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1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2节 人口迁移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 鲁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63814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1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2节 人口迁移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 鲁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1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2节 人口迁移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 鲁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1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2节 人口迁移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 鲁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本节教材分析本章第一节中人口增长主要讲述人口的自然增长,实际上,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的机械增长也能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人口迁移也改变着迁入地和迁出地人口的分布状况,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针对人口移动从概念到原理,从历史到现实。第一目“人口迁移”主要讲述了人口迁移的概念以及世界人口迁移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图文并茂呈现世界人口迁移历史过程。第二目“人口流动”在正文中主要是针对我国近年来“民工流”现象,用知识窗介绍国际上广泛影响的“外籍劳工”现象。第三目“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重点阐述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由现象到本质,增强了教材的内在逻辑。(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4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3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三)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移动的动因(四)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建议安排2课时。 人口迁移的原因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中是没有要求的。但在其人口问题的学习中,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学习中,都会涉及人口在不同地区间流动的问题。高中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把对人口迁移现象的认识条理化,使学生能够比较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人口迁移现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采用结合实例讲述的方法。结合实例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归纳法,即先引入人口迁移的实例,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实例,引导学生得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第二种是演绎法,即先提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每一条原因,使用人口迁移的实例进行验证和说明。对于第一目“人口迁移”,由于这部分内容与历史学科紧密结合,可加强学科间的综合,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相互交流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第二目“人口流动”,可让学生阅读知识窗,展开讨论。过于“民工流”的教学,可以采取课堂讨论形式进行。对于第三目“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可采取先让学生讨论、辩论或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引言: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全国各地的人口源源不断地迁入,人口迅速增长,到1999年底,该市人口达到119万,深圳市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商贸和旅游城市,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深圳市总人口700.9万,其中户籍人口124.9万,外来人口577万,占总人口的82.1%。下图是改革开放前后深圳的变化图: 请思考:深圳市的人口增长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深圳市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导入:从全球来看人口的增长只取决于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但对一个地区来说,人口增长除了受出生率、死亡率的影响外,还受人口迁移的影响。导入二 二战之后,德国人在废墟中建立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但奇迹的背后却离不开大量外籍劳工的贡献,尤其是土耳其人。由于社会体制的差异,在上世纪、年代到德国打工的外籍劳工当中,土耳其人是最多的。目前在德国居住的土耳其人有万之多,居住在德国的年轻土耳其人不仅接受了德国的教育,他们也受到了德国足球的熏陶。为什么有人称土耳其国家足球队为“德国二队”?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今天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