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674298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汪 涛【导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诚 熄 命 戒正 由 道 淫 移 屈)、虚词(焉),并背诵名句。2借助注释,了解大意。3了解孟子其人和他所处的时代,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学习重点:目标1、目标2学习难点:目标3学法指导 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指导背诵。教学流程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作者简介 ppt3-4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现在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被推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2学生结合注释读课文圈点出不会读的字及不会解释的词,生成问题。3.解决学生存在的读音识字问题。教师展示ppt59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公孙衍(yn)丈夫之冠(gun)女家(r)富贵不能淫(yn)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诚:真正,确实。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焉:怎么,哪里。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命:教导、训诲。戒之:告诫。女家:指夫家。夫子:指丈夫。正:准则,标准。 由:遵循。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淫:惑乱,迷惑。 移:动摇。 屈:使屈服。古今异义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命运)以顺为正者(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面)词类活用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通假字女家:女同“汝”,你。4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交流点拨】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Ppt104翻译重点句子。(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交流点拨】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交流点拨】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仪吗?(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交流点拨】住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交流点拨】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二、文本精读深层探究1熟读课文,思考: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PPT11【交流点拨】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谈不上是大丈夫;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2再读课文,进一步思考: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呢?PPT11【交流点拨】“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这样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3.畅谈理想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结合自己的理想,说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4. 读背技巧指导:抓住论证方法。【交流点拨】前一段主要描述景春对孟子所言,为下文孟子的辩驳树靶子。景春的话虽只有三句,但已具备论点与论据以及论证过程。景春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反问句,语气相当有力度。运用论据时用了对比手法。后一段话,由以下几句话构成:第一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就景春的问话,孟子针锋相对,也用了反问句:他们此语振聋发聩,对方当然要洗耳恭听其论述。第二句:继续反问:你没有学过礼吗?子,是第二人称敬词。这里不用“尔”或“女(汝)”之类中性的代词,表现了孟子讲话很注意礼仪。第三句:四个小句子构成。论据的性质属于生活常识与常理。孟子举例生活现象,从论证方法看,这句属于侧面论证,是论战中的迂回战术。第四句:“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补充阐述封建社会中的为妇之道。从论证方法看,这句属于反面论证。读背时应注意“者,也”这一判断句式。第五句:由七个小句子构成,既是正面论证,又是对比论证。先用三个小句子组成排偶句来论述,整个长句子语言精美,气势磅礴,将道理论证得深刻而又透彻,不但阐明了论者的观点“是什么”,而且讲清了论者认为应该“怎么做”,令人闻之如醍醐灌顶,耳聪目明;景春听了也该口服心服,五体投地。第六、七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最后瓜熟蒂落,得出包含中心论点之结论:富贵不能使之变得惑乱,贫贱不能使之改易节操,威武不能使之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这里,孟子再用排偶句表述,进一步增强了语言气势与论证力量。三、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课堂小结孟子关于“大丈夫”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仁人志士,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再读课文时,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但在灿若星河的古代文化中,也隐藏着某些封建思想的糟粕,比如妻妾制度,三从四德等,所以我们要学习辩证地看待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课堂练习PPT14-15(一)解释下面句子中红色字的词语1,安居而天下熄 2,父命之 3 ,与民由之4,富贵不能淫 5,独行其道 6,贫贱不能移(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是 焉得为大丈夫乎?2,得志,与民由之3,不得志,独行其道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三) 解释下列语段中的“之”字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拓展延伸富贵不能淫孟子的论点与大丈夫能屈能伸你更赞同哪个? PPT16这两个观点并不对立。 孟子是说在这种些情况下能够洁身自好,不改自己初衷。你不能把大丈夫能屈能伸当做是妥协,这是一种隐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不是畏惧而成奴仆,正是不屈于强权,所以才隐忍下来积蓄实力。【附:板书设计】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教学反思自我满意之处:1-学法指导具体有效。识记作家的方法(名、时、地、代、评),读文言文的方法(读出节奏,读出语气)2课堂有生成。学生提出了不会翻译的句子,不理解的词(淫 媳)3、教学目标确定的具体明确,符合学情,容易实现,也基本实现了。并且一开始就交代展示目标。4重视学生思维培养。让学生辩证地理解“威武不能屈”与“大丈夫能曲能直”的关系。肯定学生从孟子举例“妾妇之道”中得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的结论。5、以学生为本,落实了学生的学。疏通文意主要靠学生完成。讨论问题也是留足充裕的时间,思考交流表述。遗憾之处:1、前松后紧,自我检测和练习环节没完成。2背诵目标没落实到位。3使动用法没重点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