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课时规范练13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71643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6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课时规范练13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课时规范练13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课时规范练13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规范练13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高考题组(2018天津卷,34)读图文材料,完成12题。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1.依据上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2.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答案1.D2.A解析第1题,甲、乙、丙位于同一河谷地带,降水量、地质构造相同,植被覆盖率影响不到基本地貌,A、B、C三项错。图中显示,三地地貌形成的基岩不同,石灰岩、页岩、砂岩岩石坚硬程度不同,受侵蚀程度不同。页岩、砂岩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石灰岩易溶于水,易形成喀斯特地貌。选D项。第2题,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的两个古河床沉积物显示乙地为河流阶地中的堆积阶地;沉积物高度不同、形成时期不同,显示其形成不是连续性的,排除B、D两项。结合图示可知,该地貌是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河床裸露接受沉积形成的。(2015山东卷,1112)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34题。地层新老关系地层代号观测点坐标C(313813N,1175012E)(313754N,1175059E)D(313810N,1175019E)(313757N,1175052E)S(313805N,1175032E)(313801N,1175043E)3.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A.南北方向B.东西方向C.西北东南方向D.东北西南方向4.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答案3.D4.C解析第3题,根据题干和表格信息,绘制构造线和考察点位置示意图,可判断D项正确。第4题,如图所示,该地质构造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C图符合。5.(2015安徽卷,28)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风力堆积B.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答案C解析甲为湄公河入海口处形成的湄公河三角洲,为河流下游流速降低,从上中游挟带而来的泥沙随着流速降低沉积下来所形成,故C项正确。6.(2014上海卷,)地貌影响城市布局,制约其空间拓展方向。读杭州湾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杭州湾(澉浦以东)为喇叭状的三角湾,长期以来,北岸受到冲刷侵蚀,南岸不断淤涨(1)描述杭州湾北岸、南岸岸线的凹凸形状特征。(2)分析杭州湾北岸容易遭受侵蚀的主要原因。(3)比较杭州湾北岸和南岸的城镇、公路距岸线的远近差异,并阐述杭州湾北、南两岸城镇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答案(1)北岸岸线向陆地凹,南岸岸线向海湾凸。(2)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海浪向北偏折,使北岸易于遭受侵蚀;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北岸成为迎风岸,也易遭受海浪的冲刷。(3)距离远近差异:杭州湾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很近,甚至紧贴岸线;而杭州湾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相对较远。北岸建设需注意问题:由于杭州湾北岸易于遭受海浪冲刷,岸线向后退缩,城镇与公路建设应该向背离岸线的方向拓展,采取措施防治海岸崩塌、后退。南岸建设需注意的问题:由于南岸快速淤涨,滩涂面积较大,城镇建设中可以适当利用滩涂荒地;注意保护滩涂湿地生态环境。(任答一点即可)解析第(1)(2)题,杭州湾的形成主要与海浪侵蚀有关,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右侧侵蚀力强,再结合夏季东南季风的推波助澜,导致北岸侵蚀严重,再根据图示可知答案。第(3)题,距离远近的差异根据图示可见。结合(1)(2)题,可推测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模拟题组(2018山东菏泽上学期期中)岩层的空间方位通常用倾角和倾向来描述,如下图中“50”表示岩层与水面线成50夹角且向东倾斜。读图,完成78题。7.甲处从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来看分别是()A.山谷和向斜B.山脊和背斜C.山谷和背斜D.山脊和向斜8.甲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外力沉积地壳下沉外力侵蚀B.外力沉积地壳挤压外力侵蚀C.地壳下沉外力沉积外力侵蚀D.岩浆侵入岩石变质外力风化答案7.D8.B解析第7题,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地表形态上看是山脊;据图示岩层空间方位判断,其地层下凹,从地质构造来看属于向斜。故选D项。第8题,甲处为向斜山,地层为沉积岩层,外力沉积形成;地层形成后受地壳挤压形成向斜;后因槽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但山顶部位遭受了外力侵蚀。故选B项。(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三)火山活动在时间上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之分。火山喷发会喷出大量玄武岩质的火山砾(渣)、火山砂、火山灰以及熔浆,颜色呈灰黑色。比较粗的部分在火山口附近降落或者停止运动,细小的火山碎屑等可以随风飘至远处降落。下图示意山西省最大盆地大同盆地(远古时期为大同湖)局部区域地质剖面情况。据此完成911题。注:湖相即在湖泊地区出现的沉积相。9.该地地质历史上火山的活跃期有()A.1次B.2次C.3次D.4次10.促使火山碎屑层形成的直接地质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海水堆积C.火山喷发D.湖泊堆积11.该地不存在的地质作用是()A.火山活动B.断层活动C.流水堆积D.风力堆积答案9.D10.D11.B解析第9题,图示火山碎屑层有4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则可以判断有4次火山活跃期。第10题,火山碎屑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结合文字材料“随风飘至远处降落”可以判断,火山碎屑随风飘至远处,在湖泊堆积形成火山碎屑层。第11题,由火山熔岩可以判断该地经历了火山活动;由湖相层和上题可知,该地有流水堆积;由黄土层可以判断,该地有风力堆积;该地地质剖面并没有明显的位移,故没有断层活动。(2018山东临沂上学期期末)我国传统村落指民国以前建村,较好保留了历史沿革,村落内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风民俗,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下图示意河南传统村落分布。据此完成1213题。12.造成河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B.地形C.气候D.文化13.河南省中西部传统村落保留数量多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出少B.中原文化历史悠久C.交通不方便D.现代化农业水平高答案12.B13.C解析第12题,由图可以看出,河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差异主要表现在传统村落基本集中于海拔2001000米且相对高差较小的位置,这样的位置不仅可以建房生活,还可以防黄河水患被淹,可见,地形条件是主要因素,选B项。第13题,河南省中西部传统村落多位于海拔较高处的山区,由于交通不方便,受人类干扰少,保留数量多。下图为北京市泥石流危害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415题。14.甲、乙两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达()A.49毫米B.99毫米C.149毫米D.199毫米15.依据泥石流发生条件,推测乙地区()A.地势平均,降水丰富B.地形陡峻,降水丰富C.降水丰富,植被茂密D.地势平坦,植被稀少答案14.C15.B解析第14题,读图可以看出,甲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0750毫米,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00850毫米,甲、乙两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值范围为50150毫米,所以甲、乙两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最接近150毫米,故C项正确。第15题,泥石流发生的基本条件是地形陡峻,松散碎屑物质多,暴雨等洪水来源则是主要的诱发条件。图中显示乙地为泥石流危害重点区,说明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充分,故该地地形陡峻,由图可知该地降水量丰富。选B项。16.(2018山东潍坊上学期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河流曲流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坦、物质软硬适度的区域,但在太行山崇山峻岭的峡谷中竟然也穿行着这种曲流。考察发现,地质史上太行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流,后期缓慢隆起形成高大山地。曲流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因受到人类的干预而越来越多,许多曲流景观正在消失。图1示意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上的曲流,图2示意分布在太行山区深邃峡谷中的曲流。(1)推测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地表曲流分布较多的自然原因。(2)阐述太行山区峡谷中曲流的形成过程。(3)分析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几乎见不到曲流的人为原因。答案(1)高原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流在侧蚀和堆积作用下易形成曲流;草原土壤多植物根系固结,河岸抗侧蚀能力较强,曲流形成后能够得到长时期的保留。(2)太行山区在地质史上地形平缓,河流形成曲流;后来,地壳缓慢抬升形成太行山,河流落差不断加大,河流不断下切侵蚀形成峡谷,原来的曲流形态保留在峡谷中。(3)修筑防洪大堤,使曲流难以形成;对曲流进行人工裁弯取直以利于防洪和航运,使曲流难以保留。解析第(1)题,主要从平坦河段侧蚀作用明显、河岸抗侵蚀能力大小等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地质史上太行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流,容易形成河流曲流;后期河流随地质抬升作用下切形成峡谷。第(3)题,长江中下游平原几乎见不到曲流的人为原因应从防洪、航运等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