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七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4讲两极格局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69357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七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4讲两极格局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七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4讲两极格局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七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4讲两极格局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讲两极格局的形成(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从l9451950年美国的对欧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光荣孤立”式的远距离操控、以政治经济援助为重点的有限卷入欧洲事务和以军事援助为重点的全面卷入欧洲事务。美国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遏制苏联的需要 B欧洲经济的复兴 C美国实力的下降 D美欧联合的实现21949年7月,苏共中央表示,支持将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一书从苏联各图书馆中清除的提案,此提案认为该书“千方百计地粉饰英美在二战期间的政策,夸大英美在战胜德国法西斯中的作用,贬低苏联的贡献和作用”这一做法() A与冷战宣传的政冶需要直接相关 B表达了苏联认为美国援助别有用心 C有利于史学研究坚持真实性原则 D是苏联党内政治斗争加剧的典型体现31950年,美国某政府官员说:“只有在实践上重申我们的基本价值,国内、国外皆然,我们方能保持自身的完整与正直,而这正是挫败克里姆林宫真正的根本。”材料表明美国冷战的目的是() A传播美国价值观颠覆苏联制度 B公开干涉世界各国内政以称霸全球 C武力颠覆苏联政权以遏制共产主义 D以道德方式确保在欧洲的经济利益4学者王耀东认为:“战后欧洲的分裂不从杜鲁门主义开始,亦不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开始,而应从马歇尔计划的酝酿和实施开始。”其依据是,马歇尔计划() A旨在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B导致欧洲出现两个经济集团的对立 C最早公开发出对苏联“冷战”信号 D造成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对峙局面5苏联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中写道:“战后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争霸世界的目的”。这“两种武器”主要表现为()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建立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和铁幕演说 C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和华约组织的建立6华沙条约序言宣称: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华约组织的成立() A使德国一分为二 B打破美国经济封锁 C加剧了冷战程度 D致力维护世界和平7某学者认为: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大倒退,这一现点的依据是这两个事件() A导致欧洲和世界走向分裂 B直接导致冷战的开始 C增强了世界战争的威胁 D导致世界经济的衰退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称:“当美国在撤离欧洲时,苏联却正在使自己在其东欧保护区处于稳固地位。由于苏联努力追求这些目标,便与西方列强发生了直接的愈来愈尖锐的冲突。”这种“冲突”在20世纪60年代的突出表现是() A西德和东德的建立 B柏林墙的修建 C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D越南战争爆发9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10刘金质在冷战史中把冷战分为五篇:冷战的开始(19451949)、冷战的扩展(19501962)、冷战中的缓和(19631979)、冷战再现(19801984)、冷战的结束(19851991)。下列史实对应错误的是() A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冷战的扩展: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C冷战中的缓和: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解决 D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1冷战期间,不少历史学家批评北约和华约间的军备竞赛使地区冲突有转变成超级大国核对抗的危险。而冷战结束后,赞扬北约和华约具有避免冲突升级的能力成为学术发展潮流。这反映了() A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大战的爆发 B学术界力图对冷战作出辩证评价 C历史研究不可能得出一致结论 D意识形态决定学术研究的水平12下图是一幅关于冷战的讽刺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对这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第12题图 A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 B两极格局承认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处与合作 C美苏两极处于相对均势及“核恐怖平衡”状态 D两极格局孕育着多极化趋势二、非选择题13二战结束后,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对手,形成了两极格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5年后,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需要安全保障,但是,它们对此的解释各不相同。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1947年2月,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了所谓的“烂苹果理论”,后来被称为“多米诺理论”(一个国家倒向共产主义,将在周边国家产生“多米诺”效应)。它主导并困扰着美国的对外政策达整整一代人。摘编自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材料二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題仍给世界安全带来成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摘编自沃尔特拉菲博尔冷战结束了吗?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所学知识,指出1945年后苏联和美国为了各自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并概括美国为防止“烂苹果理论”在亚洲的扩散而采取的实践活动。(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冷战仍在继续”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美苏“冷战”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4美国学者梅尔文莱夫勒将美苏冷战称之为“人心之争”,即制度认同和选择意义上的竞争和对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来确保持久的和平。但是随着冷战的兴起和东西方的分裂,美国开始重新界定其全球责任和世界领袖角色,美国的责任变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这也成为那个时代美国精英的普遍信念,并一直主导了冷战时代美国的角色认知。凯南在其著名的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中称:“有思想的美苏关系观察家没有理由对克里姆林宫向美国社会提出的挑战感到抱怨,相反,他应该对上帝表示一些感谢。上帝通过把这一无情的挑战摆在美国人民面前,已经让这整个国家的安全依赖于他们团结和接受历史明确赋予他们的道德与政治领导责任上。”摘编自王立新美国的冷战意识形态:内容和作用材料二冷战格局对于推动世界体系的重构具有正面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为原殖民地国家和其他受制于西方的落后国家走上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正如冷战史学者文安立所言,“美苏干涉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和国内结构,第三世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则孕育其中。若非冷战,当今的非洲、亚洲甚至拉丁美洲恐怕不会是这个样子”。“华盛顿和莫斯科都需要改造这个世界以证明它们意识形态的普世性,而新兴国家则为它们的竞争提供了场所”。然而,即使在冷战过程中,世界体系的重构仍然按其固有的规律调整着世界历史运动的各个层面,其中包括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国际政治朝多极化方向的发展。摘编自余伟民“冷战”的起源与终结世界历史的视角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初期美国的“全球责任”定位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格局与世界体系的重构”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第七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4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一、选择题11.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二战后美苏由盟国变成了对手,美国对欧洲的政策变化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2A【解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两国由盟友变成对手,1947年,“冷战”正式开始。材料中苏联对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一书的态度,可以说明这一做法与冷战宣传的政冶需要直接相关,A正确。苏联这一做法是冷战的需要,并不能说明苏联认为美国援助别有用心,且二战期间,英美苏都参加了反法西斯联盟,共同反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B错误;这一做法不利于史学研究坚持真实性原则,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苏联党内政治斗争,排除D。故选A。3A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发动冷战的目的。由材料“重申我们的基本价值,国内、国外皆然”可以看出,美国通过冷战传播自身的价值观并欲借此颠覆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故选A项。B项不符合史实;C项不符合冷战的特点;材料中并没有提到美国在欧洲的经济利益,D项错误。故选A。4D【解析】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的原因,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民主化”“私有化”“绝路、死路”等信息可知材料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故D正确。其它选项不合题意,排除。5A【解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根据材料可知本题涉及的时间是美苏冷战,“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争霸世界的目的”指的是经济和军事方面,故A项正确;杜鲁门主义是美苏之间在政治上对峙的表现,故B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不是美苏冷战的表现,故C项错误;华约是苏联为首的军事同盟, D项错误。故选A。6C【解析】本题考查华约组织的成立。依据题干材料“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结合所学可知,苏联为了与美国对抗,建立了华约组织,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加剧了冷战程度,故C项正确;A项是美苏冷战的影响,与题干无关,应排除;B与材料不符;材料中苏联打着“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的旗号,实质是成立华约是为了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抗,D项错误。故选C。7A【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欧洲和世界走向分裂。故答案为A项。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排除B项;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从分散走向联合,C项不能作为这一说法的依据,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8B【解析】本题考查冷战的影响。柏林墙的修建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球争霸在政治领域的深刻反映,故B项正确;1949年,西德和东德先后建立,时间早于题干时间,故A项错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从成立伊始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争锋相对的对抗,故C项错误;越战主要是美国和北越两者之间的问题,与苏联无直接关联,D项错误。故选B。9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历史终结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故本题选C。1992年十四大中国提出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故不选A;B、D说法题干没有体现,故不选。10C【解析】本题考查对冷战的理解。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导弹危机在1962年,不属于冷战中的缓和阶段,故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在1947年,属于冷战的开始阶段;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在1955年,属于冷战的扩展阶段;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在1990年左右,属于冷战的结束阶段,A、 B 、D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11【解析】本题考查对冷战的评价。材料表明,冷战结束后学术界对冷战的评价发生了变化,反映出学术界用发展和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冷战,故B项正确。A、C是表面现象,D表述错误。故选B。12C【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影响。从漫画反映了美苏军事力量的均衡,因此都不敢发动战争,故C项正确。A项中的“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从漫画中无法得出;B、D两项也与题意无关。故选C。二、非选择题13(1)起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相互猜疑。(2)措施:苏联:与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东欧诸国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建立华约。美国:主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关贸总协定。实践:敌视新中国;发动朝鲜战争;发动越南战争;扶植日本。(3)原因:原有长期压抑矛盾的爆发;两极格局解体后出现新矛盾、新冲突;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4)启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和平解决国家之间利益冲突。14(1)表现:实行马歇尔计划、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动机:主宰资本主义世界,对抗苏联,遏制共产主义。(2)影响:造成欧洲分裂和长期对峙;促成美国对西欧的援助和合作;推动了西欧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3)影响:给世界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4)机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发挥大国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