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含义答题技巧.doc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618508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句子含义答题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句子含义答题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句子含义答题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句子含义答题技巧 一、记叙的要素 : 1、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 3.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 二 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 此类题型常考的句子类型及其作用: 1、修辞句(比喻): 方法:明确本体和喻体,把本体和喻体代入句中,用自己比较通俗的语言复述句子的意思。 2、富含哲理的句子: 方法: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然后代入原句,用自己的话复述句意。 3、言外之意句: 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弦外之音,写出作者的真正用意。修辞方法及作用(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欣赏句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要抓住中心词,挖掘出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也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这个角度体会。 (所谓有哲理,就是指那些有关珍惜生命,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有关亲情、友情、做人道理等的感悟。)答题思路:句子的含义(抓关键词, 化含蓄为直白 )表达的感情( 把作者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再说一遍) (偷梁换柱法)例如: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句中的“路”既指地上的路,也指人生之路。它告诫人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是否为之而奋斗。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有;有希望并为之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无。虽然实践“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实践,就能走前人所没有走出的路,创造前人所未经的生活,鼓励人们为实现新生活而奋斗。常见修辞的表达效果常见答题形式(以上课内容为准) 运用 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抒发了) 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强调了的思想感情。 对比能突出事物特征,给人以鲜明印象。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反语 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起讽刺否定的作用。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强烈地讽刺、否定了,表达了(抒发了)作者 对偶使句子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概括 力强。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表现了 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 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抒发了 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 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设置悬念) 反问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了反复突出强调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思想感情。 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描写了),抒发了 第四:从用词的角度。 动词、形容词、叠词、成语 常见答题形式: “ ”一词(等词), 写出了 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 ”一词(等词),形象地表现了 (人物)的性格特点,体现了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例如: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朱自清春)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破土而出的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通过“攀”“缩”“倾”等动词准确地刻画出父亲过铁道给“我”买橘子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爱子的深情,使父亲的“背影”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也使父亲的关爱深深地刻进了我们的心里。三、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 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但用得不多; 第三人称:是以“他”叙事。运用第三人称叙事,可以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四、记叙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大致分六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羚羊木雕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孤独之旅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寻找线索的依据 文章的标题 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五、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倒叙: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3、交代背景,丰满形象。突出中心。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A、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 B、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暗示时代背景。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性格、心理)。 5、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A.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B.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引发读者思考,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突出中心, 升华主题, 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开放性试题应注意: 谈看法、读启示、读体验、谈做法等 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积累较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准确、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对象)(动作、特点)所以 形容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对象)(特点)所以 副词:不能,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对象的情况(程度、限制、时间、范围),换了之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3、结合整篇文章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 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D设伏笔、E作铺垫 (还有线索、悬念) 二从内容上: 常有A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还有塑造形象、表现个性、表达情感) 具体如下 位置(文中重要句段作用)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 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