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0分钟单元练.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419983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0分钟单元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通用版)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0分钟单元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通用版)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0分钟单元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0分钟单元练(一)(满分: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云南昆明摸底)据左传记载,春秋后期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独掌权柄后,标榜要替鲁国国君整肃跋扈的大夫,此举不仅未得到知礼之士的赞成,反而受到其批评。这是因为此举 ()A挑战了宗法制度B损害了大夫利益C冲击了天子权威 D不符合周礼规定解析:阳虎的身份是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按周礼的规定,他应效忠于季孙氏,而他标榜为鲁国国君整肃大夫,实属僭越之举,违背了周礼,所以受到了批评,故选择D项。宗法制度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在鲁国国内,与周天子的权威无关,排除C项。答案:D2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C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手段 D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解析:材料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强化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地方权力膨胀的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按照血缘分配权力的现象在封建王朝一再出现,故B项正确;封建社会分封一定程度上弱化皇权,故C项错误;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故D项错误。故选B。答案:B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国家管理制度化B从人治到法治C礼仪与政治分离D为民主政治奠基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体现的是国家管理制度化,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故A项正确。我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是人治,故B项错误。我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注重礼仪与政治的结合,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历代都是专制,故D项错误。故选A。答案:A4(2018吉林统考)历史学家王家范认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社会个体成员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材料所述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巨额的军事、行政开支B贵族集团追求奢华生活C官僚集团普遍贪污浪费D“大一统”的集权统治解析:材料给出了四种消费方式,前者代表国家和封建统治者,后者代表人民和被统治者,前者消费超出后者是依靠封建国家政权的力量,即“大一统”的集权统治,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只是封建统治的一个方面,但材料并不能完全支持,故可排除。答案:D5(2018安徽蚌埠质检)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这体现了()A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B郡县制未广泛推广C亭的地方自治色彩D啬夫由中央任命解析:从材料可知,郡县之下有“亭”和“乡”等地方机构,直接管理百姓,故“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所以亭具有地方自治色彩,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故可排除。答案:C6(2018湖南长沙模拟)汉、唐、明三代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宦官专权现象,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没有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A皇权不断加强B长期处于分裂C外戚势力衰落D皇权相对削弱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皇权至上,中国古代出现的外戚宦官专权等现象都是借助于专制皇权。汉、唐、明三代宦官专权严重是因为这一时期专制皇权势力强大,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分裂,专制皇权相对削弱,故宦官专权的现象基本没有出现,D项符合题意。答案:D7(2018山东滨州统考)有学者认为,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这说明()A重视以史为鉴成为历代的传统B青史留名成为制约皇权的力量C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形成制约D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解析:中国古代有重史和史官秉笔直书的传统,皇帝从维护自己形象的角度敬畏史官,形成史官制约皇权的现象,故正确答案为B项;A项只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没有说明历史与政治的关系,故排除;C项强调儒家伦理的制约作用,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史官的制约作用实际上还是取决于皇权,所以史官与皇权不可能有尖锐的矛盾,故D项错误。答案:B8在唐代,政务裁决机制出现了由以奏抄为主向以奏状为主的转变。政务多由宰相汇总以中书门下的名义直接向皇帝汇报,门下省属官给事中的职掌也随之从以审读奏抄为主转变为以封还制敕为主。这一转变()A导致了三省合作体制名存实亡B强化了谏官纠正宰相过失能力C有利于避免政务决策严重失误D助长了权臣专权乱政贪腐风险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而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尚书省的职权;B.谏官的职责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C.题干所给材料中“政务裁决机制出现了由以奏抄为主向以奏状为主的转变”、“门下省属官给事中的职掌也随之从以审读奏抄为主转变为以封还制敕为主”体现了门下省的审核权,这有利于避免皇帝决策的失误;D.结合所学知识,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选C。答案:C9(2018东北名校调研)沈约撰宋书地理志曾感慨道:“地理参差,其详难举,实由名号骤易,境土屡分,或一郡一县,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离合,千回百改,巧历不算,寻校推求,未易精悉。”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B北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C对地方郡县的记载比较模糊D北宋的地方行政区划变动比较频繁解析:沈约感慨的是宋代地理变化复杂,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虽然出现了“郡”“县”词句,但仅是传统上对地方制度的代称,实际上宋代地方制度是州县制,后期出现路的区划,故A、C两项与材料无关,可排除;材料直接反映了行政区划混乱,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答案:D10(2018湖北孝感调研)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B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C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D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解析:从材料看,中书省反对各省泛滥咨禀,有利于地方高效行政;而重要事件和地方赋税财政则必须咨禀,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A、B、D三项只说明其中一个方面,以偏概全,故不符合题意。答案:C11(2018四川绵阳模拟)“(明朝)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材料反映了内阁()A地位提升,权力扩大B获得统领六部的权力C大学士拥有决策权D属于内廷的服务机构解析:从材料看,明朝的内阁虽然没有决策权,但参与国家大事,“事权所在”,所以内阁的地位提升,权力扩大,A项符合题意;明朝六部直属皇帝,材料也没有涉及内阁与六部的关系,B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均排除。答案:A12(2018河南洛阳模拟)雍正四年(1726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属。至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即以文书的形式告知)各省。这表明军机处()A可以避免大臣专权B逐渐成为中枢机构C与内阁的地位相当D已失去其绝密特性解析:材料列举了从雍正四年到十年军机处的变化,“知会各省”说明军机处已经凌驾于各省之上,成为中枢机构,B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可排除;军机处的职责是跪奏笔录,然后传达旨意,而内阁已经沦为执行机构,所以C项表述错误;D项只是材料的表象,不符合题意。答案:B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大体是秦代之延续。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政府,在一个统一政府里,便不能没有一个领袖。汉代,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当时最高行政长官实在是丞相。唐代政治有较多变动。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此三省职权会合,才等于一个汉朝的宰相,而监察权还并不在内。材料二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而王亚南则认为是完全的君主专制。他指出,中国的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专制政治的产物。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钱穆与王亚南的分歧(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和汉朝相比,唐朝政治的变动。(10分)(2)结合唐朝的史实,对材料二中钱穆与王亚南的观点进行说明。(15分)答案:(1)汉代实行三公九卿制;相权完整,独裁政务;丞相权重。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分割,集体议政;皇权强大;唐代相权不包括监察权。(10分)(2)钱穆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是一种开明的专制,不由皇帝一人意志决定。说明: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强调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唐代施行科举制,把任命官吏和选拔人才结合起来;王亚南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就是完全的专制政治。说明: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15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各种法定的礼仪在照常举行,但是皇帝已经不再出席。高级的职位出缺,他宁可让它空着而不派人递补,臣僚们抗议的奏章不断向他提出,他也不加答辩。于是有良心的官员觉得无法执行他们的任务,只好提出辞呈。万历以同样的态度对付这些辞呈,既不援例慰留,也不准离职。有的官员在忿怒之余径自挂冠而去吏部建议对他们追捕而加以宪问,万历同样还是置之不理。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材料二康熙16岁开始亲政,在位61年。其在康照五十四年(1715年)的自述中,描绘了当皇帝的另一番滋味:予年将七旬,在位五十余载,天下粗安,四海承平。虽未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但孜孜汲汲,小心谨慎,夙夜未敢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岂仅劳苦二字所能概括?若为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劳一生,了无休息。身当暮年,每览老臣致仕之奏,未尝不流涕。尔等有退休之时,朕何地可休息耶?萧一山清代通史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明清两位皇帝的不同表现,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根据材料看出明朝万历和清朝康熙表现不同,但联系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政治特征,可知材料反映的实质都是君主专制的强化,确立论题;然后根据明朝、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史实进行论证。答案:示例:论题:明清两位皇帝的表现不同,但实质都是君主专制的强化。尽管表面上看万历皇帝不管朝廷的政事,但实际上仍控制内阁掌握了决策权。清朝沿用了明朝的制度,通过南书房,以及后来的军机处,使得皇权空前强化。所有国家大事都有皇帝亲力亲为,“勤劳”也在所难免。因此,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以空前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