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美术出版社鉴赏第15课《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课件(共53张PPT)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6817245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1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美术出版社鉴赏第15课《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课件(共53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鉴赏第15课《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课件(共53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鉴赏第15课《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课件(共53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动 你所知道的中国古代工艺品有哪些 举例 丝绸 青铜 彩陶 陶瓷 玉器 一 蜚声海外的中国丝绸 中国古代织造的丝绸 一直都是以精彩华美见称的 它不仅是中国各个时期主要的衣着原料之一 也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点商品 在很早的时候 就不断地通过中国西北的 丝绸之路 和东南沿海港口 远销西亚和欧非两洲 极受西方国家的欢迎 古代罗马和埃及都把中国丝绸看作 光辉夺目 人巧几竭 的珍品 以能穿着这种珍品为荣 许多国家的商人都经营中国的丝绸 因为远途运输 售价极昂 有时每磅丝料的价格竟高达黄金十二两 直到公元十三世纪以后 中国丝绸仍是西方市场的畅销品 丝绸之路 陆地丝绸之路路线图 蜚声海外的中国丝绸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养蚕缫丝技术的国家 西汉时丝织品开始通过丝绸之路传向西方 根据质地的不同 丝绸分为锦 绫 纱 绢 罗 绸 缎等 其中锦的档次最高 丝绸多采用织 绣 印 染等方法进行装饰加工丝绸的纹样以动 植物为主 千变万化 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风尚与审美情趣 马王堆女尸身上所穿的素纱禅衣 1972年7月出土 长1 28米 重仅49克 轻若烟雾 薄如蝉翼 织造技巧高超 巧夺天工 联珠骑士猎狮纹锦 卷草凤纹锦 思考和讨论 这些唐锦都具有什么特点 现藏日本京都法隆寺 长250厘米 宽134厘米 这幅织锦花形硕大 接近半米 珠圈外的辅纹是以小联珠圈为中心的十字对称忍冬 珠圈内 中央为一棵瑞果累累的生命树 上下各有一组对称的猎狮骑士 骑士高鼻深目 色彩高贵沉稳 图案细腻准确 场景复杂 织造精密 是今见唐锦中最精彩的一幅 两骑士的容颜 冠帽 甲胄 马具 生命树 骑士与狮的动态等 又显示出与波斯艺术的密切联系 反应出唐代兼容并包的文化态度 联珠骑士猎狮纹锦 唐 唐 圆形卷草直径约19厘米 日本奈良正仓院藏 斜纹 紫地 白 黄 绿 红 紫色花 主纹为卷草内的行凤 其形体虽不硕大强壮 但神情昂扬激奋 姿态极矫健 体现了唐代凤鸟形态特征 唐人称灵禽异兽纹的织锦为瑞锦 这件凤纹锦即为瑞锦 图示的锦纹与联珠纹锦相近 但联珠圈已为卷草取代 这是因为它的时代略晚 同时 这也反映了花卉纹地位的上升 卷草凤纹锦 局部 拓展 中国四大名绣 提问 有谁知道中国四大名绣是哪四个 苏绣 粤绣 湘绣 蜀绣 苏绣 是苏州地区的代表性绣品 它承袭了宋 明的传统绣技 且深受明代顾绣的影响 苏绣的题材极为广泛 有花鸟 书法 人物 山水等 尤以写生花鸟画为粉本 根据国画画稿作绣本 所绣之作多为欣赏品 苏绣版的 清明上河图 局部 粤绣 又称广绣 是以广州一带地区为中心产地的绣品 国内以故宫藏品最多 它以布局满 图案繁茂 场面热烈 用色富丽 大红大绿而著称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布局满 往往少有空隙 即使有空隙 也要用山水草地树根等补充 显得热闹而紧凑 所用题材比较固定 多为杂花百鸟 我爱小鸡群 局部 湘绣 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品总称 它是在湖南民间刺绣工艺的基础上 吸收了苏绣和粤绣的精华发展而成的 特点是劈丝细而胜于发丝 无毛而有绒面 故擅长绣绒面花纹 真实感强 又称 羊毛绒绣 特别是绣狮虎等形象 威武雄健 其中尤以虎类作品最为多见 蜀绣 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一种历史悠久 传统的地方刺绣系列 在西汉时已有记载 那时叫做 川绣 它以彩丝和软缎为主要原料 技艺严谨精密 构图简洁 讲究针法 针脚整齐 虚实合度 变化丰富 针法以套针为主 并有斜滚针 旋针等新技法 增强绣品立体感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绣制品多为被面 枕套 衣服及画屏 二 狞厉青铜之美 我国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己开始加工金属制品 进入奴隶制时代 青铜工艺技术不断提高 青铜器生产十分兴盛 青铜器不仅是商周时期奴隶主贵族阶层的生活用品 也作为礼器象征他们的身份 地位 被大量用于祭祀 陪葬 商代晚期青铜器代表了中国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平 造型种类繁多 形体硕大 厚重 装饰繁缛 瑰丽 往往饰以龙 虎 羊 象等动物浮雕和饕餮纹 云雷纹等纹饰 整体上给人以庄重 威严 神秘和狞厉的审美感受 大禾人面方鼎 商 高38 5厘米 口长29 8厘米 宽23 7厘米 1959年湖南省宁乡县黄村寨子山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因鼎腹内壁铸 大禾 两字铭文 此鼎亦被称之为大禾方鼎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 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 红铜加入锡 铅 成为一种新的合金 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 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 所以今人谓之 青铜 青铜器则是以青铜为材料 采用一种非常特殊的工艺 今人称之为青铜铸造工艺 制作出来的器物 它是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 大克鼎 西周晚期 1890年 清光绪十六年 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 高93 1厘米 重201 5千克 口径75 6厘米 现收藏于中国上海博物馆 大盂鼎 西周 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在1951年潘达于先生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 其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铜凤灯 西汉 1971年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望牛岭出土 高33厘米 长42厘米 宽15厘米 这对铜凤灯现藏于广西博物馆内 这对铜凤灯外形仿凤鸟 双足并立 昂头回望 尾羽后曳下垂与足共同支撑全身 显得十分稳重 其构思新颖 显示了2000年前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也体现了我国工匠们的精湛手艺和高度智慧 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和劳动人民高度创造才华的历史见证 世界客属第二十四届恳亲大会的吉祥物 阿凤 就是依据这对铜凤灯的形状设计出来的 底盘部位的 阳信家 三字铭文 西汉长信宫灯 汉 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 宫灯灯体为一宫女 神态恬静优雅 灯体通高48厘米 重15 85公斤 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 刘胜祖母 的长信宫故名 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铜牛灯 东汉 1980年出土于江苏邗泉2号东汉墓 东汉时期照明用具 现藏南京博物院 通高46 2厘米 牛身长36 4厘米 后母戊鼎 原名 司母戊鼎 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 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 原称 司母戊鼎 或 司母戊大方鼎 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 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 重832 84公斤 是世界迄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 享誉 镇国之宝 此鼎初始被定名时 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 司母戊 然而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 目前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 后母戊 四羊方尊 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 属于礼器 祭祀用品 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 高58 3厘米 重近34 5公斤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 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鎏金羊形铜灯 西汉 材料 铜质鎏金 规格 通高19厘米 长23厘米 于1957年在西安市郊区出土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内涵 谁能从这幅图中看出些什么 四羊方尊 商朝 其实这件文物是被大修过的 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炸成了20多片 最后在我国文物专家的修复下恢复原样而且几乎看不出有拼接的痕迹 越王古剑 铭文 越王勾践 自作用剑 越王勾践剑通高55 7厘米 宽4 6厘米 柄长8 4厘米 重875克 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 剑上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 越王勾践 自作用剑 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 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越王勾践剑的含铜量约为80 83 含锡量约为16 17 另外还有少量的铅和铁 可能是原料中含的杂质 作为青铜剑的主要成分铜 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 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发生锈蚀 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原因之一 三 中国童年时代的艺术明珠 彩陶艺术 新石器时代有一种表面不施釉绘有黑色或赫红色纹样的陶器 我们称之为彩陶 彩陶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 它是中华民族童年时代的艺术明珠 彩陶的艺术美造型美 千姿百态 样式多样 罐 盆 瓶 壶 碗 钵 三足器等 以简洁 自然 浑厚的造型 体现出健康 饱满的美感 色彩美 红 白 黑编织出单纯 朴素的美感纹饰美 内容丰富 有几何纹 植物纹 动物纹 人物纹等 手法多样 有线描型 平涂型 综合型 体现了 抽象美 形式法则 体现了重复与多样 虚与实 节奏与韵律之美 米字纹瓮 新石器时代 彩陶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彩陶几何纹盆 仰韶文化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文化半坡类型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16 4cm 口径37 4cm 彩陶的科学美巧妙的造型 腹部膨大 增大容量 体现了实用性 陶罐有肩 小口 长颈便于运水 储水 陶盆无肩 无颈 大口便于饮食 炊食 三足器设计更稳定 坚实 便于烧火 颜料的发明 使用赭石作红色 赤矿铁和氧化锰作黑色 瓷土作白色 合理的装饰部位 多在腹部以上 便于席地而坐 从俯视角度去观赏它 体现了尽善尽美的追求 漩涡纹尖底瓶 是件汲水器 它的造型便于汲水时自然下沉和平稳上提 显示了先民的科学创造 纹样以点为中心 弧形线组成旋涡形 且上下左右互为连接 组织巧妙 具有很强的运动感 今天看来也是纹样的佳作 人面鱼纹彩陶盆 互动 想想这个陶盆是用来做什么的 人面鱼纹彩陶盆于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 新石器时代前期 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 是一种特制的葬具 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 瓦瓯胜金瓯 中国陶瓷艺术 我国大约九千至一万年前已开始制作陶器 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陶器的国家之一 新石器时代晚期 古代先民已烧造出装饰精美的彩陶和造型典雅的黑陶 原始陶器是使用粘土作原料 用手盘筑捏制或用捏制或用轮制而成陶坯 然后用火烧成的器皿 彩陶则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 以天然矿物质原料彩绘 然后入窑烧制 烧制成型的彩陶呈现出赭红 黑 白诸种颜色图案 这样的陶器就叫彩陶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 关中地区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台文化时期就有了较发达的陶器 有个别钵形器口沿装饰一条宽彩带 这是彩陶的萌芽 在公元前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 发现了很多精美的彩陶 右图 表明在半坡时期 人们已经能熟练地控制窑温 并且彩绘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白瓷孩儿枕 北宋定窑 孩儿枕 是瓷枕的一种样式 以定窑 景德镇窑烧制的最为精美 匠师把瓷枕处理成一个铺伏在榻上的男孩 男孩的头斜枕于交叉的手臂上 脸向右侧 表情稚朴天真 大眼睛 宽脑门 肥大的双耳 饱满的耳垂和小巧挺直的鼻子构成了中国理想的 富贵 形象 男孩的右手持一绣球 身穿绣花绫罗长衫 外罩坎肩 下穿长裤 足登软底布鞋 向人们展示了宋代服饰的特点 卧榻四周雕饰螭龙 如意纹饰 精致华美 由于人物雕塑栩栩如生 神情状貌表现得恰到好处 加上瓷胎细腻 釉色白中发暖 如象牙般均匀滋润 整体给人以柔和温馨的美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陶器的国家之一 而瓷器则是在陶器上施釉烧制而成 中国瓷器从唐代开始大量销往世界各国 于宋代达到最盛 古代中国以盛产陶瓷而闻名于世 故以china为名 清康熙五彩描金花蝶纹攒盘 大长22厘米 小长15 8厘米 直径50厘米 国家博物馆藏 攒盘由内外两层共十二件大小盘组成葵花式样 盘折沿 浅腹 平底 圈足 盘内五彩绘花卉蝴蝶纹 沿面红彩 卍 字锦地描金团寿字 盘外壁红彩八吉祥纹 并描金篆书 寿 字 攒盘又称为拼盘 为盛放食物的器具 始制于明代万历时期 至清代康熙朝较为流行 并延续至晚清 一组拼盘的数量不等 少者五个 多者达二十多个 按件数的不同 又称为 五子 七巧 八仙 九子 十成 可组成六方 八方形 葵花形 莲花形 扇形等式样 康熙攒盘以五彩 三彩多见 乾隆时期品种多样 此盘造型别致 施彩丰富 以绿 红 紫 黄 金等彩描绘纹饰 五彩斑斓 不仅是美观大方的日用瓷 而且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五彩花蝶纹攒盘 清 宋朝瓷器值千金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 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宋代瓷窑众多 各具特色 其中以 汝 官 哥 钧 定 五大名窑 八大窑系为代表 最能突显沉静素雅的美学风格 宋代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名窑蜂起 名瓷迭出的承上启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 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 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 在我国陶瓷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定窑 哥窑 官窑 钧窑和汝窑 八大窑系是指定窑系 磁州窑系 耀州窑系 钧窑系 龙泉窑系 景德镇窑系 建窑系和越窑系 各式宋朝瓷器 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 专烧白釉 黄釉瓷 到宋代发展迅速 比之前更大更有名 大量烧制白瓷 其次有黑釉 酱釉 绿釉 白地褐花等品种 白瓷胎土细腻 胎质薄而有光 釉色纯白滋润 上有泪痕 釉为白玻璃质釉 略带粉质 因此称为粉定 亦称白定 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 紫色者为紫定 黑色如漆的为黑定 传世极少 定窑的瓷器 1969年河北省定州城内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 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藏 高19 8厘米口径8厘米此器手工制作 采用接贴与划花技法 螺壳中空呈螺旋状 吹孔处无釉 螺口盘绕椎体制成不规则的喇叭口 口内侧设一通孔 以调音量 螺壳表面划刻错落叠压的海浪纹 胎质洁白细腻 釉色莹润 是定窑精美的艺术佳品 北宋定窑烧制 原江阴夏港北宋墓陪葬 江阴夏港北宋墓出土 此器纹饰布局严谨 层次分明 线条清晰 繁密有致 划花线条较细 比较简练 自由豪放 图案生动自然 有较强的立体感 白釉划花水波纹海螺 白釉莲瓣纹碗 哥窑奇瓷 传说南宋浙江处州有两兄弟 同在龙泉各设一窑 哥哥所烧窑称为哥窑 弟弟的称为弟窑 即龙泉窑 哥窑瓷器以器表的纹片而著名 胎质细薄 色呈紫黑 深灰 土黄等色 釉色以青为主 浓淡不一 也有淡紫 米黄 紫口铁足等 釉为汝浊釉 色调淡雅 开大小纹片 像裂痕或鱼子纹 号称 百圾碎 以纹色分类 有黑兰纹 鳝血纹 金丝铁线纹 浅黄纹等 以纹片形状命名有梅花纹 细碎纹 网形纹 大小格纹 哥窑是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历来受到收藏家 鉴赏家 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 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 然而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 哥窑瓷器非常珍贵 据统计 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余件 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 哥窑青釉鱼耳炉 哥窑葵花洗 哥窑胆式瓶 哥窑八方贯耳扁瓶 哥窑淡青釉花口方杯 此杯胎体较厚重 胎色浅灰 施粉青色釉 上有大小不一的碎纹开片 大片纹为黑色 小片纹为黄褐色 口部浅褐色 俗称 紫口 造型规整简洁 敞口圆润 腹壁斜直 四方委角 平底 风格端庄大方 具有独特韵致 哥窑鼎 北宋 高17 3厘米 足径9 2厘米 现藏故宫博物馆 此鼎唇口 口上两侧各立一对应环形竖耳 鼓腹 丰底 下承三个细长管状足 器里外均施米黄色釉 釉质丰满盈润 上开无数细小碎纹片 称 金丝铁线 纹 为哥窑独具之特色 鼎内底有七支烧钉痕 宫廷官窑是我国古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办瓷窑 专烧宫廷 官府用瓷 官窑始于宋代 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 北宋大观政和年间 徽宗在汴京 即今河南开封 建窑烧制御用瓷器 命名为官窑 不久 由于金兵入侵 汴京被破 官窑也随之终结 南宋时在今杭州市凤凰山南麓乌龟山郊坛另设新窑 称 郊坛下官窑 南宋官窑弦纹瓶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它呈青色 釉色厚润莹亮 有明显的紫口铁足的特征 还有两个长方形扁孔 可供穿带之用 宋官窑圆洗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高6 5cm口径22 6cm足径19cm 洗直口 微敞 器身近直 洗里坦平 圈足矮宽 底部边沿露胎无釉 此洗造型端庄典雅 通体施青釉 釉呈粉青色 纯净莹澈 釉面上 金丝般的片纹纵横交织 片纹间又闪现出条条冰裂纹 优美和谐 宋官窑圆洗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4 8cm 口径18 7cm 足径11 2cm 洗八瓣葵花式 斜直壁 折底 圈足 通体施粉青釉 釉面开片 片纹交织如网 足底边无釉 露铁黑色胎 官窑葵瓣口折沿洗 南宋郊坛下官窑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洗口为叶片形状 侈口外撇 平底圈足 胎体较厚 全体均施天青色釉 色泽较深 口沿处带咖啡色 器见外开叶脉状不规则碎纹片 洗内底纹片较大 造型别致可爱 整体清雅非常 天青叶式水洗 官窑瓷器按品质和纹样分为 1 皇家瓷 2 王府瓷 3 一品宫瓷 均窑 也叫 钧窑 名瓷 宋代均窑始于唐 兴盛于北宋 地处河南禹县古均台和神镇一带 宋时称均州 故名 均窑 亦名 钧窑 或 钧州窑 均窑烧造的瓷器品种较多 以钧瓷最为有名 均瓷胎质细腻坚硬 较为沉重 呈灰白 灰黑 灰黄 灰褐等色 其釉分两种 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 其它还有玫瑰紫 海棠红等 相传以胭脂红为最美 釉中有免丝纹与蟹爪纹 华丽而雅致 均瓷釉的调配技法相当独特 致使其釉上纹路与众不同 早期釉上有显著的牛毛纹 盛期则多为离合状态的条纹和粗如滴露的泪痕 以及蟠曲蜿蜒的蚯蚓走泥纹 这也是均瓷的重要特征之一 均窑名瓷 均窑鼓钉三足洗 宋 规格 高9 4cm 口径23 5cm 足距9 5cm 洗作鼓式 亦称鼓式洗 器身上下饰鼓钉二周 上22枚 下18枚 其下承以三如意头足 洗内施天蓝色釉 外为玫瑰紫色釉 底刷黄褐色薄釉 绕底一周有支烧痕 并刻有 一 字标记 河南禹县钧台窑址曾发现刻有 一 至 十 数目字的钧瓷标本 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官钧窑瓷器相同 此类数目是同类制品从大到小的编号 此件洗属最大尺寸者 器物完整无损 其玫瑰紫釉色及蚯蚓走泥纹为钧窑器之特征 是为传世官钧窑瓷器的代表作品 知识拓展 古代文物 洗 简介 古代 洗是文房四宝笔 墨 纸 砚之外的一种文房用具 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 也是历朝代皇宫贵族文人收藏和使用的佳品 洗最早见于西晋青釉制品 敞口 宽折沿 阔腹直壁 平底 洗沿和里心多刻画水波纹 宋代以后均有烧制 如仿古铜器式样的青釉双鱼洗耳恭听 鼓钉洗 圆洗 单柄洗 葵瓣洗 委角洗 蔗段洗耳恭听 莲花洗 桃式洗 叶式洗等 均窑玫瑰紫釉尊 北宋 高18 4厘米 口径20 1厘米 足径12厘米 现藏故宫博物馆 口沿外撇 直颈较长 圆腹 宽圈足 底有五孔 器里壁为月白色 外颈部为天蓝色釉 微泛紫红 腹部为玫瑰紫色 艳如晚霞 足部为酱色 此绚丽釉色为铜红釉在高温窑变下产生的效果 充分显示均窑釉的丰富多姿和明亮光华 具有变幻莫测的诱人魅力 汝窑好瓷 据说北宋时人以定窑白瓷芒口 不够完美的缘故 遂在河南省临汝县创建了青瓷窑 宋时隶属汝州 故名 汝窑 在北宋后期元祜至崇宁间20多年里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 汝窑专烧青瓷 胎为体细腻坚致 体有厚薄 釉为天青色 汁水莹泽 厚若堆脂 以淡青为主 近似传说中的柴窑 雨过天青云破处 之色 也有豆青 虾青和茶叶末等 釉中有如棕眼 蟹爪纹 芝麻花等细小钉痕 汝窑好瓷 汝窑三足奁 宋 高12 9厘米 口径18厘米 底径17 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传世汝窑瓷器的造型有盘 碗 碟 洗 瓶 盏托 水仙盆 三足奁等 三足奁存世仅有两件 这是其中的一件 另一件现存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斐西瓦乐 大维德中国美术馆 其造型仿汉代铜奁式样 属温酒用器 奁之胎体较薄 里外满施淡天青色釉 外底有五枚芝麻粒大小的支钉痕 釉层开细碎冰裂纹 外壁凸起七道弦纹 使光素的形体产生韵律美 此奁是代表汝窑烧造水平的杰作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6 7cm 口径17 1cm 足径7 7cm 碗撇口 深弧腹 圈足微外撇 胎体轻薄 通体满釉 呈淡天青色 莹润纯净 釉面开细小纹片 外底有5个细小支钉痕及楷书乾隆御题诗一首 后署 乾隆丁酉仲春御题 并钤 古香 太朴 二印 这件汝窑碗造型规整 胎质细腻 釉色如湖水映出的青天 堪称精美的稀世珍品 目前所见传世宋代汝窑碗仅有两件 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外 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亦收藏一件 宋汝窑天青釉碗 底盘乾隆题诗 五 君子比德于玉 深厚文化内涵的中国玉器 中国玉器起源于远古 即距今60万年前 北京人 用水晶打制的旧石器 尽管它的制型 工艺 功能与同类旧石器并无差别 但由于它是用水晶制成 即成为当今中国最早的玉器 在距今60万至1万年间 东北 华北 华中 西南 青藏及台湾的旧石器时代及中石器时代的原始人 先后用石英 水晶 玛瑙 玉髓 透闪石 蛇纹石等材料 用直接或间接的打击法制成片状和其它形状的工具等玉器 如 砍斫器 刮削器 尖状器 球状器等 元 明 清 公元一千二百七十五至一千九百一十一年 元代巨制的 渎山大玉海 代表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 明代则以小件玉器见长 时作玉有带板 茶酒器 文房用具等新型玉器 并出现仿古 清代经济繁荣 出现了 康雍乾盛世 玉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借鉴绘画 雕刻 工艺美术等成就 集传统做工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 创造与发展了工艺性 装饰性极强的玉器 尤其是乾隆时代的玉器以其精雕细刻 典雅华丽的风格而独步一世 砣碾了大量的精美的玉器 创造了中国玉器史上最鼎盛的局面 并波及到现代玉器工艺 样式精美的中国玉器 玉器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工艺美术品种之一 古人将 石之美具五德者 称为玉 中国人重玉 赏玉源远流长 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 玉器的制作已达到了较高水平 玉除制成装饰品 还制作祭祀 陪葬用的礼器 古代玉贵于黄金 它在人们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 特殊的玉器还是国家 王权的象征 战国时代 完璧归赵 的故事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商代 玉龙 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 高5 6cm 长8 1cm 黄玉巧雕龟 明朝 长7 5cm 白玉巧作辈辈猴 清乾隆 高3 5cm 玉发箍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高11cm 翡翠龙纹带钩 清 镂雕 翡翠红宝白金镶钻胸针 清 总重36 95g 宋 白玉六龙带板 多层立体镂雕 浮雕 龙纹 龙造型复杂 高9 1cm 宽5 3cm 厚1 8cm 白玉雕桐荫仕女清代乾隆年间玉雕珍品 表现的是江南仕女的生活小景 庭院幽深 蕉石掩映 洞门半掩 两位仕女隔门相望 具有诗情画意 因材施艺 巧夺天工 玉凤 商代 1976年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此器与商代甲骨文中的凤字极为相似 玉凤高冠勾喙 短翅长尾 作亭立回首欲飞状 飘逸洒脱 素洁无纹 背部外凸的穿孔圆钮 应是供穿绳悬挂之处 中国玉器中常见的重要纹饰 1 谷纹 整齐排列的蝌蚪状纹饰 象谷牙 流行于战国秦汉 谷纹环 汉 谷纹璧 战国 排列整齐 清晰的谷纹 2 乳丁纹 凸起的乳突状圆钉 是最简单的纹饰之一 常见于战国秦汉 玉璧 龙凤纹 乳钉纹 西汉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金玉相连龙带钩 西汉 龙纹 乳钉纹 3 云雷纹 连续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图案 圆形转角的称云纹 方形专角的称雷纹 在商周时期的玉器和青铜器上最为盛行 云纹虎形璜 战国 长11cm 青白玉雷纹璜 春秋战国 长8cm 4 蒲纹 成排密集排列的六角形格子纹饰 常见于战国秦汉时期的玉璧上 蒲纹璜汉代 说明 璜 是指半璧形的玉 蒲纹谷纹璧汉代 5 蟠螭纹 象四脚蛇或壁虎的爬虫 梯形头 无角 四支脚 圆形长卷尾 三蟠螭纹系璧浮雕 双螭剑格明代浮雕双螭纹 双螭纹玉璧浮雕 6 兽面纹 怪兽的脸 兽面纹阴线刻浅浮雕西周 神人兽面纹 良渚文化 细如毫发的阴线刻 课外欣赏 三星堆与丝绸之路 三星堆地理位置 青铜神树 青铜立人像 铜人面具 金杖 戴冠纵目人青铜面具 青铜太阳轮 小幽默 高2012级 美术鉴赏 教学课件 这节课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的围观 2012年12月17日 民族文化的瑰宝 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漆器 景泰蓝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