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docx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405404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9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斯喀基拉海槽位于挪威东南海域,是大陆架上的水下谷地。读斯喀基拉海槽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1.(2018河南郑州二检)斯喀基拉海槽最深处约为()A.349米B.449米C.549米D.649米2.(2018河南郑州二检)导致挪威海岸线曲折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生物风化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3.(2018河南郑州二检)斯喀基拉海槽的形成过程可能是()A.板块碰撞挤压,大洋板块向下俯冲B.地壳断裂下陷,海平面上升C.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D.冰川侵蚀,海平面上升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若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河谷上源不断加长,致与高位河相遇,进而袭夺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河流袭夺前后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4.(2018东北三省三校二模)关于甲、乙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河流量大袭夺甲河B.甲河地势高袭夺乙河C.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D.甲河的河道平直袭夺乙河5.(2018东北三省三校二模)M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A.上游水量减少,泥沙堆积严重B.河道两侧岩体崩塌泥沙堆积严重C.河道变窄泥沙堆积严重D.地转偏向力作用致其堆积严重6.(2018东北三省三校二模)有观点认为,黄河支流渭河,原本是黄河干流,因上游被袭夺,导致渭河河谷相对渭河河道极其宽大。图中哪个河段可能与目前渭河的成因一致()A.B.C.D.某平原分布有深厚的沉积岩层,且基岩裸露。图1示意该区域地表岩层分布,图2示意三种岩石样本。据研究河流的搬运能力与其流速、流量有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图1图27.(2018山东淄博一模)该区域砾岩沉积期间到页岩沉积期间最可能发生的是()河流落差增大河流落差减小河流流量增大河流流量减小A.B.C.D.8.(2018山东淄博一模)该平原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分别是()A.背斜沉积平原B.向斜沉积平原C.背斜剥蚀平原D.向斜剥蚀平原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下图为贵州绥阳阴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9.壶穴形成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0.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A.甲、乙、丙B.丙、乙、甲C.乙、甲、丙D.乙、丙、甲11.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A.气温B.降水量C.地势D.基岩性质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6分)12.(2018河北石家庄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2分)“曲峡”是指形成于山地中的曲流峡谷,多是由古平原面上的曲流发育而成。在太行山区,从南向北分布有数条河流。这些河流流经的太行山主脉地区,是“曲峡”分布密集区。图1示意太行山区典型“曲峡”分布地段,图2示意太行山某“曲峡”景观。图1图2(1)从气候角度分析太行山区河流的典型水文特征。(6分)(2)描述太行山“曲峡”的形成过程。(8分)(3)说明太行山“曲峡”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8分)13.(2018广东六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青海湖湖滨地带有广泛风沙堆积(下图)。青海湖区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形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青海湖岸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可发生明显改变。近年来,近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湖区周边生态安全。(1)分析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而西岸少的原因。(6分)(2)分析该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发生明显改变的原因。(4分)(3)青海省湖滨风沙入湖现象严重。分析海晏湾西侧的沙堤的成因。(6分)(4)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8分)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C根据图示数值,图中相邻等深线相差50浔,据右侧分布的等深线计算,斯喀基拉海槽处的最大等深线数值是548.64米,海槽的深度范围在548.64640.08米之间,因此C项正确。2.B挪威海岸有许多峡湾,导致挪威海岸线曲折,形成峡湾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冰川侵蚀,B项正确。3.D该地冰川地貌广布,可能冰川侵蚀后,海平面上升,形成海槽,D项正确。4.C根据图示水流箭头,甲河的水从图示中部河段流入乙河,说明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C项正确。5.A河流袭夺后,M上游水量减少,因此水流减慢,泥沙堆积严重,A项正确。6.B由题干可知黄河支流渭河,原本是黄河干流,因上游被袭夺,导致渭河河谷相对渭河河道极其宽大。即原来河道宽大,袭夺后,水量减小,河道变窄。图中可能与目前渭河的成因一致的是河段,B项正确。7.D砾岩、砂岩、页岩属于沉积岩,河流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沉积物的颗粒越大。砾岩的组成颗粒较大,说明当时流量较大,河流落差大,流速较快;页岩的组成颗粒较小,说明当时流量较小,河流落差减小,流速较缓,沉积颗粒较小。因此正确,故选D项。8.C读图分析可知,该平原表层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属于背斜构造,由基岩裸露可知,该地受外力侵蚀,岩层缺失,从而形成剥蚀平原,故C项正确。9.B壶穴主要是由流水侵蚀而成,图示大水潭的枯水期水位低于壶穴分布区,不可能对壶穴产生影响;则壶穴形成的季节应该是河流的丰水期,即夏季。10.C材料显示壶穴形成演化分为“碟”型、“倒”型、“锅”型三个阶段,结合图示形状,可推断C正确。11.A壶穴成因为“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侵蚀程度与流量、地势、岩石硬度等因素有关,与气温关系不大,故作用最小的因素是气温。二、综合题12.答案(1)太行山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于夏季,河流汛期以夏汛为主;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有结冰期。(2)第一阶段,地质时期太行山地区地势平缓,河流侧蚀作用明显,曲流发育;第二阶段,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作用增强,但保留了曲流的形态,逐渐演变成“曲峡”。(3)有利影响:“曲峡”景观独特,利于发展旅游业;水能资源丰富,利于筑坝发电。不利影响:“曲峡”地区山高坡陡,不利于发展耕作业;山高谷深,交通不便。解析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量大小,水位变化、结冰期、含沙量、汛期等方面分析。结合太行山区温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特点,进行分析。第(2)题,一方面从“曲”即河流为何弯曲角度分析,另一方面从“峡”即峡谷,也就是从河流下切角度分析。第(3)题,影响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因此该题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13.答案(1)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风沙向东移动堆积(沉积)。东岸湖滩的风沙受到东岸高山阻挡后,沙粒停落,造成湖岸东侧广泛的风沙堆积。西岸湖滩的沙子,在风力作用下,多会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沙丘。(2)冬季西北风强劲,夏季东南风沿河谷侵入,风力增强使沙丘坡向改变。(3)西风携带泥沙沉积在湖底和湖东,西风和自西向东注入湖泊的河流驱动湖水向东运动,在湖流(或湖浪)动力作用下,湖底泥沙向东推移到湖岸,水下沙堤不断增高,青海湖水位下降,最终沙堤出露水面。(4)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植被破坏,工程建设,修路。措施:工程固沙或建设沙障;生物措施(封沙育林育草,退耕、退牧还草等)。解析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青海湖区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形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由于该地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河口三角洲沉积物会随着西北风的作用,不断向东推移,并沉积,同时,由于东岸分布有山脉,因此从西侧吹来的风沙,受到山脉的阻挡作用停落,进而造成湖岸东侧广泛的风沙堆积。而西岸湖滩的沙子,在风力作用下,多会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沙丘;因此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第(2)题,由材料分析可知,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同时,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因此,冬季西北风强劲时,新月形沙丘向东南移动,夏季东南风沿河谷侵入,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增强,从而使新月形沙丘向西北移动,从而导致沙丘的坡向随季节发生改变。第(3)题,主要从沙源、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原因从人类过度的经济行为分析,措施从工程、生物措施等方面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