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V).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76161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V)xx.10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共10个题),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非封禅莫属。封禅是古代君王祭祀天地的典礼,是宣示天地认可帝王执政合法性的仪式。秦汉时期,在封禅的理论中,都是以泰山作为封禅地点的。在泰山上筑坛祭天叫作封,辟场祀地叫作禅。泰山成为封禅的圣地,不仅仅因为它的自然高度,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的文化高度。 封禅泰山的原因或许非常复杂,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东方关于封禅泰山的理论和文化,不管是语焉不详的传说还是相互矛盾的敌事,都在证明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的存在。孔子是泰山封禅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泰山只能接受鲁国国君和周天子的祭拜。即使很多细节都无法证明,即使所有礼仪都无法施行,但是,要封禅就只能到泰山。面对传统,不可一世的帝王也只能低头妥协。 秦始皇封禅之时,距离传说中的封禅已相去太久,封禅之礼,几乎无人能知。学者认为,秦始皇封禅泰山之前,只有封禅理论而没有封禅实践,也是很有道理的。汉武帝封禅,情形几乎雷同。但是,他们都还是请来众多儒生,认真讨论,直到最后讨论没有结果。主张封禅者,多来自东方,不仅有鲁国的儒生,也有滨海的方士。这种讨论虽然没有结果,但起码可以证明: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追求仙人和长生必然无果而终,但是封禅泰山却可以是成功的。泰山封禅,终于走出了传说的迷雾,变成了帝王心目中的神圣所在。何止是帝王,封禅大典,几乎就是一种历史创造。因为封禅不能随时进行,封禅的条件常常难以具备,所以古代帝王无数,而真正能够封禅成功者寥寥无几。 泰山封禅,可以看做是儒家思想礼制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孔子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孔子在周公的礼制中提炼出精神,把礼乐化为一种思想,并建筑了儒家的思想体系。经过春秋战国时代的大交融,孔子的思想体系由精神光芒的闪耀向可以操作的礼制转化。 在儒家思想的传播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帝王先接受了封禅理论,然后才接受了儒家,最后儒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秦始皇封禅泰山,汉高祖祭祀孔子,汉武帝设五经博士,这个思想传播的过程,其方向是一致的。,以封禅泰山为代表的儒家礼制思想,因为与天地祭祀有关,与帝王的合法性证明有关,所以最先受到最高统治当局的青睐,而这正是儒家获得独尊地位的开始。 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礼典,封禅终于成为事实,而泰山几乎永久地独占了这个荣耀。可以说,自从秦皇汉武封禅泰山以后,泰山的五岳独尊地位才真正确立下来。泰山地位的提升,与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同步进行,泰山于是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与符号。中国文化,如果用一个人来代言,那就是孔子;如果用一座山来代表,那就是泰山。 (泰山的祭祀与封禅)1.下列与“封禅”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封禅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是筑坛祭天、辟场祀地,向世人宣告帝王执政得到了天地认可的盛大仪式。B封禅泰山,与泰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高度有关,更与它的文化高度有关,它代表了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C传说中的泰山封禅礼仪不详,一些学者认为,从秦始皇起才有了泰山封禅的实践,而汉武帝封禅基本照搬了他的模式。D秦始皇和汉武帝泰山封禅,昭示一个事实,即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2.下列对“儒家思想”与“封禅泰山”二者的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孔子支持封禅泰山,但是他并未明确可以操作的封禅礼制,因此封禅泰山直到秦始皇时代才真正成为了事实。B儒家思想能够获得独尊地位并最终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与封禅泰山的思想首先受到封建帝王的青睐是分不开的。C封禅代表了儒家礼制思想,暗合帝王心思,在帝王心目中地位神圣,因此历代帝王登基后首先进行封禅。D儒家思想因为泰山封禅理论而成为了一种国家意识形态,泰山因为儒家思想而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独尊地位。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创立了泰山封禅的理论,他认为只有鲁国国君和周天子才能到泰山祭拜,从而确立了帝王祭拜泰山的传统。B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泰山封禅之前,都曾请来诸多儒生,试图商讨出封禅大典可操作的礼制,但讨论均无果而终。C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典礼的封禅终于在秦汉时期成为事实,是当时儒家思想已转化为可操作的礼制的必然。D如果说建筑了儒家思想体系的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那么几乎永久地独占封禅荣耀的泰山,就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14分)苏连硕 秋已深深,我以为不会下雨了。没想到,吃了晚饭,便隔窗闻到了刷刷的雨声。我惊喜地喊,下雨了,下雨了。 正密,正疾,少顷即淋湿了。好,好,不密,不痰,还有什么意思呢?没有一丝风,这雨落得均匀、平实、温柔。 它下它的,我行我的,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步履,不受干扰,若无其事。正所谓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天籁刷刷,我脚步亦刷刷,不过雨疾我缓罢了。难得的天人和谐共鸣。水泥路面有些水了,管它,啪唧啪唧地踩,如小孩子般顽皮。说是这样的说,顽皮一阵子可以,还是下意识地沿没有积水的碎石子路行了。 到得高大的廊亭,雨且疏了,只有棚顶淌下水的滴答声。摸了摸铁栏,不湿,遂将腿抬上去。平时我要喊几声的,此刻噤了喉咙,哑了嗓子。老夫怎忍心“聊发少年狂”打扰这宁静的夜、宁静的雨呢? 看不准湖面的雨点落下的波纹,只有平静复平静,柔和复柔和,温馨复温馨。多么绮丽的雨夜呀。 蒙蒙的秋雨,濡湿了深秋的天空,滋润了尚未枯黄的草地与花树,清醒了我昏昏沉沉的头脑。 常人爱说春雨贵如油,是喜雨,美其名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对秋雨,却总是有所偏见,说它的冷落、萧条与肃杀。过于强调“一场秋雨一场凉”,缺少对于它的难得的坚韧、善良品格的讴歌与赞许,甚或怀着责难,这么凉的天,下什么雨呢?真讨嫌。 殊不知,雨既是属于春夏的,也是属于秋甚至属于冬的。秋雨的特点,不只在于它的凉,还在于它的绵、它的柔、它的韧,跟“春雨贵如油”一样,说“秋雨贵如油”,当秋“乃发生”,“润物细无声”,是“喜雨”,也丝毫不过分。至少农民会由衷渴望,喜滋滋称快庆幸的。 春雨,吝啬得很,稀疏极了,连个沙尘也压不住。秋雨则不然,缱绻连绵,“随风潜入夜”,从早下到晚,淅淅,沥沥,簌簌,沙沙,潺潺,涓涓,丝丝缕缕,袅袅婷婷,蕴涵着坚韧、持久的耐力;多豪爽,多气派。 秋雨也不似夏雨的没正邪有时凶猛暴戾,有时干打雷不下雨,沥涝、干旱都具有极大的伤害性、毁灭性。秋雨总是那么神清气定,从容平静,有条不紊,不急不躁,不张不扬,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应节而降,恰到好处,仿佛醇醪,仿佛甘霖。 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走它的天使。细腻温情地送走酷烈的夏,含情脉脉地迎接着冷峻的冬。能说它不为承前启后而深谋远虑、大度从容?没有宽阔诚挚的胸怀,没有充沛的储备,怎么这么晶莹剔透、清幽隽雅、飘飘洒洒、淋漓酣畅地下得这么匀实,这样耐心,这样慷慨呢? 苍天不老。秋雨,是苍天的寄托,是苍天的胸臆,没有惆怅,没有感伤,没有飞扬跋扈,没有大轰大嗡,只有特立独行、真诚坦荡地洒落,那么凉,那么柔,那么韧,那么闲适,那么沉静,那么达观。 秋雨呀,浸沐着我的头脑,激溅着我的键盘,促我敲击着清醒、清新、清亮的文字。 当你沉静下心来,你会真切地感到,雨毕竟在轻轻柔柔、袅袅娜娜既很努力很认真又很随意很散漫地落呢。不只是在脸庞,在眉间,在额头,而是在心灵深处,丝丝清凉,缕缕甘美。脱了绿叶外衣的高高低低的树木,没有委靡,伸出裸露的手臂在真挚地呼唤、拥抱着蒙蒙的细雨,脉脉的温馨。眼前的这般轻微这般柔细的雨,我尤其喜欢。因为缱绻缠绵的最后一幕的喜雨,迎接着姗姗来迟的第一场瑞雪,默默地传承着启后的信息。 (选自湖瞠散记,有删节)4.下列各项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写“我”在雨中漫步的情景,抒发了“我”被秋雨陶醉,难以抑制惊喜、愉悦的心情。B文中写“常人爱说春雨贵如油,是喜雨”,而作者却说秋雨是“缱绻缠绵的最后一幕的喜雨”,说明作者对春雨很反感,只喜欢秋雨。C文中作者多次提到“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是它的天使”“苍天不老。秋雨,是苍天的寄托,是苍天的胸臆”,说明作者人到晚年“知天命”,表达了他的宿命观。D作者为了表现对秋雨的喜爱,在描写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秋雨匀实、温柔、缱绻缠绵的特点。 5.作者在写秋雨时,还写到了春雨和夏雨,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其作用。(4分)6.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秋雨的感悟,其中蕴涵着怎样的人生态度?(7分)(三)阅读下面边城中的一段选文,完成第7题。(6分)两人吃饭时,祖父为翠翠说到一些有趣味的故事。因此提到了死去了的翠翠的母亲。两人在豆油灯下把饭吃过后,老船夫因为工作疲倦,喝了半碗白酒,因此饭后兴致极好,又同翠翠到门外高崖上月光下去说故事。说了些那个可怜母亲的乖巧处,同时且说到那可怜母亲性格强硬处,使翠翠听来神往倾心。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问:“后来怎么样?”祖父说:“后来的事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7.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6分)二、古诗文部分(43分)(一)文言文部分(37分)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3分)(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3分)(4)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3分)(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3分)(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3分)(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分)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可通过外力发生转变。(2)劝学中的“”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弃官还乡的畅快心情。(5)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陶渊明曾写道:“,。”(6)陶渊明饮酒(其五)中,体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境的句子是:“,。”(7)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8)桃花源记中,突出桃花源内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0题。(6分)钟陵禁烟寄从弟李中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注】禁烟:指寒食节这一天,家家禁止烟火,进行祭祖、踏青等活动。10.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对这首诗中的“落絮飞花”和“日又西”加以分析。三、积累与运用(18分)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的音乐从窗外传进来,倾耳细听,原来是月光曲。这个剧种的汇报演出,我曾看过,但,印象不深。鲁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刻画得血肉丰满,。A.不绝于耳走马观花绘声绘色B.不绝于耳浮光掠影栩栩如生C.不绝如缕走马观花绘声绘色D.不绝如缕浮光掠影栩栩如生1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不可能一挥而就,要经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大多数专家都认为他的政治纲领与普京的别无二致,就算有差异也只是表面上的不同。小刚曾经信誓旦旦地保证,再也不逃学了,可今天,他又旷课了。对于齐白石,虽然我心慕手追,却仍然望其项背。有一种人,两面三刀,翻云覆雨,和这种人交往一定要小心。爷爷通过多年晨钟暮鼓的辛勤劳作,终于在古稀之年,培育出他想要的花种。A.B.C.D.1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歼-15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它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好、载弹量多等特点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携带多型反舰导弹、空空导弹、空地导弹以及精确制导炸弹等精确打击武器实现全海域全空域打击作战能力各项性能可与俄罗斯苏-33等世界现役的主力舰载战斗机相媲美A. B.C. D.14.下面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易礼春秋乐六部经书。B.句读,古时指文章的断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片段为读,语意完整的一段文字为句。C.“乙巳岁十一月也”中“乙巳”是干支记年法。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15.你的同学学习方法不当,影响了学习成绩,你想劝他改变学习方法,下面几种说法,较恰当的一项是()A.你只要改进学习方法,学习成绩肯定会有提高。B.你的学习方法一定得改一改,要不学习成绩上不去。C.改进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成绩,不信你试试。D.你这次考试成绩有提高,因为你改了改学习方法,再继续改进一下学习方法,成绩肯定更有提高。16. 给下列句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A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B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C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D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四、写作(60分)17.以“秋天的原野”为题写一篇写景散文。要求:符合写景散文的文体特点。卷面整洁,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 C( “基本照搬了他的模式”表述不对,文中说“汉武帝封禅,情形几乎雷同,”是说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都不知道“封禅之礼。”)2.B(A项,封禅直到秦代成为事实,这与孔子未明确封禅礼制没有因果关系。C项,“历代帝王登基后首先进行封禅不对”。“历代帝王”不对,属于以偏概全;“首先进行封禅”无中生有。D项,“泰山因为儒家思想而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独尊地位”不对,这种概括性表述不确切,它们不是因果关系,详见文章最后一段。)3.A(孔子是泰山封禅理论的“支持者”而非“创立者”。)4.A(B项“对春雨很反感”错误。C项“说明作者人到晚年知天命,表达了他的宿命观”错误。D项,没有运用“夸张”修辞。)5.通过秋雨与春雨、夏雨的对比,更能衬托出秋雨的特点。写春雨的吝啬、稀疏,不仅表现了秋雨的“贵”与“喜”,还突显出秋雨的坚韧、持久、豪爽、气派。写夏雨的凶猛暴戾、干打雷不下雨,甚至造成灾害,则表现了秋雨神清气定、从容平静、有条不紊、不急不躁、不张不扬的性格。6.作者描绘了秋雨的绵、柔、韧,表达了对坚韧、善良品格的讴歌与赞许;描写了秋雨的持久、豪爽、气派,神清气定、晶莹剔透、清幽隽雅,表达了对特立独行、真诚坦荡、沉静达观的人生态度的欣赏;描写秋雨的轻轻柔柔、袅袅娜娜、努力认真、随意散落,表达了对这种态度的欣赏。7.(1)以动衬静(或动静结合)安静的竹林,喧闹的虫声,偶尔的鸟鸣,显得山村更加静谧。(2)比喻将虫声比喻为落雨。写出了虫声的多、密、短促和此起彼伏,形象、生动、别致。8.阅卷标准(1)宾前1分,或1分,不1分(2)定语后1分,黄泉1分,用1分(3)宾前各1分,遑遑1分,之1分(4)已往1分,谏1分,追1分(5)既1分,封意动1分,肆1分(6)固1分,敝1分,所与1分(7)参省1分,知1分9.(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4)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5)登车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0.“落絮飞花”,描绘了柳絮漫天飞舞、飘荡不定的情景,寄托了作者远离亲人的飘零之感。“日又西”写日出日落,日复一日,时间漫长,突出了作者天天处在思念亲人的情感煎熬之中。11. D12. B13. A(解答本题,关键要分析各个句子的关系。句中的“它”指代前面的“歼-15”,应放在第一个横线处;由句中的“载弹量多”,可知紧接后;进而推断出正确答案。)14.D15.C16.答案:C译文:孔子说:“自己富有又能让别人富有的人,想贫穷也是不可能的。自己高贵又能让别人高贵的人,想低贱也是不可能的。自己通达又能让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也是不可能的。”17.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