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精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7014287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推拿精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小儿推拿精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小儿推拿精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的常见知识点 小儿推拿的概述 推拿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古代称推拿为 按摩 按乔 乔摩 乔引 等 是中国起源很早的一种治病防病的医术 其中小儿推拿又称 推惊 摩惊 掐惊 等 小儿推拿的概述 小儿推拿 中医术语 主要是通过推拿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特定的穴位 从而调节机体的功能 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一 小儿的生理特点 1 生理特点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生机蓬勃 发育迅速 2 临床表现 1 肺常不足 卫外不固 易为外邪侵袭 2 脾常不足 脾薄弱 易运化功能失常 3 肾常虚 肾精未充 肾气未盛 随成长逐渐充盛 4 心气未充 心神怯弱 易受惊吓 5 肝气未充 阴血失养 经筋刚柔未济 易好动抽搐 简而言之就是容易受到伤害 二 小儿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 传变迅速 脏器轻灵 易趋复 小儿病因特点 三 病因特点外感为主 饮食次之 先天特有 情志多惊 一 外感因素 风寒暑湿燥火和疫疠之邪 二 乳食因素 饮食偏嗜 不规律 不节 洁 三 先天因素 即禀赋胎产因素 如先天性疾病 胎黄等 四 情志因素 惊恐常见 五 意外因素 溺水 触电 烫伤 摔伤 中毒等 六 其他因素 药物损伤 放射线损伤等 寻求治疗时监护人需配合陈述的信息 叙述病情 年龄 发病症状 时间 可能病因 伴随症状 治疗情况 病情变化等个人史 生产史 喂养史 生长发育史 预防接种史 既往患病史 家族史 幼科发挥 原病论 问者 问病究其原也 假如好食酸则肝病 好食辛则肺病 好食苦则心病 好食甘则脾病 好食盐则腎病 好食热则内凉 好食冷则内热 是乃问而知之也 寻求治疗时监护人需配合陈述的信息 1 声音 听啼哭 语言 咳嗽 呼吸等声音的高亢低微2 气味 嗅口气 二便 吐物的气味口气臭味 腥臭 大便酸臭 不臭伴完谷不化 小便臊臭 清长如水 呕吐酸臭 臭秽如粪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一 小儿推拿的作用疏通经络 活利关节 畅通气血 祛邪扶正 调整脏腑根据中医阴阳 五行 藏象 经络等学说针对疾病发生的不同原因和症状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在患儿体表进行点 面 线操作 推拿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1 选择空腹时或饭后2小时进行 具体看情况而定 2 选择小儿清醒时间段进行3 室内温度适中 注意避风寒4 医者手法宜轻柔5 操作多采用患儿单只手6 频率视情况而定 小儿推拿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 适应证小儿泄泻 便秘 脱肛 眍吐 腹痛 感冒 咳嗽遗尿 惊风 疳积等以及小儿预防保健 传统小儿推拿主要适用于6岁以下的儿童 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 年龄越小疗效越好 7岁以上的儿童配合脏腑点穴位法或成人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2 禁忌证溃性皮炎 脓肿 骨伤疾患 传染病 先天性心脏病等 小儿推拿手法 1 小儿推拿八法按 摩 掐 揉 推 运 搓 摇2 其它手法拿 抹 捻 擦 拍 捏脊法等3 复式操作法 黄蜂入洞 按弦走搓摩 运水入土运土入水 打马过河 水底捞月 揉脐及天枢龟尾 并推七节骨 推拿的技术要领 1 手法 持久 有力 均匀 柔和 深透 轻快 柔和 平稳 着实2 时间 大约需要5到15分钟 具体都应视情况而定 3 补泻 补 顺上轻缓 泻 逆下重急4 介质 滑石粉 水 麻油 凡士林 葱姜汁等5 一般顺序 上肢中头面 胸腹 腰背 下肢6处方 手法 穴位 时间 或操作次数 如 揉太阳100次 捏脊10遍 摩腹2分钟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 第一节按法以拇指或掌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 逐渐用力按而留之称为按法 可分为指法和掌按法 要求 徐徐用力 稳而持续 作用 镇静安神 疏经活络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 第二节摩法用掌 指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 做环形移动称为摩法 可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 要求 手法轻柔 用力均匀 每分钟 到 0次 作用 宽胸理气 清热化痰 和胃降逆 消积导滞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 第三节掐法用爪甲重刺激穴位称为掐法 可分为单指掐和双指掐 要求 用力适宜 作用 醒脑开窍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 第四节揉法用指腹 掌紧贴某一部位回旋揉动称为揉法 可分为指揉法和掌揉法 要求 动作柔和 用力均匀 快慢适宜 作用 健脾和胃 消积化食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 第五节推法以拇指或食 中指指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沿一定方向往返移动 称推法 推法可分为直推法 旋推法 分推法等 要求 用力柔和 平稳均匀 大约每分钟200到300次为宜 作用 补虚泻实 消积导滞 健脾和胃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 第六节运法用指腹于一定部位上 作弧形移动称为运法 要求 动作轻缓 每分钟 到 次 作用 和中健脾 清热除烦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 第七节搓法 是用双手的掌面夹住或贴于一定部位 相对用力作快速搓转或搓摩 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 可以用双掌小鱼际 手掌内侧 即近小指的一侧肌肉隆起的部分 夹住某部位作搓揉 也可以用单掌贴于某部位作单向搓摩 搓法 用于上肢时 要使上肢随手法略微转动 搓法 用于腰背 胁肋时 主要是搓摩动作 搓法常用于腰背 胁肋及四肢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 第八节摇法 将患儿肢体关节作被动性的环形旋转运动功能主治 摇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 属被动活动类 用来防治各部关节酸痛或运动功能障碍等症 小儿推拿其他手法 1 拿法以拇指或掌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 逐渐用力按而留之称为按法 可分为指按法和掌按法 要求 徐徐用力 稳而持续 作用 镇静安神 疏经活络 小儿推拿其他手法 2 捏法捏法是手指相对用力于一定部位上捏起肌肤的动作 可分为两指捏和多指捏 要求 用力适宜 部位准确 作用 清热解表 开通闭塞 小儿推拿其他手法 附 捏脊疗法捏脊法系以捏提手法为主的复合性动作 操作要领 用指腹相对着力于脊柱两侧自龟尾捏 提 捻 推至大椎 捏起皮肤的多少要适宜 动作要连贯 作用 消积导滞 健脾和胃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脾经 位置 在拇指桡侧缘 指尖至指根成一线 或拇指罗纹面 操作 医者用左手握患儿之左手 同时以拇 食二指捏住患儿拇指 使之微屈 再用右手拇指自患儿拇指尖推向拇指根 称为补脾经 将患儿拇指伸直 自拇指根推向指尖 称为清脾经 来回推之 称为清补脾经 作用 健脾胃 补气血 清湿热 消食积 化痰涎 主治 体质虚弱 食欲不振 肌肉消受 消化不良 呕吐 泄泻 伤食 痢疾 便秘 黄疸 痰湿 咳嗽 便血及斑 疹隐而不透等症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胃经 位置 在大鱼际桡侧 赤白肉际处 操作 用拇指或食指自掌根推向拇指根 称为清胃经 反之为补 称补胃经 次数 100 500次 作用 清中焦湿热 消食和胃 降逆止呕 除烦止咳 主治 恶心呕吐 烦渴善饥 呃逆 嗳气 吐血衄血 食欲不振 腹胀 口臭 便秘等症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肺经 位置 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 用推法 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至指尖为清 称清肺经 反之为补 称补肺经 次数 100 500次 作用 宣肺清热 补益肺气 止咳化痰 主治 感冒 咳嗽 气喘痰鸣 自汗 盗汗 面白 脱肛 遗尿 大便秘结 麻疹不透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心经 位于中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称清心经 反之为补 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 主治 推心经对高热神昏 烦躁 夜啼 口舌生疮 小便短赤等有效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肝经 位于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旋推为补肝经 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称清肝经 反之亦为补 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 主治 清肝经能平肝泻火 熄风镇惊 解郁除烦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肾经 位于小指远端指节末节罗纹面 操作 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称清肾经 反之为补 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推肾经 主治 补肾经具有补肾益脑 温养下元的作用 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坎宫 眉心至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 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分推 称推坎宫 亦称分头阴阳 主治 推坎宫能疏风解表 醒脑明目 止头痛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开天门 两眉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 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 称推攒竹 又称开天门 作用 开天门能疏风解表 开窍醒脑 镇静安神 外感内伤均宜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三关位置 前臂桡侧缘 太渊穴到曲池穴 主治 发热 恶寒 无汗 操作 直推300次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六府位置 前臂尺侧缘 神门到少海 主治 发热 汗多 便秘 操作 直推300次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小天心 别名 鱼际交 位置 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操作 用指端揉 称揉小天心 拇指甲掐 称掐小天心 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 称捣小天心 功用 揉能清热镇惊 利尿 明目 掐捣能安神镇惊 主治 惊风 抽搐 烦躁不安 夜啼 小便赤涩 目赤肿痛 痘疹欲出不透等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按弦走搓摩位置 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 操作要领 以两掌从腋下搓摩至天枢处 次数50 100次 临床应用 主治胸闷 胁痛 痰喘气急 疳积 肝脾肿大等 搓摩胁肋 顺气化痰 除胸闷 开积聚 对小儿由干食积 痰雍 气逆所致的胸闷 腹胀等有效 若肝脾肿大 则需久久搓摩 但对中气下陷 肾不纳气者宜慎用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运水入土操作方法有 用运法由小儿小指指腹部的肾经穴起 沿手掌的尺侧和掌根部 至大指指腹的脾经穴主治 用治脾胃虚弱 食谷不化等证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运土入水操作方法有 用运法由小儿拇指指腹部的脾经穴起 沿手掌的掌根和尺侧部 至小指指腹的肾经穴主治 用于治疗消化不良 腹胀 腹泻 尿频 小便赤涩等症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天河水 位置 前臂正中 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的线性穴位 作用 这是一个凉性的穴位 可以用于一切热证 比如 感冒发热 内火 烦躁 夜睡不宁 脸红 舌头口唇红 口干口渴 鼻涕黄 痰黄 小便黄 大便臭等都是有内热的表现 手法 1 取天河水 从肘推至腕 推法100 300次 2 清天河水 也叫 推天河水 从手腕推至肘弯 推法100 300次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3 大推天河水4 引水上天河5 打马过天河 这五种手法 常用的就是前两种 由于流派不同 有的主张用清法 有的主张用取法 若不属于任何流派 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摩腹 位置 腹部 操作 术者用掌面或四指指腹摩腹5分钟 作用 健脾和胃 理气消食 临床应用 顺时针摩腹为泻法 能消食导滞通便 用于便秘 腹胀 厌食等 逆时针摩腹为补法 能健脾止泻 用于脾虚泻 寒湿泻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二扇门 一手有二穴 位于手背第三掌骨小头两旁 见 秘传推拿妙诀 主治 热病汗不出 疥疮目疾 壮热 急惊风 口眼 斜等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推七节骨 位置 位于第四腰椎至尾椎骨末端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 推法 用拇指或食 中二指面自下向上 或自上向下直推 分别称推上七节骨或推下七节骨 次数 100 300次 功用 推上七节骨 温阳固涩止泻 推下七节骨 泻热导滞通便 主治 腹泻 便秘 脱肛 遗尿等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龟尾穴位置 位于人体臀部的尾椎骨处操作要点 用大拇指指腹轻按于龟尾穴上 然后做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 以300次左右为宜 主治 泄泻 便秘 脱肛 遗尿 龟尾穴性平和 能止泻 也能通便 多与摩腹 揉脐 推七节骨等合用 治疗泄泻 痢疾效果较佳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