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技术毫针刺法》PPT课件.ppt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356962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87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技术毫针刺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医技术毫针刺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医技术毫针刺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适宜技术 毫针刺法淮安中医院刘永涛 一 毫针的构造 规格 检查和保藏1 毫针的构造毫针的结构可分为5个部分即针尖 针身 针根 针柄 针尾 2 毫针的规格毫针的规格主要以针身的长短和粗细来区分 3 毫针的检查和保藏毫针的检查 针尖 针身 针柄 针根 毫针的保藏 二 针刺的练习1 指力练习2 手法练习速刺练习捻转练习提插练习练到一定程度 可将3种方法综合起来练习 使之浑为一体 3 自身试针 三 针刺前的准备1 针具的选择 毫针刺法选择针具的质量 优质的针具不仅防锈蚀 耐热 而且具有一定的硬度 弹性和韧性 价格合理 不锈钢针具有上述优点 故现临床多选用此类针具 2 选择针具的规格 根据病人的性别 年龄的长幼 形体的肥瘦 体质的强弱 病情的虚实 病变部位的表里浅深和所取腧穴所在的具体部位 选择长短 粗细适宜的针具 如刺环跳选用3 4寸长针 刺百会选用1寸短针 成年人多用长针 婴幼儿多用短针 体弱者宜用细针 体壮者可选用粗针 临床上选针时应注意 选择针具的长度应大于应刺腧穴深度0 5 1 0寸 如针刺曲池 应刺深度1 0寸 可选用1 5 2 0寸的针 2 体位的选择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侧伏坐位俯伏坐位 1 仰卧位 适用于头 面 颈 胸腹部和部分四肢的腧穴 如印堂 百会 膻中 中脘 足三里等穴 2 侧卧位 适用于头 侧胸 侧腹 上肢和下肢外侧等部位的腧穴 如环跳 肩髃 外关 风市 阳陵泉等穴 3 俯卧位 适用于头 颈 肩 背 腰 骶和下肢后面 外侧等部位的腧穴 如百会 风府 风池 大椎 背俞穴 承扶 委中 悬钟等穴 4 仰靠坐位 适用于头面 颈 胸 上部和上肢的部位腧穴 如上星 印堂 天突 肩髃 曲池等穴 5 侧伏坐位 适用于侧头 颈 侧部的腧穴 如头维 太阳 风池 颊车 听宫等穴 6 俯伏坐位 适用于头颈 后头 颈肩 背部的腧穴 如风池 风府 肩井 天宗 背俞等穴 3 消毒1 针具器械的消毒a 高压消毒b 煮沸消毒c 药物消毒2 医者手指消毒3 施术部位消毒 四 针刺方法1 进针法临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 称之为 刺手 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 或辅助针身 故称之为 押手 临床上常用的进针方法有以下几种1 单手进针法 只用单手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 挟持针柄进针法挟持针身进针法2 双手进针法 即左 右手互相配合将针刺入 指切进针法 挟持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3 管针进针法 1 单手进针法 只用刺手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 其以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 中指指端靠近穴位 指腹抵住针尖和针身下端 当拇 食指向下用力时 中指随之屈曲 针尖迅速刺透皮肤 1 夹持针柄进针法 即以右手拇食指指腹夹持针柄下端 中指指腹紧紧贴在针身旁 依靠拇 食指指关节的屈伸运动将针刺入穴位 2 夹持针身进针法 以右手拇 食指指腹夹持针身下端 针尖露出少许 进针时针尖对准穴位快速刺入 其后拇 食指沿针身上段或针柄 将针刺向深层 2 双手进针法 左右手互相配合将针刺入 常用的方法有 1 指切进针法 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穴位旁 右手持针 紧靠指甲 将针刺入皮肤 适用短针的进针 2 夹持进针法 以左手拇 食指夹持消毒干棉球 夹持住针身下端 露出针尖 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 右手持针柄 使针身垂直 在指力下压时 左手拇食指同时用力 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皮肤 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 提捏进针法 以左手拇食指将针刺入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进针 4 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 使针从左手拇食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 3 管针进针法 利用不锈钢 玻璃或塑料等材料制成的针管代替押手进行的方法 所需器具 针管 毫针针管 比针短5毫米 直径为针柄的2 3倍毫针 平柄毫针操作方法 将平柄毫针装入针管之中 将针尖所在的一端置于穴位上 左手夹持针管 用右手食指或中指快速叩打针管上段露出的针柄尾端 使针尖刺入穴位 再退出针管 施行各种手法 2 针刺的方向 角度和深度针刺过程中 掌握正确的针刺方向 角度和深浅度是增强针感 提高疗效 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针刺同一腧穴 如果方向 角度和深浅度不同 则刺达的组织得到的感应和疗效就会有显著的差异 临床上对所取腧穴的针刺方向 角度 深浅度 主要根据施术部位 病情需要 患者体质强弱和形体胖瘦等具体情况而定 1 针刺的方向 指进针时针尖对准的某一方向和部位 一般依经脉循行的方向 腧穴的部位特点和治疗的需要而定 1 依循行定方向 根据针刺补泻的需要 为达到 迎随补泻 的目的 在针刺时结合经脉循行的方向 或顺经而刺 或逆经而刺 一般的说 当补时针尖须与经脉循行的方向一致 而当泻时 针尖须与经脉循行的方向相反 1 依腧穴定方向 根据针刺腧穴所在部位的特点 为保证针刺的安全 某些穴位必须朝向某一特定的方向缓慢刺入 针刺廉泉穴时 针尖应朝向舌根方向缓慢刺入 针刺背部某些腧穴针尖要朝向脊柱等 2 依病情定方向 根据病情的治疗需要 为使针刺的感应达到病变所在的部位 针刺时针尖应朝向病所 也就是说要达到 气至病所 的目的 采用行气手法时须依病情决定针刺的方向 2 针刺的角度 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 主要依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和治疗要求而定 一般分为直刺 斜刺 横刺三种 1 直刺 针身与皮肤呈90度角 垂直刺入 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深刺或浅刺均可适用 尤其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 如四肢 腹部 腰部的穴位 2 斜刺 针身与皮肤呈45度角 倾斜刺入 使用于骨骼边缘的腧穴 或内有重要脏器不宜深刺的部位 或为避开血管及癍痕部位而采用此法 如胸 背部的穴位 如至阳等 3 横刺 又称平刺 或称沿皮刺 针身与皮肤呈15度角 横向刺入 适用于皮肤浅薄处的腧穴 如头部的穴位 如百会 列缺等 3 针刺的深度指针刺入腧穴部位的深浅而言 每个腧穴的常规针刺深度 在腧穴各论中已有详述 在此仅根据下列情况作原则性介绍察形气定深浅 针刺首先要观察患者的形态 一般的说 体强形胖者宜深刺 体弱形瘦者应浅刺 观年龄定深浅 年老体弱和小儿娇嫩之体宜浅刺 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辩病情定深浅 凡表证 阳证 虚证 新病宜浅刺 里证 阴证 实证 久病宜深刺 识部位定深浅 头面和背胸等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 四肢 臀 腹等肌肉丰满的腧穴宜深刺 五 行针手法行针又名运针 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 为了使之得气 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基本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辅助手法 循法 刮柄法 弹柄法 搓柄法 摇柄法 震颤法得气 候气 催气和守气 一 基本手法1 提插法 先将针刺入腧穴一定部位 根据浅部 较深部 深部 为天 人 地三部 提 是将针从天部刺入人部 地部 或从人部刺到地部的向上操作过程 插 是将针从天部刺入人部 地部 或从人部刺到地部的向下操作过程 提插法就是提针与插针的结合应用 2 捻转法 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 用拇指与食 中指夹持针柄作一前一后 左右交替旋转捻动的动作 捻转角度的大小 频率的快慢和时间的长短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 腧穴的特征以及医者所要达到的目的而灵活运用 三 得气 候气 催气和守气1 得气亦称为 针感 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 得气与否与针刺疗效关系甚密 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 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 同时 患者也会在针下出现相应的酸 麻 胀 重等感觉 这种感觉可沿着一定部位 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 2 候气候气是将针留置于所刺腧穴之内 安静地较长时间地留针 亦可间歇地运针 施以提插 捻转等催气手法 直待气至 3 催气针刺后若不得气 可以均匀地进行提插 捻转 或轻轻摇动针柄 亦可用弹 循 刮等方法 以激发经气 促其气至 这就是催气 4 守气一旦得气就必须谨慎地守护其气 防止其散失 这就是守气 六 针刺补泻针刺补泻基本原则 灵枢 经脉 盛则泻之 虚则补之 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 陷下则灸之 补法 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 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 泻法 是泛指能疏泄病邪 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 七 留针与出针 1 留针当针刺入穴位之后 要安静地多留一些时间 这种静留以待气至的方法 称 静留针 如果在留针过程中 由于病情的需要 还应继续施用手法 或为加强针感 或为达到补泻目的的方法 称为 动留针 在临床上留针与否或留针时间的长短 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 出针出针法是指行针完毕后 将针拔出的操作方法 若拔针后 针孔偶有出血 是由于刺破血管所致 可用消毒干棉球在针孔处轻轻按压片刻即可 八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1 晕针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 处理立即停止针刺 将已刺之针迅速起出 让患者平卧 头部放低 松开衣带 注意保暖 轻者静卧片到 给予热茶或温开水饮之 糖水亦可 一般可渐渐恢复 重者在行上述处理后 可选取水沟 素髎 内关 合谷 太冲 涌泉 足三里等穴指压或针刺之 亦可灸百会 气海 关元等穴 即可恢复 2 滞针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 捻转 提插 出针均感困难 而患者则感觉疼痛的现象 处理 若因患者精神紧张 或肌肉痉挛而引起的滞针 可嘱其不要紧张 医者用手指在邻近部位作循按动作 或弹动针柄 或在附近再刺1针 以宣散气血 缓解痉挛 若因单向捻转而致者 须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 3 弯针弯针是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 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的现象 处理出现弯针后 便不得再行提插 捻转等手法 如系轻度弯曲 可按一般拔针法 将针慢慢地退出 若针身弯曲较大 应注意弯曲的方向 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 如弯曲不止一处 须视针柄扭转倾斜的方向 逐渐分段退出 切勿急拔猛抽 以防断针 如患者体位改变 则应嘱患者恢复原来体位 使局部肌肉放松 再行退针 4 断针断针又称折针 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 若能术前做好针具的检修和施术时加以应有的注意 是可以避免的 处理医者态度必须镇静 并嘱患者不要惊慌 保持原有体位 以防残端向深层陷入 若折断处针体尚有部分露于皮肤之外 可用镊子钳出 若折断针身残端与皮肤相平或稍低 而尚可见到残端者 可用左手拇 食两指在针旁按压皮肤 使残端露出皮肤之外 随即用右手持镊子将针拔出 若折断部分全部深入皮下须在x线下定位 施行外科手术取出 5 血肿血肿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的皮下出血而引起肿痛的现象 处理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出现局部小块青紫时 一般不必处理 可自行消退 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 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 可先作冷敷止血后 次日再做热敷 紧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 九 针刺注意事项 患者在过于饥饿 疲劳 精神过度紧张时 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妇女怀孕3个月以内者 不宜针刺其小腹部的腧穴 若怀孕3个月以上者 其腹部 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 至于三阴交 合谷 昆仑 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 在怀孕期应予禁刺 小儿囱门未合时 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 不宜针刺 皮肤有感染 溃疡 瘢痕或肿瘤的部位 不宜针刺 对胸 胁 腰 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 不宜直刺 深刺 肝脾肿大 心脏扩大 肺气肿等患者更应注意 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 哑门等穴和脊椎部的腧穴 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 更不宜大幅度地提插 捻转和长时间地留针 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 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对于尿潴留的患者 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 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 角度 深度等 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 出现意外的事故 常见病的毫针刺法 1 中风病基本治疗 1 中经络治法醒脑开窍 滋补肝肾 疏通经络 以手厥阴经 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肝阳暴亢者 加太冲 太溪 风痰阻络者 加丰隆 合谷 痰热腑实者 加曲池 内庭 丰隆 气虚血瘀者 加足三里 气海 阴虚风动者 加太溪 风池 口角歪斜者 加颊车 地仓 上肢不遂者 加肩髃 手三里 合谷 下肢不遂者 加环跳 阳陵泉 阴陵泉 风市 头晕者 加风池 完骨 天柱 足内翻者 加丘墟透照海 便秘者 加水道 归来 丰隆 支沟 复视者 加风池 天柱 睛明 球后 尿失禁 尿潴留者 加中极 曲骨 关元 操作 内关用泻法 水沟用雀啄法 以眼球湿润为佳 刺三阴交时 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 角 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 用提插补法 刺极泉时 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 避开腋毛 直刺进针 用提插泻法 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 尺泽 委中直刺 用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 余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2 中脏腑治法醒脑开窍 启闭固脱 以手厥阴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配穴闭证加十二井穴 太冲 合谷 脱证加关元 气海 神阙 操作内关 水沟操作同前 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太冲 合谷用泻法 强刺激 关元 气海用大艾炷灸法 神阙用隔盐灸法 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2 头痛治法 1 经络辨证的方法 将头痛部位分属的不同经络 来辨证取穴 少阳头痛 侧头痛 率谷 悬颅 外关厥阴头痛 头顶痛 百会 前顶 太冲太阳头痛 后枕痛 天柱 风池 后溪 阳明头痛 前额痛 上星 印堂 合谷2 外感头痛治法 祛风通络 止痛 主穴 百会 风池 太阳 列缺 风寒头痛者 加风门 风热头痛者 配大椎 曲池 风湿头痛者 加阴陵泉 丰隆 内伤头痛内伤头痛有肝阳上亢 痰浊头痛 瘀血头痛 血虚头痛 肾虚头痛等不同类型 治法 疏通经络 清利头目 主穴 百会 头维 风池 配穴 按头痛部位配穴 肝阳上亢者 加太冲 太溪 侠溪 痰浊头痛者 太阳 阴陵泉 丰隆 瘀血头痛者 加阿是穴 血海 膈腧 内关 血虚头痛者 加血海 足三里肾虚头痛者 加肾俞 太溪 3 肩周炎 治疗方法 分部取与远取相结合 泻法 取穴 条口透承山 肩髃 肩髎 肩前 曲池 肩峰处有压痛点或后伸肩痛 活动困难时 以太阴经为主 取手 足太阴经穴 先刺阴陵泉 再刺尺泽 肩髃 合谷 曲池 太渊和天宗等穴 有压痛点或内收困难时 以阳经为主 取手 足太阳经为主 取手 足太阳经穴 先刺阳陵泉 再刺肩髎 外关 凡刺下肢穴位时 患肩应同时作上举 外展和内收等动作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