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大题提分 大题精做2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55949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大题提分 大题精做2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大题提分 大题精做2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大题提分 大题精做2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精选大题1(2019四川省巴中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就颁布诏书:“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其后历经永乐、宣德、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各朝,海禁政策不断升级强化。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奏请开放海禁。这一奏议得到朝廷批准,从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局面。隆庆开海局面之所能够形成,主要是因为明穆宗及其朝廷了解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关系,顺应了一些有识之士要求适当开海的呼声。福建地方大员一再奏请在该省开海,是基于“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的生活传统。隆庆开海后,伴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生丝及纺织品、陶瓷器、漆器等工艺品、矿产品及金属制品、水产品、农产品等等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南亚各港口。摘编自陈尚胜隆庆开海: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革材料二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及随后于1843年签订的细则性附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约,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按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原则建立通商口岸和租界,即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个口岸开放通商。清政府面对英国、法国、美国领事联合在各自租界征收关税的事实,设立了海关总税务司,并在各口岸的海关设立一个外国税务司。这一海关体系的建立,为条约通商贸易体制提供了一种制度化的保证。客观上分析,条约通商体制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口岸为中心的近代区域市场的发展和近代市场关系的形成。摘编自张明之从朝贡体系到条约通商: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形态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明贸易政策调整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进步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条约通商与晚明开海通商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条约通商贸易体制对近代中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解析】(1)依据材料“隆庆开海局面之所能够形成,主要是因为明穆宗及其朝廷了解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关系”、“顺应了一些有识之士要求适当开海的呼声”、“福建地方大员一再奏请在该省开海,是基于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的生活传统”从海禁政策导致海盗增多,威胁统治、一些有识之士呼吁开海、海禁政策影响沿海百姓生计等角度概括晚明贸易政策调整的原因。依据上述问题的作答及材料“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生丝及纺织品、陶瓷器、漆器等工艺品、矿产品及金属制品、水产品、农产品等等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南亚各港口。”结合所学从保障沿海民众生活和社会稳定、促进白银货币化、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角度分析指出晚明贸易政策调整的进步作用。(2)依据材料二中“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按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原则建立通商口岸和租界”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晚明在拥有独立完整的主权的前提下,主动开海通商,而近代是受西方列强侵略,主权遭到破坏的情况下,被迫开海通商。依据材料“为条约通商贸易体制提供了一种制度化的保证”、“条约通商体制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口岸为中心的近代区域市场的发展和近代市场关系的形成。”结合所学从推动了以口岸为中心的近代区域市场的发展和近代市场关系的形成、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传统手工业破产,客观上为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创造条件、方便了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把中国变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附庸等角度分析近代条约通商贸易体制对近代中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答案】(1)原因:海禁政策导致海盗增多,威胁统治;一些有识之士呼吁开海;海禁政策影响沿海百姓生计。进步作用:保障了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有利于社会稳定;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白银货币化;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2)不同:晚明在拥有独立完整的主权的前提下,主动开海通商;近代受西方列强侵略,主权遭到破坏的情况下,被迫开海通商。影响:推动了以口岸为中心的近代区域市场的发展和近代市场关系的形成;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传统手工业破产,客观上为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创造条件;方便了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把中国变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附庸。模拟精做1(2019衡水中学模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九章算术列举的题目: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升之三;今有人持金出五关,前关二而税一,次关三而税一,次关四而税一,次关五而税一,次关六而税一。并五关所税,适重一斤。问本持金几何?答日:一斤三两四铢五分铢之四。材料二中国古代海关前身,始于唐中期的市舶使,宋代改为市舶司,元明清时期虽经“禁商泛海”令等原因常设常废,直至清康熙年间被海关所取代。市舶司涉及到征税、管理外贸、外国商船管理救助、番人子弟教育等。元代制定了市舶抽分则例整治市舶勾当法律,通行全国。清康熙年间设立粤、闽、浙、江四海关,是海关名称的最早出现。海关行使征税的权力,而收购外商货物、管理外商的职责则由特许商行负责。摘编自白明中国对外贸易史材料三清代的海关财政体制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即1757年至1842年的传统海关时期(粤海关时期),1842年至1864年的新旧海关过渡时期以及1864年至1911年的新海关时期,这三个前后相继的时期恰恰反映了清代海关财政体制的近代化。促成晚清海关近代化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然而晚清的对外战争赔款无疑是促成海关近代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一方面,巨额的对外赔款都是以海关作为担保,总税务司利用关税担保之机,蓄意兼并通商口岸常关,扩张海关权势,构成了海关事务与赔款债务紧密结合的一体格局,完全沦为债权国榨取利益的代理机构;另一方面,由于关税作为对外赔款的担保,清政府实际上丧失了对海关的管理权。受制于列强的中国海关更易于接受西方先进管理体制,这在海关的财政管理方面尤为明显,大大促进了海关财政管理体制的近代化。摘编自李世荣晚清对外战争赔款与海关财政管理体制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指出九章算术反映的汉代有关关税问题的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汉代税关、市舶司、清代前期海关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中国海关制度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解析】(1)从材料“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反映出汉代税关林立且按比例征税;“持米出关持金出关”税率不同反映汉代分类征税。(2)材料一中“三关”、“五关”在内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税关:设置于内陆,兼有军事、征税、边界管理职责。根据材料二中“中国古代海关前身,始于唐中期的市舶使”、“市舶司涉及到征税、管理外贸、外国商船管理救助、番人子弟教育等”可知,市舶司:设置于沿海贸易港口;职能多样化。根据材料二中“海关行使征税的权力,而收购外商货物、管理外商的职责则由特许商行负责”可知,清代海关:设置于沿海贸易港口;政府只负责征税。(3)材料三“受制于列强的中国海关更易于接受西方先进管理体制”反映海关制度变化的趋势是由传统海关向近代海关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是:列强侵略,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势力控制海关管理权等。【答案】(1)分类征税(金属征税重);多重征税(税关林立税率重;按比例抽实物(征税方式)等。(2)汉代税关:设置于内陆,兼有军事、征税、边界管理职责。市舶司:设置于沿海贸易港口;职能多样化。清代前期海关:设置于沿海贸易港口;政府只负责征税。(3)变化:由传统海关向近代海关转变(或海关逐步近代化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侵略,不平等条约限制中国海关的职能;对外赔款与海关事务紧密结合;西方势力控制海关管理权。(答出其中2点即可)2(2019湖南六校联考)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合理的人口政策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汉之际、东汉末年的农民战争以及此后的割据战争造成3000多万人口损失;隋末农民战争后,人口由5000万下降到1500万;明末战乱造成4000万人口损失;新政权确立和逐渐巩固后,人口又出现回升和发展。据西汉元始二年数据显示,北方人口在中国占比可能超过71,唐宋之际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12世纪初,南方人口占比已达到63。摘编自豆建春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在资本积累和技术革新上,人民政府付出了极大努力,但是人均意义上的变化远不如总量成绩那样耀眼。从1954年到1978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增长了1.8倍,但是人均可分配到的粮食基本上维持在1954年的水平上。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2010年间,中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0.57%,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0年,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由33.59%减至16.60%;中国人口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流动人口规模继续膨胀,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据王秀新中国生育政策演变研究等文章整理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就业人口数量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就业人口数量提高1可以使得经济增长水平提高约1.49个百分点失去孩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事情,如果有两个孩子,当疾病或意外事故夺走了儿女的生命的时候,其产生的后果要比独生子女家庭小。根据王会宗“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可行性的实证分析等文章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并指出我国人口政策的相应调整。(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面放开二胎”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可知,由于农民战争或战乱,人口下降,“新政权确立和逐渐巩固后,人口又出现回升和发展”,可见人口的增损随政治周期而出现大的波动;第二小问,从农民起义的角度,新政府休养生息的角度,社会是否安定的角度来分析人口增损的原因。(2)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增长了1.8倍,但是人均可分配到的粮食基本上维持在1954年的水平上”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显著提高;从材料“流动人口规模继续膨胀,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获取的信息是人口增长快,性别比例失衡。第二小问,从材料“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可以看出政策调整。(3)从材料“就业人口数量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增长。“如果有两个孩子,当疾病或意外事故夺走了儿女的生命的时候,其产生的后果要比独生子女家庭小”说明“全面放开二胎”可以减少失独家庭的痛苦,有利于社会稳定;另外可以从人口结构上缓解性别比例的失衡。【答案】(1)特点:人口增损随政治周期而出现大的波动;南北方人口的增长呈现明显不均衡性。主要原因:王朝末年的战争造成时局动荡,民众流离失所;战争结束后,多数新政权又都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北方战乱相对频繁,南方相对稳定。(2)问题: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显著提高;人口增长过快;男女比例失衡。政策调整:从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到全面放开二胎政策;(3)影响:可以凸显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失独家庭的痛苦,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人口结构的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