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7646293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4.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江苏考试说明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秦朝的统一 2 皇帝制度 3 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 4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知识点一秦朝统一1 条件 1 各诸侯国力图通过 统一天下 2 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 渴望统一 3 秦国经过 政治 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 经过 先后灭掉韩 赵 魏 楚 燕 齐六国 3 结果 公元前221年 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秦朝 定都咸阳 兼并战争 商鞅变法 始皇帝 皇帝 监察 丞相 皇帝 2 影响 1 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 2 实现了对 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3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决策失误 地方政权 基本格局 考向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原因 特点和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一马克思指出 东方小农 不能自己代表自己 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 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 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 古代政治制度研究 史料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史料三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 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员 皆受命于皇帝 各有职分 等级 俸禄 公与私分明 政绩有考课 讲效率 有升迁 体制划一 组织完备 摘自 中华文明史 第二卷 1 史料一中 东方小农 是指中国的农民 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 表明农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根源应从小农经济的局限性角度进行思考 2 史料二图示中 三公 权力三分 各司其职又互相牵制 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手中 不至旁落 郡监 郡尉 直属御史大夫和太尉 体现了中央直接管辖地方的特点 3 史料三信息 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 各有职分 等级 俸禄 说明官员不再是世卿世禄 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 1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 代表东方小农的 主宰 权威 是什么 导致东方小农 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 的根源是什么 提示 代表 皇帝 根源 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 保守性和脆弱性 2 根据史料二 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点 提示 1 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中央主要官职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 2 充分体现出 家天下 的特点 诸卿为皇室专设 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3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4 中央直接管辖地方 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 史论归纳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原因 特点和影响1 原因 1 经济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维护国家统一 社会安定 保证生产发展 2 政治 封建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度 镇压农民的反抗 3 思想 法家 集权 理论的影响 2 特点 1 权力高度集中 皇权至高无上 2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3 以严格的选官制度和严苛的法律为保障 4 官员职责明确 互相牵制 3 影响 1 积极 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 中国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影响深远 2 消极 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阶级矛盾激化 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 命题分析 考法1从制度创新角度命题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华民族是个善于创新的民族 古代中国人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许多先进的政治制度 如皇帝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等 解题时可以从文明史观角度分析 考法2从历史反思角度命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有利于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稳定 但同样也容易导致外戚干政 宦官专权 地方割据 皇帝暴政等弊端 解题时注意从历史教训方面分析 考法3从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的比较方面命题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象征 古代中国文明和古希腊罗马文明都是世界文明的主要代表 文明由各自的国情决定 没有优劣之分 解答时需综合链接相关知识 注意角度的多元化 1 2016 江苏南通一模 考秦之制 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 丞相与守掌民事 太尉与尉掌军事 而御史与监 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 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 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 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 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解析材料 考秦之制 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 体现了秦朝从中央到地方行政体制 故A项错误 秦朝地方郡守 郡尉 郡监分别隶属于中央的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从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故B项正确 答案B 2 2016 江苏南通 扬州 泰州调研 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 卿 守 令百僚之上 固若王室益尊 异乎前轨 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 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 秦廷有集议之制 君臣集议 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 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 A 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B 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C 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D 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 解析 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 与材料中 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不符 故A项错误 材料中 亦事势推迁所必至 表明顺应了时代 故B项正确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分封制度与材料中 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 卿 守 令百僚之上 不符 故C项错误 削弱 与材料中 秦廷有集议之制 君臣集议 不符 故D项错误 答案B 考向二郡县制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史料研读 史料一秦之所以革之者 其为制 公之大者也 其情私也 私其一己之威也 私其尽臣畜 属 于我也 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 封建论 史料二寓封建 注 即分封 之意于郡县之中 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 其专在下 郡县之失 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 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 人人而疑之 事事而制之 有司之官 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 民乌得而不穷 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 顾亭林诗文集 史料三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 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 文史纵横 2009年第3期 1 史料一中 革之 指废除分封制 臣畜 指臣服如畜 史料主要说明秦始皇以郡县取代分封 虽出自 一己之威 却成就了 公天下之端 2 史料二中 封建之失 其专在下 指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 郡县之失 其专在上 指容易形成皇权专制 顾炎武从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的角度评论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弊 3 史料三中 必然结果 说明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由此指出了官僚政治的特点 1 根据史料一 郡县制下郡守和县令是如何产生的 郡县制为 公天下之端 应如何理解 提示 产生 由皇帝直接任免 理解 郡县制打破了官员依靠血缘关系世袭的传统 官员选拔由皇帝依据才干 政绩任免 实现了 公天下 2 史料二是顾炎武对分封制和郡县制利弊的评价 你是否同意史料二的观点 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 同意 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较大独立性 易导致地方割据 如春秋战国的长期战乱 郡县制下皇帝任命官员 中央直接管辖地方 但君主高度集权和专制 易造成决策失误 地方完全失去独立性也不利于调动地方管理国家的积极性 史论归纳 贵族政治 分封制 向官僚政治 郡县制 的转变及其历史作用1 转变 1 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 世卿世禄 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 贵族世袭官职 世卿世禄 2 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 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 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 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 3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官僚制取代贵族制 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 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2 历史作用 1 政治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有利于抵御游牧民族的掠夺 维护中原地区的农耕经济免遭游牧民族的侵扰 2 经济 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同时 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调动全国的人力 物力兴修大型工程 命题分析 考法1从史学研究角度命题 文献材料和实物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凭证 命题人往往以文献记载或考古材料为载体 考查郡县制的出现 如四川博物残缺的 九域守令图 石碑 陕西章台出土的秦代封泥等 解题时需注意捕捉有关郡县制的基本信息 考法2从制度创新角度命题 郡县制的创立 是秦朝地方管理体制的创新 实现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是官僚政治向贵族政治转变的标志 解题时注意结合郡县制的特点进行作答 考法3从对比联系角度命题 分封制和郡县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 如分析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可以从分封制下的 世卿世禄制 到郡县制下的 依据才干政绩 进行思考 解题时需结合郡县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 1 2015 海南单科 2 三国志 称秦始皇 罢侯置守 设官分职 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 郡县制B 分封制C 井田制D 宗法制解析 罢侯置守 指的罢去分封的 诸侯 改行郡县制的 郡守 因此材料指秦朝实行郡县制 A项正确 答案A 2 2015 江苏单科 2 据秦琅邪石刻 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 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 淮南子 等书说颛顼帝即已 西济于流沙 大禹 东渐于海 西被于流沙 更有 纣之地 左东海 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 淮南子 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 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 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解析 淮南子 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 主张无为而治 刘安作 淮南子 的目的是为了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 加强中央的政治改革 材料未涉及 贬抑秦始皇 故A项错误 年代相近也可能导致历史记述不同 与 最能说明 不符 故B项错误 颛顼是上古传说中的 五帝 之一 淮南子 保存了部分神话材料 而 秦琅邪石刻 是考古资料 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 故C项正确 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 未能 形成证据链印证 故D项错误 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