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8).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61142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学期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01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坍圮p 粗犷kun遒劲qi 自艾自怜yB熨帖y 巷道hng 憎恨zng敛声屏气bnC隽永jun 炽热zh 百舸g 装模作样mD哽咽y 瞋视chn 俨然yn 亘古不变ng1.B(A粗犷 gung C炽热ch D亘古不变n)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妥贴 窒息 山青水秀 天网恢恢 B恶运 寒喧 容销金镜 入不敷出C辽廓 磕绊 良晨美景 一愁莫展D蛰伏 渲泄 玉砌碉栏 惴惴不安C(C寥廓 良辰美景 一筹莫展 A妥帖 山清水秀B厄运或噩运 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噩运:坏的运气 寒暄 D.宣泄 玉砌雕栏)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究竟是什么成为淮南王的心魔,一定要放下书卷琴瑟,投进一场力所不及、世人 的叛乱呢?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 我精神的抚慰。中韩围棋再度交锋,韩国队实力不可小觑,中国队的水平 高超,行家估计中国队胜率较大。A胜地 不齿 给予 越发 B圣地 不耻 给以 更加C圣地 不齿 给予 更加 D胜地 不耻 给以 越发3C胜地是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圣地是宗教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不耻,不以为耻辱。不齿,不愿意提起,表示极端看不起。尤其,副词,表示更进一步。甚至,连词,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给予”与“给以”中, “给予”是及物动词,可带宾语,而“给以”则是不及物动词,故选“给予” ; “越发”与“更加”都表示程度加深,但“越发”往往与时间因素有关,如“这一月来,他越发瘦了” ,而“更加”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被媒体不绝如缕爆炒的演员吸毒、为虚假广告代言等新闻,严重影响演艺界声誉。B1945年,臭名昭著的德国贝尔森集中营,在纳粹溃逃后,宁静的中午,一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营地的路上。C在军阀混战的北平沦陷期间,碧云寺孙中山衣冠冢得以保全,这多亏中山先生生前卫士谭惠等人恪尽职守,矢志护灵。D. 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4.A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前,网上购物正方兴未艾。人们最初在网上购买书籍、音像制品以及预订交通票,现在进一步扩大到购买服装、电脑等价值更高的商品。B11月11日凌晨零点后第一分钟,超过1000万独立用户涌入天猫,10分钟后,支付宝交易额累计达2.4亿以上。C业内观点普遍认为HTC之所以驶离发展的“快车道”,很大原因是因为苹果的专利诉讼引起的。D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5.D(A,“正”与“方兴未艾”语义重复,应删去“正”;B, 累计是总计,应该是一个确切的数字。C句式杂糅。)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后来我在一篇题为合欢树的文章中写道:“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召母亲回去呢?”B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D它从哪儿来呀,那歌声?在这么长的严酷之后,鸟儿们怎么会这么快就复生?6.A(句中的“合欢树”不应该用书名号,而应该用引号。)7. 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语序正确的一组是 ( )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我们都知道,门和窗有不同的作用。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幽会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譬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A B C D7.A8下列歌词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千里之外)B幽幽岁月浮生来回/屏风惹夕阳斜(花恋蝶))C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笑傲江湖)D春风修剪着长发/彩蝶送来了发卡春姑娘的相思)8.A9下列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还记得吗?到水流的中央游泳,激起的浪花,阻挡了飞快行驶的船只。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巧妙回答。)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以亲身体验的“终日思”与“须臾学”比较,强调思考很重要,学习也很重要。)C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诗情画意,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 D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去生活,才是最好的原则。 (强调珍爱生命,珍惜今天,我们每天都应该怀着友善、朝气和渴望去生活,活出生命的价值。)9.B10.下列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漫江碧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将一个个单一的意象,组成有时空距离的、层次感强的有机画面,使其产生连贯、对比、烘托、暗示等作用,传达出更为丰富的思想感情。B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此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下面富有哲理的议论,从而展示了苏轼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C“肺炎先生”并不是你们所谓的扶弱济贫的老绅士。一个弱小的女人,已经被加利福尼亚的西风吹得没有什么血色了,当然经不起那个有着红拳头、气吁吁的老家伙的赏识。用看似轻松俏皮的语言,表现肺炎对琼珊的打击之大,说明她的病情很严重。D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的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用排比的修辞和倒装的句式,描摹了地坛四百多年来的荒凉和颓败,写出了时间的无情和万物的无奈。10.D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名况,春秋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存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B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小说。D英国作家赫尔曼黑塞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重要作品有荒原狼、彼得卡门青等。 11B(A应是“战国后期”, C茶馆应是“话剧”,D应是德国作家)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孔子师郯子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2.B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B古之学者必有师C凌万顷之茫然 D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3.D1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其孰能讥之乎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 字不同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 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 字也不同14.B1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师不必贤于弟子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15.D二.阅读积累 (32分)(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18题。(8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B攀援而登,箕踞而遨遨:游览,这里指观赏。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际:边界,边际。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释:解除束缚。16.C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其:那些,指空闲的日子。B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其:作者本人。C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之:西山。D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之:清风明月。17.B18. 将下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18 (1)(我)认为所有这有奇异姿态的的永州山水,都曾被我享有。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2)这以后才知道我先前的游览不能算是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开始。(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1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日喻说苏 轼生而眇者1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2,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3,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选自唐宋六十家小品文精品)(注:1眇(mio):瞎一只眼睛,文中指天生双眼失明的瞎子。2籥(yu):古代的一种竹制管乐器。3没人:能潜水的人。)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扪烛而得其形 扪:抚摸B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 达:通达C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致:自然获得、得到D士知求道而不务学 务:致力、从事19. B(知道、明白)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扣盘而得其声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B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C士杂学而不志于道 不拘于时,学于余。D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20. B(B项“其”代词,他们。前句指瞎子,后句指古之圣人;A项“而”,前句连词,表承接,后句连词,表修饰;C项“于”,前句介词,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后句“被”;D项“则”,前句用在假设关系中,相当于那么,后句连词表转折,却。)21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在阐述治学做学问所应有的态度。文章开头用双目失明的眇者为喻,指出当今不务学者正如眇者之求日一般,自己不曾痛下苦功钻研学问之道,而是依赖他人片面的见解,却就此而满足,这是极其错误的。B文章第4段,作者以“没人”一事设喻,强调做学问,要“致道”,没有捷径,不能速成。唯有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才是唯一的法则。C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除了赞赏、鼓励吴彦律有志于学外,更主要的是在揭露、批判社会上的士人如同眇者得日、南方之人学游泳一样,对学习马马虎虎,急功近利,“不学而务求道”的不良学风。D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说理形象生动,语言流畅亲切,没有板起面孔一味说教的味道。但是在轻松、风趣的后面,我们又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郑重与严肃。21C(“南方之人”的说法错,应是“北方之人”。)2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4分)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获得他所追求的道。(“肆”1分,“成其事”1分,“致”1分。)夫没者,岂苟然哉!(2分) 那些会潜水的人,难道是随随便便学会潜水的吗?(“岂”1分,“苟然”1分。)附:参考译文有一个生来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就向明眼人请教,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象铜盘。”说着敲击铜盘使瞎子听到了声音。有一天,瞎子听到钟声响,认为那就是太阳了。又有人告诉瞎子说:“太阳的光亮象蜡烛。”瞎子摸了蜡烛知道了形状。有一天,瞎子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又把它当作是太阳了。太阳与钟、籥差得远呢,但瞎子却不知道这三者的区别,是因为瞎子从未曾见过太阳而只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的缘故。 抽象的“道”(道理、规律等)难认识的情况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而普通人尚未明白这个道理,这与瞎子不知道太阳没有什么差别。了解道的人要告诉别人什么是道,即使用巧妙的比喻去很好地开导,也并不比用铜盘与蜡烛的比喻来说明太阳的比喻的教法好。从用铜盘比喻太阳而到把铜钟当作太阳,从把铜钟当作太阳而到把乐器龠当作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它,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世上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既然这样,那么这个“道”最终不可能求得吗?苏先生说:“道是(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而)自然得到的而不能强求的。”什么叫自然而然地得到?孙武说:“会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处于被动的境地)。”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获得他所追求的道。”不是强求道而是使道自己自然到来,这就是“致”的意思啊!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这是因为天天与水为伴的缘故。他们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岁五就能潜入水里了。那些会潜水的人,难道是随随便便学会潜水的吗?一定是掌握了水的规律。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如果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也会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潜水的人请教怎样潜水的方法,按照他们说的方法到河里试着游泳,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于强求道的,其实都象北方人学潜水一样。过去国家以讲究声律的诗赋考试择取人才,所以士人所学繁杂而不是立志学习儒家之道;现在以经学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知道要追求儒道而不是专力踏踏实实地学。渤海人吴彦律,是有志对经学作实实在在地学习的人,正要到京城应试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我写日喻来勉励他。(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12分)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如今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相册,看见一张十几年前我在这园子里照的照片那个年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再远处就是那座古祭坛。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我按着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着照片上它枝干的形状找,肯定那就是它。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有一天我在这园子里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哟,你还在这儿哪?”她问我:“你母亲还好吗?”“您是谁?”“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跑到这世界上来真是玩得太久了。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边的路灯下看书,忽然从那漆黑的祭坛里传出一阵阵唢呐声;四周都是参天古树,方形祭坛占地几百平米空旷坦荡独对苍天,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惟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中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古不散。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 那时您可以想像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像是一个老人,无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还可以想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时间毕竟是不早了。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闹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来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当然, 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吗?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注: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名篇,全文共七个部分,这里选的是第七部分,略有删改。)23.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请简要说明。(3分)23(1)旧照片上的那棵老柏树现在已死了(2)多年前到园子里找“我”的母亲已去世(3)祭坛里的唢呐声使“我”产生了沧桑之感 24文章四、五两段中,“孩子”“老人”“热恋中的情人”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分)(1)孩子:对生活感到新奇 ,对未来充满渴望(2)老人:对死亡从容坦然,对人生无怨无悔(3)热恋中的情人:对生活满怀激情,对世界充满眷念 25.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1)运用拟人手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2)运用对比的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深刻印象。(3)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 26综观全文,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作为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但从人类和宇宙的整体看,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是永恒的。三、默写填空(任选4句,每空1分,共8分)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师说)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黄鹤楼)回首向来萧瑟处, ? 。(定风波)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 ?(问刘十九)四、作文表达。(30分).请以“常回头看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定立意;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书写清楚、端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