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775226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4.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2 我们可以没有教科书 我们也可以没有专业 我们绝对不能没有课程 课程始终是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核心 3 4 共同理念 围绕工作过程开发课程 使职业教育课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理念 5 学生厌学 教师厌教是中职课程改革的现实动因 追求课程的职业性是中职课程改革的根本动因 这课怎么教 6 只有当个体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时 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 知识只有在与实践情境的联系中才有意义 不知道怎么回事了吧 中职课程的三性 职业性 实践性 开放性 最常见课程定义是 学习的进程 简称 学程 7 美国当代教育理论家 课程涵义的扩充 横向扩充 课程是一个由教师 学生 课程资源和教学情境组成的生态系统 古德莱德 Goodlad 将课程纵向划分为理想课程 正规课程 领悟课程 观察课程 体验课程 8 传统课程的基本涵义 给学生提供哪些学习内容和让学生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学习这些内容 理想课程 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设计或研制出来的课程 正规课程 国家或学校设置的在学校教学计划中列出的课程 领悟课程 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实施的课程 观察课程 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在课堂中实际实施的课程 9 体验课程 学生领悟并作出反映的课程 10 动态扩充 课程应该是流动的 鲜活的 富有生命的 11 12 课程定位 性质与作用 课程体系符合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所起的主要支撑或促进作用 且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13 课程的定位与作用课程应根据培养方案中的总体设计思想 明确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如果不能清晰地描述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其它课程对该课程的支撑 关联等作用 就很难将该课程开发到位 课程的定位很重要 14 课程设置要求 思想对路 定位准确 思想 职业教育的理念与思路 定位 逻辑起点 专业定位 课程定位 1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体系 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 15 一 教学大纲的概念 16 教学大纲以纲要 关键要点 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 任务 知识 技能的范围 深度与体系结构 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教学大纲的形式结构 大纲的说明部分阐述开设本门课程的意义 本门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 提出教学内容选编的原则和依据 以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教学方法的建议 特别是对教学中困难复杂的部分进行分析 提出建议 17 18 大纲本文是对教学的基本内容所作的规定 是大纲的主体部分 反映教学内容基本结构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 大纲本文以学科体系为基础 结合教学法的特点 顺序排列课程教学内容的主题 分题和要点 一般以篇 章 节 目等 编制成严密的教学体系 在大纲本文中规定着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范围和分量 时间分配和教学进度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课程学术观点以及教学深度 重点和难点 19 大纲本文还把该课程的实验 实习和其他作业做了规定 介绍各篇章的教科书 参考书或其他参考资料和文献 以及必要的教学设备等 列举各种教学参考书和资料 20 教学大纲形式结构说明本文附录 2 教学大纲是选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制订授课计划 成绩考核 教学检查及课程评估的依据 21 教学大纲是讲授大纲 也是指导学生自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纲要 教学大纲是课程内容合乎逻辑的构架 是教学顺序 教学工作的指南 是该课程内容掌握程度的反映 22 教学大纲 23 3 制订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 24 一 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 25 因教学大纲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 一 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 26 学科是教师进行学术活动的平台 专业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平台 一 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 27 由于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其严谨的科学体系 同一专业的各门课程 牵涉的知识范围往往交叉 为保证科学体系的完整性 不可能绝对避免重复 因此编制教学大纲时 要从教学计划全局出发 明确课程内容的分工 一 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 28 29 30 二 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1 二 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2 二 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3 三 结合学科体系和教学法特点 建立严谨的科学体系 34 三 结合学科体系和教学法特点 建立严谨的科学体系 35 三 结合学科体系和教学法特点 建立严谨的科学体系 36 四 要有相对的稳定性 又要保持先进性 37 教学大纲相对稳定 才能保证稳定的教学质量 教学大纲也要保证 先进性 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因此教学大纲的编制要不断更新内容 不论更新教学内容 或补充新的内容 都应当从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 38 对职业教育现在的课程建设 教学大纲已不足以完整地体现课程建设的要求 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完整体现课程建设理念的表现形式 39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性质 课程目标 内容目标 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40 41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目标 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详细 明确 特别是提出了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 在课程建设中 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应当成为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42 二 课程标准的概念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性质 课程目标 内容目标 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清末兴办近代教育之初 在各级学堂章程中有 功课教法 章 列有课程门目表和课程分年表 课程标准的雏型 1912年1月19日 蔡元培任教育总长的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 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和 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此后 课程标准一词沿用约40年 43 蔡元培 1868年 1940 革命家 教育家 政治家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开 学术 与 自由 之风 44 1 课程标准的结构 2 课程标准的作用和一般要求课程标准的作用 45 46 课程标准的一般要求 47 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枢纽 三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 48 确立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 49 具体表现在 相同点 两者都是规范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都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 或专业教学计划 制订的 是人才培养实施过程的体现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针对的主体不同 50 2 课程目标重点不同 51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 3 关注焦点不同 52 在课程的教学安排上 课程标准只提出原则性的教学和评价建议 不再包括教学重点 难点 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而重点是体现专业对学生学习该课程在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如设计 机械设计 程序设计 艺术设计等 课程目标包括设计素养 设计知识与能力 设计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等要求 53 4 教学效果的价值取向不同 54 5 教学要求不同 55 课程标准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 体验性目标 以及对教材 教学 评价等方面的指导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亲身实践 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 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改变单一的记忆 接受 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 56 6 教学标准不同 这是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又一重要区别 所以它对教材编写 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 指导性的 弹性的 57 这给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空间 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创造了环境 师本课程 师本教材 校本教材的出现有了前提 课程建设有校本特色 师本特色 58 4 课程标准的基本架构及描述课程标准 单门课程 的结构框架随课程性质 文化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理论课 实验 专题实训 实习等 采用的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 项目式 案例式 教学做合一等 教学手段与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但基本要素基本相同 59 60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通常有 61 课程标准的两个参考方案 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用尽可能清晰 便于理解 可操作的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描述 62 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都要以便于理解 便于操作的行为动词来描述 确立体验性目标 是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显著不同之处 通过体验性目标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亲身实践 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 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 课程标准提出的发展性目标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63 课程标准中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陈述方法 课程目标的陈述技术 一般采用行为目标陈述法 具体有两种方式 结果性目标方式 即学习结果是什么 采用的行为动词是明确 可测量 可评价的 该方式主要用于知识 技能可结果化的课程目标 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方式 即描述学生的心理感受 体验或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 采用的行为动词是体验性的 过程性的 64 后一种方式通常用于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 行为目标陈述一般有四个基本要素 即行为主体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表现程度例 学生在5分钟内独立完成用示波器测量某放大器的输出电压 65 66 67 结果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68 69 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经历 反应和领悟的行为动词一般表述 70 71 课程评价课程标准在课程评价上更加关注人的发展 呈现多元化趋势 72 在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式方法上可以有许多新颖 活泼 可操作的创新之处 如 成长记录 测验与考试 答辩 作业 长周期作业 短周期作业 集体评议等 73 成长记录与分析 提倡学生不断反思并记录自己的学习历程 最好的作业 最满意的作品 最感兴趣的课外书 最难忘的一次讨论 通过记录并反思学生的成长历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 为全面而客观地评价学生积累素材 评价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而且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 74 实施建议 75 A 依据职业能力某方面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 手段 方法 能力考核等 要求明确 具体 可操作 为教学管理 教师教学实施 学生学习 教与学的效果考核等提供了科学 客观 公平 公正的依据 能有效规范教与学的行为 提高教学质量 B 教学设计方案因课程性质 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导向 教学做合一 理实一体化 项目式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等不同而异 C 对于教学效果考核或评价设计注意实践性 操作性强的课程 要实施过程化考核 理论性强 动脑多而动手少的课程 一般采用终结性考核 76 Thanks 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