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第二章.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6781785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86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第二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第二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第二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993年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 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的地位 2 主要内容 教育与文化 4 教育与科学技术 3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4 A B 决定 影响 一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集中表现在决定教育的性质 即培养什么人和培养的人为谁服务上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目的 5 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教育的领导权是判断和确定教育性质的最主要标志 如何实现控制 方针政策 经费 人事 课程 6 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谁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 谁有受什么样的学校教育的权利 氏族社会 受教育权平等奴隶 封建社会 教育地位依赖于宗教和政治 资本主义社会 形式上平等 仍受制于经济和其他条件上的不平等 7 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 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氏族社会 没有阶级 教育目的是培养未来氏族成员奴隶社会 统治人才和军人封建社会 官僚与绅士资本主义 统治 管理人才与熟练工人 政治顺民社会主义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8 4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学校自身的办学规律 学校教育自身的任务以政治 经济取代教育 对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视而不见 横加干涉的做法 不利于教育工作 9 二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来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10 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 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 11 一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系 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12 教育规模和速度发展的两个条件 物质基础与劳动力需求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普及初等教育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普及高等中级教育 信息革命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 二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3 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教育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劳动者基本劳动素质的优劣 技术人员科技水平的高低 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强弱 主要取决于他们所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 2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14 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 教育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教育传播科学知识 实现知识的普及 经验推广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 人力资本理论 传统西方经济学把土地 资本 劳动看作生产的三要素 但二战后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 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甚至是首要因素 15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指人所拥有的知识 技能及其类似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它是资本 因为它是未来的薪金或偿付的源泉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西奥多 W 舒尔茨 舒尔茨1960年的的 人力资本投资 的演讲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 宪章 舒尔茨认为 人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是人力资本 是投资的结果 16 教育资本储量指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教育支出的总额 要探讨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可以从测定教育资本储量入手 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 科学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 17 科学技术决定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的内容 方法和手段 二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再生产作用的表现 继承与积累 创造与更新 17C 职业科学家 科学研究机构 信息技术与教育 1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18 数量 存储方式 质量 知识更新4年75 2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学校教育 社会交往信息技术 知识学习 3 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教育的三次飞跃 1 原始教育 语言 文字2 学校教育 班组授课制3 网络教育 信息技术 19 教育第三次飞跃的表现1 实现教育的个性化 自控教学 因材施教2 实现人机互动模式 学习者的主动性成为教学进行的必要条件 3 促进师生关系民主化 信息技术的三次革命性突破 第一次 电报 电话和无线电的诞生与推广应用第二次 电视机 计算机和人造卫星的发明与应用第三次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标志 网络时代 20 网络教育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 基于网络构建 网络学校 21 网络教育的涵义 网络教育的特点 1 开放性 不受时空 地域限制2 主动性 按照学习者的意愿进行选择3 创造性 信息储备与交互刺激 传统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 金字塔形 等级制教育他人掌握的 筛选制度 年龄段教育时空限制 22 平等的 开放式教育自己掌握的 兴趣选择 无年龄段教育跨时空的教育 论述 运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分析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 第四节教育与文化 黑格尔 在人类劳动基础上产生实践文化与理论文化 23 康德 文化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 泰勒的 原始文化 文化是一个复合整体 包括知识 艺术 信仰 道德 法律 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一 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24 1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构成文化本体 传递和深化文化 2 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教育保存 传递 更新文化文化又影响教育的施行 二 学校文化 共性与特性学校成员在特定价值观念基础上进行物质和精神创造的结果及过程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其中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25 1 学校文化界说 显性文化 校园物质环境 校舍 设施 活动隐形文化 校园的无形的环境 校风 班风 26 2 学校文化的分类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明确的价值观和目的 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突出表现在教材 也表现为教师 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的缩影 27 3 学校文化的特性 物质文化 空间物态 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包括学校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 组织和制度文化 三种主要表达方式 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 规章制度 角色规范 精神或观念文化 校园文化的核心 包括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 价值成分 理想成分 28 校园文化的三个层次 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三 学生文化 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往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 29 1 学生文化的成因 过渡性 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 认同与自主非正式性 日常交往 不自觉地形成多样性 性别 年龄 种族 家庭互补性 30 2 学生文化的特征 填空题 4 是教学民主问题的核心 31 1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再生产科学知识 2 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校园文化 3 关于教育对生产力的贡献 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提出了 平等的师生关系 人力资本理论 选择题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A教育的领导权B受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 32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普及的程度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是在时期提出的 A 第一次工业革命B 第二次工业革命C 第三次工业革命D 信息革命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 学校物质文化B 学校组织文化C 学校制度D 学校精神文化 33 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 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判断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学校教育应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 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 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 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 而与一个国家的教育无关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教育的规模 速度与生产力水平同步发展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教育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科技革命的影响 更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