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7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68451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7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7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7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7讲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一、选择题(2018山西师大附中诊断)“牧童经济”是指对资源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12题。1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造成()A人类征服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2下列问题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土地沙漠化B资源短缺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牧童经济”反映以人类的发展为中心,疯狂掠夺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第2题,“牧童经济”模式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的行为对生态的破坏,而破坏性地震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答案:1.B2.C(2018浙江温州中学模拟)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针对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34题。3该农业生产模式,将()A因地制宜,减轻盐碱化 B降低区域整体海拔C减轻农民劳作负担 D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4最适宜推广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A三江平原 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该农业生产模式是鱼塘台田模式,既解决了农业生产的土地问题,又解决了土地盐碱化问题,减少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因地制宜发展农业,A对。塘泥筑台田,对该地的整体海拔没有影响,B错。该生产模式没有节省人力的机械设施,不能减轻农民负担,C错。生产过程中没有农药的使用,不会加重农药污染,D错。第4题,读图,根据图中的农作物类型分析,小麦、玉米是北方作物,C、D错。三江平原不适宜棉花生长,A错。华北地区有土地盐碱化问题,需要淋盐改造土壤,B对。答案:3.A4.B(2018北京朝阳区期末)2015年秋季东北的一次严重雾霾引起社会关注。专家指出,部分地区农民焚烧秸秆是导致雾霾加重的原因之一。下图为某农业区秸秆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5图中分别表示()A饲料、肥料、燃料、废弃物 B饲料、燃料、肥料、废弃物C肥料、饲料、废弃物、燃料 D肥料、燃料、废弃物、饲料6东北地区发展沼气的不利条件是()A原料不足 B冬季寒冷漫长C日照不足 D科技水平较低7以下解决秸秆问题的措施最利于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是()A政府定期进行收购,作为造纸工业原料B将秸秆作为燃料,为农民提供生活用能C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促进秸秆综合利用D强制农民将秸秆直接还田,恢复土壤肥力解析:第5题,结合图中各环节的关系,可以得出为饲料,为燃料,为肥料,为废弃物。第6题,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热量不足,不利于发展沼气。第7题,政府定期进行收购,作为造纸工业原料,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若将秸秆作为燃料,为农民提供生活用能,会污染大气环境;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会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强制措施不可取。答案:5.B6.B7.C下图为产品生命彗星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对废旧产品进行处理的最佳选择是()A BC D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环节投资大,技术含量高B环节适合布局在经济发达地区C环节的优点是无污染D该生产方式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环节是用户对商品合理使用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不追求迅速更新换代,是最合理的利用方式。是由产品服务商对损坏的商品进行修理,再利用,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合理。是由产品再生商进行重新翻新、包装,使本已达到使用寿命的商品重新进入流通使用环节,不合理。是对废旧产品的零部件进行翻新,重新进入市场,也会带来很多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不合理。环节是对废旧产品直接填埋、焚烧,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不合理。综合分析可知,A最佳。第9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两环节不需要大量投资,技术含量也比较低,A错;环节是对商品或零部件重新包装使用,不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可以布局在经济欠发达地区,B错;环节直接填埋、焚烧,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C错;从整个流程看,实现了废弃物的重复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故D对。答案:8.A9.D(2018天津滨海六校联考)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崎岖,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了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世界四大农业遗产之一。读示意图回答1011题。10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A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 B修建温室改善热量C兴修排灌水利设施 D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11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A能灵活地适应市场 B农产品的类型多样C提高了生产效率 D稻鱼共生,保护环境解析:第10题,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发,故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兴修排灌水利设施。第11题,注意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实现减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目的。答案:10.C11.D二、综合题12(2018南通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晴隆县是贵州典型的石漠化地区,这里沟壑纵横,山上石头与野草伴生,几乎没有高大乔木。复杂的地质条件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材料二下图为晴隆县地形图。(1)简述晴隆县的自然地理特征。(2)分析导致晴隆县石漠化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3)为加快该县脱贫致富步伐,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1)自然地理特征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五个方面进行针对性描述。(2)人口问题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过度增长的人口会给环境、资源造成压力;该地属于农业区,过度开垦、过度樵采问题明显;过度开矿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3)根据设问可以推测是分析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两个方面。针对石漠化,要恢复植被,保持水土;针对过度开垦,需要退耕还林还草;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缺乏,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有对应措施;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旅游业等。答案:(1)以高原、山地为主;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喀斯特地貌广布;径流量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植被稀疏);土层薄。(任答4点即可)(2)人口增长过快;过度垦殖;过度樵采;过度开矿。(3)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农矿产品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任答4点即可)13(2018信阳模拟)读青海省图(图甲)和青海省循环经济中的两大主导产业体系示意图(图乙)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青海省B地区牧场牧草变化表(数字越大,牧草质量越差)。等级比例(%)13级4级5级6级总面积(km2)1985年09.2652.1338.6111 1721997年0048.351.710 793材料二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并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1)图甲中B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草场退化,据表说明该问题的具体表现,并简述该地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2)在各循环经济工业园中,通过清洁生产,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说明该模式的主要效益。解析:(1)根据表格中数据,B地区草场退化的表现有草场总面积减少和优质牧草减少。主要治理措施是发展科技,培育优良品种;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加强草场资源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2)清洁生产模式的环境效益是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经济效益是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答案:(1)表现:草场总面积减少;优质牧草减少。措施:发展科技,培育优良品种;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加强草场资源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2)环境效益: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经济效益: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高考大题命题探源,主题探究(八)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学生用书P176纵观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综合题命题点分布可知,以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综合题主要有2017年全国卷T36(2)(3)(4)、2016年全国卷T37、2015年全国卷T37、2014年全国卷T36、2013年全国卷T36,出题频率略低于农业生产居第二位。主要命题点集中在生态问题(如2016年全国卷T37、2014年全国卷T36、2013年全国卷T36)和环境污染(如2017年全国卷T36(2)(3)(4)、2015年全国卷T37)两大方面。高考对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的考查仍将是命题热点,尤其是生态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其主要考查形式和考点如下:(1)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分布、危害及保护措施。(2)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环境污染的分布特点、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2016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解析:(1)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可通过图示信息获得,从栖息地的面积、连续性、变化方向等方面进行描述,注意要分别描述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2)材料说明不同时期的人类活动方式,对大熊猫栖息地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如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采伐作业,造成大熊猫栖息地面积缩小,碎片化严重。(3)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方式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可知,人类在开发和建设时,应尽可能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同时加强对植被的保护等。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松嫩平原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南以松辽分水岭为界,北与小兴安岭山脉相连,东西两面分别与东部山地和大兴安岭接壤。松嫩平原面积约18万km2,超过东北平原面积的一半,其中耕地面积约5.6万km2。松嫩平原盛产大豆、小麦、玉米、甜菜、亚麻、马铃薯等,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长期的耕作引发了很多环境问题。根据松嫩平原西部资源环境特点,当地人们建立了“稻苇鱼”种养模式。(1)分析松嫩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析松嫩平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3)结合上图分析“稻苇鱼”种养模式的生态意义。解析:(1)农业区位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2)过度砍伐、过度放牧、过度农垦、不合理排灌等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次生盐碱化等环境问题。(3)结合剖面图,主要从资源、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气候等方面分析。答案:(1)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水热充足(雨热同期);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面积广阔;河流及支流众多,灌溉便利。(2)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造成草场退化、沙化;过度开垦,造成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3)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稻田排水中携带的肥料被苇田中芦苇再次利用,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苇田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饵料;苇田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为稻田和鱼池提供了清洁的水源;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将湖中肥沃的底泥施入稻田,提高了稻田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含盐量;调节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