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Ⅰ群文通练四传统诗歌唐诗含解析.docx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98267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Ⅰ群文通练四传统诗歌唐诗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Ⅰ群文通练四传统诗歌唐诗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Ⅰ群文通练四传统诗歌唐诗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文通练四传统诗歌(唐诗)主题解说中国五千多年的诗歌文化,犹如浩瀚奔腾的长江黄河,一泻千里,源远流长,而唐诗无疑是最瑰丽的一段、最动人的一章。我们读了很多很多的唐诗,感受到了它的美,可是我们未必真的能了解唐诗所体现的精神,尤其是其中的自然精神;也未必去真正思考过为什么会形成璀璨的唐诗高峰。练过这个小专题,自然会有这方面的认识和体会。一、(2019山西大同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政治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们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和时代精神的契合点。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盛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日落归山、黄河入海的壮伟景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这个道理高度提炼了人们在同类境遇中共同的体会,因而成为后世常用的诗句。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这些至关重要。在登临巅峰的过程中,唐代文人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可能在当下尤为欠缺,因而对今后的文艺建设最有启发性。(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人们的自觉努力促使唐诗达到了高峰,其他因素也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B唐代文人能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C唐朝吸取了前朝覆亡的教训,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D唐代诗歌革新的核心内容是发扬风雅传统、宏博气象,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一开头就指出了写作重点,然后在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论述文章中心论点。B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可分为三层,第二层按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了三次诗歌革新。C文章引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在激发当下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万丈豪情。D文章第五段总结前文,进一步指明了文艺工作者向唐代文人学习的具体内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人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对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意义重大。B如果唐代没有三次重要的诗歌革新,其诗歌创作可能还会沿袭齐梁陈隋时期的浮靡诗风。C唐代诗歌所表现出的普遍性人情、生活哲理等,是唐诗在后代引起广泛共鸣的重要因素。D只要当下的文人能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就能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二、(2019山东德州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唐诗的自然精神刘宁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其中自然精神对唐诗的浸润十分深刻,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今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自然哲学,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根本,“道”就是“自然”,它就是它自己的样子,独立而不改。然而人生和社会常常是背离“道”,背离“自然”的,人应该超脱这种“背离”,去体会恒常不变的本然之道。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歌有浓厚的自然之趣,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黄昏中归巢的飞鸟,正是一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卷,而这幅画卷,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唐代超一流的诗人中,王维和李白的诗歌都深受自然精神的影响。自然精神对王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方面,贯穿其中的山水审美精神,不以描摹山水之形态为旨归,而是要通过俯仰山水去体会自然之道。中国的山水诗追求“静”的境界,这个静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的状态,王维的山水诗是展现“静”的绝佳典范。王维刻画山水,广阔浩渺而辽远,进入一种超脱现实功利的辽远境界,是一种精神之“远”。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山水诗对“静”与“远”的刻画,萦绕着深邃的“空”趣。例如新晴野望,描绘一场雨水后天清地朗开阔澄澈的原野,其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写河水映照阳光,远方青翠的山峰因空气清澈而呈现在诗人的眼前,爽朗明澈的诗境,又是精神宁静澄明的写照。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江水浩渺,天水相接相融,远山似有若无,这是山水之远,更是精神之远。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中幽远的山林是充满深邃“空”趣的至静之境。这是唐诗艺术最深刻的地方,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理解唐诗的自然精神,提到的第二位大诗人是李白,李白更是自然精神塑造的诗人,今天的我们要理解他,要抓住他的两个鲜明的精神特质,即大鹏精神和赤子之心。大鹏精神,这个“大鹏”就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李白一生皆以大鹏自比,化说自己“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的豪迈奔放,就是大鹏扶摇高举的境界。然而同时也要看到,李白和庄子是有所不同的。庄子所说的逍遥远游之境,和人世是有对立的,超脱流俗的同时,也有背离常情的怪诞,自己的妻子去世不仅不悲痛反而鼓盆而歌,这和常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很不一样。李白不是这样,他天才豪放,但身上毫无怪诞之处,他的悲欢喜怒同于常人,却又比常人表达得更浓烈,更为本然。这种本然的表达,使李白的诗歌经常呈现出天真如赤子的境界。他的长干行,刻画一位女子与丈夫两小无猜,笔触极为纯净天真,“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王维和李白的诗歌正是在自然精神的浸润下,呈现出许多难以言传的艺术神妙。宋代以后,随着思想文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唐诗所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发生了改变。这些都增加了理解唐诗的难度。理解唐诗应深入其精神文化背景,对唐诗的自然精神,对唐诗神妙的艺术之美,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不断去品味和思考。(选自2018年10月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实的人生常常背离“道”,背离“自然”,“道法自然”就是超脱“背离”,回复本然。B陶渊明归隐田园,寻求悠然心会的真意,呈现出晋代诗歌丰富而灿烂的自然之美。C山水诗追求静、远、空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恰恰是自然精神在山水诗上的体现。D宋代以后,唐诗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改变了,后世理解唐诗有了一定的难度。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论证结构清晰,提出中心观点后论述了自然精神的内涵,再使用例证法证明论点。B文章引用王维的诗歌鹿柴,论证了王维山水诗在深远幽静中具有的深邃“空”趣。C文章论述李白诗歌的自然精神时采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突出李白身上的赤子之心。D文章结论指出唐诗自然精神的形成跟文化背景有关,对于读者品读唐诗很有启发。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自然精神来自道家思想,唐诗具有自然精神,说明道家思想在唐代的精神氛围中占主要地位。B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明白如话,但创造出了一种深远空寂的诗境。C王维的鸟鸣涧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回荡在山涧中的鸟鸣,反衬出山林的幽静深广。D李白在庐山上纵目远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是大鹏的视野,是逍遥远游之境。答案精析1BA项原文中的“其中有些因素”指“文人们的自觉努力”中的有些因素,不是除“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外的“其他因素”。C项“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错,原文是“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D项以偏概全,原文中说的三次重要革新是从初唐到盛唐时期,且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选项中的“宏博气象”只是初唐四杰的诗歌革新所强调的。2C文章引述是为了证明“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3D“只要就”说法绝对,“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需要很多因素与条件,“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只是其中之一。4B根据原文,“丰富而灿烂的自然之美”是在唐代展现出来的,陶渊明所在的晋代开启了自然之美的画卷。5C是对比论证,不是类比论证。6CA项逻辑错误,由“自然精神来自道家思想,唐诗具有自然精神”不能推导出“道家思想在唐代的精神氛围中占主要地位”,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说明道家思想在唐代占有重要地位。B项是“澄澈宁静”,不是“深远空寂”。D项“逍遥远游之境”是庄子的境界,并不是本文论述的李白的大鹏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