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696267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重耳流亡经过郑国时,郑文公未以礼相待。,且贰两属,同时亲附对立的双方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佚之狐郑国大夫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译文: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使者,外交官员之往来,共其乏困同“供”,供给。乏困:指资财粮食等物品不足。,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焉:从哪里。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译文: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译文: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微:要不是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乱:分裂。易:代替。整:团结一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译文: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重要实词 1、贰 “二”的大写。 因为郑国先于晋国结盟,但后于晋国的敌国楚国结盟,被视为不敬。故秦、晋围之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 “越国以鄙远” 【注】:本文的鄙用作动词, 把.作为边邑。) 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准许。 (同现代汉语) 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瑕”) 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qu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qu 城楼 qu 皇宫,引申为朝廷 qu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本文:阙秦) 5、微 没有 细小,轻微(同现义) 衰败 国势衰微。 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谦词 敝人 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而敝之。) 重要虚词 1、以 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敢以烦执事 (拿,来,介词) 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承接,连词) 3、焉 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4、其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使者”)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吾其还也 (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5、之 公从之 (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是寡人之过也 (的) 行李之往来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之) 邻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词类活用 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 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地,指郑国) 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 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西”方位名词作形容词,西边的;前一个“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 疆界。后一个“封”,仍为名词,疆界。) 与郑人盟(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 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做动词,损害) 共其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 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获利) 且贰于楚也(数词活用做动词,从属二主) 夜缒而出(名词做状语;在夜晚) 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 肆其西封 (形容词作动词, 扩张,延伸) 君亦无所害(动词用作名词,害处)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 通假字 1.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4.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5.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6.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增加) 分析:第一段:文章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 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第三段:本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分四个层次: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四是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 第四段:本段记晋师撤离郑国,同时体现一代霸主晋文公的政治远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