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能力提升试卷C卷 含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A.甄别与鉴定B.选拔与淘汰C.促进学生分流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2、合作开发能够更充分地利用课程资源,有利于各方之间的交流,特别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提高。以下选项不属于合作开发的形式的是( )。A、校际合作B、校内合作C、教师与专家的合作D、课题研究3、学生集体是否有健康的( )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A.活动B.集体舆论C.干部队伍D.共同目标4、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5、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发表的一部著作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这部著作是( )。A爱弥儿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理想国6、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班主任工作的思想B.班主任工作的目的C.班主任工作的内容D.班主任工作的方法7、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认为,人的发展有如白布放进染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墨子的这种观点属于(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主导论D、主体能动论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先慢后快 B.匀速加快C.先快后漫 D.匀速减漫9、以下哪一条学习规律不是巴甫洛夫提出的?( )A效果律B习得律C消退律D泛化律10、班主任李老师接手一个新班后,针对该班纪律散漫学风懈怠的情况,首先运用板报墙壁等媒介做好舆论宣传,建立良好的班风,同时以真诚的爱感化学生,促使学生积极进取。一个学期下来,该班班风学风焕然一新。李老师运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 )。A.个人修养法 B.榜样示范法C.实践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11、学校德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但其中最基本的途径是( )。A.思想政治其它学科教学B.课外和校外活动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12、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称为( )。A实验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13、主张以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教育无目的论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14、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柱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A.实验法 B.练习法 C.作业法 D.演文法15、我国先秦时期,主张 “ 有教无类 ” ,倡导 “ 因材施教 ” 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16、小黄在学目时关注的是知识的内容和价值,而不是为了获得分数和奖赏。根据成就目标理论,小黄的目标导向属于( )。A.成绩趋近 B.成绩回避C.掌握趋近 D.掌握回避17、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相比,学校体育的突出特点是( )。A、娱乐与竞技性B、普及性与文化性C、教育性与基础性D、全体性与全面性18、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记C、教育论D、教育漫画19、蔡元培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 )的代表。A.直接功能B.间接功能C.附带功能D.超越性功能20、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整体性原则B、迁移性原则C、生理适宜原则D、合理性原则21、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性D、阶段性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意识。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成正比。3、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4、学校与家长、社会的协调的主要力量是社区教育机构。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2、简述成败归因理论。3、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4、简述班集体形成的阶段与培养的方法。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一位高中女生接受心理辅导时的自述:进入高三以来,我就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紧张学习迎接高考的氛围中,时常感觉到心烦意乱,学习成绩也时好时坏,为此整天惴惴不安。我常常想到高考问题,感觉也与以前有所不同。心跳的剧烈程度比以前强很多,身体有种不舒服的躁热,思维不太受控制。注意力也难集中。我怕老师提问,老师一叫我回答问题。不论是能答上来还是答不上来,回答时总是语无论次而且声音发颤。虽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考试之前,我会非常紧张,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考试时常因为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并且考试时,感到心跳加速,头脑发胀,昏昏沉沉。结果考试成绩越来越差。老师,你说我能改变这种情况吗?问题:请结合材料,说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和调方法。2、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 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 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 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道: “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请运用有关教学原则对此材料进行分析评价。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D2、答案:D3、B4、A5、【答案】B6、B7、B8、C9、A10、D11、A12、A13、C14、答案:D演示法15、答案:A16、C17、C18、B19、D20、答案:D21、B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错误。理由: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2、(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教学的一般任务包括:总体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学习动机越强,有机体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效果就越佳,表现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成绩。对一项具体的学习活动而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简单。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才能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第一,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果(工作效率)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第二,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第三,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3、此题说法错误。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它是主动的,是注意的重要品质;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它是被动的,是注意稳定性相反的一种现象。不能将二者混同,故上述说法是错误的。4、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班主任是协调校内外教育的主要力量。班主任要对班级实施有效的教育与管理,必须要争取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配合,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班主任要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争取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有:(1)调查法;(2)观察法;(3)会谈法;(4)作品分析法;(5)心理测验法;(6)心理投射法。2、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其作用表现在: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3、正确答案:(1)综合性。体现在学科综合、时空综合、学习方式方面的综合。 (2)实践性、活动性。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各项活动中通过“做”“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课程的时空是开放的,同时不是单一的学习方式,学生必须从观察中学,从访问中学,从劳动中学,从实验中学,从画中学,从唱中学,也就是在活动中学。 (4)生成性。生成包括学生活动主题的生成、活动过程的生成。但是要注意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5)自主性。学生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订,再到活动的实施,都应该让学生自主活动。 (6)课程性。这些特点体现在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地位和管理等方面。 )4、(1)班集体形成的阶段:组建阶段;形核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2)班集体培养的方法: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1)考试焦虑的典型表现包括:心情极度紧张,情绪波动,比如“时常感觉心烦意乱”生理反应强烈,比如“心跳剧烈”,“身体不舒服的燥热”,“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思维刻板,比如“思维不受控制,注意力不集中”等心情慌乱,比如“整天惴惴不安”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比如“学习有好有坏”害怕老师提问,比如“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2)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学校方面的原因,比如班级的排名,老师的关注等等。家庭方面的原因,比如父母的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父母的严格要求等。社会方面的原因,比如社会舆论的影响,考试成绩代表个人成就。学生自身的原因,比如学习动机过强,不当的归因等。(3)改善考试焦虑的方法包括:积极强化。比如做对题目以后,给予正强化。还可以交给学生学会运用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来鼓励自己,减少压力。系统脱敏法。可以将学生的考试焦虑由低到高划分成多个等级,然后结合放松训练等犯法,让学生逐步适应每一级的焦虑水平,最终克服考试焦虑。代币奖励法,用一些符号、工具作为去的成功的指标,每做好一件事情,就给学生一个代币,随着代币的增加,逐步减缓焦虑情绪。认知疗法,比如理性情绪疗法。改变学生一次考不好,众身无望的看法。人本主义疗法。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确定,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潜能。2、正确答案:(1) 材料中的教师运用了启发性教学原则。该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 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 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材料中,这位教师在第一堂课中提出的问题:“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出现了课堂“冷场”的局面,这是由于没有 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教学反思后的第二堂课上,学生们能够紧跟问题思考,最后“纷纷举手并给出自己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成功地调动了起来,证 明教师的启发有了效果。 (2)材料中的教师运用了循序渐进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 得到充分的发展。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材料中,第一堂课中教师的问 题之所以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应,正是因为他直接把难题摆了出来,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导致的;改进后的第二堂课中,教师先问了容易的问题,学生们做出回答 之后再一步步地引导到目标问题。这样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教师的问题。 (3)材料中的教师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 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 识的能力。材料中的教师在第一堂课中的问题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是因为“强项”这个词被单独拿出来直接让学生解释,学生无法联系已有的经验。而到了第二 堂课,教师先问了“你们的强项是什么?”当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强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刚才说的“强项”是什么意思。这成功地让学生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 起来,因此,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接下来也就可以与课文原意对比了,本节课最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