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89147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5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将某动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结果如表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蛋白质(%)脂质(%)核酸(%)细胞器A6720微量细胞器B59400细胞器C61039A. 细胞器A是叶绿体,能完成光合作用B. 细胞器B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有膜结构,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C. 细胞器C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于羧基和氨基D. 蓝藻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A和C【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其中细胞器C无脂质,说明是无膜细胞器,但含有核酸,可判断其为核糖体;细胞器A中含有核酸又含有脂质,可推断其为线粒体;细胞器B含有脂质,说明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但无核酸,可推断可能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或溶酶体。【详解】动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A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细胞器B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或溶酶体等,其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而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无关,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细胞器C是核糖体,是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场所,产生的水中氢来自于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C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C)一种细胞器,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生物膜的成分以及各个细胞器的成分,根据表格中脂质的有无、核酸的有无等特征判断三种细胞器的种类,进而根据各自的功能分析答题。2.下列关于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 黑藻是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最好材料B. 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均有中心体C. 溶酶体中合成多种酸性水解酶D. 高尔基体是细胞内性激素合成的车间【答案】B【解析】【分析】观察线粒体应选无色或接近无色的材料,因有色材料会干扰染色后的观察;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含有中心体;溶酶体中的水解酶为蛋白质,合成场所为核糖体;合成脂质的场所是内质网。【详解】黑藻中叶绿体较多且大是观察叶绿体的最好材料,由于观察线粒体时需要用健那绿将其染成蓝绿色,故黑藻不是观察线粒体的最好实验材料(易出现颜色干扰),A错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均有中心体,B正确;溶酶体中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C错误;内质网是细胞内性激素(脂质)合成的车间,D错误。故选B。3.如图为某种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字母表示气体,箭头表示运输方向,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b箭头表示的是O2进出细胞的过程B. e、f箭头表示的是CO2进出细胞的过程C. 以C18O2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测得图中的d也含18OD. 以H218O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当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时,测得含18O的光合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b【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生理过程。其中A是叶绿体,B是线粒体,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是氧气,d是二氧化碳,e是氧气,f是二氧化碳。【详解】由分析可知,a表示二氧化碳的进入,b表示氧气出细胞,A错误;e表示氧气进入细胞,f表示二氧化碳出细胞,B错误;以C18O2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18O出现在暗反应的产物葡萄糖和水中,而呼吸作用中的葡萄糖中的18O可出现在二氧化碳中,d表示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故图中的d也含18O,C正确;以H218O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18O出现在氧气中,当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时,测得含18O的光合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c,D错误。故选C。【点睛】关于元素的去向:(1)光合作用:(2)呼吸作用:对于元素去向的问题,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来,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直观明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则该细胞器是A. 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 与有丝分裂有关C.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D. 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细胞器中没有T而有U,可推知该细胞器是核糖体,能进行蛋白质合成,选C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器元素组成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能力。5. 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叶绿体和线粒体都不需染色B. 藓类叶片可直接制成装片用于观察叶绿体C. 无关变量是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因素,所以设计实验时可以不用考虑D.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加入8%盐酸的目的是使DNA水解【答案】B【解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线粒体需用健那绿染色,A错误。藓类叶片比较薄,可直接制成装片用于观察叶绿体,B正确。无关变量是除了自变量以外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因素,所以设计实验时必需考虑,C错误。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加入8%盐酸的目的是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可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和染色剂结合,D错误。6. 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状态B. 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C. 的外侧与内质网相连,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D. 蛋白质可由核孔进入细胞核,而mRNA正好相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是染色质(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是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是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解:A、是染色质,其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状态,间期和末期以染色质形式存在,前期、中期和后期以染色体形式存在,A正确;B、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合成mRNA合成的场所是细胞核中核质,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C、是核膜,其外侧可以和内质网膜相连,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C正确;D、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具有选择性,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中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而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进而细胞质中翻译,D正确故选:B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7.已知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如图示中a、b为有机小分子物质,甲、乙、丙代表有机大分子物质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在细胞生物体内,a有8种,b有20种B. b在细胞核中经脱水缩合反应形成丙C. 组成甲与乙的五碳糖不同D. 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与丙的不同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D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可知甲为DNA,丙为蛋白质;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则乙为RNA;a为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b为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详解】细胞生物中既含有DNA,也含有RNA,a核苷酸共有8种,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A正确;b为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反应合成丙蛋白质,此过程发生在核糖体,B错误;根据分析可知,甲是DNA,乙是RNA,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故组成甲与乙的五碳糖不同,C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图中丙为蛋白质,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与蛋白质的结构不同有关,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DNA与RNA的区别及核苷酸的种类,蛋白质的脱水缩合反应发生的场所,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DNA与RNA的组成上的不同及细胞中核苷酸的种类是难点,要根据DNA与RNA的比较表进行分析。8.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甘油和乙醇均可以通过方式a运输B. 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 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种类有关D. 方式b需要消耗能量【答案】A【解析】甘油和乙醇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即方式a,A错误;方式a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错误;方式b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C正确;方式b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不一定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9.假设将标号为A、B、C的同一浓度植物细胞分别放在a、b、c三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依次得到如图所示状态(原生质层不再变化)根据图分析推理不正确的是()A. 实验前蔗糖溶液浓度为:cba B. 实验后蔗糖溶液浓度为:c=baC. 实验后细胞的吸水能力:CBA D. 实验后细胞液浓度:CBA【答案】B【解析】【分析】1、图形分析:A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不明显;B处于质壁稍微分离;C处于质壁分离程度最大。2、因为三个细胞初始的细胞液浓度相同,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越明显,说明内外浓度差越大,外界溶液的浓度越大。【详解】由于细胞C失水最多,细胞A失水最少,所以实验前蔗糖溶液浓度为:cba,A正确;一般来讲,质壁分离后的活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和细胞外液浓度基本是相等的,根据图中3个原生质层的体积判断细胞液浓度是甲乙丙,所以实验后蔗糖溶液浓度为abc,B错误;实验后,细胞液浓度为CBA,所以细胞的吸水能力为:CBA,C正确;由于A图液泡最大,C图液泡最小,说明细胞C失水最多,细胞A失水最少,所以实验后细胞液浓度:CBA,D正确。故选B。10.如图是番茄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A、B两处用于根代谢活动的酶不同B. 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原因C. 在B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对K+的吸收D. 氧分压为8时,AB曲线最可能演变为M2形态【答案】C【解析】A处主要进行无氧呼吸,参与的酶是与无氧呼吸相关的酶,B处进行的有氧呼吸,参与的酶是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AB段,氧分压增加,细胞的有氧呼吸速度加快,ATP产生增多,细胞对K+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TP增加会促进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中耕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气的浓度,但是B点以后,随着O2浓度的增加,K+的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此时限制因素是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C错误、D正确。【考点定位】物质的跨膜运输【名师点睛】认真读图,理解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图示中各数量不同的原因,分析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关系;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关生物学基础知识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11.如图甲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乙、丙两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时间,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半透膜内溶液A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丙表示B. 水分子由半透膜外进入半透膜内的速率变化可用曲线乙表示C. 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可用曲线丙表示D. 半透膜内外浓度差的变化可用曲线乙表示【答案】A【解析】图甲中漏斗内蔗糖溶液浓度大于蒸馏水,所以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则半透膜内溶液A的浓度越来越低,直至平衡,可用曲线乙表示,A错误;图甲中漏斗内蔗糖溶液浓度大于蒸馏水,所以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则半透膜内溶液A的浓度越来越低,水分子进入半透膜的速度也越来越低,直至平衡,可用曲线乙表示,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水分进入半透膜,则漏斗内的液面越来越高,可以用图丙表示,C正确;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半透膜内溶液A的浓度越来越低,所以半透膜内外浓度差越来越小,可用曲线乙表示,D正确。【考点定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名师点睛】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12. 如图为一种常见的坐标曲线图,该图示不能够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A. 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从肠腔中吸收甘油速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B. 萌发的种子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C. 番茄根部细胞吸收镁离子速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D. 始终保持活性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液泡吸水能力随时间变化情况【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条件,自由水含量与细胞新陈代谢之间的关系,质壁分离实验,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A、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从肠腔中吸收甘油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与氧气浓度无关,因此该图不能表示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从肠腔中吸收甘油速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A错误;B、种子萌发过程中新陈代谢强度逐渐升高,自由水含量升高,该图可以表示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B正确;C、番茄根部细胞吸收镁离子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且消耗能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氧气浓度增大,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多,物质运输的速率增大,达到一定浓度后,由载体数量的限制,物质运输速率不再增大,此时氧气浓度达到饱和,C正确;D、始终保持活性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液泡吸水能力随时间推移变大,最终保持不变,D正确故选:A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13.如图所示,在漏斗中加入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液面齐平,一段时间后,待漏斗内液面不再变化时,再向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酶。下列坐标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整个实验过程中漏斗内外溶液的液面高度差变化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倒置的长颈漏斗加入的是蔗糖溶液,而烧杯内为蒸馏水,存在浓度差,发生渗透作用,而水分子向漏斗内部扩散较多,则漏斗内液面上升;一段时间后,向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酶,将蔗糖水解成单糖,摩尔浓度增大,使得液面继续上升,后随着单糖逐渐进入烧杯,而使得漏斗内溶液浓度下降,液面下降。【考点定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14.如图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蛋白通道,通道蛋白是横跨生物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选择性对应d、c、b、a四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甲、乙为构成生物膜的分子,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此结构可能是线粒体膜或叶绿体膜B. 甲构成生物膜基本支架,生物膜的结构特性主要取决于甲,功能特性主要取决于乙C. 分别符合四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有:组织细胞吸收O2、Na+进入神经细胞、根细胞吸收Na+、海带细胞吸收ID. 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事实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甲和乙【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甲为磷脂双分子层,乙为膜上蛋白质,为自由扩散、为协助扩散、为主动运输。【详解】此结构含有糖蛋白,糖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故最可能为细胞膜结构,线粒体膜或叶绿体膜一般不含糖蛋白,A错误;甲为磷脂双分子层,乙为膜上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基本支架,生物膜的结构特性为流动性,主要取决于磷脂分子的运动性,生物膜的功能特性为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B正确;根据分析内容可知,为自由扩散、为协助扩散、为主动运输;而组织细胞吸收O2为自由扩散、Na+进入神经细胞为协助扩散、根细胞吸收Na+为主动运输、海带细胞吸收I为主动运输,C错误;根据相似相容原理,“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事实,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D错误。故选B。15.如图所示为质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能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B. 是体现了膜的特异性,不同膜结构的差别可以体现在的不同C. 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过程依靠的结构基础是D. 细胞吸水膨胀时的厚度变小,可说明具有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为糖蛋白,为蛋白质,为磷脂双分子层,也为蛋白质a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和d运输过程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c运输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详解】糖蛋白是由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的,多糖不属于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不能生成砖红色沉淀,为蛋白质,也不能与斐林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A错误;膜上蛋白质体现了膜的特异性,不同膜结构的差别可以体现在的不同,为磷脂双分子层,没有特异性,B错误;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过程依靠的结构基础是糖蛋白,C正确;细胞吸水膨胀时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变小,可说明磷脂分子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C。16.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动物细胞中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 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线粒体,有助于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 高尔基体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1、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2、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3、中心体只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的植物细胞中。4、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激素部分是蛋白质。5、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6、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详解】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错误;中心体与低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而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抗体是蛋白质,激素部分是蛋白质,错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部分物质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要消耗大量能量,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90%的能量都是来自于线粒体,正确;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高尔基体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正确;所以正确,即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如图所示为再生能力很强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喇叭虫(图中a纤毛;b细胞核;c根部),将之切成三段,发现有一段可以再生成喇叭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段B. 在光学显微镜观察喇叭虫细胞,可以看到双层核膜C. b的核膜上有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 b是遗传信息库,是喇叭虫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纤毛;b:细胞核;c:根部,说明细胞核位于中。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喇叭虫的性状是由细胞核内的DNA控制合成的,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中,含有细胞核,因此能再生成喇叭虫,A正确;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核膜,B错误;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有利于mRNA等大分子物质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正确;遗传物质DNA主要位于细胞核,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喇叭虫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正确。故选B。18.如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B. t2t3,暗反应(碳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C. 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D. 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答案】D【解析】本题以曲线图为背景,考查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准确分析每一个转折点的变化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膜上,而不是叶绿体基质中,A项错误;t2t3,限制光合作用的是暗反应,要想提高光合速率,应提高CO2浓度,B项错误;t3t4,光合速率提高是因为暗反应增强,同时也促进了光反应的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C项错误;t4后短暂时间内,细胞原有的ATP被消耗生成ADP和Pi,但是因无光,不能合成ATP,所以ADP和Pi含量升高,且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也因不断消耗而减少,D项正确。19. 如图表示一个酶促反应,则A、B、C最可能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A. 蛋白酶、蛋白质、多肽B. 淀粉酶、淀粉、麦芽糖C. 麦芽糖酶、麦芽糖、葡萄糖D. 脂肪酶、脂肪、甘油和脂肪酸【答案】B【解析】多肽与示意图C不符,C表示的是二肽,A错误;麦芽糖表示的是二糖,淀粉是多糖,符合示意图的内容,B正确;葡萄糖是单糖,不符合,C错误;甘油和脂肪酸结构不同,不符合示意图C的内容,D错误。【考点定位】酶的催化作用20.如图甲是H2O2酶活性(v)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t)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A. pH=c时,e点为0B. pH=a时,e点不移,d点右移C. 适当降低温度,e点下移,d点右移D. H2O2量增加,e点不移,d点左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H2O2在常温下分解非常缓慢,在生物体内H2O2酶能将其快速分解2、分析曲线图: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pH=b时,该酶的活性最强;pH=c时,H2O2酶变性失活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a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e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d点表示到达平衡点所需的时间,能代表化学反应的速率解:A、pH=c时,酶变性失活,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A错误;B、pH=a时,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B正确;C、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C错误;D、底物(H2O2量)增加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所需的时间延长,即e点上移,d点右移,D错误故选:B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21.如图曲线表示物质M生成物质N的化学反应,在无催化剂条件下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a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M生成物质N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B. ab段表示在无催化剂催化条件下,使物质M生成物质N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C. 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D. 若只改变反应的温度或pH条件,则图中的曲线原有形状可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可结合酶的特性以及酶促反应的原理进行解答。(1)酶的催化活性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以及pH值等;(2)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点的速度,酶本身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也不能参与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会发生改变。(3)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4)分析曲线图可知:在没有催化剂时,反应物M要达到活化态需要能量为ac,在有酶催化时需要活化能为bc。所以ab段代表的意思是:a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M生成物质N反应发生酶所降低的活化能,也就是说酶降低的活化能是ab。【详解】a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M生成物质N反应发生酶所降低的活化能,AB错误;因为酶比无机催化剂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更显著,故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C错误;若只改变反应的温度或pH条件,则酶的活性可能会发生改变,图中的曲线原有形状可能会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结合曲线图考查酶的特性以及酶促反应的原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以及识图分析曲线图的能力。22.猪笼草以瓶状带盖的叶捕捉昆虫,并分泌某种物质消化虫体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研究者设计了如表实验,对实验结果预测正确的是()试管编号实验步骤12mL水+蛋白液35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加适量双缩脲试剂22mL新鲜分泌物+蛋白液32mL水+蛋白块同上加等量蒸馏水42mL新鲜分泌物+蛋白块A. 试管1和2中溶液呈紫色 B. 试管3和4中蛋白块消失C. 只有试管2中溶液呈紫色 D. 只有试管4中蛋白质被分解【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又由于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酶也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因此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是否分解,可以通过观察蛋白块体积变化判断蛋白质是否水解。【详解】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试管1是含有蛋白液,试管2是2mL新鲜分泌物+蛋白液,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把蛋白液中的蛋白质分解,但是蛋白酶的本质也是蛋白质,故试管1和2中都含有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溶液呈紫色,A正确;试管3添加物为:2mL水+蛋白块,蛋白质不能分解,蛋白块不消失,试管4添加物为:2mL新鲜分泌物+蛋白块,由于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把蛋白块水解掉,故试管4中蛋白块消失,B错误;根据A选项的分析,试管1和2中溶液呈紫色,此外试管3添加物为:2mL水+蛋白块,蛋白质不能分解,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溶液呈紫色,试管4最终蛋白块水解掉,但是含有蛋白酶,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溶液也呈紫色,故试管3、4中溶液也都呈紫色,C错误;试管2和4中的蛋白质都会被分解,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作用和本质,蛋白质检测的方法,对酶的本质和蛋白质检测方法的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C选项往往忽略蛋白酶的本质而错选。23. 图一中曲线1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二中曲线2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曲线1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因素可能是底物量B. 图二曲线,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5表示C. 分别在图二中取b、c点的速率值,对应图一中的曲线3和4D. 适当升高温度,重复该实验,曲线2应变成曲线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的条件下,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大高温使酶永久失活,而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适宜温度下活性会恢复(2)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过酸或过碱会使酶永久失活(3)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4)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解:A、分析曲线1可知,a点之后,随着时间推移,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此时限制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因素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A正确;B、酶量减少,反应速率减小,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6表示,B错误;C、图二b、c点的速率值是一个定值,无法用曲线3和4表示,C错误;D、曲线2是表示在最适温度下的曲线,适当当升高温度,重复该实验,曲线2应变成曲线6,D错误故选:A考点:酶的特性2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鸡肝或马铃薯块茎是否制成匀浆对酶促反应速率没有影响B. 酶只能催化一种或几种相似底物与酶分子自身的形状有关C. H2O2溶液中加入H2O2酶后出现大量气泡,说明酶具有高效性D. 只比较唾液淀粉酶对蔗糖和淀粉的作用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答案】B【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鸡肝或马铃薯块茎制成匀浆,酶释放出来,增大了酶和底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速率加快,故鸡肝或马铃薯块茎是否制成匀浆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很大,A错误;酶只能催化一种或几种相似底物与酶分子自身的形状有关,这属于酶的专一性,B正确;H2O2溶液中加入H2O2酶后出现大量气泡,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要证明是否具有高效性,需要和无机催化剂作对比,C错误;检测酶具有专一性,自变量可以是底物种类,故比较唾液淀粉酶对蔗糖和淀粉的作用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D错误。故选B。25. 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AMP可以作为合成ADP及mRNA的原料B. 甲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C3还原或细胞分裂C. 丁过程中合成ATP所需能量可以是光能、化学能、热能D. 催化乙过程和丙过程的酶肯定不是同一种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MP是一磷酸腺苷,可参与AMPPi能量ADP,又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mRNA的原料;ATP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其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能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可转化为ATP中的能量,细胞呼吸中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的能量,也可合成ATP,但热能无法用于合成ATP;酶具有专一性,催化乙过程和丙过程的酶不是同一种酶。考点:本题考查ATP的有关知识。点评:ATP的结构组成、合成、水解及利用的知识是ATP内容的基本要求。26.ATP可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如图是ATP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表示腺苷B. 断裂后释放的能量最多C. 表示脱氧核糖D. 是高能磷酸键【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表示腺嘌呤,表示核糖,是普通磷酸键,是高能磷酸键。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由分析可知,表示腺嘌呤,A错误;是普通磷酸键,释放能量较少,是高能磷酸键,释放的能量较多,B错误;表示核糖,C错误;是高能磷酸键,断裂时释放的能量较多,D正确。故选D。27.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TP可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B. ATP转化成ADP的过程中需要酶的参与C. ATP的组成中与脂肪酶相同的元素只有C、H、OD. 正常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处于动态平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TP元素组成:ATP 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结构特点: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用掉多少马上形成多少解:A、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可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故A正确B、ATP在水解酶的参与下,形成ADP和Pi,释放能量;故B正确C、ATP的元素组成是C、H、O、N、P,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相同的元素只有C、H、O、N;故C错误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处于动态平衡,避免能量的浪费,又保证了及时供应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故D正确故选C考点: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28.下图所示为自然状态下甘蔗一个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过程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的是红外光和蓝紫光B. 过程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不只发生在线粒体中C. 过程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于ATP中D. 过程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ATP的合成【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是光反应,叶绿体中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项错误;过程是暗反应,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是细胞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B项正确;过程是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项错误;过程表示ATP的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但是不可以用于ATP的合成,D项错误。【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ATP的合成与水解、光合作用过程、细胞呼吸过程,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利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图示可看出过程是光合作用光反应,是暗反应,是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完成,是呼吸作用,是ATP的水解供能过程。29.ATP为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图1为ATP的结构,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图1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B. 图1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ATP脱去两个磷酸后的产物为DNA的基本单位C. 图2中的反应向右进行时,常伴随着放能反应的进行D. 酶1和酶2的作用机理相同,但作用结果不同,所以图2不是可逆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图1为ATP的结构,其中A是腺嘌呤,P是磷酸基团,b、c是高能磷酸键;图2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酶1是ATP水解酶,酶2是ATP合成酶。【详解】由分析可知,图1中A代表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A错误;图1中的五碳糖为核糖,ATP脱去两个磷酸后的产物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B错误;图2中的反应向右进行是ATP水解的反应,ATP水解时常伴随着吸能反应的进行,C错误;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由于图2中向右反应和向左反应所需要的酶种类不同、场所不同等,所以图2中反应不是可逆反应,D正确。故选D。30.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植物细胞产生的ATP,均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ATP和RNA具有相同的五碳糖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ATP分子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稳定性不同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相同物质ATP与绝大多数酶的组成元素不存在差异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ATP来自无氧呼吸,故错误;在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中合成的ATP只供暗反应利用,故错误;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光能、电能等,故正确;组成ATP和RNA中的糖都是核糖,故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故正确;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故正确;ATP中的A表示腺苷,而核酸中的A表示腺嘌呤,故错误;组成ATP的元素是C、H、O、N、P,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组成蛋白质的元素是C、H、O、N,组成RNA的元素是C、H、O、N、P,故错误,故D正确。考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名师点睛】ATP的去向31.如图所示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图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B. 乙图中a点表示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ATP最多时的氧气浓度C. 丙图所示物质运输速率不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D. 丁图表示小鼠体内酶活性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答案】A【解析】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A项正确;乙图中a点表示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ATP最少时的氧气浓度,B项错误;丙图所示物质可以逆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运输速率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C项错误;小鼠属于恒温动物,一定范围内小鼠体内酶活性与外界环境温度无关,D项错误。32.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活化酵母菌和60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B. 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C. 若降低10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D. 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了细胞呼吸的类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的细胞呼吸的知识点解决相应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详解】在t1t2时刻,单位时间内氧气的减少速率越来越慢,说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t3时刻,培养液中氧气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酵母菌基本不再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主要进行无氧呼吸,t1和t3产生CO2的速率相同,所以单位时间内产生相同量的CO2,所以单位时间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因此t3时,溶液中消耗葡萄糖的速率比t1时快,B正确;图示所给温度是最适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高,反应速率最快,因此若降低温度,氧气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时所需要的时间会变长,C错误;据图可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会产生酒精,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后变成灰绿色,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曲线图的能力,需要根据曲线的斜率来判断细胞有氧呼吸的速率大小,要注意题目关键词“最适温度”,因此温度高于或低于此温度,细胞呼吸速率会减慢。33.如图是外界条件对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 从甲图中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的温度在B点由AB可说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细胞呼吸加快B. 乙图中曲线表示无氧呼吸类型,曲线表示有氧呼吸类型C. 如果乙图中曲线描述的是水稻根细胞的呼吸,那么在DE段根细胞内积累的物质是乳酸D. 曲线表示的生理过程所利用的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水稻根细胞在DE段能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而不是乳酸,所以在DE段根细胞内积累的物质是酒精,C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34.将一些苹果储藏在密闭容器中,较长时间后会闻到酒香。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O2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如下表所示(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氧浓度(%)abcdeCO2产生量(mol/min)1.21.01.31.63.0O2的消耗量(mol/min)00.50.71.23.0A. 氧浓度为a时,苹果的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 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2用于酒精发酵C. 氧浓度为c时,苹果产生C2H5OH的量为0.3 mol/minD. 氧浓度为b时,较适宜于苹果的储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氧浓度为a时,由于O2的消耗量为0,说明此时苹果只进行厌氧呼吸,其场所为细胞质基质,A正确;B、氧浓度为d时,O2消耗速率为1.2 molmin1,故需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为1.2 molmin1,厌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为0.4 molmin1根据需氧呼吸中1葡萄糖6CO2,消耗的葡萄糖为0.2mol根据厌氧呼吸中1葡萄糖2CO2,消耗的葡萄糖为0.2mol因此消耗的葡萄糖中有用于厌氧呼吸,B正确;C、氧浓度为c时,苹果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1.30.7=0.6mol/min,而C2H5OH的量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也为0.6mol/min,C错误;D、氧浓度为b时,呼吸作用强度最低,在表格中b点的氧浓度较适宜于苹果的储藏,D正确故选:C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35.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把得到的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沉淀物(含细胞器)和未离心处理过的匀浆,分别加入甲、乙、丙三只试管中,向各试管中同时滴加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后,在有氧条件下,其终产物是CO2和H2O的试管是()A. 只有丙 B. 只有乙 C. 只有甲 D. 乙和丙【答案】A【解析】【分析】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放出少量能量,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放出少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放出大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3、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酒精和CO2,放出少量能量。【详解】甲试管中是上清液,含有细胞质基质,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放出少量能量,但是丙酮酸不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一步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乙试管中是沉淀物,含有线粒体,不含有细胞质基质,葡萄糖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丙试管中是匀浆,含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放出少量能量,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一步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36.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一定量的金鱼藻和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试管中收集的气体量代表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B. 在光下,如果有气泡产生,可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C.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实验D. 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用一套装置慢慢向光源靠近,观察气泡产生速率的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总量小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总量,因为有一部分的氧气用于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2、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产生氧气的量不一定相同,因为光合作用会受到光照强度等外界因素影响;3、用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进行实验,可以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4、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用一套装置慢慢向光源靠近,观察气泡产生的速率的变化是不正确的,因为产生的氧气是一个累加的过程,应该用多套相同的装置其他条件相同,只是距离光源的位置不同解:A、试管中收集的气体量代表了净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即光合作用氧气产生量和呼吸作用消耗量的差值,A错误;B、如果在光照在光补偿点以下,可放出CO2,B错误;C、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为二氧化碳浓度,因此可以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实验,C正确;D、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应该选用多套装置设置不同的距离,并且气泡太少,故观察气泡产生的速率不现实,D错误故选:C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37.1880年美国生物学家恩格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水绵体上,并在水绵悬液中放入好氧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这个实验的思路是()A. 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B. 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C. 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产生的有机物多,水绵光合作用强D. 好氧性细菌大量消耗O2,使水绵光合作用速度快,则该种光利于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好氧性细菌在红光区(波长600700)和蓝光区(波长400500)数量最多,说明红光区和蓝光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最多,即在红光区和蓝光区光合作用最强。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该实验中进行光合作用的是水绵,A错误;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好氧性细菌需要氧气,水绵光合作用强的部位,产生的氧气多,在氧气含量多的地方好氧性细菌的数量多,B正确;好氧性细菌多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多,C错误;由前面的分析可知,D错误。【点睛】本题关键要理解恩格尔曼实验的原理。38.下图为某植物在夏季某一晴天的光合作用变化示意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d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比c点时弱B. 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逐渐增强C. 光合作用开始的时间在a点,而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