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75972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专用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专用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命题趋势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选官制度。(2017江苏单科,T3)三省六部制高考对本考点内容的考查仍将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为主;但考查角度新颖多变,重点关注两个方面内容:一、从君权和相权矛盾的角度理解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过程。二、从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角度综合归纳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理解其对中国古代文明的重大意义。在复习中,要善于联系现实中的民主、法制、改革等时代热点,重视从文明史观视角,多角度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及成就。(2016江苏单科,T4)唐宋科举制的比较(2015江苏单科,T21)唐代科举制的特点和作用(2014江苏单科,T21)汉武帝削弱相权的举措和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转2.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014江苏单科,T21)明朝内阁的职责及与丞相的比较(2013江苏单科,T5)清代军机处的职责及特点考点一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点一郡国并行制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知识点二唐朝三省六部制1.职能: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2.评价: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图解历史】 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知识点三元朝的行省制度1.措施(1)中央直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宣政院管辖西藏等藏族地区,其余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2)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3)实行省、路、府、州、县的行政区划,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2.作用(1)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易错易误】 行省制度并非否定郡县制行省制并不是对郡县制的否定,而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进一步发展完善。知识点四选官制度1.汉朝:主要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南北朝时期:采取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3.隋唐到清末:科举制(1)历程: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1905年废除。(2)意义: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深化理解】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考法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典例 (2017扬州调研)大明一统志中提到元朝“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当时人们认为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往来文书也用对等的“咨文”。据此能够看出()A.行省是中书省派出机构B.行省制强化了地方权力C.行省机构设置和运行的方法D.行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解析材料文字“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是说行省机构的设置,“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往来文书也用对等的咨文”是说行省运行的方法。A、B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文主旨,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文主旨,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题文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C【方法突破】明考点行省制度抓关键根据“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可知设置机构。定方法文字信息提取类试题:首先,理解试题提供的文字史料和考试要求;其次,在理解史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且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提取文字类信息时,注意由表及里,探究实质、规律。找准材料中的关键词,并结合所学行省的职责进行突破。【史论链接】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和特征1.主要地方行政制度地方分权体制中央集权体制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实行时代西周、汉初部分实行秦朝确立,县制沿用至今元朝确立,沿用至今地方与中央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郡、县受中央控制,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长官受中央节制作用影响在早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容易造成分裂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演变趋势和特征(1)趋势: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分散或收回地方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2)特点:随着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严密;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加强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考法2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转典例 (2017江苏单科,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解析中级官员地位上升,尚书省权力下降,说明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C项正确;三省六部一直存在,并没有废除,A项错误;“政府的行政效率”在材料中未体现,B项错误;门下省负责审核,D项错误。答案C【方法突破】明考点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特点抓关键根据“尚书省地位下降,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可知加强君权和削弱相权。定方法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是为了分散相权。尚书省地位下降,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表明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有所变化,这两种变化加强了君权,削弱了相权,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史论链接】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意义1.特点(1)相权三分,相互牵制。(2)职责明确,提高效率。(3)协商政务,集思广益。(4)制度约束,节制君权。2.意义(1)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2)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考法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典例 (2016江苏单科,4)“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解析材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采用密封考试形式,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性,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提及科举考试的形式更加公平,没有提及取士科目数量减少,故B项错误;材料“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是对进士科的重视,不是尊贵,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提及科举考试的形式更加公平,没有涉及录取人数的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A【方法突破】明考点科举制度抓关键“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采用密封考试形式,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定方法比较型试题: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本题属于类比题型,即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是程度性比较。【史论链接】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和科举制影响1.趋势(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2)选拔方式:由地方推举逐渐发展为由中央组织公开考试选拔官员。(3)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4)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2.科举制影响(1)对中国政治上,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范围,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思想上,科举考试大都以儒学经典作为考查内容,巩固了儒学的独尊地位,统一了士人的思想。文化上,科举考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文学巨匠,这是唐诗、宋词繁荣的重要原因。价值观,形成了读书群体勇于追求上进、实现人生价值、入世有为的人生价值观取向。(2)对世界:古代东亚的日本、朝鲜均曾效法中国举行科举制。近代的欧美文官制度也借鉴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欧洲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考点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知识点一废宰相设内阁1.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2)措施(3)影响2.内阁的出现(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2)过程(3)评价【图解历史】 明代中央官制示意图知识点二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1)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2)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3)康熙帝时,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2.设立(1)时间:雍正帝时。(2)目的:办理西北军务。3.职能(1)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2)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4.作用(1)提高了行政效率。(2)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知识拓展】 军机处的特点(1)“简”:指机构人员十分简单。(2)“勤”:指地近宫廷,便于宣召。(3)“速”:指办事速度快,效率高。(4)“密”:指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考法1明代内阁的特点和影响典例 (2012江苏单科,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解析A项是科举制度;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B项错误;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到嘉靖皇帝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C项错误。内阁地位虽有变化但始终是皇帝的咨询机构,职能基本未变;D项正确。答案D【方法突破】明考点明朝的内阁制抓关键“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定方法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一般是依托教材主干知识或重要历史现象,运用文字材料叙述历史现象或历史结论,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教材以外的史实,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据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历史结论或者论证历史现象。【史论链接】 明朝的内阁制特点和影响1.特点(1)变动性;大学士员额,多寡不均,视皇帝好恶而定。(2)附属性:内阁权力因皇帝委任与否而有轻重之别,内阁权力出自皇帝授予,不能独立行使。(3)个别性:大学士间彼此没有隶属关系,责任亦不连带,各自独立以己见辅佐皇帝。(4)非法定性: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2.影响(1)助长君主专制。(2)助长君主荒政。(3)形成宦官弄权。(4)演成朋党倾轧。(5)导致政风因循。考法2清代军机处的特点及影响典例 (2013江苏单科,5)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解析从题干材料信息“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可知B项正确。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扩大,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国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由此可知A、C、D项表述错误。答案B【方法突破】明考点军机处的职能及特点抓关键“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可知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扩大,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国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定方法文献史料类试题:重点是读懂材料内容,提取关键信息。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得出答案。【史论链接】 清代军机处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1)从建制来看,军机处原并非是国家机关,设置非常简单。(2)从官制来看,军机处体制特殊,有官无吏,其官制也颇为简练,没有实际定员,都由皇帝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增减。(3)从职掌来看,军机处作为中枢机构,自创建之后,便赞襄军国机要。(4)从军机处与内阁的区别来看,作为清朝辅政机关,双轨制的内阁与军机处发挥各自的作用。2.影响(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2)逐步取代了满族贵族议政制度,削弱了内阁承旨出政的权力。(3)加强了雍正的统治,为迅速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提高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效率。考法3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和影响史料研读史料一明太祖有次召见各郡富民时说:“汝等居田里、安享富税者,汝知之乎?今朕为尔主,立法定制,使富者得以保其富。”史料二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史料三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1.史料一中信息“今朕为尔主,立法定制,使富者得以保其富”体现了明朝政权性质,说明了封建王朝为地主阶级承担对农民实行更加严酷的强制措施,以便保证地主对农民的剥削。2.史料二中“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说明了中国君主专制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3.史料三主要体现了梁启超对“古代专制政治发展趋势”的论述。1.根据史料一分析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提示:统治阶级通过强化君主专制保护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维护其政治统治。2.根据史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提示:(1)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采用高压恐怖手段维护统治,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落。(2)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史论归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根源及影响1.根源明清封建专制的加强,归根到底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和租佃制的发展以及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产物。明清时期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已步入晚期,地主阶级的腐朽性以及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日益明显,封建社会的基础很不稳固。因此,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国家政权进一步加强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封建统治,以保证地主对农民的榨取。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就是适应封建社会晚期地主阶级的这种需要而出现的。2.影响(1)积极影响: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消极影响从目的看,它是为了维护渐趋衰落的封建制度和“家天下”的皇族统治,具有历史的反动性。从措施看,它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违背了时代潮流,束缚了社会生产力,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一汉到元地方制度的演变1.(2018淮安高考信息卷)元史载:“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每省置丞相一员,从一品;平章二员,从一品。”材料表明元朝()A.正式建立后开始走上统一全国的进程B.创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在统治区域范围内全面推行行省制度D.地方行政管理上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解析题干材料主要体现了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它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创造,故D项正确。答案D考点二三省六部制2.(2018镇江模拟)下列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中部门之间隶属关系准确的是()解析尚书省下辖六部,故A项正确;尚书省下辖六部,六部并不隶属于中书省和门下省,故B、C、D项错误。答案A考点三古代选官制度3.(2017南京模拟)王符潜夫论考绩:“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名家不相副,求贡不相称,富者乘其财力,贵者随其势要,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凡在位所以多非其人,而官听所以数乱荒也。”材料反映出()A.察举制弊端日益暴露B.孝廉的标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C.九品中正制难以持续D.分科取士难以选拔高素质人才解析材料“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表明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材料暴露出来的是察举制的弊端,故A项正确;材料“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表明当时的察举制没有依据孝廉的标准,而不是孝廉的标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科举考试采取分科取士,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答案A4.(2017江苏苏州调研)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B.提升社会文化水平C.注重鉴别官员道德水准D.促进社会阶层流动解析曹操创设九品中正制之初,在纠正东汉末年察举征召制的弊端和选拔人才方面,确实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为曹魏集团聚集了大批的人才,故A项正确。答案A5.(2017盐城调研)中国近代学者罗振玉在评价某制度时说:“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这一制度()A.最早开创于夏商时期B.以父系的血缘关系为基础C.有利于实现中央集权D.最突出的特点是等级森严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可知,该制度为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最早开创于隋唐时期,故A项错误;科举制以才学作为选官的标准,而非血缘门第,故B项错误;科举制将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归中央,有利于实现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科举制最突出的特点是公平、公开,故D项错误。答案C考点四明朝内阁制6.(2018南京、盐城模拟)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这说明当时()A.六部停止了运行机制B.内阁获得了官吏任免权C.相权日益受阁权抑制D.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解析“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表明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故D项正确。答案D考点五军机处7.(2018江苏南京、盐城调研)关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学术界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宗曰:“(隋文帝)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朕意则不然,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材料二(嘉庆曰)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皇考高宗纯皇帝临御六十年,于一切纶音宣布,无非断自宸衷,从不令臣下阻挠国是。即朕勤政以来,办理庶务,悉尊皇考遗训而至用人行政,令出惟行,大权从无旁落。(清)梁章钜枢垣纪略材料三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而王亚南则认为是完全的君主专制。他指出,中国的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专制政治的产物。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钱穆与王亚南的分歧请回答:(1)据材料一,与隋文帝相比,概括指出唐太宗在处理政事的做法。(2)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政治的主要特点,该特点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钱穆与王亚南对中国古代中央运行机制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信息归纳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结合所学分析得出君主高度集权;第二小问,据材料二“(嘉庆曰)我朝列圣相承”“皇考高宗纯皇帝”结合所学得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第(3)问,分别从正反两个角度分析论证。表述成文;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只列举制度,没有阐释不得分。答案(1)做法:信任群臣;集体筹划。(2)特点:君主高度集权。本质:封建制度走向衰落。(3)论点方面论据方面论证方面钱穆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是一种开明的专制,不由皇帝一人意志决定。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重视朝议,强调相互配合。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强调分工明确,权责清晰。隋唐时期施行科举制,把任命官吏和选拔人才结合起来。表述成文;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只列举制度,没有阐释不得分。王亚南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就是完全的专制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全国政务都由皇帝决断。清朝设立军机处,将军政大权完全集中皇帝手中。课后巩固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5分,共75分)考向一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1.(2017南通考前)西汉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朝廷令诸王不得治民,官员皆由朝廷任命,不得自置王侯,在封地仅能收取租税,成为一批不劳而食的寄生虫。由此可推断西汉政府()A.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彻底解决了分裂问题C.强化了郡国并行体制 D.消除了地方割据根源解析解题关键在于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为“诸王不得治民,官员皆由朝廷任命”“王侯在封地仅能收取租税”,由此可见“七国之乱”以后地方诸侯的权力已削弱,中央集权大为加强;当时仍保留王侯的封地,而古代中国地方割据的主要根源在于分散性的封建自然经济,“彻底”“消除”不符合史实。故B、D两项错误;C项则是对材料和史实的误解。答案A2.(2017江苏高考压轴卷)据江苏尹湾汉墓出土的考古文物集簿记载,当时东海郡有“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乡百七十,百六,里二千五百卅四,正二千五百卅二人。亭六百八十八,卒二千九百七十二人”。此记载()A.说明封国仍是朝廷的严重威胁B.佐证了西汉时期曾在地方分封诸侯C.表明西汉以前郡县制尚未推行D.填补了县以下基层机构的史籍空白解析解题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当时东海郡有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侯国是分封制的结果,说明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故选B项。A项材料没有体现;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D项表述过于夸大此史料的价值。答案B3.(2017南通、扬州模拟)2016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 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A.文献史料真伪难以辨别B.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C.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D.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解析对刘贺的不同评价依据“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等实物史料,表明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故选B。材料并未涉及对文献史料真伪的评论,故A项错误;材料已对刘贺有了明确的评价“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故C项不符;D项和材料主旨不符。答案B4.(2017南京学情卷)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该同学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解析从材料中“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可知,行省制作为郡县制的演变发展,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权力的矛盾问题,故C项正确。答案C5.(2018无锡模拟)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元史地理志一的材料:“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边疆地区设置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A.元朝推行民族融合政策B.元朝边疆经济得到发展C.元朝进行政治制度创新D.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解析民族融合政策是指政府实行的推动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政策,材料中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有关元朝边疆经济发展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虽涉及元朝对边疆的管辖,但没有涉及具体的管辖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中“唐所谓羁縻之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说明元朝在历来由少数民族统治的一些地区,也征发赋役,正式划入了元朝版图,故D项正确。答案D考向二古代君主专制的演变6.(2018苏锡常镇四市调研)贞观四年,唐太宗问政于张玄素。玄素曰:“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於此如其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材料表明,张玄素()A.痛陈隋室苛法之弊 B.反对君主独断专行C.主张实行分权制衡 D.建议扩大取士范围解析材料中张玄素认为隋朝出现动乱是由于君主独断专行所致,表明张玄素反对君主专制,故选B。答案B7.(2018无锡模拟)据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命人“宣敕示祎之”。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副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武则天时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B.唐代三省六部制度有效约束了君主的专权C.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D.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解析唐朝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是中书草拟、门下审核和尚书执行,武则天的敕令没有经过这些运行程序,故C项正确。答案C8.(2018苏州模拟)有学者指出“从汉朝到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下列选项能反映此材料观点的是()A.魏晋九品中正制 B.隋唐三省六部制C.元朝设立中书省 D.清朝设立军机处答案B考向三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9.(2018盐城模拟)后汉书章帝纪记载:“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材料体现的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据“茂才、孝廉”可判断描述的是察举制。答案B10.(2018常州模拟)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A.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B.都把选官标准定为考试成绩C.都把才德具体化,难以操作D.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解析察举制、九品中正制都属于推荐制,主观随意性较大,对荐举者更是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故D项正确;A项只符合九品中正制;B项为科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操作难度并不大,而且操作难度并非走向反面的原因,故C项错误。答案D11.(2018苏北四市调研)763年,唐礼部侍郎杨绾上书皇帝说:“进士者皆育当代之学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默写填空)。又投牒自举(自己报名参加考试),非古先哲王侧席待贤之道。”要求“明经、进士及道举并停”,恢复古代察举孝廉的方法。杨绾认为科举制()A.考试内容有失偏颇 B.选拔标准不合时宜C.选才路径沿袭传统 D.录取原则公平公正解析材料中“进士者皆育当代之学而不通经恢复古代察举孝廉”可知作者认为考试内容有失偏颇,故A项正确;科举制以考试作为选拔标准,体现了公平公正,故B项错误;材料“进士者皆育当代之学而不通经史”认为没有体现沿袭传统,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录取原则公平公正,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8常州模拟)孙中山认为:“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唐宋至明清之间的考试,不符合此评价的是()A.选才制度的程序公正 B.科目一直不合时用C.试题的体裁屡有变化 D.选拔出了很多人才答案B考向四内阁制度13.(2018盐城调研)明朝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上)云:“中外大小臣工上封事,外有通政司,内则会极门,俱有号簿,惟内阁独得进密揭,盖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这反映出明代内阁()A.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B.通过“密揭”,获得决策权C.对其它中央机构有一定牵制D.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解析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自始至终都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没有成为中央的正式行政机构,故A项错误;内阁有参与权,但是无决策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内阁独得进密揭,盖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可知,内阁作为特殊的皇帝内侍机构享有一定的决策参与权,对中央其他机构形成制约,故C项正确;清雍正时期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到达顶峰,故D项错误。答案C考向五军机处14.(2018泰州调研)梁章钜枢垣记略规制:“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这一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A.极具机密性 B.参与军政决策C.办事效率高 D.办理军政要务解析据“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等信息可知,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保密性强,故A项正确;军机处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但只跪受笔录,没有决策权,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并非强调军机处办事效率高和办理军政要务,故C、D两项错误。答案A15.(2018苏州高新区模拟)据记载:“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值缮写。后名军机处。”材料说明了()A.内阁随着军机处的建立而废止B.军机处由内阁演变而来C.雍正时期军机处成为中枢机构D.军机处因时势变化而设解析据“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直接推断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内阁废止及军机处是否成为中枢,故A、C两项错误;材料只说“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而且后面的信息明确指出军机处是为适应西北军务而设的,从材料中不能看出军机处是由内阁演变而来,故B项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5分)16.(2017苏州期初调研)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材料二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4分)(2)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9分)(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6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得出答案。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得出答案。第(3)问,根据材料三“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得出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制度。第(4)问,由过去贵族政治的世袭转为官僚政治的皇帝直接任命,必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统一国家的巩固与稳定的角度归纳回答。答案(1)变化:从分权到集权;从世袭到任命。(4分)(2)说明:秦朝:实行朝议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或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汉朝:儒学成为正统,“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9分)(3)理由: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6分)(4)作用:官僚政治为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有利于稳定政体;官僚政治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和抑制暴政;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