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教案.docx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33791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标准要求:“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教材择取最具特色的冶金、纺织、制瓷三个行业作为典型。通过其发展的基本史实,来反映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另外,考虑到本单元课标总标题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在手工业中还应讲到其经营形态。因此,本课设置了如下四个子目“金属冶金炼术的进步”“衣被天下”“从烧陶到制瓷”“官私手工业的消长”。学生分析初中历史涉及的古代手工业发展知识甚少,仅在个别章节涉及某一行业的发展概况。而高中教材对学生进行手工业发展的专题史学习,既要求学生明白主要手工业部门发展的基本线索,又要掌握先进技术的方法、名称及归纳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学生把握难度很大。因此,教师应充分借助教材提供的历史材料,结合学生已知的相关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深入浅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目标一、 基本知识: 铸铜、冶铁、炼钢技术及成果;丝织的发展历程技术进步的表现;棉花种植的推广、黄道婆传播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及其发明;陶瓷技术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瓷的特征。官营手工业的兴衰及特征,私营手工业的曲折发展。二、 能力与方法:读懂原始文字资料、图片,以此加深对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理解;通过对冶金、纺织、陶瓷技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历史悠久,素称发达”;掌握官营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和官营手工业的衰败与私营手工业发展的辨证关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归纳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成就,使学生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结合教材插图,了解我国手工业相关的文物,知道爱护文物是每个公民的职责。理解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一生产力发展促进新生产关系产生的价值判断。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冶金业、纺织业、制瓷业的成就。难点是: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官营手工业的消长。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下自主思考探究教学用具制作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 要求学生对文中方框内的材料和小字部分的阅读,初步理解“块炼铁、生铁、块炼钢、炒钢、铸铁脱碳钢、灌钢法、缂丝等技术和概念,掌握陶、瓷的关系。从网络搜索不同时期的瓷器,了解瓷发展的历程。(二)导入设计:教学导语你知道中国英文名称CHINA的来历吗?说明了什么?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读音来自“昌南”的读音,昌南即被称为瓷都的景德镇。说明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因此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设计意图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任重而道远。导入语从中国英文名称来历入手,使学生感受古代中国手工业领先世界,既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增强学生的时代紧迫感和责任感。(三)师生互动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冶铜技术冶铁与炼钢技术情境营造金属冶炼是生产力显著进步的标志。它是我国较早形成的手工业部门,它经历了由冶铜到冶炼铁的历程。问题1:什么是青铜?青铜时代是何时?我国青铜文明的辉煌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来?参考: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被称为青铜。指从夏(二里头文化、公元前21世纪)到春秋末(公元之前5世纪),历时15个世纪。辉煌表现在: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如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数量多;种类齐备(有礼、兵、乐、饮食器、生产工具);技术精湛。如周礼考工记的所载“金有六齐”。问题2:周礼考工记载“金有六齐(剂):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说明了什么问题?参考:说明商周时期铸造不同的青铜器,有不同的配方,反映了商周青铜冶铸技术的高超和成熟。问题3:我国冶铁炼钢始于何时?其技术进步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些技术具体做法怎样?由铁到钢其原理是什么?参考:春秋。技术进步:冶铁经历了由块炼铁到生铁的进步。炼钢经历了春秋时的块炼钢到西汉的炒钢、铸铁脱碳钢,再到北朝的灌钢法的进步。具体做法由学生回答。原理是改变铁的含碳量。含碳量低了的增碳,含碳量高了的脱碳。问题4、金属冶炼的燃料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煤的使用是冶金史上的一大飞跃?参考:由木炭煤(汉代开始使用,北宋普遍)焦碳(南宋始、明流行 )。因为煤的火力远胜木炭。炼的钢铁硬度、质量大大提高。 知识拓展:1、 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铁器。它们的形态有什么差异?为什么?我们应怎样看待这些出土的文物?参考:青铜器精美,铁器锈迹斑斑、丑陋。因为铁易氧化生锈不易保存。出土的文物是我国先人聪明才智的证物。反映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高超,我们应珍惜爱护。2、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煤的使用你是怎样认识的?参考:煤的使用提高冶金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延缓水土资源的破坏,有利农耕生产。但煤的使用造成大量有害气体污染了环境。知识小结表格春秋汉代南北朝块炼铁 生铁,即铸铁块炼钢 炒钢铸铁脱碳钢 灌钢法8001000度11501300度将块炼铁反复加热锻打,挤出杂质,并与炭火接触中增碳变硬。生铁加热,撒入矿石粉,不断搅拌,降低含碳量以使之接近钢或熟铁。优点是:工序简单、质量高。将铸铁(生铁)件退火脱碳而成为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冶炼技术。将熔化的生铁液灌到熟铁上以改变碳分。该法制钢硬度高、性能好,是古代最先进的技术。海绵状固体液态杂质多,含炭量低,质软,只能锻打。杂质少,质地脆硬,可浇铸成型。设计意图问题1-4的设问落实本目的基础知识。知识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散性思维以及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小结表格,培养学生的归纳、分类、系统掌握的能力。二:衣被天下1. 丝织业2. 棉织业情境营造 吃饭穿衣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当今的人们穿着打扮都光彩照人,丰富多彩。衣被原料有麻织、丝织、棉织、毛织、化纤等。你知道古代人穿着情况怎样?问题1:我国丝织业的发展情况如何?其地位怎么样?参考: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掌握养蚕缫丝技术了。西周到西汉,丝织工艺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品种多,花色精美,出现著名的丝织中心临淄(山东)。西汉的素纱禅衣是当时丝织技术成就的代表,从西汉起,大量外销,深受西方欢迎,使中国获得“丝国”的称号,丝织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唐宋明清,丝织技术进一步发展,汉代出现提花机到唐以基本定型,唐的缂丝技术在宋风行。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日益成为丝织业中心。明清时南京、苏州、杭州成为三大丝织中心。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在江南的丝织业中出现的。问题2:明代后期,棉布为什么取代丝 麻,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参考:自宋末到明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遍及全国,为棉纺织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元黄道婆将海南的先进工具推广到内地,并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棉布物美价廉、保暖、御寒、耐用。能适应各阶层人民的使用。而丝贵重。问题3:教材P31方框内的18世纪外国纺织业和同时代的中国棉织业相比,说明了什么?参考:欧美的棉纺织技术远远落后中国的棉纺织技术。拓展探究:阅读下列的资料材料一:“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为业织作纨绮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汉书地理志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贫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清王应奎柳南续笔材料三: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原料是什么?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2)指出材料一中,当时丝织业中心城市。材料三的中心在那里?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参考:(1)丝;棉;丝织品太贵重,往往成为社会上层穿着,而棉布柔软、保暖、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穿着。(2)临淄;苏州;随着全国经济中心南移,丝织中心也发生了变化。设计意图:问题1.2要求学生掌握丝织、棉纺发展概况,理解丝织在我国手工业部门的地位。棉布取代丝麻织品,成为广大民众主要衣料的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问题3比较题,让学生明白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增强学生的时代紧迫感,责任感。拓展探究题,旨在培养学生阅读,从史料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从烧陶到制瓷1.制陶业2.制瓷业情境营造广东人有煲汤的习俗,你知道煲汤的用具是什么吗?我们每天所用的餐具中常用的是什么?(学生回答陶、瓷)问题1:陶器为何恰好在农业生产出现的新石器时代被发明,说明了什么?原始社会的先民制陶工艺经历了怎样的进步?从色彩看,陶有哪几类?参考:原始农业的出现,人们要求提高生活质量。如:人们要求储存粮食,要求有煮熟事物的器皿和汲水的的盛器等。说明了农业是手工业的基础。经历了粗糙的捏制法、泥条盘筑法、范制法仰韶文化的慢轮大汉口文化晚期的轮制法。彩陶、黑陶、白陶问题2:陶、瓷是怎样的关系,它们的本质差异在哪?参考:从制作原理上说,陶是瓷的源,瓷是陶的流。制作流程大致相同。本质差异,建议教师授课时拿出陶、瓷的实物。由学生观察,敲击归纳出。用料不同烧制温度不同吸水性不同透明度不同敲击声不同问题3:瓷器是中华民族的的伟大发明。它经历了哪几次突破性的发展?参考:东汉烧出了成熟的青瓷北朝成功烧制出白瓷隋唐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白瓷进入成熟期,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瓷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且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宋景德镇成“瓷都”。出现具有地方特色的五大名窑八大窑系。元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期,明清彩瓷成熟。建议教师从网络搜索以上时代的瓷器代表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探究学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一般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文艺复兴时意大利一位画家,在他的作品群神宴上,画了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都是明的青花瓷。材料二:18世纪初,法国有一首诗:来啊,观赏这件瓷器,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请回答:上述二则材料反映了什么信息?说明了什么?参考:材料一反映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中国明代青花瓷受意大利画家青睐;材料二反映18世纪法国人对中国瓷器的赞赏。说明中国瓷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设计意图问题1-3,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图片资料和教师自备的实物资料教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认识瓷的国际地位。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1官营手工业2私营手工业造情境营造 我国古代手工业在各生产部门取得辉煌成就,许多部门的产品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那么,它们是在怎样的经营方式下取得的,这些经营方式有何特点、有何利弊?问题1、从西周到明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官府为什么要经营,控制手工业?参考:满足王室、官府和贵族的生活需要;独占利润;以农为本,工商为末思想的影响。问题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曲礼材料二:据考工记载,齐国的官营手工业包括木作、冶铸等行业共30个专门的生产部门。材料三:(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管子小匡回答:早期官营手工业有哪些典型特点?你怎样评价官营手工业?参考:生产范围广,分工细致;工匠集中于官府手工业作坊劳动,相互交流经验,且有人才优势。 评价:官营手工业往往资金雄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具有人才优势分工协作。有助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但官营手工业产品不进入市场,供贵族使用,缺乏竞争。工匠强制性的劳动,生产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问题3:官营手工业发展进程中,其内部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参考:从征役制到募役制的变化。原因是商品经济、私营手工业的发展。问题4:私营手工业的产生、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为什么?参考:春秋战国时勃兴,此后曲折发展,明中期以后,开始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因为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得到显著进步,封建自然经济得到发展,因此以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形式的私营手工业勃兴。但在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情况下,加上统治者重本轻末思想影响,私营手工业者受到限制,曲折发展。明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官营手工业衰退,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占据主导地位。问题5:私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经历了怎样的阶段?参考:三个阶段。唐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至明中期,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大大加深。明中后期,出现“机户出资,机户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设计意图:通过问题13,旨在说明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原因及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和利弊,为什么它会失去其主导地位。问题45,旨在说明私营手工业发展历程及其原因,经营方式的三个阶段。得出私营手工业最终战胜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一结论。总之,我国古代的手工业在冶金、纺织、陶瓷等部门创造了辉煌的成就,经营方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它在农耕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