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77190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 “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这反映了A.封建导致政权衰亡B.宗室拱卫专制王权C.血缘政治影响深远D.封建体制日趋完善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D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3.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诗中叙述老翁“小驾炭车碾冰辙”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A 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B 沿街开铺的街市C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D地方自治的市镇4. 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A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 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5. 黄宗羲的思想虽然成为近代康有为等反专制主义思想家的有力武器,但两者大有不同。与康有为比较,下列对黄宗羲思想特点表述正确的是A.依托儒家思想宣传自己的主张 B.否定君权C.批判专制但未否定传统专制体制 D.体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6.下图中教学形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孔子讲学图 雅典学院(左上角苏格拉底正和四位青年交换意见)A 经济水平 B 政治制度 C 思想认识 D 社会环境7. 破译甲骨文是中华史前文明溯源工程的重要项目。正如学者朱彦民所说:“如果破解了一个甲骨文,就带活了一大批甲骨文书,也就能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历史。”但要破译这些甲骨文,又需要充分了解殷商时代宗教信仰、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这恰恰是甲骨文隐藏起来的历史。这充分说明甲骨文A.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 B.反映了殷商时期的宗教信仰C.承载了商代及早期国家的信息 D.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8.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康熙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清初皇帝推广西方自然科学C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新的传播形式D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世界的粮食短缺问题9.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深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A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C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 中西文化的交融性10.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不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对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力图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这种见解A 抹杀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反侵略求独立的反抗史B 避免了仅仅使用“外因”来解释中国近代史的变迁C 扩大了近代中国人民主动融入世界潮流的奋斗精神D 批评了部分历史学家不顾事实崇洋媚外的治史态度 11.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填写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3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xx: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 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 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 星星之火,力挽狂澜12. 下表为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货物单位1843年税率%1858年税率%棉花担6.545.72印花匹14.254.98袈裟布匹10.684.98棉纱匹6.944.86A.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B.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中国降低进口洋货税率 D.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激增13.民国成立之前,没有离婚的概念,只有男子可以休妻,甚至到20世纪上半期,很多妇女参加革命是因为家庭原因。如红色娘子军里的女战士不完全是被南霸天逼出来的,她们出走往往是受不了丈夫、公婆的压迫。材料表明A.理学世俗化的影响深远 B.辛亥革命使女性摆脱对家庭的依附C.影视剧固化大众的文化认知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14. 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吴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的主要原因是A.官僚资本的严重阻碍B.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C.民国法制严重不健全 D.商战思潮的影响深远15.学者俞可平曾指出: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据此推断这一“增量”包括A.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 B.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6.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驳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周恩来闻之,讲话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他辩护,我们应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周恩来的这些话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B.说明当时国内人们不尊重科学C.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 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7.在“一国两制”方略和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郑重做出了“中央不干预特別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内的事务”的政治承诺,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这反映出A.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C.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 D.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18.“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其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十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材料中的“不满意测试”A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B 使地域政治开始取代血缘政治C 开启了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 D 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19.华盛顿说:“我的看法各州必须选出众望所归的代表参加大陆会议,并赋予该机构绝对权力”,否则,“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多头怪物,一个异质体。”华盛顿的目的是A 加强总统的行政权 B 实行参议员选举制C 实行三权分立 D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20.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对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A 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 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C 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 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21.“既喜爱耶稣,也喜爱柏拉图;既尊重教皇的权威,也尊重理性的真理。”这段话最有可能描述的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22. 英国工业革命后,统治阶层中普遍流行的看法是,谁拥有财富就证明谁有能力;谁处于贫困状态,只说明他懒惰无能。贫穷被看成是个人的事,国家和社会与此无关。该主张体现了A.重商主义B.自由主义C.社会主义D.凯恩斯主义23. 美国某历史学家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措施“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意味着美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这项措施是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B.制定公平竞争章程C.提高农产品的价格D.帮助银行恢复信用24.虽然十月革命的主观动机是“引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但其客观结果却是为东方落后国家的“非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了一个范例。此处对十月革命客观结果的分析符合A 现代化史观 B 革命史观 C 阶级史观 D 全球史观25.“以灵活多变、层次分明的色块,来组成人体、背景和空间。并且就这些造型与平面无限延展、组织,就像建筑师在构筑平面那样”。下列作品符合该艺术特点的是A B C D 亚威农少女 星月夜 拾穗者 自由引导人民26.看电影吃爆米花是一种纯正的美式习俗,但20世纪20年代美国五大影院在观影时是禁吃爆米花的,看电影吃爆米花真正流行于30年代,随后风靡全球。这种改变最能说明A.电影技术的进步带来观影习惯的改变B.电影艺术呈现出了大众化、商业化趋势C.大萧条给影院经营造成了经营困难D.电影从业人员的地位、心理预期得到提升27.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著作是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井冈山的斗争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十大关系28.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意味着A 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B 西欧与美国、日本三足鼎立 C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 中国成为世界大国 29.某位西方科学家的网上纪念馆,介绍了他的著作和论文,其中有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论正常光谱中的能量分布、热辐射讲义等。以下科技成就与这位科学家的科学理论有密切关系的是A 蒸汽机和火车机车 B 原子弹和氢弹 C 半导体和激光器 D 克隆和转基因技术30.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要。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对材料解读符合作者意图的是A 因特网对每个国家利弊参半 B 因特网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C 因特网的发展会突破法律限制 D 因特网的发展不应受制于政府材料解析题(共2题,40分。其中31题25分 32题15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代以后,儒家没有真正实现唯我独尊。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互补而共存,在精神生活领域,中国人还有一些回旋的余地。中国的士大夫与君主也是既对抗又合作的关系,士大夫们一方面以儒家理念约束政权,另一方面又以专业文官的身份为政权服务:儒家的理想社会,不在天上而在人间,儒家士大夫不在朝为官时,在野为士绅与知识分子,可能比基督教的教士,有更多着力之处。于是, 近代以前,中国平民百姓的生活,可能比罗马治下的平民百姓,较为舒畅,也较为优裕。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材料三 面对现代化潮流,中国近代思想界逐渐形成自己的现代化理论。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先后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等观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出现了康有为的“托古改制”论和严复引进的社会进化理论,共同构成政治变革的理论基础。在新文化运动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学者公开提出“西化”的目标,宣布要“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随后,“现代化”一词逐渐代替了“西化”。20世纪40年代,有学者认为,从前我们常要说要西洋化,现在常说我们要现代化;西洋文化之所以优越,并不是因为它是“西洋的”,而是因为它是“现代的”;中国之所以到处吃亏,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国的”,而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古的”。因此主张对中国文化实行符合现代化标准的改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在思想领域呈现出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7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西文化主体地位变化的角度,评述中国现代化思潮的演变过程。(12分)32. 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艰难转变。材料一 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 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材料二王韬(1867年漫游英法等国)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 摘编自雷颐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材料三 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孙中山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材料四 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传统的家国观念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材料二中知识阶层又产生了怎样的新国家观念。(6分)(2)据材料三,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结合所学,孙中山是如何阐述民族主义的。(3分)(3)据材料四分析抗战中新型国家观念得到认同的原因,并理解新型国家观念的内涵。(4分)(4)综合上述材料,从社会转型的视角指出近代中国家国观念演变发展的两条主线。(2分)xx下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初考试历史参考答案1.C 材料中“封建”均是根据血缘关系进行的分封,以血缘关系来维护统治,反映出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故C项正确;封建制度的腐朽是封建王朝衰亡的根源,与材料反映分封制危机政治统治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分封制危及政治统治,而不是“宗室拱卫专制王权”,也未涉及“专制体制日趋完善”,故排除B、D。2.C A项、D项属于史实,B项属于史论。C项属于史识,是符合题意的。3.A 据材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可知在时间和空间上实行严格管制,故A项正确;唐代市尚未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可能沿街开铺,故B项错误;南北朝时期,草市即已形成,且政府对这种草市实行行政管理,故C项错误;政府对市实行行政管理,并非地方自治,故D项错误。4.A 按照材料提供的两点主题,春秋战国时期,突出人的地位和强调民的作用是当时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各家学说中民本思潮的重心,故A项是正确的;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学,推动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但是其是突出天的地位和君的作用,B项错误;宋朝儒家伦理得到强化,天的地位和君的作用进一步强化,故C项错误;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提出主要是为了统治者能够更好地对待百姓、巩固统治,明清时期民本思想则更多地是为了开启民智、促进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D 项错误。5. C 黄宗羲猛烈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但他并没有提出推翻君主专制,而是通过加强法治和舆论监督来限制君权,是对传统专制体制的修补,C项正确。顾炎武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D项错误。6.D 孔子强调尊卑、长幼有序的等级观念,而苏格拉底强调平等的对话,故展示出不同的教学形式,这应当属于他们的教学环境不同,D项符合题意。7.C 根据材料“要破译这些甲骨文,又需要充分了解殷商时代宗教信仰、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说明要破解甲骨文就要了解商代乃至商代之前的历史,故选C。A选项认为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A。甲骨文不仅含有宗教信仰的信息,还包含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表述不完整,不如C项具体,故排除。D项与材料的信息表述不符,材料主要讲述甲骨文与历史的关系,故排除D。8.C “全面提高”不符合史实,材料仅仅反映医学成就.A项错误,“推广”说法错误,材料仅反映统治者的关注,B项错误;京剧定军山是我国传统戏剧,电影是近代科技的成果,C项正确“成功解决了 ”不符合史实,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还在解决过程中,D项错误。9.B10.B 根据材料“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不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对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可知这种见解更强调“内因”,故B项正确。11.B 1921年中共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然后逐步改正左倾和右倾错误并逐步成熟的时期,1935年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B项正确。12. A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均有大幅降低,这是协定关税带来的结果,说明当时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故答案为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B项;C项不符合题干中“本质问题”的要求,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税率的变化,没有涉及商品数量的变化,排除D项。13.A 材料“没有离婚的概念,只有男子可以休妻” “很多妇女参加革命是因为家庭原因”,说明民国初妇女在男女地位与平等问题上,深受中国传统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故A项正确。14.D 据材料吴藴初代表的是民族资本家,材料不涉及官僚资本的阻碍,故A项错误;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与材料“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体现了当时中国已有专利权意识,说明政府有相关立法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故C项错误;据材料,吴藴初 “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可知,吴藴初的目的是为了与外国资本主义进行斗争,实业救国,这受到郑观应商战思潮的影响,故D项正确。15.D 材料重在新中国建国以来民主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发展;A错,“一国两制”是创制;B.不属于政治制度;C错,建国初期便建立属于“民主存量”。16.C17.B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而不是完全的自治权,故A项错误;材料“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说明中央政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给予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体现了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故B项正确;我国实行的是单一制,不是联邦制,故C项错误:中国虽然实行“一国两制”,但并没有改变国家单一制的结构,故D项错误。18. “不满意测试”指的是克里斯提尼时期推行的“陶片放逐法”。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A项错误;克里斯提尼改革时的十个部落地域的划分标志着地域政治取代血缘政治,故B项错误;希腊的古典时代一般定义为雅典最后一位僭主被推翻的年份,即公元前510年,至亚历山大大帝去世时的公元前323年,与题目所述史实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陶片放逐法”以民主的方式对待民主的敌人,属于雅典的直接民主形式,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D项正确。19.D 据材料“各州必须选出众望所归的代表参加大陆会议,并赋予该机构绝对权力”可知材料强调加强中央的权力,否则“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多头怪物,一个异质体”体现出对地方的权力进行控制的意思,故D项正确。20. D 据材料“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可知,材料反映出智者学派忽视社会道德对人性的合理规范。故D项正确。21.B 智者运动时期还没有基督教,不存在喜爱耶稣的问题,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因为资产阶级力量不足,所以在思想文化领域表现出既主张人文主义又在某种程度上与教会势力妥协的情况,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圣经至上,因信称义,反对教皇权威,宗教是非理性的,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主张理性,但是批判天主教会,与题干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22.B 自由主义主张由市场自发的调节自身的问题,政府只充当“守夜人”,权力的运行受法律限制。A、D 都体现国家干预,与题意不符。C项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与材料不符。23. A “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即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A项正确。“美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即和传统的 “自由放任”的国家政策“决裂”,不涉及公平竞争的信息,B项错误;“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与农业方面的措施无关,C项错误;“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与整顿银行无直接关系,D项错误。24.A 结合材料中的“为东方落后国家的非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了一个范例”可推出其分析视角属于现代化史观。本题容易误选B项,原因在于材料对十月革命主观动机的分析是从革命史观的角度出发的。C、D两种史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25.A 根据材料“以灵活多变、层次分明的色块,来组成人体、背景和空间。”可知该绘画是现代派绘画。故A 正确。26.B A项,材料无法体现电影技术的进步,排除; B项,电影艺术呈现出了大众化、商业化趋势,由材料可知看电影吃爆米花原先是禁吃,后来流行起来,并风靡全球, 这表明技术的发展使电影消费日益大众化,不再是上流社会享受,符合材料,正确;C项,材料无法说明大萧条给影院经营造成了困难,排除; D项,材料无法体现电影从业人员的地位、心理预期得到提升排除。27.C28.C 20世纪5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以美苏两极格局为主导,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为止,所以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与题干中所示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没有提到日本,故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和中国崛起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出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故D项错误。29.C 根据材料中著作的“光谱能量”“热辐射”等信息可知该科学家是普朗克,其量子理论推动了半导体和激光技术的发明,故C项正确。30.B 材料中“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不等于对每个国家利弊参半,故A项错误;材料中“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架构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表明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故B项正确;会突破法律限制,与材料中“法律、管理和文化架构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但并非主张不应受制于政府,故D项错误。非选择题部分31.(25分)(1)特征:以儒家思想为主,多种思想交融;儒家思想及其代表既约束政权又服务于政权;宗教观念淡薄,关注现实。(3分)成因:中国较早确立了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国较早形成了民本观念(3分) (2)相似: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3分) 不同: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转型发挥重大作用(1分);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3分)(3)19世纪40-90年代:洋务派以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制度为主体,承认有不如西方之处;促使洋务运动开展(或有利于向西方学习),中国现代化运动起步。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后,出现了以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近代学术为主体的社会思潮;中国传统文化本位受到冲击,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20世纪早期:新文化运动主张全面引进西方文化;有利于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绝对否定的偏向。20世纪40年代:强调保留并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现代化理论初步成熟。(12分)32. (15分)(1)内容: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家天下);君主即为国家(2分)原因:宗法制度的影响;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2分)观念:君民共治;人民主权(2分)(2)不足:缺乏民族精神阐述:中国民族自求解放(明确反帝);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3分)(3)原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实现了全民族抗战。(2分)内涵:国家是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组织者;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实现主权在民,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2分)(4)主线:一是从家国一体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主权国家);二是从专制国家观念向民主国家观念的转变。(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