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9抛物线理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51024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9抛物线理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9抛物线理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9抛物线理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9 抛物线 考纲解读明方向考点内容解读要求常考题型预测热度1.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掌握选择题解答题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掌握选择题解答题3.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掌握选择题解答题分析解读1.熟练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及四种不同的标准方程形式.2.会根据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研究得出几何性质,会由几何性质确定抛物线的标准方程.3.能够把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的问题转化为方程组解的问题,判断位置关系及解决相关问题.4.本节在高考中以求抛物线的方程和研究抛物线的性质为主,分值约为12分,属偏难题.2018年高考全景展示1【2018年理新课标I卷】设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过点(2,0)且斜率为的直线与C交于M,N两点,则=A. 5 B. 6 C. 7 D. 8【答案】D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直线与抛物线相交求有关交点坐标所满足的条件的问题,在求解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题意确定直线的方程,之后需要联立方程组,消元化简求解,从而确定出,之后借助于抛物线的方程求得,最后一步应用向量坐标公式求得向量的坐标,之后应用向量数量积坐标公式求得结果,也可以不求点M、N的坐标,应用韦达定理得到结果.2【2018年浙江卷】如图,已知点P是y轴左侧(不含y轴)一点,抛物线C:y2=4x上存在不同的两点A,B满足PA,PB的中点均在C上()设AB中点为M,证明:PM垂直于y轴; ()若P是半椭圆x2+=1(x0)上的动点,求PAB面积的取值范围【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 ()设P,A,B的纵坐标为,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得PA,PB的中点坐标,代入抛物线方程,可得,即得结论,()由()可得PAB面积为,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表示为的函数,根据半椭圆范围以及二次函数性质确定面积取值范围.详解:()设,因为,的中点在抛物线上,所以,为方程,即的两个不同的实数根所以因此,垂直于轴()由()可知,所以,因此,的面积因为,所以因此,面积的取值范围是点睛:求范围问题,一般利用条件转化为对应一元函数问题,即通过题意将多元问题转化为一元问题,再根据函数形式,选用方法求值域,如二次型利用对称轴与定义区间位置关系,分式型可以利用基本不等式,复杂性或复合型可以利用导数先研究单调性,再根据单调性确定值域.3【2018年理北京卷】已知抛物线C:=2px经过点(1,2)过点Q(0,1)的直线l与抛物线C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B,且直线PA交y轴于M,直线PB交y轴于N()求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设O为原点,求证:为定值【答案】(1) 取值范围是(-,-3)(-3,0)(0,1)(2)证明过程见解析详解:解:()因为抛物线y2=2px经过点P(1,2),所以4=2p,解得p=2,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y2=4x由题意可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k0)由得依题意,解得k0或0k1又PA,PB与y轴相交,故直线l不过点(1,-2)从而k-3所以直线l斜率的取值范围是(-,-3)(-3,0)(0,1)()设A(x1,y1),B(x2,y2)由(I)知,直线PA的方程为y2=令x=0,得点M的纵坐标为同理得点N的纵坐标为由,得,所以所以为定值点睛:定点、定值问题通常是通过设参数或取特殊值来确定“定点”是什么、“定值”是多少,或者将该问题涉及的几何式转化为代数式或三角问题,证明该式是恒定的. 定点、定值问题同证明问题类似,在求定点、定值之前已知该值的结果,因此求解时应设参数,运用推理,到最后必定参数统消,定点、定值显现.2017年高考全景展示1.【2017课标1,理10】已知F为抛物线C:y2=4x的焦点,过F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直线l1与C交于A、B两点,直线l2与C交于D、E两点,则|AB|+|DE|的最小值为A16B14C12D10【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设,直线方程为联立方程得同理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满足由抛物线定义可知当且仅当(或)时,取得等号.【考点】抛物线的简单性质【名师点睛】对于抛物线弦长问题,要重点抓住抛物线定义,到定点的距离要想到转化到准线上,另外,直线与抛物线联立,求判别式、韦达定理是通法,需要重点掌握.考查到最值问题时要能想到用函数方法进行解决和基本不等式.此题还可以利用弦长的倾斜角表示,设直线的倾斜角为,则,则,所以2.【2017课标II,理16】已知是抛物线的焦点,是上一点,的延长线交轴于点。若为的中点,则 。【答案】6【解析】试题分析:如图所示,不妨设点M位于第一象限,设抛物线的准线与轴交于点,做与点,与点,由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准线方程为,则,在直角梯形中,中位线,由抛物线的定义有:,结合题意,有,线段FN的长度:。【考点】抛物线的定义;梯形中位线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名师点睛】抛物线的定义是解决抛物线问题的基础,它能将两种距离(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抛物线上的点到准线的距离)进行等量转化。如果问题中涉及抛物线的焦点和准线,又能与距离联系起来,那么用抛物线定义就能解决问题。因此,涉及抛物线的焦半径、焦点弦问题,可以优先考虑利用抛物线的定义转化为点到准线的距离,这样就可以使问题简单化。3.【2017北京,理18】已知抛物线C:y2=2px过点P(1,1).过点(0,)作直线l与抛物线C交于不同的两点M,N,过点M作x轴的垂线分别与直线OP,ON交于点A,B,其中O为原点.()求抛物线C的方程,并求其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求证:A为线段BM的中点.【答案】()方程为,抛物线C的焦点坐标为(,0),准线方程为.()详见解析.【解析】()由题意,设直线l的方程为(),l与抛物线C的交点为,.由,得.则,.因为点P的坐标为(1,1),所以直线OP的方程为,点A的坐标为.直线ON的方程为,点B的坐标为.因为,所以.故A为线段BM的中点.【考点】1.抛物线方程;2.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考查了转换与化归能力,当看到题目中出现直线与圆锥曲线时,不需要特殊技巧,只要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方程,借助根与系数关系,找准题设条件中突显的或隐含的等量关系,把这种关系“翻译”出来,有时不一定要把结果及时求出来,可能需要整体代换到后面的计算中去,从而减少计算量.4.【2017浙江,21】(本题满分15分)如图,已知抛物线,点A,抛物线上的点过点B作直线AP的垂线,垂足为Q ()求直线AP斜率的取值范围;()求的最大值【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由两点求斜率公式可得AP的斜率为,由,得AP斜率的取值范围;()联立直线AP与BQ的方程,得Q的横坐标,进而表达与的长度,通过函数求解的最大值试题解析:()设直线AP的斜率为k,则,直线AP斜率的取值范围是()联立直线AP与BQ的方程解得点Q的横坐标是,因为|PA|=|PQ|= ,所以|PA|PQ|=令,因为,所以 f(k)在区间上单调递增,上单调递减,因此当k=时,取得最大值【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和运算求解能力,通过表达与的长度,通过函数求解的最大值2016年高考全景展示1.【2016年高考四川理数】设O为坐标原点,P是以F为焦点的抛物线 上任意一点,M是线段PF上的点,且=2,则直线OM的斜率的最大值为( )(A) (B) (C) (D)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设(不妨设),则由已知得,故选C.考点:抛物线的简单的几何性质,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性质,结合题意要求,利用抛物线的参数方程表示出抛物线上点的坐标,利用向量法求出点的坐标,是我们求点坐标的常用方法,由于要求最大值,因此我们把斜率用参数表示出后,可根据表达式形式选用函数,或不等式的知识求出最值,本题采用基本不等式求出最值2.【2016年高考四川理数】设O为坐标原点,P是以F为焦点的抛物线 上任意一点,M是线段PF上的点,且=2,则直线OM的斜率的最大值为( )(A) (B) (C) (D)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设(不妨设),则由已知得,故选C.考点:抛物线的简单的几何性质,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性质,结合题意要求,利用抛物线的参数方程表示出抛物线上点的坐标,利用向量法求出点的坐标,是我们求点坐标的常用方法,由于要求最大值,因此我们把斜率用参数表示出后,可根据表达式形式选用函数,或不等式的知识求出最值,本题采用基本不等式求出最值3.【2016高考新课标1卷】以抛物线C的顶点为圆心的圆交C于A、B两点,交C的准线于D、E两点.已知|AB|=,|DE|=,则C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A)2 (B)4 (C)6 (D)8【答案】B考点:抛物线的性质.【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性质及运算,注意解析几何问题中最容易出现运算错误,所以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运算的准确性与技巧性,基础题失分过多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考不好的主要原因.4.【2016高考天津理数】设抛物线,(t为参数,p0)的焦点为F,准线为l.过抛物线上一点A作l的垂线,垂足为B.设C(p,0),AF与BC相交于点E.若|CF|=2|AF|,且ACE的面积为,则p的值为_. 【答案】考点:抛物线定义【名师点睛】1.凡涉及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距离时,一般运用定义转化为到准线距离处理2若P(x0,y0)为抛物线y22px(p0)上一点,由定义易得|PF|x0;若过焦点的弦AB的端点坐标为A(x1,y1),B(x2,y2),则弦长为|AB|x1x2p,x1x2可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整体求出;若遇到其他标准方程,则焦半径或焦点弦长公式可由数形结合的方法类似地得到5.【2016高考浙江理数】若抛物线y2=4x上的点M到焦点的距离为10,则M到y轴的距离是_【答案】【解析】试题分析:考点:抛物线的定义【思路点睛】当题目中出现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时,一般会想到转化为抛物线上的点到准线的距离解答本题时转化为抛物线上的点到准线的距离,进而可得点到轴的距离【技巧点拨】解决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运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即几何问题代数化),把它转化为代数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直线与圆和平面几何联系得非常紧密,因此,准确地作出图形,并充分挖掘几何图形中所隐含的条件,利用几何知识使问题较为简捷地得到解决6.【2016高考江苏卷】(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直线,抛物线(1)若直线l过抛物线C的焦点,求抛物线C的方程;(2)已知抛物线C上存在关于直线l对称的相异两点P和Q.求证:线段PQ的中点坐标为;求p的取值范围.【答案】(1)(2)详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先确定抛物线焦点,再将点代入直线方程(2)利用抛物线点之间关系进行化简,结合中点坐标公式求证,利用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确定数量关系:,解出p的取值范围.试题解析:解:(1)抛物线的焦点为由点在直线上,得,即所以抛物线C的方程为(2)设,线段PQ的中点因为点P和Q关于直线对称,所以直线垂直平分线段PQ,于是直线PQ的斜率为,则可设其方程为由消去得因为P 和Q是抛物线C上的相异两点,所以从而,化简得.方程(*)的两根为,从而因为在直线上,所以因此,线段PQ的中点坐标为因为在直线上所以,即由知,于是,所以因此的取值范围为考点: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名师点睛】在利用代数法解决范围问题时常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利用判别式来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2)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范围,解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在两个参数之间建立等量关系;(3)利用隐含或已知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5)利用函数的值域的求法,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7.【2016高考新课标3理数】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平行于轴的两条直线分别交于两点,交的准线于两点(I)若在线段上,是的中点,证明;(II)若的面积是的面积的两倍,求中点的轨迹方程.【答案】()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设出与轴垂直的两条直线,然后得出的坐标,然后通过证明直线与直线的斜率相等即可证明结果了;()设直线与轴的交点坐标,利用面积可求得,设出的中点,根据与轴是否垂直分两种情况结合求解()设与轴的交点为,则.由题设可得,所以(舍去),.设满足条件的的中点为.当与轴不垂直时,由可得.而,所以.当与轴垂直时,与重合,所以,所求轨迹方程为. .12分考点:1、抛物线定义与几何性质;2、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3、轨迹求法【方法归纳】(1)解析几何中平行问题的证明主要是通过证明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或转化为利用向量证明;(2)求轨迹的方法在高考中最常考的是直接法与代入法(相关点法),利用代入法求解时必须找准主动点与从动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