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生化检查》PPT课件.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8006594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生化检查》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常用生化检查》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常用生化检查》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诊断学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尹卫东河北北方学院 第一章病历书写 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TheseventhchapterCommnClinicalBichemicalExamination 目录 概述无机元素检查血糖及其代谢相关检查心肌标志物检查血脂测定内分泌激素检查其它血清酶检查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概述 临床生物化学检查是利用光电比色 离子选择电极 化学发光 透射 或散射 比浊等技术 测定血液和体液中蛋白质 酶 糖 脂 电解质 激素及药物等的浓度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应用使临床生物化学检查在检测速度和项目不断增加 一次可同时对多个项目进行测定 形成了较完整的针对器官功能的实验项目组合 可对肾脏功能 肝脏功能 心肌损害程度等进行评价 本章所列的检查项目除特别说明外 均为不抗凝的静脉血 在标本采集时避免溶血和其他化学物质的干扰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体液中的无机元素主要有钾 钠 氯 钙 镁 磷等 标本采集与送检 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或全血 分别用黄色 红色或绿色头盖真空管采血 全血标本用于床旁检测 采血时防止溶血 血清与血浆 动脉血与静脉血之间的参考范围有一定差异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第一节无机元素检查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一 血清钾测定 参考区间 间接离子选择性电极法3 5 5 3mmol L 临床意义 1 血清K 增高血清K 高于5 5mmol L为高钾血症 1 输入过多 2 K 排泄障碍 3 细胞内K 移至细胞外液 2 血清K 降低血清K 低于3 5mmol L为低钾血症 1 K 摄入不足 2 K 丢失过多 3 钾的分布异常 4 细胞外钾大量进入细胞内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二 血清钠测定 参考区间 间接离子选择性电极法137 147mmol L 临床意义 1 血清Na 增高 1 输入含Na 溶液过多 2 肾排Na 减少2 血清Na 降低 1 丢失过多 2 慢性肾炎并发尿毒症或糖尿病酸中毒 3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4 大量使用利尿剂 5 大面积烧伤或出现大量肺泡渗出物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三 血清氯测定 参考区间 间接离子选择性电极法99 110mmol L 临床意义 血清Cl 浓度低于95mmol L为低氯血症血清Cl 浓度高于105mmol L为高氯血症血清Cl 变化与Na 呈平行关系 低氯血症常伴有低钠血症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四 血清钙测定血钙几乎全部存在于血清中 称为血清钙 血清钙有两种存在形式 一种为弥散性钙 另一种为非弥散性钙 参考区间 血清总钙成人2 25 2 58mmol L 儿童2 5 3 0mmol L 临床意义 1 血清Ca2 增高当血清Ca2 超过2 58mmol L 称高钙血症 1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2 维生素D过多症 多发性骨髓瘤及恶性肿瘤骨转移等2 血Ca2 降低当血清Ca2 低于2 25mmol L 称低钙血症 1 甲状旁腺功能减低 2 维生素D缺乏 3 婴儿手足搐搦症及骨质软化症 4 Ca2 吸收障碍 5 肾脏疾病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五 血清磷测定 参考区间 成人 0 97 1 61mmol L 儿童 1 45 2 10mmol L 临床意义 1 血磷增高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维生素D过量肾功能不全多发性骨髓瘤 MM骨折愈合期2 血磷降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佝偻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呕吐 腹泻引起吸收不良肾小管疾病等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六 血清铁及相关成分测定1 血清铁测定血清铁属于铁运转池中的一部分 故不能完全代表体内总铁水平 参考区间 男性11 30 mol L 女性9 27 mol L 儿童9 22 mol L 临床意义 1 血清铁增高1 溶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2 急性肝炎 铅中毒 白血病3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和铁剂治疗中 2 血清铁降低1 铁摄入不足2 铁丧失过多3 需求增多4 其他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2 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每升血清中转铁蛋白能结合铁的最大能力称总铁结合力 totalironbindingcapacity TIBC 参考区间 男性50 77 mol L 女性54 77 mol L 血清铁饱和度33 55 临床意义 血清铁降低而TIBC增高提示有缺铁的可能 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主要见于上述各种引起血清铁降低的慢性疾病等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3 铁蛋白测定血清铁蛋白 serumferritin SF 是体内铁的贮存形式之一 许多恶性肿瘤细胞能合成或分泌铁蛋白 故也可作为肿瘤的标志物 参考区间 男性15 200 g L 女性12 150 g L 临床意义 1 血清铁蛋白增高1 体内铁负荷过多的疾病2 恶性肿瘤3 某些肝病 2 血清铁蛋白降低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肝脏疾病晚期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小结 1 血清钾 钠 氯检测 常用于输液 输血患者 胰岛素治疗等电解质的监测 2 血清钙 磷 镁检测 常用于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 维生素D代谢异常及其它危重病人等的监测 3 血清铁及铁蛋白测定 常用于缺铁性贫血的确诊 非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铁代谢异常监测等 4 在治疗过程中及时了解体内环境状况是非常必要的 对体内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作出正确判断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血糖 bloodglucose 即血液中的葡萄糖 通过血糖及其代谢物的检查 可判断糖代谢情况 并为糖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诊断 疗效判断提供依据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第二节血糖及其代谢相关检查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一 空腹血糖测定 参考区间 葡萄糖氧化酶法3 9 6 1mmol L 临床意义 1 血糖增高当空腹血糖大于7 0mmol L时称为高血糖症 hyperglycemia 1 1型和2型糖尿病 2 内分泌疾病 3 应激性高血糖 4 药物影响 5 其他 2 血糖减低当空腹血糖小于2 8mmol L时称为低血糖症 hypoglycemia 1 胰岛素分泌过多 2 抗胰岛素激素分泌不足 3 肝糖原贮存缺乏性疾病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ralglucosetolerancetest OGTT WHO推荐的标准的OGTT 分别检测FBG 口服75g葡萄糖后30min 1h 2h 3h血糖水平 参考区间 FBG3 9 6 1mmol L30min 1h血糖升高达峰值 约为7 8 9 0mmol L2h血糖 7 8mmol L3h血糖恢复至空腹水平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临床意义 1 诊断糖尿病2 判断糖耐量异常3 葡萄糖耐量曲线呈低平现象4 特发性低糖血症与肝源性低血糖的鉴别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三 胰岛素测定胰岛素 insulin 是由胰岛 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 胰岛素测定是检查胰腺内分泌功能的试验 可作为糖尿病分型及低血糖原因分析的诊断指标 参考区间 空腹胰岛素10 20mU L 临床意义 正常时血糖上升伴随胰岛素增加 二者分泌曲线平行 1型糖尿病人给糖后胰岛无反应或反应低下 2型糖尿病人给糖后胰岛素释放迟缓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四 血清C肽测定C肽测定适于已用胰岛素治疗过的糖尿病人的分型和不同类型糖尿病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区间 空腹C肽0 3 1 3nmol L 临床意义 1 C肽测定可鉴别胰岛素的来源2 C肽测定有助于糖尿病分型3 监测糖尿病人治疗过程中内源性胰岛素水平 可以指导治疗 五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glycosylatedhemoglobin GHb 的水平可反映受试者2 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参考区间 HbA1c4 6 临床意义 1 糖尿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HbA1c的测定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及长期疗效观察的良好指标 2 高血糖的鉴别糖尿病性高血糖HbA1c升高 应激性高血糖时正常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小结 1 空腹血糖 OGTT常用于确诊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患者 妊娠性糖尿病诊断 糖尿病治疗疗效观察等 2 通过检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评价疗效 3 胰岛素及C肽的测定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 治疗方案选择及治疗效果观察以及胰腺病变的辅助诊断等 第三节心肌标志物检查 心肌标志物是指在心肌中含量很高或为心肌所特有 心肌损伤时可释放入血致血中浓度异常增高的一类物质 它包括心肌酶和心肌蛋白 标本采集与送检 酶类标志物及肌红蛋白用血清标本 有二种 红色头盖玻管为常规生化用 黄色头盖用于急诊生化 心肌肌钙蛋白测定用EDTA抗凝血浆 为紫色头盖试管 标本采集后均立即送检 防止溶血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一 肌酸激酶及同工酶测定肌酸激酶 creatinekinase CK 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 在细胞质中有三种同工酶 MM 肌型 BB 脑型 MB 心肌型 参考区间 速率法 37 男37 174U L女26 140U L 临床意义 1 CK升高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 AMI 进行性肌萎缩 皮肌炎及其他肌肉损伤的病人 2 CK和CK MB是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CK MB对AMI早期诊断的灵敏度 特异性明显高于总CK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二 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测定乳酸脱氢酶 lactatedehydrogenase LDH 是糖酵解途径中重要的酶 广泛存在于所有组织中 特异性较差 红细胞中LDH较血清中高100倍 故标本采集时应避免溶血 LDH同工酶 包括LDH1 H4 LDH2 H3M LDH3 H2M2 LDH4 HM3 LDH5 M4 等 参考区间 连续监测法104 245U L 37 临床意义 1 心肌梗死时LDH1 LDH2 1 0 以LDH1增高为主 2 心肌炎 心包炎伴肝淤血时LDH活力可中度增高 3 肝病 恶性肿瘤 血液病 肌病和肾病等也可增高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三 肌红蛋白测定测定血液及尿液中的肌红蛋白 myoglobin Mb 对AMI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参考区间 ELISA法50 85 g L RIA法6 85 g L 75 g L为临界值 临床意义 1 诊断AMIMb可作为AMI的早期诊断指标 比CK MB LDH敏感 2 其它骨胳肌损伤 休克及急慢性肾衰竭 均可引起血清Mb升高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四 心肌肌钙蛋白测定心肌肌钙蛋白 cardiactroponin cTn 是心肌内的调节蛋白复合物 有三种亚单位 分别为TnT TnI和TnC 心肌肌钙蛋白I cTnI 和心肌肌钙蛋白T cTnT 被用来诊断AMI 参考区间 ELISA法cTnT为0 02 0 13 g L 0 2 g L为诊断临界值 0 5 g L可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cTnI 0 2 g L 1 5 g L为诊断临界值 临床意义 1 诊断AMI特异性与敏感度明显高于CK MB 2 判断微小心肌损伤 3 可用于溶栓后再灌注的判断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五 脂肪酸结合蛋白测定脂肪酸结合蛋白 fattyacidbindingprotein FABP 是细胞内重要的脂肪酸载体蛋白 在心肌细胞缺血损伤时会迅速入血 导致血中浓度明显增高 参考区间 ELISA法 5 g L 临床意义 用于诊断AMI FABP也是心肌损伤的早期标志物 但敏感性高于Mb和CK MB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小结 1 CK CK MB二者同时检查常用于AMI早期诊断 心肌再梗死 其敏感性后者高于前者 2 肌红蛋白 脂肪酸结合蛋白测定为AMI诊断早期指标 3 心肌肌钙蛋白是AMI确诊首选指标4 在AMI的早期诊断上 Mb优于CK MB和心肌蛋白 FABP优于Mb和CK MB 第四节血脂测定 血脂是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磷酯 PL 与游离脂肪酸 FFA 等的总称 血脂的检测主要应用于对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 和高脂血症等脂代谢异常性疾病的诊断 疗效观察 标本采集与送检 采血前24h内不饮酒 不做剧烈运动 空腹12h以上 不饮咖啡及奶 取红色 黄色或绿色头盖真空管静脉采血3 5ml 避免溶血 重度黄疸标本不宜用于检查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一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胆固醇是胆固醇酯 占70 和游离胆固醇 占30 的总称 故称为总胆固醇 totalcholesterol TC 常作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防 诊断及疗效观察的参考指标 参考区间 成人TC合适水平 5 20mmol L边缘水平 5 23 5 69mmol L升高 5 72mmol L 临床意义 1 TC增高 1 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饮食 2 胆道梗阻 如胆结石 肝脏肿瘤 胰头癌等 3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4 其他如糖尿病 肾病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脂肪肝等 2 TC降低 1 严重肝病如肝细胞性黄疸 门静脉性肝硬化晚期等 2 慢性消耗性疾病 营养不良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二 血清三酰甘油测定三酰甘油 triglycerid TG 是血清脂类的主要成份 饭后血浆 清 TG升高 形成饮食性脂血 因此TG测定标本必须在空腹12 18小时后静脉采取 参考区间 0 56 1 70mmol L 临床意义 1 TG升高 1 冠心病 常常高于4 52mmol L 2 高脂血症除 a型外 均有高TG血症 3 其它 冠心病其它危险因子 2 TG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营养不良 先天性低和无 脂蛋白血症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三 脂蛋白与载脂蛋白测定脂质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 脂蛋白中的蛋白部分称载脂蛋白 apolipoprotein apo 根据密度分类法可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 chylomicron CM 极低密度脂蛋白 verylowdensitylipoprotein VLDL 低密度脂蛋白 lowdensityliporotein LDL 和高密度脂蛋白 highdensitylipoprotein HDL 脂蛋白及apo测定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 高脂蛋白血症及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1 低密度脂蛋白 LDL 测定LDL在动脉内膜下累积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症 参考区间 LDL C合适水平为 3 12mmol L边缘性水平为3 15 3 61mmol L升高为 3 64mmol L 临床意义 LDL C增高见于TC增高的各种情况 LDL C为致动脉硬化因子 在总胆固醇中LDL C所占比例越多 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就越高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2 高密度脂蛋白 HDL 测定HDL按密度大小分为HDL2和HDL3 HDL是一种保护因子 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参考区间 成人约为1 03 2 07mmol L合适水平 1 04mmol L 0 91mmol L为HDL C减低 临床意义 1 HDL C降低见于脑血管病 糖尿病 肝炎 肝硬化等 2 HDL C减低是发生AS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 肥胖者 吸烟可使HDL C下降 少量饮酒及长期体力活动可使HDL C升高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3 脂蛋白 a 测定脂蛋白 a LP a 是冠心病的重要的 与遗传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同时 Lp a 可抑制纤溶和导致血栓形成 参考区间 ELISA法0 300mg L 临床意义 Lp a 水平病理性增高见于 1 高脂血症 AS及冠心病 脑梗死患者Lp a 水平明显增高 2 其它如外科手术 急性创伤和急性炎症等急性时相反应时也可见Lp a 水平增高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4 载脂蛋白A 测定载脂蛋白A apo lipoproteinA apoA 可将组织内多余的胆固醇脂转运至肝脏处理 参考区间 免疫法 男性 14 2 0 17 g L 女性 1 45 0 14 g L 临床意义 1 apoA 增高 apoA 与HDL一样能够预测和评价冠心病的危险性 但apoA 较HDL更精确 灵敏 2 apoA 减低见于家族性apoA 缺乏症 家族性低HDL血症 急性心肌梗死 脑血管病等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5 载脂蛋白B测定载脂蛋白B apo lipoproteinB apoB 具有调节肝脏内外细胞表面LDL受体与血浆LDL之间平衡的功能 临床所测apoB为apoB100 参考区间 男性 1 01 0 21 g L 女性 1 07 0 23 g L 临床意义 1 apoB增高 apoB增高与AS 冠心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可用于评价冠心病的危险性和降脂效果 2 apoB减低 见于低 或 无 脂蛋白血症 甲亢 营养不良等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小结 1 血脂测定指标可以分为两组 一组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 TC TG LDL apolB及LP a 另一组为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 HDL及apolA 2 血脂测定不仅对AS及高脂血症进行诊断及疗效观察 还可作为健康普查指标 3 虽然apoA 与HDL一样可以预测和评价冠心病的危险性 但apoA 更准确 灵敏 4 apoB与LDL TC一样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但apoB比LDL TC更准确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第五节内分泌激素检查 一 甲状腺激素测定标本采集与送检甲状腺激素 甲状旁腺素及降钙素的采集一般均为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 激素检查时统一用红色 黄色或绿色头盖真空管静脉采血3 5ml 避免溶血 快速分离血清检查 离休后血液中的降钙素逐渐被降解 分离血清后应立即冰冻保存 以以免造成结果偏低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1 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测定测定 参考区间 放免法TT4 65 155nmol L FT4 10 3 25 7pmol L 临床意义 1 TT4增高见于甲亢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妊娠 应用雌激素或避孕药等 2 TT4减低主要见于甲减 缺碘性甲状腺肿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 3 FT4增高见于甲亢 多结节性甲状腺肿 诊断甲亢的灵敏度明显高于TT4 4 FT4减低见于甲减 应用抗甲状腺药物 糖皮质激素等及肾病综合症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2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测定 参考区间 TT3 1 6 3 0nmol L FT3 6 0 11 4pmol L 临床意义 1 TT3增高TT3是诊断甲亢最敏感的指标 同时 监测血清TT3 TT4对评价甲亢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 TT3减低甲减时 TT3减低不明显 有时甚至轻度增高 因此TT3不是诊断甲减的灵敏指标 3 FT3增高FT3对诊断甲亢非常灵敏 在T3型甲亢时也明显增高 4 FT3减低可见于低T3综合症 lowT3syndrome 桥本氏甲状腺炎晚期 应用糖皮质激素等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3 血清反T3测定 参考区间 0 54 1 46nmol L 临床意义 1 rT3增高甲亢时rT3增高 诊断符合率可达100 比T3 T4均敏感 2 rT3减低甲减时rT3明显减低 对轻型或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诊断 rT3优于T3 T4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4 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测定 参考区间 15 34mg L 临床意义 1 TBG升高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癌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等 2 TBG降低见于甲亢 遗传性TBG减少症 肾病综合征 恶性肿瘤等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5 血清促甲状腺素测定 参考区间 成人 15 70岁 3 4 4 IU ml儿童 1 14岁 5 5 4 3 IU ml 临床意义 1 TSH增高见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 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 单纯性甲状腺肿 下丘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同位素治疗或手术后 2 TSH降低见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过量使用甲状腺制剂时 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过多 亦可通过负反馈抑制TSH的分泌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二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测定1 甲状旁腺素测定 参考区间 免疫发光法1 0 10 0pmol L 临床意义 1 PTH升高1 PTH升高是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主要依据 2 PTH升高也可见于异源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2 PTH的降低见于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或甲状旁腺手术后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2 降钙素测定 参考区间 100ng L 临床意义 1 CT增高主要见于甲状腺髓样癌和甲状腺C细胞良性肿瘤 2 CT降低甲状腺切除术后或重度甲状腺功能亢进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三 性激素测定标本采集与送检女性性激素检查最好在月经来潮后的第3 5天采血 这一段时间属于卵泡早期 可以反应卵巢的功能状态 早上9点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查 效果最为精准 男性只要没有剧烈运动 生活规律 上午8 11点空腹可随时采集静脉血检查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1 睾酮测定睾酮 testosterone T 是男性主要的雄性激素 测定上午8 00的T水平更能准确地评价男性睾丸的分泌功能 参考区间 男性 青春期 后期 100 200ng L 成人300 1000ng L 女性 青春期 后期 100 200ng L 成人200 800ng L 绝经后80 350ng L 临床意义 1 T增高主要见于睾丸间质细胞瘤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女性男性化 多毛症等 也可见于女性肥胖症及应用雄激素等 2 T降低主要见于垂体病变致间质细胞发育不良 睾丸功能低下 原发性睾丸功能不全性幼稚症 青春期后性功能减退 男性女性化及放射性损伤等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2 孕酮测定孕酮 progesterone 属类固醇激素 又称黄体酮 参考区间 卵泡期 早 0 7 0 1 g L 卵泡期 晚 0 4 0 1 g L 排卵期 1 6 0 2 g L 黄体期 早 11 6 1 5 g L 黄体期 晚 5 7 1 1 g L 临床意义 1 孕酮增高见于葡萄胎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多胎妊娠 卵巢肿瘤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等 2 孕酮降低见于黄体功能不全 卵巢功能衰竭 胎盘功能低下 妊娠毒血症和死胎等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3 雌二醇测定雌二醇 estradial E2 为生物活性最强的雌激素 E2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并维持女性第二性征 并维持正常状态 参考区间 男性 青春期前7 30 36 7pmol L 成人50 200pmol L 女性 青春期前7 30 28 7pmol L 卵泡期94 433pmol L 黄体期499 1580pmol L 排卵期704 2200pmol L 绝经期40 100pmol L 临床意义 1 E2增高主要见于女性性早熟 男性女性化 卵巢肿瘤 垂体促性腺激素瘤等 也可见于肝硬化及妊娠期等 2 E2降低主要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 也可见于闭经 绝经及口服避孕药等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小结 1 性激素的分泌有时间节律性 清晨高于下午 为了更好地比较与评价 要求在早上8点采集静脉血进行测定 2 性激素的水平在人体的不同发育阶段差异很大 女性雌激素还受月经周期的影响 因此评价人体激素水平时 不能单凭一次结果作出判断 需要动态观察 3 睾酮作为雄性激素 对评价男性性早熟 女性男性化及多毛症具有重要意义 4 雌二醇作为雌性激素 在评价女性性早熟 男性女性化 卵巢肿瘤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第六节其它血清酶检查 标本采集与送检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及时离心 分离血清 避免溶血 在送检与检测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唾液的污染 因唾液淀粉酶将引起血清淀粉酶的假性升高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一 淀粉酶及同工酶测定淀粉酶 amylase AMY 主要来自胰腺和腮腺 来自于胰腺的为淀粉酶同工酶P P AMY 来自腮腺的为淀粉酶同工酶S S AMY 参考区间 血清20 115U L 临床意义 1 AMY升高1 急性胰腺炎 2 胰腺癌早期 肿瘤压迫使胰腺导管阻塞 3 其它疾病如腹膜炎 急性腮腺炎 乙醇中毒等 2 AMY降低1 慢性胰腺炎 2 胰腺癌晚期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二 脂肪酶测定 参考区间 比色法 79U L 临床意义 1 LPS增高 1 LPS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其诊断价值优于AMY 2 消化性道溃痒穿孔 急性胆囊炎及肠梗阻等也可引起血清LPS增高 2 LPS减低胰腺癌或胰腺结石导致胰腺导管阻塞时 血清LPS活性减低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三 酸性磷酸酶测定酸性磷酸酶 acidphosphatase ACP 男性的1 3 1 2来自前列腺 女性血清ACP主要来自肝脏 红细胞及血小板 参考区间 0 9 1 9U L 临床意义 血清ACP增高主要见于 1 前列腺癌 2 前列腺肥大及前列腺炎 3 其它如骨胳疾病 肝脏疾病及血液病也可见ACP的升高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小结 1 血尿淀粉酶 脂肪酶测定作为临床急腹症急诊检测项目 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2 脂肪酶的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要优于淀粉酶 3 酸性磷酸酶主要用于前列腺疾病的的辅助诊断 尤其对于前列腺癌转移时 其诊断意义更大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