便从工作组织的角度推进这一实验与研究。第二部分 研究项目一、现实道德教育分析要解决“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这一难题,就必须找准道德教育之“难”的症结,必须对当今中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复杂性、困难性、艰巨性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以指导全省青少年道德教育。为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传统与现代等多元视角,以综合创新的视野来分析和把握青少年道德教育面临的种种困惑和矛盾。1、社会转型期现代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的矛盾与新价值观重构研究;2、现代化进程与人的现代性生成不同步背景下,人的物质富裕与精神贫困的矛盾对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影响的研究;3、不良社会环境(如错误的政治运动和反科学的政绩观)对当代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影响的现实与跟踪研究;4、市场化取向的教育改革对中小学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观察研究;5、传统教育观影响下的升学教育导致的中小学对人的教育的缺失危害分析研究;6、全球化时代对21世纪中国人提出的新道德要求研究;7、学生职业能力构成中道德作用的研究。二、道德教育目标研究人的发展取决于教育者追求什么,对学生施加什么样的影响来实现社会要求的个性化。在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日益增强的同时,人类社会的“普适价值”应该通过学校教育尽快成为未来人类社会每一位新成员的共同准则。8、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相关性研究;9、“下位道德”的生成对“上位道德”实现的相关性研究;10、道德教育与人的尊严相关性研究;11、道德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的相关性研究;12、道德教育与人的创造性的相关性研究;13、道德教育与人的终生幸福的相关性研究;14、从“高尚、文明、现代”三个方面为学生学会做人奠基的相关研究。三、道德教育内容研究“对人不感激,对事不满意,对物不怜惜”,是青少年道德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显然,学校道德教育没有完成教学生“学会做人”的基本任务。其症结在于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目标从定位到实践出现了一系列的“倒置现象”。试图在道德品质的沙滩上去建构学生的道德大厦。中小学道德教育要回归基础,把基础性道德素养的培养作为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15、中小学生基础性道德的构成要素与实施案例研究;16、中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机理研究;17、中小学生爱心的发现、培养研究;18、中小学生良心的构成与强化研究;19、中小学生(个体或群体)自信心的培养与发展研究;20、中小学生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与培养研究;21、中小学生良好的思维、学习、行为、生活、健身、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22、为中小学生确立人生信仰与追求的奠基性研究;23、中小学生基本文明礼义教育研究;24、中小学生健康和谐心态的生成与历练研究;、中小学生健康的文明生活方式的建立与形成研究;、中小学生基本人文修养的培养研究;、中小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研究;、中小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观确立与内化研究;、中小学生合理消费的道德教育观的确立与实施研究;、中小学生多元文化价值观的融合与共生研究.四、道德教育实施途径研究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课堂的作用,全面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必须重新建构学校道德教育体系。必须建立以生活道德教育为基础的学校道德教育新体系,达到生活中育人、教学中育人、活动中育人、文化中育人,这是中小学道德教育必由之路。、生活世界教育价值与意义的发掘研究;、利用生活事件(日常与突发)实现教育目的研究;、传统“渗透说”的批判与创生研究;、学科教学(分学科)中实施道德教育的艺术研究;、活动道德教育资源的整合和设计研究;、活动道德教育课程(单一、系列)开发研究、学生道德活动中常见问题的诊断系列与对策研究;、民族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民族文化经典与现代观念融合创新对学生道德生成研究;、多元文化(单一或系列的人类共同的、西方的、外来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地方文化课程(单一或系列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学校(班级)文化的建设(单一或系列的)研究;、学校“校训”“班语”开发与研究。、道德榜样与学生发展关系的个案研究;、道德智慧的形成个案研究;五、道德教育评价研究道德教育评价是中小学道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部分,它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起着定向、调节、激励、内省、肯定等诸种促进作用。传统道德教育评价存在着过于重视道德认知评价,而忽视道德实践评价的倾向。这种评价观违背了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教育的特性,不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道德实践,造成了中小学生道德发展上的“知行分离”,甚至双重人格现象大量存在。新道德教育呼唤新的道德教育评价。、现行中小学道德教育评价的反思性研究、现行中小学道德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的调整研究;、现行操行评语的问题诊断与重建研究;、以质性评价为统整的中小学道德教育评价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中小学生道德行为发展水平评价案例研究、自我反思、伙伴帮助、教师点化、家长促进的多维评价的实施研究;、中小学生道德发展自主评价研究;、中小学生道德教育活动反思评价研究;、中小学生道德成长纪实评价方法研究.六、道德教育环境重建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说,“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中小学新道德教育的实施,有赖于道德教育环境的重建。其关键是,建立起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的促进学生道德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学校管理者、教师思想意识对学生道德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教师职业道德(健全人格)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引领作用研究;、管理工作中学生发展为本的制度建设与实施研究;、现行教育环境对学生不良道德形成的案例分析与对策研究;、引领家庭形成正确教育观念的研究;、优秀家庭教育案例的推广性研究;、家长与学生共同发展行动案例研究、在家庭中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新时期家校联系途径与方式方法的研究;、建立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协调机制的研究;、学习型社区的建立与支持学生实践活动的案例研究;、社区教育专家资源支持教育行动的系列案例研究。、中小学生自律式网络道德的形成研究。七、道德教育策略与方法研究任何美好的教育意图必须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方法才能实现,总体来看道德教育要尊重道德生成与青少年成长的心理规律,强调“高处着眼、小处入手,化大为小、变虚为实”,引导青少年学生“内得于已、外施于人”,使他们获得丰厚的道德体验、道德情感进而化为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要求我们重视对道德教育方法本身进行深入的研究。、道德教育的理论建设研究;、经典教育案例教育智慧分析与借鉴运用研究;、道德生成与发展的机理研究;、道德分析方法对学生道德形成的启发研究;、道德故事(童话)对学生道德人格形成研究;、价值澄清(辩论)的组织与实施研究;、道德游戏(表演)的设计与观察研究;、道德两难情境对道德智慧的催生意义研究;、行为强化与矫正的方法与艺术研究;、道德日记的撰写与开发研究。第三部分 研究要求本课题指南所规划的这些研究项目,既有综合性的,也有单项的,为取得研究的预期成效,请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确立好研究单位我们计划在山东省范围内,遴选一批有较好基础的实验单位进行这一研究,集合一批有志于“新道德教育实验”研究的人员,开展集体研究和攻关。经过单位申请与省里考察,初步决定第一批组织20-30处学校。这些研究单位选定总的要求是办学方向端正、教育理念先进,树立了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观念,有真正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的校长,有一批热心德育工作的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他们具有“教生一时、想生一世,为师一届、造福终生”的教育情怀和探求真理、不怕挫折、乐于奉献的品质,真正成为学生健康幸福成长的促进者和实现者。根据研究内容的综合程度可以在一个单位全面推进,也可以在部分班级中进行。二、研究要求(一)选题方面1、加强协作性。所有实验研究单位都要严格从指南所确定的题目中进行选题,以便从不同方面进行研究,发挥集体力量,共享研究成果。每个实验研究单位可选一个题目,实验研究力量较强也可选择多个题目。2、突出针对性。根据学生现实情况,仔细分析学生道德教育中带有普遍性或特殊性的问题,克服研究中大而空的现象,切实能够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发现道德、建构道德、实践道德,并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在确定选题名称及研究内涵、目标、内容与方法时,要注意中学与小学的不同。3、体现可行性。无论是学校的选题,还是教师的选题,都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形成问题解决的链条,一步步把问题深下去、细下去。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深入下去都有一个广阔的天地,也都会牵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评价等大的问题,关键是做实、做新、做活,取得实效。学校选题与教师选题要相互配合。4、注重创新性。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要重视创新,也就是用更新颖的办法解决大家都认为难以办好的事情,以便收到更好的效果并给大家解决类似的问题以启发。(二)规划研究方案5、严密的计划性。集中想清楚、写明白以下问题。要研究的问题是针对什么提出来的?研究这个问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要解决的问题的核心概念与范围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要达到什么预期目标?支持这个课题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关理论基础是什么?对进行研究的内容从哪些角度进行切分与细化?采取什么样的步骤来实现,每一步的时段如何划分,由哪些人来做,每一步要做到什么程度?采用的主导性研究方法是什么?过程性材料如何进行积累与分析?终结性材料如何分析与提炼?研究成果形式的主件与附件是什么?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制度与措施有哪些?怎样取得上级专家的必要支持?所必需的研究经费如何来解决?等等,都要反复研究,仔细考虑,以保证整个研究一开始就在一种理性状态下科学地进行,坚持不懈、善始善终,防止由于规划粗糙而导致半途而废的情况出现。6、适当的灵活性。根据研究的进展情况,每一段落可以进行微调,一般不要推到重来。中间人员变动时要及时报告四级课题组。(三)选择研究类型1、实验研究(1)确立实验研究的主试与被试。一般说来,主试由四个层次组成:即省、市、县(区)、学校四级课题组。每一级课题组都由教育行政领导、教育科研人员、实验教师组成。被试,课题实验学校的中小学生,主要是小学与初中生。(2)设计好实验的自变量。自变量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施加到教育对象身上期望取得预期成效的变量,要重视继承与创新,进行精心选择与设计。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多维的,也是复杂的。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重要因素:道德教育内容的新内涵;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创新;学生自主的道德生成;道德教育的评价导向;道德教育环境的重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等等。(3)分析好实验研究的因变量。因变量是施加自变量后,被试所产生的变化。我们期待一(组)自变量施加后能够产生多个正向因变量。我们可以确定因变量的几个方面: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丰富、细腻与纯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得到深化或矫正;学生的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与坚定;学生的道德智慧得到形成与发展,等等。(4)控制好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就是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但不属于自变量的量。为了有效地验证实验的假说和进行科学的归因,从而产生具有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相统一的研究成果,我们需要设立各方面情况相一致或大致相等的对比组,注意运用“单盲法”,避免被试产生消极或积极的心理效应。2、行动研究法尊重、运用教育教学规律,调动已有教育经验,有效解决自身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获得理性认识的探索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充满教师个性开放而又有活力的教师教育智慧体系。它关注发生在学校教育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道德教育水平的一切方面。(1)学校层面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对问题进行梳理:学校层面、学科教学层面(教研组、年级组)、教师个人层面。问题链或问题树,发现带有普遍意义的关键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问题。确定校本行动研究的当前课题和后续课题。筛选和学习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制定行动计划和行动策略实施行动策略,进行教学观察和记录。总结和反思(小组协作讨论或个人反思),提出改进策略,写出行动研究报告(或叙事研究报告、教育案例、研究论文)等。(2)教师个体层面行动研究的思路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问题设想一个解决的办法在教育教学中实施这个办法调查并收集数据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准备下一个问题的研究。“问题解决”往往不能一蹴而就,这种以反思为主要过程的研究就将继续进行下去,即便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因此,研究就不会结束。也正是基于这种辨证的发展,教师的进步也就不会终结,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就必然会不断的提高,学生从中得到的进步更快、更多、更好。3、案例研究法针对有问题或疑难情景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进行案例样本分析,确定当今面临的主要问题,抓住必然的本质性材料,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实施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解决进行反思,联系有关因素,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结论,按案例框架记叙解决问题全过程,形成案例。可以通过若干个案研究,进行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工作。总的程序为:确定对象了解现状理出个案发展脉络初步判断与因果分析提出个案意见进行总结分析撰写报告。4、教育叙事研究教师平时善于捕捉那些在特定的环境、人物、时间、背景等诸多因素下发生的教育故事,站在新的视觉去洞察新的理念,用思想和情感拥抱日常的教育实践,在抓住“事件本质”的前提下,用朴实生动的语言,讲述并真实地记录教育生活发生的历程,可以将对事件的反思穿插进去,从“实事”中“求是”。这是一个极富人情味、极具人文关怀、极具情感魅力的思索领域,教师的资料积累不妨从这里开始。当然,本课题研究涉及的内容很广,研究的方法应当是综合的,还将包括:理论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等。(四)确立研究过程本课题研究是在以往研究基础上的深化研究,从2005年到2008年,历时四年,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1、课题准备阶段(2005年1月到1月)主要任务是各申报单位,完成方案的设计与论证工作;召开开题会议,正式启动新道德教育实验与研究;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做好其他准备工作。2、课题研究阶段(2006年1月2007年1月)这是研究工作的主要阶段,各实验学校要在省、市、县(区)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方案扎实有序地进行研究,注意积累过程性材料,及时进行成果的总结,撰写研究报告。3、总结验收阶段(2008年1月-12月)对课题研究情况工作进行全面仔细的回顾,整理、总结、出版研究情况成果,这一过程既不放过已经取得的成绩,也不回避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要把所有体会进一步精细化、条理化、系统化,形成高质量的成果。成果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新道德教育研究报告,包括总报告、分报告、子报告等;新道德教育实验丛书(具体书目待定);新道德教育优秀课例(光盘);新道德教育优秀案例;出版发表其他形式的成果。在此基础上,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第四部分 组织实施策略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贯彻落实好这一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要深刻分析和把握青少年道德教育面临的种种困惑和矛盾。集中起来主要是德育效果重知轻德,难以融入学生灵魂,甚至给学生种下了双重人格的“隐患”。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根本的表现在于为所有学生的主动、充分、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多少条件,取得了怎样的办学效益。至少表现在育人质量、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和环境质量四个方面。要切实从对学生负责、对家庭负责、对民族负责、也对自己负责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要动员和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开展新道德教育实验,从根本上提高育人质量,为学生的终生幸福与持续发展奠基。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要搞好新道德教育实验这样一个群众性的科研课题,必须形成方方面面的合力,取得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支持。要建立一支科研、教研、实验教师三结合的研究队伍。一是各个层面成立以分管领导任组长,基础教育部门、科研、教研等有关业务处室同志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成立由省、市、县(区)教科研部门领导参与的课题指导小组,负责方案设计与具体研究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管理工作。在总课题组指导下,设立理论组、学科组、活动组、文化组、评价组、环境组,具体负责各个课题的研究指导工作。三是建立新道德教育重点实验学校课题组,加强学校党组织、政教处、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建设,把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学校新道德教育实验的整体框架内,具体开展学校一级的课题研究。三、转变观念,理论先行德为做人之根本,有大德才有大智。中小学道德教育仅停留在一般号召与工作安排上是不够的,因为具体的教育场景中有大量的难题困扰着教育工作者,必须用先进的思想观念做引领工作才能得到突破,才能取得新进展。这方面,国内代表性的成果很多,大家首先要学好张志勇同志的力作回到基础: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山东省新道德教育实验与研究指导纲要,这一纲用宽广的视野、翔实的材料、深入的思考、睿智的观点、新颖的思路对中小学道德教育问题的成因、目标定位、基本途径、评价对象、教育环境等,进行了系统的反思与重构,是开展新道德教育实验与研究的纲领性的文献,为了准确把握本指南所列各课题的内涵,各单位要组织广大实验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握实质,并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进行丰富与发展。同时,也要注意读好王如才同志主体体验:创新教育的德育原理这本书,以借鉴研究成果中的有益成份,从而使自己的研究取得更好的实效。四、点面结合,重点突破点面结合就是每个层面上的研究都要面上全面启动,但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自己的研究特色与重点。就一个研究单位而言,点面结合有两层含义:一是点面同时起步,点上的实验强调先行性,面上强调可行性;二是点面互促共进,面上的问题在点上解决,点上的问题在面上深化。这就是点上突破,面上推广,以面促点。重点突破,就是要抓关键、抓重点,各级实验县区和学校都要围绕这些重点课题开展研究工作。实施骨干课题带动战略,讲究特色,形成自己的骨干课题和拳头项目,以此来带动教育水平、办学水平的提高,推动全省中小学新道德教育研究。五、注重指导,规范发展组建山东省中小学新道德教育研究指导组,充分吸收对道德教育有深入研究的同志参加。一是带着先进的成果与经验到点上指导,与领导、教师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每年一般不少于2次;二是抓住课题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现场指导;三是及时总结面上的经验,进行跟踪式案例研究;四是建立以QQ、电子邮件等现代化手段为沟通的基本平台,形成随时交流的机制。每个参与研究的教师都要做有心人,重视积累典范的教育案例,每个学期至少要有一篇以上的研究论文或经验总结。六、加强管理,提高水平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的工作制度。一是各课题研究单位都要把研究工作列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二是课题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责任,为课题研究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保证教师每年有外出学习的机会,经常关心、过问、督促研究工作按方案有步骤地进行;三是各单位要建立课题研究的专项档案,所有活动计划、过程、成果都要有系统翔实的记录,特别是典型的案例都要有主题、有过程、有分析,以便为将来结题提供第一手的材料。四是各个课题研究每年都要召开一次研讨会。重视建立激励机制,一是全省总课题组在创新教育上对课题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重点培养、重点总结、重点报道,尽快让这些典型成为山东省的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二是各学校在把教师承担的课题工作纳入课时工作量,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同等条件下研究型教师在评优、晋级时要享有优先权;三是从省到市、县(市、区)、学校都要建立年度表彰机制,对取得重要成果、做出贡献的课题组、成果、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四是学校推荐优秀教师在上级部门举办的研讨会上交流研究成果、上观摩课,或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成果。本课题工作联系方式:(一)济南市历山路53号山东省教科所;省教科所理论室主任、课题组常务副组长王如才同志。邮编250013;联系电话:0531-86656468,手机13606404268,邮箱:E-mail:sdjks.wrc163.com 。(二)课题组副组长,山东省沂南县教育局教科室主任路吉民同志,邮编:联系电话:0539-3880032 手机13953943672邮箱:新道德教育实验课题子课题-中学生责任心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翟镇初级中学新道德教育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1、研究背景现在由于青少年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当中的不少人责任感不强,“自我”意识却很强,他们很少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与自然相联系的,更没想到自己应负的责任例如有的学生只顾自己的学习,不愿担任班团干部,不愿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更不想参加公益劳动,怕的是影响自己的学习。在市场经济影响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偏了向,他们虽然在学校接受的是“理想教育”,但是在社会上是“商品教育”,在家中则是“实惠教育”,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损人利己思想的影响,对社会服务和树立社会利益的责任感越来越没兴趣。从根本上讲就是由于丧失了那种对事业、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直至对全人类的责任心所以我们必须教育学生值得人活在世上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因此,我校把加强学生责任心培养看成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点,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把它当作学校抓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口和突破口。2、德育实效性研究的要求从长期的德育实践来看,德育教育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年龄实际。从现阶段我国德育教育定位分析,小学德育目标定位是使小学生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中学阶段则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阶段则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与校规校纪教育。德育目标的错位,脱离了学生年龄与心理实际,难有实际效果。而德育方法的理想化也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正面教育,给学生提供了过分理想化、完美化的生活环境。而一旦他们步入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心理失衡,并最终导致他们对学校德育的怀疑,德育的持久作用必将难以为继。可见,理想化的德育方法并不是一种实事求是、辩证施教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教育学生自然也难获效益。因此,学校遵循新道德教育“回归基础、回归生活、回归实践”的研究主张,确立了“中学生责任心的培养研究”子课题,从对学生责任心培养的实践研究入手,尝试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径,为学校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提供有力的参考。二、课题研究的意义l、理论意义首先,责任心培养研究丰富了德育研究的内容。其次,责任心培养研究进一步扩展了责任感的层次。本课题把“责任心”分解为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影响到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负责等多个层次来加以研究,这更有利于加强责任感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德育的时效性。2、实践意义开展学生责任心培养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责任心现状,为学校开展责任感教育提供实践依据。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责任心培养的现状,为教师进一步提高责任心培养的实效提供参考。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实际的研究,可以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发现责任心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学生的实际加以改进,使得责任心培养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更加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执行,从而有利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有利于学校德育实效的提高。三、文献综述1、关于责任概念的研究从目前对责任概念的研究来看,责任的涵义有多种解释。一般认为,责任就是主动承担自己动作行为的后果。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对人的责任的研究,一些研究论文和专著都有关于责任的相关论述,但专门研究责任问题的著作较少,更多的是关于通过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等思想政治教育来探讨对学生的责任教育的著述,或是从教育的其它角度顺带论及责任等问题。2、责任的词源分析什么是责任?现代汉语词典关于“责任”的解释是:份内应做的事,尽责:没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承担的过失;追究责任本研究中的责任是指职责,是对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分内事情的内容与要求的具体规定。职责有不同的种类,根据职责的内容来分,有工作职责、学习职责、活动职责:根据职责的承担者来分。有组织职责和个人职责。本研究中的职责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和活动中的职责。3、责任感什么是“责任心”,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4、责任心的培养本课题中的责任心培养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积极感知自己的职责,产生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四、研究方案1、研究目标本研究通过对责任心培养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的梳理、探讨和研究,分析目前中学生责任心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透视影响中学生责任心培养有效开展的阻滞性因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有效推动中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活动。2、研究内容(1)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审视中学生责任心培养的意义。(2)研究分析当前中学生责任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阐述责任感的概念界定及其主要内容。(4)探讨培养中学生责任感的基本模式和实践方法。3、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的资源。检索、收集相关论著,认真阅读相关论著,获取有价值信息,寻求对本研究的启发和立论根据,并对所有信息进一步加以整理、分析,联系研究实际加以发展补充。(2)问卷调查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学校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责任心的基本状况、特征。(3)访谈法:通过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个别访谈,深入了中学生责任感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途径。五、课题研究的实施途径“中学生责任心培养研究”课题研究以来,全体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课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学生责任心培养目标体系我们将责任教育作为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总抓手,把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固定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突出责任教育,细化标准,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目标分解要求,做到目标与内容具体化,构建起以“纵向、横向、交叉” 为框架的立体化学生责任心培养目标体系,使大德育环境在各个层面上都有责任教育目标。纵向目标体系:根据学生学段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形成一个序列。比如要求学生对自己负责中,我们要求初一学生做到“相信自己我能行”;初二学生“我的生活能自理”;初三学生在前面两个基础上还需增加“提高生命质量,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要求。这样有序的分层进行,使责任心培养有序可循,便于操作。横向目标体系:将“中学生责任心培养”内容解成五个方面: a自我责任心即对自己负责,包括对自我身心、人生理想、权利、义务以及学习、生活、工作等具体生活形式的责任感,包括对自我行为过程与结果、承诺、过失等方面的责任意识。b家庭责任心即对家庭负责。结合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培养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基本人伦意识。c集体责任心即对集体负责,积极通过建设班集体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在集体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容忍、学会放弃、学会控制:让学生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负责;让学生明确如何使个人的行为遵循集体的规范,个人的利益服从集体的利益,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能力。d社会责任心即对社会负责。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意识,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劳动、自觉维护社会秩序。通过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社会,对社会负责,做一名服务于社会的人”主题教育。教育学生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争做一名服务于社会的人。e国家责任心即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具有热爱祖国的信念、情感及保卫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意识,教育学生必须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个人利益服从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勇于参与社会变革,树立“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信念。交叉目标体系:在学科活动、教学活动、学校活动、家庭活动和社会活动中都渗透责任心培养,互相补充,保证实验活动的全方位进行。2、实施年级分层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责任态度遵照德育具有层次性、渗透性和连续性的规律,我们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的基本方法概括为八个字: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即分阶段,有步骤地落实教育内容;“整体推进”指初一、初二、初三年级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在相同时间内都能向高层次的目标发展。初一年级开展“责任在我身边”“三热爱“主题活动,即爱自我(我的风采我展示)、爱学校(我爱我校校史展览)、爱班级(我爱我班我做主)、爱国旗(国旗下演讲),同时,抓好新生的入学教育,以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为重点,使学生尽快了解熟悉并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注重主人翁意识培养,教育学生做一个“文明、勤奋、质朴、进取”的合格的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教育学生懂得今天的学习是为将来做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打基础因此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学校及家庭负责。初二年级的“自律青春的好伙伴”十四岁系列教育活动“国旗下的青春誓言”宣誓活动、“在青春的起跑线上”系列活动、“我为他人谋利益演讲活动”、“争做文明中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我的人生理想”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学生强化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负责。尝试无人监考制度,加强学生诚信意识。开展“我生长的这块土地”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意识。强化社会责任心教育与法制教育为主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教育学生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负责初三年级的“把握机遇,升华自己”年级责任示范岗创设活动,通过爱学习示范岗、爱工作示范岗、爱学校示范岗、值日班长示范岗、行为规范示范岗、仪容仪表示范岗、环保责任示范岗的竞聘上岗,强化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开展以“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公民权利与义务教育,帮助学生确立享有公民权利和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使学生懂得每个公民必须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的。提高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通过毕业前夕的品德自评互评等活动,使学生完善自我,从而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在各具特色的年级主题教育基础上,开展节日教育,培养学生的尊敬师长、热爱祖国、尊老爱幼、感恩社会等责任意识,使活动更贴近学生,更具实效性。3、以实践活动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责任心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培养学生责任心的新途径。初一年级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当地石灰石形成与石灰烧制研究,了解了当地地质特点,增强热爱家乡的责任感。每年“九九老人节”,学校都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老人,表演节目,作为学校的一项传统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还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发现社会、家庭乃至自己身上存在的生活陋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告别生活陋习,养成良好习惯”活动,让学生从自身行动上落实,从身边小事做起,并带动家庭一起改掉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每年三月开展“学雷锋精神,做环境小卫士”的活动,带领孩子走入大自然,走上社会,宣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买青蛙等有益动物,不浪费水电等环保知识,并开展领养绿地,调查水资源污染、回收废旧电池、回收一次性筷子等环保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关心环境、关注社会的责任感。这种主题体验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大课堂中感受到个体与他人、社会、外在世界的真实存在,感受到个体与外在世界的息息相关,从而更客观地评价自我、国情和社会,判断、选择、承担其所应承担的责任。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取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增强责任心。4、多元整合,寓责任教育于各学科课程教学中为使中学生责任心培养富有成效,我们还注重做好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挖掘各学科的德育潜力,让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历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将人文环境的变更与历史自然环境的演化结合起来,将历史事件放到具体的自然地理背景中去探究,培养学生关注现实以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物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爱护大自然,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化学学科可以在学生做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处理好危险的化学药品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同时,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立足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人格,保持足够的自由空问,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让学生勇于且乐于承担社会责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去理解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责任,并且主动去担当它,使学生的生活成为有责任感的生活,使责任感的教育成为活生生的生活的教育。5、家校联合 延伸教育在培养中学生责任心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握住课堂与活动这两条线,但同时又以家庭为辅,利用好家长学校资源,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召开家长座谈会,引导家长形成共识,共同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同时,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卡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联系,使家长明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在家的教育工作,能够充当家庭小主人、小帮手,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等。我们还开展了系列“为父母献孝心活动”,要求学生回家为父母洗一次脚、帮父母做一次家务、为父母端上一杯茶,让学生懂得自己在家庭中应尽的义务,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和对自己的希望,激发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6、建立反馈机制,让学生在评价中强化贡任心学生责任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应当做到及时反馈,经常评估,以便让学生及时了解情况,巩固成绩,克服缺点和错误。学生责任心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积累起来的如果及时反馈,便于积累:同时,经常评估,有利于巩固责任行为,消除不负责的作风。实践中,学校结合实际制订学生责任心评比制度,利用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对学生进行全员、全程、全面的评价,及时反馈,对优秀者进行适度的奖励,以巩固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以及对学习、生活的责任心。六、学生责任心培养的效果(一)开展“中学生责任心培养研究”课题研究以来,已收到良好效果,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举止、纪律意识、学习风气等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工作效益等有了巨大的提高。可以说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办学规模渐增,社会声誉日隆,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办学品味不断提升。近几年,教育教学质量效益更是显著提升,尤其是今年,学业水平考试各项指标分别达到:优秀率43%,及格率100%,受到社会家长的一致好评。由于近年来学校治校办学效果突出,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家庭教育双合格示范学校” 、“泰安市新道德教育实验先进单位”、“ 泰安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泰安市教育教学质量效益双高工程50强学校”、 “泰安市绿色学校”“新泰市教育教学先进学校” “ 新泰市十佳文明学校”等。(二)学校中学生责任心培养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通过责任心的培养,学生自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学习时间的科学安排、课前学习用品准备、学习方法的寻求、预习复习习惯化、借助老师为自身学习服务的意识等有了显著改善。而学生自我服务意识不但体现在学校生活学习中,而且反映在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中在访谈中,家长谈到的较多的是孩子进入中学以后的变化,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自理意识和行为极为满意。2、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责任心的培养,首先是明了人生在世有许多被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次是将这种需要付诸行动,形成一种改造自我的力量。由于责任感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动机(如求知欲、自尊心、好胜心、理想、信念、成功的体验等),从而在学习上体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和更大的积极性。在对教师的访谈中,有部分内教师反映说:“现在的学生和教师交流的比较少,平时不太愿意问问题但开展责任感培养活动以后,问问题的同学慢慢地多起来了,同时,经常能够在课间看到有同学一起讨论这样那样的问题,场面十分热烈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把学习内化自己的自觉行为”3、提高了学生行为中的责任意识开展责任心培养,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提高了学生行为中的自我责任意识,如认真听课意识、独立学习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睦相处意识、情绪性格方面的自我调节意识、习惯上的自我改变意识等。在教师访谈中,教师们普遍反映学生上课纪律有明显改善。课间休息打闹的现象少了,同学之间说粗话脏话的少了。上课黑板擦得干干净净,下课能做到让老师先走,经常听到学生说“老师好”“谢谢老师”,校风明显改善。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踊跃参加。主动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将准备好的鸡蛋赠送给老人,并且为他们打扫卫生、帮老人们整理房间,为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中,学生都会自主开展“诚信考试,从我做起”的倡议。通过整整一个学段的循环教育,许多学生克服了“自我意识”过强,矫正了学习中的偏离行为,而且由于个体行为意识的提高,直接促成了集体责任心和社会责任心的形成。七、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虽然课题组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水平、时间、精力、经费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圆满解决,有待进一步研究,如中学生责任心培养的心理机制问题、责任心的评价标准问题、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问题和实验开展的序列化研究的科学性问题等。课题组将在今后继续努力,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深入的探讨,为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做出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