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网络条件下学校教研活动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结题报告课题组负责人:苏阳雍一问题的提出(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如果教师的教育教学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深化和提高,就容易在固守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早在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指出;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来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现代社会情势迫切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教师必须从知识的传授者,道德示范者的传统角色中解脱出来,向研究型教师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此情形下,不仅迫使学校的领导、教研组组长思考,同时也引起广大教师的热烈关注:怎样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为组内教师的发展,提供共同学习研究的教研平台。(二)当前学校教研活动的状况已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教研活动,是教师围绕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科教学工作展开的一种交流和学习活动。在现行教学模式中,中小学教研活动基本都是由各级教研部门来领导和组织,以学校的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展开的。在日常的教学教育工作中,常常见面的是教同一年级的教师,特别是目前重点中学的教师队伍的扩大,高初中部、生活区与教学区的分离,使得同一教研组不同年级教师相互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有限的每周的教研活动,也由于教师的教学教育的工作的繁重而受到冲击。教研活动就是听课,评课,同一年级统一进度,统一资料,分析试卷等,这样年年如一的教研活动,已经不能满足组内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的需求,使得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对教师失去吸引力。因此,教研组的教研工作必须创新。(三)网络的发展对教研活动提供了新的平台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校园网络的建成。网络的优势,为搞好校本教研活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网络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它使得校本教研可能突破时空限制,使得学校教研机构、教研人员、学科教师更加广泛地参与进来,有利于促进教研工作的大众化普及,促进学校人人参与教研的局面,从而做到有效、高效地推进教研工作。网络条件下的学校校本教研不仅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研究组织形式,而且成为信息时代教师培训的新舞台,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改革的新天地,更是开放的、日益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和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课堂(web课堂),从而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概念的界定(一)教研活动关于“教研活动”的定义不多,教师以及研究者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对其活动过程或内容加以描述。在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编著的一书空中课堂:教研创新的思考与实践一书中提到“所谓教研,就是指教师和研究人员,通过自己有意识地收集自己或他人教育教学的事实或材料,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和科学的态度、方法,对所收集到的事实或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以揭示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研究活动。”用曹修文先生的话则是“什么是教研?教研活动就是组织老师听课、评课;教研成果是撰写教育或教学论文。”第一种理解,是对教师以及研究人员所做工作的理论描述,指出“揭示教育教学规律”为教学研究的目标;第二种则主要对一线教师教研活动实际情况的直观描述。从这两种定义,可以看到,教研活动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帮助教师对自身实践活动进行理论总结;二是围绕教师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开展工作。综合以上两种理解,本文认为,所谓教研活动,是指教师围绕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科教学工作展开的一种交流和学习活动。在现行教学模式中,中小学教研活动基本都是由各级教研部门来领导和组织,以学校的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展开的。(二)网络条件下学校教研活动网络条件下的学校教研活动,是指在信息时代,学校各学科教学研究人员、教师以及学生借助数字化的网络研究环境、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上网方式来辅助学校的教研活动,使真实的人对人的教研活动与虚拟的人机互动的教研活动相结合,拓宽了教研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变革了传统的教研活动模式,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作为教研活动,网络条件下的学校教研活动有以下特点:首先,强调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构建的虚拟环境在教研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其次强调多种类型人员的参与,包括教学研究者、教研员、教师以及学生,但主体是教师;第三,强调活动的跨时空、跨学科乃至跨性质,其本质在于这种教研活动的开放性。三理论基础(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学习者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就要求在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应的开展的教研的方式则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方面进行。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环境是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各种学习资源的组合。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由于能提供友好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和协作学习;又由于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多媒体技术通过信息网络的渠道,为实现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学习环境” “协作”“会话”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合作教学活动的几个主要的理论指导。(二)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自主学习的场所,广义地说,学习环境也是学习资源,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英特网和校园网上的教学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自主学习的资源,为网络教研活动提供可行性。(三)协作和会话学校教研活动的本质是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协作”与“会话”是合作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协作学习,学者群体的智慧,思维及其成果,可以被群体共享,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通过网络沙龙的形式,教师可以进行交互式的群体化学习与讨论,其优点是,教师通过讨论可以吸取其他教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起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作用。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查阅的方法,了解一定的理论,获得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并综合目前国内网络条件下学校教研活动的现状调查,探讨适合本校教师发展的网络条件下教研活动的模式。其次,通过实践进行探索、归纳,总结出网络条件下开展学校教研活动的三个典型个案,进行深入的解剖,结合实践的经验,提出研种模式的步骤、过程、策略,重点是对有序性的网络教研模式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得出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以下是本课题研究的步骤:1、准备阶段(2003.032003.09)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明确信息技术发展引起学习革命的趋势、特征和意义,明确教师教研活动的各种理论。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相关学科组成员构想网络条件下学校教研活动的各种模式,制订可操作性计划。2、实施阶段(2003.092005.09)查阅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及教师合作学习方面的各种参考文献,进行筛选整理,并实施网络条件下学校教研活动的各种实践模式。收集有关案例,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最终的研究结论,提出较好的几种网络条件下学校教研活动的模式。 3、总结阶段(2005.10-2006.05)总结、整理,写出结题报告。五网络条件下学校教研活动模式的理论构想在建构主义、教师合作教学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网络条件下学校教研活动的三种操作模式:(一)资源共享式的异步交互教研利用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教学教育的资源,教师依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自主教研学习模式,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度,时间,地点等,也可以自主地为网络提供资源。我们要求教师通过网络学习,把自己认为好的教学理论、论文,教案、题目等上传到学校网站上,通过督促各位教师对校园网上各项栏目的充实和更新,推动自主性教研活动的开展,也实现教研学习资源的共享。(二)网络辅助式的当面合作教研这是传统教研加上网络的形式。在网络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在学校组织的传统教研活动中充分利用网络中的资源,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同时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远程听课,便于教师在课堂之外进行讨论而不影响学生。另外,如教研活动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得到援助,从而提高原有的教研活动的质量。(三)人机互动式的同步虚拟教研这是传统教研与网络的整合。交互是网络的一大特点,正因为这种交互性使得教研活动可以打破空间的限制,实现突破原有人群的限制。这种教研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跨越时空,实现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体现民主平等,扩大了教研工作的辐射面,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六网络条件下学校教研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一)实现网络环境下学校教研活动的条件1、硬件条件(1)校园网络:我校是省级重点中学,在设施配备上有一定的优势,学校的校园网络连通Internet,网络畅通。校园网站建设完善,校园网内栏目丰富,内容充实,信息发布及时。(2)基本硬件:我校每位教师都已配备台式电脑,安装了基本常用办公软件,配备专职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的畅通。2、软件条件(1)教师素质:由于我校是百年老校,一直以来以老带新,拥有一支业务水平精湛的教师队伍。新课改的启动又为教师带来了新的理念。学校通过培训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让每位教师学会了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学会在网络上收集寻找各种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教师的自主意识更开展网络教研的先决条件,在温州中学有一大批热心教研的教师正是开展网络教研的一种优势。其次培养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我们并向全体教师明确提出了开展网络教研规定和要求,开展网络教研,整体提高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研究的水平,提高教研活动的水平、质量和效益。(2)教研氛围:学校曾获得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的称号,拥有一批热心教科研,有较高的教科研水平的教师,在这些教师的带动下,学校具有浓愈的教科研学术氛围。(二)网络环境下学校教研活动三种模式及个案分析1、资源共享式的异步交互教研这种模式的教研是教师内需带动的,是教师在教研备课活动中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发上网进行的,是以资源共享为核心的一种教师个人自主的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上传和下载资源来获得,同时教师的交流是不同步的,谁什么时候上网都完全是随机的,它的完成依托于一个方便使用的平台。我们学校对此进行了实践:(1)温州中学教学资源库在这上面有文章类、教案类、案例类、课件类、试题类、图片类等栏目,里面的资源都是教师自己上传的,有原创的,也有转载的,这个资源库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也可以按教师个人的专辑进行搜索,下图就是教师的个人专辑的界面,其他教师在下载资源时还可以通过教研组教师的名字来查找,这大大方便了备课组之间的交流。(2)籀园教研这是学校教师教育科研处发布信息的主要平台,这里有教研通知、教研常规、学生获奖、课题研究、教科研获奖、研究性学习、校刊籀园等栏目。在这儿,教师可以及时看到学校有关教研活动的通知,教研的大事,教研的成果,从而及时了解学校教研的情况。如图:(3)其他专题网站在学校的校园网中还链接了学校各教研组的网页、教师个人主页,这些都成为教师备课、进行教学研究的有利平台,使教师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灵活,随时可以上传资源,随时可以浏览其他教师的教研情况,参考别人的做法和想法,从而实现教师的自主教研,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研形式,它完全是自下而上的一种教研,出自教师内心的需求。这种平台的持续发展靠的是教师的一种网络教研的习惯,靠的教师对待教研的一种热情与投入。通过温州中学的这些平台我们来分析这种教研方式的特征,并提出对我校这些平台的改进建议:A、教师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方面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是这种教研模式的一大特色,因此资源如何建设是这种教研模式要考虑的核心,从“籀园教研”这个网页中我们看到这一部分的工作在我校还是做得比较及时,信息的及时发布给教师带来了网络特有的便利。但其他教学的建设却不尽如人意,如“温州中学教学资源库”这一部分教师上传的资料更新不是很快,很多教师也没有及时上传自己的资源。还有象一些教研组的网页行同需设,资源是两年前的一直未变。资源的建设不能成为一潭死水,必须要有活水源头,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一味追求共享,而更应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断充实并发展网站的资源,共同建设资源,共建是为了能更好地共享。而学校资源库的共建除了需要教师强烈的自我意识外,还需要学校在建设资源库时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以下建议可供参考:(1)在首期的资源建设中,要分学科组织部分教师一次性整理出过去几年来的大量资源上传。使教师先在教学资源库中受益,使渐渐地习惯使用资源库,从而离不开资源库。(2)各学科的资源库建设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按照高中新课程,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分门别类进行整理、编辑:分为教学基础资源、多媒体资源、学科学习资源、学生活动资源等四个部分,由四名教师分别完成一个类别的整理组建以学科骨干教师四人、一名网络技术专业人员和部分高中学生组成的建设小组(3)制定鼓励教师及时上传平时上课用后的课件、教案以及其他素材的相应制度。(4)在常规的教研活动中,让教师充分利用网上的资源进行常规教研活动,将各教研活动的资料都通过网络上传,形成教师上网络开展教研的习惯。B、共享教师集体智慧提供有关知识点的资源,是一方面,另一重要方面则是人类的智慧资源,网络本身的连接固然重要,但超出其本身物理连接的意义的是,将网络背后的人联结起来了,形成教师共同体,并以此联结起人类智慧资源。而在我校的网页中还缺乏这样的一个思路,下一步应该逐步建立一个教师的共同体,集中教师的集体智慧,特别是将学校集体备课的资源充实到资源库中。例如,我校数学组的苏德超老师经历了十多节课的磨练,从市直优质课到市优质课到省优质课的评比,这一过程可以说凝聚了集体的力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有价值的课例都没有留在资源中,真的很可惜,失去了许多研究的素材。C、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在我校的网站上有一个电子刊物籀园,在这上面有这是非常好的办法,它不仅使得教学资源及时得到巩固,方便后来者的学习和研究,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深化研究这些资源,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学习的条件。在这种教研平台中提倡开设这种电子刊物,并及时更新,不仅能将教师的阶段成果反映在网络上供大家参考,也是教师成长足迹的写真。D、教师的个别化需求方面在常规教研活动中,教师的教研活动是由教研部门组织开展的,教研的范围较为集中,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个别化要求很难得到满足,但是,在这样的平台中,教师完全自发参与,能很好满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个性化、个别化需求,也因此,教师的自主性更强,积极性更高。2、主题跟贴式的异步交互教研主题跟贴式的异步交互教研是发布一个主题论坛,教师根据主题以“贴子”的形式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在任意时间上来看其他人的想法或者发表自己的想法,当然也可以同时在线。这是很受教师欢迎的一种教研方式,教师的跟贴都是由感而发,来自内心,无所顾忌。这种教研方式现在在网络上非常常见,许多教师都是在这种方式下很快成长的。如教育在线http:/www.eduol.com.cn/index.html网站中就有非常有名的教育论坛栏目,里面设了新教育、管理、新课堂、关注、服务等栏目,每个栏目下都设了主题,每天有许多教师上网参加主题讨论,发布精彩的贴子提供大家学习。这种方式不受时间限制,不受内容限制,教师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往往都是发自教师内心的思想,对教师的发展非常有利。这种论坛往往都有一个版主,由版主发表讨论主题。目前发展比较快的还有另一种更为自由的论坛方式就是博客,Blog是网络上的一种日记形式,也叫网络日志,翻译为博客。Blog简单易用,技术门槛低,任何一个老师或学生都可以随意写自己的思想。通过每天的资料整理与书写,会在无形中改变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Blog具有在线共享功能,把学习者与Blog上的参与者形成一个社群,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知识和见解,其它人可以评论,人们在群体的分享和交流中会产生新的认识。Blog还具有积累的功能,学习者可以在自己生活的历程中通过Blog回顾自己过去所写的东西,看到他人的评价和反馈,从而产生更多的体会和感受。Blog可以认为是一个小型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它方便个人知识的梳理,关注个人发展的进程。对一个学习的集体而言,它让我们建构了一个深刻思考和交流的平台。只要你留意,Blog几乎可以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对于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来说,Blog特别适合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撰写教育叙事。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研究、记录成叙事研究报告,能够真实、深入地反映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老师在使用Blog,教学反思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教育创新的观念和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在温州二高的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二中博客”这样的一个栏目:但看里面的内容和教研无关的并不多,并没有利用博客功能开辟很好的教研平台。温州八中也建立了对校内的教育博客,虽然不能进入看到博客的文章,但从刚发入的文章的名字中可以看到这里所发的博客内容与教研有直接的联系。我校也开始尝试这种网上教研的活动方式,正在着手建设以博客为技术支持的教育叙事群。作为一所国内知名的百年名校,我校拥有最好的学生和师资。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已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自发申请了教师博客、甚至班级博客。通过教研叙事群的建立,可以将这些散落在外面的教师博客重新汇聚起来,在学校教研部门和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引领下,使博客能更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温州中学网络教研平台,向全市甚至全国辐射,并将成为我校另一扇自我展示的特色窗口。我校的教研叙事群的建设思路如下:A、栏目设置。系统分类可以按照教研组分类,也可以先由教研部门设定固定的栏目,如:程改在线、文科教研、理科教研、综合教研、课程整合、考试研究、教育管理、班主任工作、教育科研、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专业发展、教育评论、电脑网络、国外教育、争鸣探索、心语杂感等等。教师个人分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博客中自行分类。B、常用功能。具备普通blog系统的一般功能,如发表、管理日志,管理日志回复、留言,自助链接等。C、题材限定。以教育为题材,以叙事为方式,坚持原创,重建反思,不等同于网络上其他个人博客。D、系统整合。1)将与办公系统无缝整合,教师通过系统的帐号密码可以同时登陆、管理blog系统,无需另外的用户名和密码。2)与原校本资源库系统整合,通过教师频道页面,可以自由选择浏览教师博客或者个人资源库。并实现两个系统页面之间自由跳转的功能。E、附加功能。可以为教师们开通二级域名,类似http:/xzf.wzms.cn,缩短域名地址,方便记忆和访问。3、直面讨论式的同步在线教研这种方式类似于常规的教研方式,但由于网络的参与使得这种直面的教研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这种教研方式可以通过QQ群、MSN等聊天软件实现,也可以用一些软件公司开发的专门针对教育的软件,这是对常规教研活动的一个很大改进,教师之间虽然没见面,但却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地讨论,而且可以几个人同时发言。如在QQ和MSN上有一个多人聊天功能,约好时间后,几个相关学科的老师可以聚在一起共用一个对话框进行网上教学研究。大家可以在一起畅所欲言,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家也都能看到。如果教研组长有什么文件或者图片要传达,也可以在这个会议窗口里进行,双击要传送老师的名字,在列表中选择“发送文件或者照片”,然后选择要发送的东西,点击确定按钮就可以了。当接受方收到传来的文件后,它会自动保存在默认的路径下,非常方便。这样的教研还有一个好处,能直接保存聊天记录,在会议后,教师还可以随时回顾会议中讨论到的问题。至于网上会议时间,我认为不一定很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对于比较容易达成共识的问题,或许课间十分钟就能够解决问题,而对于比较重要的复杂问题,网络会议的时间可以长一些,可以留在课外活动或其他时间进行。总之,网上会议时间可由老师们灵活掌握。在我校就有一个局域网内的BQQ,教研组内的成员经常关于教研问题随时进行讨论。在我校的高中数学组推行了开放式备课之后,我们又以开放式备课为基础,尝试了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数学教研活动的形式,在教研活动中,在确定主研人员和全组人员为协研人员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下的教研模式:主研人员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查阅资料形成观点交流资料相互讨论问题小结相关理论达成共识存在问题提出问题重复上述过程 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作为网络条件下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尝试,但我们不能以一种模式来取代所有的网络条件下的教研活动,毕竟这种方式避不了“自上而下”的嫌疑,会打击一部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我们提倡更多的自发的组成的一个个教研联盟。七研究的成效分析我校的网络条件下的学校教研活动还刚刚起步,但通过实践,我们还是获得了更进一步开展活动的初步经验和成效:(一)促进了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者”,更应是好的研究者。在适应教育变革及其新要求的同时,教师要能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审视、研究、改进,树立起“教师即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理念。教学研究是教学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借助网络开展的学校教研活动促使教师的教学研究蓬勃发展,亦极大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同时,目前,校园网站内逐渐含有在教师培训内容中包含的教学研究、教学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和资源,从而将教师的培训与教研结合起来,综合提高教师专业发展。随着课题的开展,我校大量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专业方面脱颖而,以学校数学组的李芳老师、苏德超老师为例,在全省的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还有许多教师通过学习,撰写了各类文章在各报刊杂志上刊登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二)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动态的教学资源库校园网站的资源库站包含了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学习资源,面向学生的学习资源,以及以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资源;资源以文字、流媒体视频、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呈现,可供教师和学生进行分享、下载。网站的资源并不是“一潭死水”,而是随时进行更新,教研部门、教师、学生都参与资源建设和管理,同时在论坛中精华部分亦可作为网站的资源的有力补充,保证资源的动态特点。值得一提的是,网站的资源并不仅仅是从网上搜集罗列资料,而是经过系统的整理。此外教研刊物的创办很好的也快速的将教研网上的精华成果化,集中化,反过来很好的促使了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三)创建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课堂(web课堂)在校园网站中,亦有包含web课堂的教学模块。该模块以学科分类标准,提供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的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这些录像可供免费观看。这些流媒体资源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形象、生动的特点,并打破学科、时空的局限,是充满活力的教学新课堂。这个板块对学生而言,可以让其听到优秀教师的课,对教师而言,可以观摩其他教师是如何开展课堂教学的,是教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四)促进教师观念的变化,自主教研意识的形成,创建了学校和谐的教研氛围 由于网络教研除了至上而下的组织性教研活动,更多的是教师自发的行动,这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意识。随时随地的开放教研的形式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灵感,我们时常看到不少教师活跃在网络中充实自己的教学,研究教学中的难点。这种无意识的教研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是一种常态而有效的教研,它正是我们校本教研要追求的一个重要阶段。由此,学校建立了自然和谐的教研氛围,在“高手如云”的温中教师群体中这是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非常好的形式。八问题与思考 网络条件下的教研活动不是网站与教研的简单相加,而是互联网对教研的全面服务和深刻改造。网络条件下的教研活动需要硬件条件、新的教研方式,学会网络技术,而比这更重要也更困难的是观念、状态和结构的改变。(一)要逐步改进教师的资源观念、教研观念、合作观念仍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合作高于竞争,共享集体智慧,是互联网的精神和优势。互联网上的竞争不是各自拥有的力量或资源的竞争,而是各自运用力量或资源方式的竞争;不是相互争利的画地为牢的排他性竞争,而是充分让利的同呼吸共命运的联手合作竞争。如果教师没有这种合作意识将是网络条件下的教研活动的一大障碍。教师成为主体,人人参与体验,共建共享,网络条件下的教研活动才有源头活水,才能长盛不衰。另外,教研活动要从原有的几个人的聚会的观念中脱离出来,由学校组织的会议方式中脱离出来,要让教师感到我们的教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你需要就可以唾手可得。(二)校园网的教研要不要全部对外公开?网络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场所,这是网络的一大优势,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网络下的学校教研内容要不要要不要对学生、家长公开?要不要对外校公开?公开,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家长了解情况,有利于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有利于教师的教研;但是,有很多教师不想或不敢公开。不公开,教师可以有相对清净的教研环境,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从事教研;但是,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就少了,教师的教研受到的监督也减少了。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是网络化的限度问题。(三)教师教研工作的劳动量如何确定?如何评价?网络条件下的教研活动一方面要“逼”一部分教师去教研,另一方面减轻一部分教师教研的劳动量。这是一个两难问题,涉及劳动量的标准怎么定。教师每日或每周在校园网网络上制作教案库,要花多少时间?教师每周或每学期在校园网网络上制作搜集库,要花多少时间? 教师每日或每周在校园网网络上访问或讨论,应花多少时间?这些问题实际上是教研化的强度问题。网络教研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建设搜集资源库,搜集资源库可以将教师、学生从繁重的教学中解脱出来。但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如何对教师的这种活动进行合理的评价,就资源库建设这一块而言,原创的与转载的工作量就大不一样,文科与理科的制作与录入所花的时间也大不一样,尽管我们不可能如此细致地考虑问题,但作为对教师的负责,这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也是这种教研活动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需要。20,完全是可行的。参考文献1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编著,空中课堂:教研创新的思考与实践【M,华夏出版社,2003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 2813曹修文,打破僵局,深化课改,http:/www.zsedu.net/news/2003/12/30/090845am.html4潘华东,桑新民,让教师共享集体智慧一一虚拟教研中心的构想与实践J人民教育,2001: 85曾宁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研制度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3: 86焦建利,桑新民,虚拟教研的几点思考,http:/xd.nsjy.com/zhongqi/jiao/VI R. files/frame.htm7刘观武,王立,网上数字教研模式的设计与实现,http:/hp.tjjy.com.cn/hpitc/lyweb/wlweb/z3jinri/7wshshzjy.htm8陈孝彬,大步迈进e时代,http:/www.pkuschool.com/Teacher/kelianti/a._xinxi/2002_12_ 06_ 05.htm9 http:/www. wzms.net/10 http:/hl.wzez.cn/index.html11 http:/www.wzbz.net/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