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绝密启用前2019年教师职业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每周一练试题B卷 附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清高孤傲,自命不凡”的性格,最容易在( )亲子关系的家庭中出现。A.民主型B.专制型C.独断型D.放任型2、( )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A.活泼好动B.喜欢交往C.好奇好问D.稳定性较强3、评价幼儿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指标是( )。A体重和头围 B头围和胸围C身高和胸围 D身高和体重4、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 )。A.注意B.想象C.需要D.思维5、要让幼儿学会穿脱衣服、鞋袜、盥洗等生活技能,教师最好采取( )。A.示范讲解法B.集中训练与个别指导C.动作训练法D.随机教育法6、以下选项中,不是按照评价的参照体系分类的幼儿园教育评价是( )。A.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B.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终结性评价7、儿童原始的情绪反应具有的特点是( )。A.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B.是出生后适应新环境需要的产物C.情绪天生具有系统化、社会性的特点D.新生儿的情绪和间接动机相联系8、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并亲自主持幼稚园研究工作,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 )。A.陶行知B.陈鹤琴C.张宗麟D.张雪门9、为了让幼儿在户外运动中一物多玩,最适合的做法是( )。A、教师集体示范B、幼儿自主探索C、教师分组讲解D、教师逐一训练10、儿童语音形成的现实条件是( )。A.环境B.遗传素质C.语音模仿D.语音强化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简述新时代幼儿教师应如何进行角色转换。2、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请论述幼儿的思维与幼儿的活动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如何创设活动的环境。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材料分析: 小张和小李是育红幼儿园的两个老师,他们分别是中三班的主班和配班教师,平时小张对小朋友们要求十分严格,对幼儿的错误进行及时的批评指正,尽职尽责, 经常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与需要,增加对幼儿的了解。小李老师则对幼儿们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孩子们不会打闹,顺利进行课堂 教学活动。因此,经常迁就哄让幼儿。每次问及到幼儿最喜欢哪个老师,幼儿们都会说最喜欢小李老师。 你认为幼儿评价小李老师客观吗?为什么?2、材料分析: 幼儿园小班上计算课,作业内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2”。老师讲完后,带小朋友一起练习。老师问一个小朋友:“你数一数,你长了几只眼睛?”小朋友回答:“长了3只。”年轻老师一时生气,就说:“长了4只呢。”那小朋友也跟着说:“长了4只呢。”老师说:“长了5只。”那小朋友又说:“长了5只。”老师气得直跺脚,大声说:“长了8只。”小朋友也跟着猛一跺脚说:“长了8只。”老师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小朋友还以为对了,也咧开嘴天真地笑了。问题: 1、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2、教师的做法对吗?请做简要分析。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活动设计: 围绕帮水宝宝搬家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同小班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第 4 页 共 4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D2、D3、D4、A儿童在这里出现的心理活动是对漂亮玩具的指向和集中,因此,心理现象为注意。5、答案:C6、D,根据评价的参照体系分类的幼儿园教育评价是个体内差异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把某类评价对象中的每一个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将同一评价对象的若干侧面互相比较。如把某个幼儿学期初与学期末的动作发展测试成绩相比较,评价其进步的程度。绝对评价是以某种既定的目标为参照,目的在于判断个体是否达到这些目标,而不受被评团体的影响与约束,忽略个体状况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绝对评价中应重视稳定的绝对标准的合理性。幼儿园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绝对评价。定性评价是用尽可能切合实际的语言、文字来描述被评对象的性质。定量评价是评价体系中包含的相应的计量体系,以数量来显示对象的性质或功能,或反映其中的数量关系。定量评价是定性评价的基础,定性评价是定量评价的出发点和结果。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故选D。7、A,原始的情绪与生理需要有密切关系。8、B9、B10、A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答案如下:1、由文化知识结构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2、由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的研究者3、由师幼关系的控制者转变为师幼关系的协调者和合作者4、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终身学习者2、答案如下:家庭教育的特点有:(1)家庭教育的率先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2)家庭交往的密切性。在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之上的。在教育过程中,家长与儿童均要受到亲密情感的影响。(3)家庭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生活性。在不同家庭的生活环境、交往关系、生活方式中,儿童可随之获得不同的教育信息和生活经验,儿童在家庭中学习行为规范、知识经验、生活技能等。(4)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样性,而家长对孩子的控制则主要通过情感的和经济的纽带去实现。家庭中向子女传递教育要求、教育信息时,多以家庭情感为载体,饱含亲切感和信任感。(5)家庭教育的终身性。家长既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子女的终身教师。家长要负责子女的哺乳期、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人期以及成人后期的教育。(6)父母对子女影响的深刻性。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聚合性的,增加了父母对孩子了解的深刻性,这能够让家长有针对性地根据自己子女的特点进行教育。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答案如下:人的思维与人的实践活动分不开,幼儿的思维发展更是如此。幼儿的思维是在同周围现实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幼儿的各种活动,一方面,要针对幼儿思维的特点去组织幼儿的活动;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1)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征与幼儿的活动。幼儿思维概括能力的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概括的水平。幼儿的概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概括不准确,概括的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概括的外延不适当,往往过宽或过窄。幼儿不易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应该理解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点,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易于理解的概念,在实际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2)问题情境与幼儿思维的发展。思维总是由于出现问题而产生。幼儿阶段常常对许多事物表示好奇,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幼儿能否对事物进行思考、是否有思考的积极性,依赖于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组织的活动能否成为幼儿的问题情境,这与问题情境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如果问题很容易,幼儿不假思索就能解答,那么,这个问题就不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活动。因此,为了发展幼儿的思维,教师所组织的活动一定要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不断发展。(3)幼儿的提问与幼儿的思维。由于提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表现,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幼儿提问,对幼儿的提问“闻问则喜”,为幼儿的思维活动创造宽松的气氛,培养幼儿思维的热情。(4)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的活动。要为幼儿提供大量可以直接感知的玩具与活动材料。没有充分的玩具、教具和活动材料,幼儿的活动将不会有效地开展。小班幼儿的游戏和活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戏材料与玩具提供的水平。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使幼儿的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合理地提供活动的各种物质材料。为幼儿提供活动与操作的条件与机会。在活动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较多形象可爱的玩具、教具,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向具体形象思维水平过渡,并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认识兴趣。组织丰富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因此,在组织幼儿活动时,一定要以此为基本出发点,这是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的前提。要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表象,要重视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所积累的感性经验,使幼儿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时要尽可能具体、形象、直观化,要重视玩具、教具的鲜明、形象、生动性。(5)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通过观察,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对事物的分析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和具体特点。随着语言在幼儿分析综合中作用的增加,幼儿逐渐学会凭借语言在头脑中分析综合。通过操作,对具体事物进行比较、分类。幼儿对物体比较能力发展的特点表现为:第一,幼儿初期还不善于找出物体之间相应的部分。例如比较两幅图中的两个孩子,幼儿初期的儿童还不会对两幅圈中两个孩子的帽子进行比较、对两个孩子手里拿着的东西进行比较等。他们会说:“这个小朋友戴着帽子,那个小朋友的手上拿着枪。”幼儿中期、晚期能够逐渐找出物体的相应部分。第二,幼儿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再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通过操作和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可以促进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评价是一种手段,旨在通过评价,使教师看到自己的成功之举和不足之处。以便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进程,优化教学过程,明确努力方向,对 于激发教师发扬优势,克服缺点,增强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不无裨益。(2)幼儿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直接对象,他们与教师接触的机会较多,应 该最有发言权。材料中,幼儿被问及喜欢哪位教师,说明幼儿参与到评教工作。但是,由于幼儿年龄还小,认识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考虑欠妥,因此,他们 没有能力对教师的各方面教学行为做出一个合理、科学、恰当的评价,甚至往往出现“倒挂”的现象,一旦哪位教师对幼儿要求比较高,幼儿就认定老师是坏老师, 普遍不受欢迎;而如果教师对幼儿放松要求,时时处处迁就忍让,对幼儿不负责任,反被说成是“好教师”,深受喜欢。(3)学校组织评教时,不能盲目追求“时 髦”效应,哗众取宠,注重形式,否则评教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和方向,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挫伤大部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2、答案如下:1、在该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了好模仿的性格特点。 2、本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欠妥,理由如下:首先,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 儿好模仿的特点与以下因素有关:幼儿好模仿的特点和他们的能力发展有密切的关 系。幼儿的模仿也和他们的受暗示性有关。幼儿往往没有主见,常常随外界环境影 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受暗示性强。幼儿的模仿还和他们的自信心不足有关。根据 幼儿好模仿的特点,教师可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 通过本案例可以认识到,教师一定不能在幼儿面前做出错误的榜样,否则将会引 起极其不良的后果。正确的做法是,教师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要通过教育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幼儿形成善于学习正确榜 样,以及不去模仿不良行为的性格特点和习惯。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参考答案:健康领域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体验玩水的乐趣。2.激发幼儿的合作和创新意识,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3.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水的特征。二、活动准备1.心理准备:幼儿在以前的玩水过程中初步了解了水的特征。2.物质准备:水盆、水桶、杯子、空矿泉水瓶、海绵、注射器、塑料袋、抹布等。三、活动过程1.谈话活动,交流不同信息,教师梳理归纳。老师请来了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好朋友(水宝宝),出示一盆水,通过观察和感知,鼓励幼儿说说水的特性。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2.玩水活动。水宝宝在盆里玩累了,很想到那边的水桶里去玩一玩,可是他们自己去不了,小朋友能不能帮助水宝宝呢?请小朋友说一说可以用哪些方法和工具帮助水宝宝,然后尝试用这些方法和工具和水宝宝玩一会儿。3.帮水宝宝搬家:采用分组比赛形式,教师巡回指导。(1)将幼儿分成两队进行比赛,看哪组小朋友最先把水宝宝运到水桶里,哪组小朋友用到的方法最多。(2)介绍比赛规则:水盆和水桶不能离开原地;把所有水宝宝都运到水桶里,不能落到半路;记住自己所用的工具和方法。4.小朋友向评委老师介绍自己队所用的工具和方法,评委老师帮助记录,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归纳总结。5.活动延伸。浇花:水宝宝说:“今天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可是不能只知道玩,还要帮助妈妈于活(外面的花草都渴了,他们要去让花草喝水)。”我们一起帮助水宝宝,拿着我们的工具去给花娃娃喝水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