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知能强化练11 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十年对峙(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62934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知能强化练11 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十年对峙(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知能强化练11 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十年对峙(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知能强化练11 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十年对峙(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能强化练(十一)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十年对峙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发起时,其立意在通过救人来救国;而1919年学生运动及其后续种种相关运动,则转为先救国后救人了。这种转变表明()A民族意识日益增强B社会矛盾发生改变C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十月革命影响扩大A从先救人来救国到先救国后救人,反映救亡压倒一切,体现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民族意识的增强,故A项正确,社会矛盾没有改变,故B项错误;是在民国初年,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了十月革命,故D项错误。2曾作为中国代表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的顾维钧主张:外交不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只能把谈判搞糟”。他的这一番认识旨在()A揭示国家主权至上的外交原则B指出外交的主要目的在于达成协议C说明绝对要求不利于国家利益D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寻找借口C由材料“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只能把谈判搞糟”可知顾维钧强调外交谈判中必须妥协,这与国家主权至上的外交原则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顾维钧强调外交谈判中必须妥协才能达成协议,并非强调外交的主要目的在于达成协议,故B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正确;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坚持维护国家利益,对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做法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可知材料中顾维钧的言论并非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寻找借口,故D项错误。3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这是一直为学界讨论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D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C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是在1922年的中共二大的反帝反封建纲领的提出,故A项错误;题干提及的是中共成立的前因和过程,非意义,故B项错误;题干中“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可知中共成立与之前的革命行动紧密相连,故C项正确;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后,故D项错误。4(2019四川绵阳模拟)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纲领()A迈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一步B是对实现共产主义宏伟目标的科学阐释C直接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D为反帝反封建的社会主义革命指明方向A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是符合中国革命实际需要的指导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实现民主共和国为目标,没有涉及建立共产主义事业,故B项错误;直接推动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的是中共三大党内合作方针,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革命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故D项错误。5胡适指出:民国十三年以后,国民党一度成为中国“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这四五年来,又逐渐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国民党成为中国“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的主要原因是()A北伐战争的胜利 B国民党的改组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共产国际帮助B北伐战争的胜利在1927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民国十三年”可知为1924年,结合所学,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党进行了改组,国共两党合作,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民党一大而非黄埔军校,故C项错误;共产国际的帮助是外部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6(2019广西钦州模拟)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说明()A工农运动推动大革命发展B政党联合产生了巨大力量C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成果D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成功B工农运动是大革命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由于国共合作推动工农运动,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成果,故C项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失败的,故D项错误。71928年6月,国民政府将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将旧京兆区各县并入河北省,改北平为北京。这主要是为了()A清除北洋军阀残余势力B淡化北京传统政治中心地位C遏制日本对华北的侵略D巩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地位D材料只是提及了地区改名,未提及裁军,故A项错误;设问考查的是“主要是为了”,B项只是一个小目的,错误;日本侵略华北是在1935年左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南京国民政府削弱北京的地位,实则巩固南京的政治中心地位,故D项正确。8下图是19271928年中共党员成分构成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C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B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导致共产党员绝对值锐减,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共产党党员工人比例下降而农民比例陡增,与毛泽东等深入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相关,故B项正确;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是解放战争时期与19501952年,故C项错误;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故D项错误。9(2019湖北武汉模拟)1930年,中共中央要求红军将湖南国民党军队“完全予以消灭”,切断武汉长沙铁路,牵制常德,夺取长沙,并攻占岳州,然后击溃江西方面主要敌军,占领南昌、九江,进而“向武汉中心前进”。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坚持秋收起义后红军的进军方向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正确地预判了革命的战略形势B秋收起义后,红军转战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山区,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切断武汉长沙铁路,牵制常德,夺取长沙,并攻占岳州占领南昌、九江向武汉中心前进”,表明了中共中央仍坚持城市中心的革命路线,故B项正确;同理,C项错误;城市为中心的革命路线,不符合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故D项错误。10(2019甘肃兰州模拟)苏维埃乡村追求一文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红军长征的胜利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C材料体现的是苏维埃在中国的发展,当时中国并未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故A项错误;红军长征胜利是进行了战略转移,保存了革命力量,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中国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故C项正确;国共两党合作与题目中“中国农村”“农民”的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11(2019湖南永州一模)1934年,有人在描述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变化时指出:苏维埃根据地出现以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这表明当时()A民主共和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主张B中共开始重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C苏维埃政权有着较为广泛的阶级基础D苏区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较大提升D据材料“1934年,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国共对峙,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并非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故A项错误;依所学,中共二大后中共领导工人运动失败后,意识到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农民意识的提高,而不是强调苏维埃政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C项错误;据材料“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可知农民从无知状态逐步具有民族民主意识,故D项正确。12(2019湖北武汉模拟)20世纪30年代,一批中外记者深入中国西北实地考察。1937年埃德加斯诺编纂而成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出版,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震动。这一现象反映了()A中国在二战中的客观地位B中共根据地建设引起国际关注C美英政府对日政策的转变D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外记者深入中国西北实地考察”,反映出中共根据地建设引起国际关注,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美英政府对日政策的转变,故C项错误;材料出现在红军长征完成后,没有体现出红军长征的影响,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面对深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统治集团内一部分官僚、士人,开始对东汉政权的前途感到担忧。安帝、顺帝统治时期不断扩大太学规模,顺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余人。各地郡国学校也纷纷建立起来,史称“四海之内,学校如林”。这些太学生们同官僚士大夫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太学也便成为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中心,太学生运动深刻影响了东汉政局。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材料二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为山东问题,既发之后,在未获满意解决之前,热血沸腾的学生自不甘罢休,政府的高压手段与顽固的态度,愈增加了他们的愤怒。5月5日,为援救被捕学生,继续要求惩办卖国官员,拒绝巴黎和约,实行罢课。上海、天津与留学日本的学生,以及南北名流、社会团体,一致支持。总统徐世昌为之所震慑,将被捕学生释放,各校复课,学生得到初步的胜利当日军蚕食华北诸省时,中国的领导人不能再保持和解了。未能阻止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激发了学生组织公开反抗不准示威游行的禁令。1935年12月9日,数千学生在北平游行,手持反日标语,并要求中国领导人停止内战及团结全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摘编自近代中国史纲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东汉太学生运动和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生运动对当时社会造成的影响。结合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就学生运动谈谈你的认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面对深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太学也便成为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中心”可知,东汉太学生运动的背景为外戚、宦官专权引发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统治集团内一部分官僚、士人,开始对东汉政权的前途感到担忧”,可见统治集团内部分有识之士对运动有所推动;同时,“安帝、顺帝统治时期不断扩大太学规模,顺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余人”,可知太学规模扩大也是运动背景之一。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背景有: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促成学生对政治的关心;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政府对外政策的软弱。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学生运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政策和国内政治走向。东汉时期,学生运动反对外戚、宦官专权,形成了对外戚、宦官专权的抨击浪潮;五四运动迫使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二九运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第二小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学生运动及学生运动的影响中我们可以认识到:青年学生是社会最富活力的阶层之一,学生关注时政并积极参政提高了社会对时政的关注度,有利于政府妥善处理社会问题;同时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也应警惕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对学生的利用。答案(1)东汉太学生运动背景:外戚、宦官专权引发政治危机;统治集团内部分有识之士的推动;太学规模扩大。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背景: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促成学生对政治的关心;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政府对外政策的软弱。(2)影响:学生运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政策,影响国内政治走向。东汉时期,学生运动是对外戚、宦官专权的反抗,形成了对外戚、宦官专权的抨击浪潮;五四运动迫使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二九运动则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认识:青年学生是社会最富活力的阶层之一,学生关注时政并积极参政提高了社会对时政的关注度,有利于政府妥善处理社会问题;同时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也应警惕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对学生的利用。14(2019江西南昌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年份党员人数年份党员人数1921年7月(一大)531934年30万1922年6月(二大)1951937年初4万1923年6月(三大)4321940年80万1925年1月(四大)9941945年4月(七大)121万1927年4月(五大)5.7万1947年12月270万1927年4月后1万1949年10月448万1928年6月(六大)4万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进行探究,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解析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人数减少的原因探究等,结合史实论证即可,注意史论结合。注意主题方向:就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现象,进行分析论证(1927年和19341937年)。就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少增多,选取任意两个时间段进行分析论证(19251927年;19271934和19371940年等)。选取增减各一个时期,进行分析论证。从总的变化趋势,看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奋斗中不断壮大。其他合理的论题。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原因略探论证: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也由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出现右倾错误,大革命失败。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5.7万急剧减少为1万。1934年,由于王明“左”的错误占据统治地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南方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加上长征路上,红军物资匮乏、道路险峻以及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损失巨大。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30万急剧减少为4万。总而言之:上述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大量减少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错误和敌人的绞杀两个原因共同导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