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第二节-消化与吸收.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347649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g第二节-消化与吸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gg第二节-消化与吸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gg第二节-消化与吸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慢慢咀嚼馒头 为什么会感觉到有点甜呢 食物进入消化道 会有哪些变化呢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消化与吸收的概念 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 吸收 食物经消化后其中的营养物质 水分 无机盐等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 人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由消化系统来完成的 消化道 消化腺 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化道的起始部位 内有牙齿 舌和唾液腺 分泌唾液 其内的淀粉酶能够初步消化淀粉 食物的通道 食物的通道 通过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 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分泌胆汁 分泌胰液 小肠的起始部位 内有胆管和胰管的开口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肛门 暂时贮存粪便 大肠的起始部位 在腹腔的右下部 胰腺 胆囊 十二指肠 胃 肠腺 肝脏 胃腺 小肠 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流入的部位在哪里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消化腺 唾液 胰液 胆汁 胃液 肠液 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唾液腺 胰腺 肝脏 胃腺 肠腺 淀粉酶 没有消化酶 蛋白酶 消化液 所含的酶 消化糖类 蛋白质 脂肪的酶 消化糖类 蛋白质 脂肪的酶 最大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 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如果有关 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问题 探究 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 1 设计一组实验 有的只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有的只探究唾液的作用 有的既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有探究唾液的作用 2 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 3 口腔的温度大概是37 4 淀粉是没有甜味的 淀粉分解后形成的麦芽糖是有甜味的 5 淀粉遇碘变蓝 但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提示P27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 制定并实施计划 思考 各试管分别模拟了口腔的什么作用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 放入37 左右的温水中5 10分钟 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 左右的温水中 思考 制定并实施计划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 放入37 左右的温水中5 10分钟 各加2滴碘液 摇匀 1 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2 你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原因是什么 思考 制定并实施计划 碘液 1 2 3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混合 实验现象 你看到了什么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未变蓝 馒头变蓝 馒头变蓝 馒头碎屑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 没有加入唾液 淀粉不分解 淀粉遇碘变蓝色 馒头块中的淀粉没被唾液彻底的消化 淀粉遇碘变蓝色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讨论 1 牙齿 舌和唾液的作用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 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 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都属于物理消化 唾液能使淀粉开始发生变化 属于化学消化 联系 牙齿的切碎与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 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 更好地促使淀粉发生变化 2 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口腔中唾液里的淀粉酶 唾液淀粉酶 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酶 概念 活细胞产生的 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 也称为生物催化剂 作用 将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消化酶作用示意图 结论 淀粉 口腔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三类营养物质的消化 1 淀粉 唾液 口腔 麦芽糖 肠液 胰液 小肠 葡萄糖 2 脂肪 胆汁 小肠 脂肪微粒 肠液 胰液 小肠 甘油 脂肪酸 3 蛋白质 胃液 胃 多肽 肠液 胰液 小肠 氨基酸 总结 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为口腔 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为小肠 蛋白质的开始消化部位为胃 二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1 食物的消化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笔记 2 食物的吸收 二 营养物质的吸收 皱襞 绒毛 毛细血管 小肠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 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 大肠内表面只有皱襞 没有绒毛 大肠 结论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 小肠的内表面有环行皱襞 皱襞的表面长有绒毛 1 小肠的吸收面积大 小肠的结构特点 1 小肠长 成人小肠一般有5 6米长 2 小肠壁很簿 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小肠壁有怎样的结构特点与其消化吸收的功能相适应 小肠内壁有无数微小的指状突起 称为小肠绒毛 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小肠的吸收面积 读图4 1 小肠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扩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 2 丰富的毛细血管只有一层很薄的上皮细胞 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3 小肠长 且有多种消化液 食物停留时间长 有利于消化营养物质 胃 小肠 大肠 营养物质的吸收 消化道各段的吸收情况 口腔 大肠 咽和食道 小肠 胃 1 图中 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2 淀粉 脂肪 蛋白质各在消化道什么地方开始被消化 3 D 小肠 中含有 等消化液 解读曲线图技能训练 Y 胆汁 胰液 肠液 答 淀粉 口腔 蛋白质 胃 脂肪 小肠 淀粉 脂肪 A B C 淀粉 脂肪 蛋白质 消化系统 消化道 消化腺 内消化腺 位于消化道内 外消化腺 位于消化道外 胃腺 分泌 含 酶 能初步消化 肠腺 分泌 含多种消化酶 能消化糖类 脂肪 蛋白质 唾液腺 分泌 含有 酶 能消化 胰腺 分泌 含多种消化酶 能消化糖类 脂肪 蛋白质 肝脏 分泌 不含消化酶 对 起乳化作用 物理变化 总结 胆汁不含消化酶 唾液和胃液内含单一消化酶 肠液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 胃液 胃蛋白 蛋白质 肠液 唾液 唾液淀粉 胰液 胆汁 脂肪 淀粉 糖类 消化 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 本节知识小结 三类营养的消化过程 口腔 淀粉 麦芽糖 唾液淀粉酶 咽 食道 胃 蛋白质 初步消化蛋白质 胃蛋白酶 小肠 脂肪 胆汁 脂肪微粒 肠液 胰液多种消化酶 甘油和脂肪酸 麦芽糖 肠液 胰液多种消化酶 葡萄糖 蛋白质 肠液 胰液多种消化酶 氨基酸 大肠 肛门 总结 三类营养消化的起始部位不同 但最终都在小肠被彻底消化并吸收 练习 1 下列有关胆汁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A 胆汁不含消化酶B 胆汁与脂肪的消化有关C 胆汁储存在胆囊中D 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一种消化液2 接受了胃切除的病人 他的消化能力在哪个方面受到的影响最大 A 对淀粉的消化能力B 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C 对脂肪的消化能力D 对所有食物的消化能力3 消化系统中能与食物接触的消化器官是 A 唾液腺B 肝脏C 小肠D 胰腺4 将熟鸡蛋的蛋白切成碎块 放入小烧杯中 加入配制的消化液 充分振荡 置于370C的温水中 请分析所配制的消化液中 消化效率最高的一组是 A 胆汁 肠液 胰液B 唾液 胆汁 胃液C 胃液 肠液 胰液D 肠液 胃液 唾液 D B C C 课堂练习 根据消化系统模式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是 2 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腺是 小肠 胃 肝脏 它所分泌的消化液的名称和作用分别是 胆汁 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是 和 4 有的人怕吃油腻的食物 是因为 分泌的 不足而影响 的消化 5 图中 是 分泌 小肠的起始部分是 3 消化道的起止部位分别 口腔 肛门 肝脏 胆汁 脂肪 胰腺 胰液 十二指肠 1 淀粉初步消化的部位在 3 蛋白质初步消化的部位在 4 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在 2 糖类物质尝起来是否都是甜的 口腔 不是 胃 小肠 练一练 5 下列结构与小肠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A 小肠内壁上的皱襞和小肠绒毛B 小肠内的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C 有大量的小肠绒毛且壁薄D 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B 练一练 练一练 6 糖类 蛋白质 脂肪起始消化的器官是 A 胃小肠大肠B 口腔胃小肠C 口腔胃肝脏D 口腔小肠大肠 7 下列消化液中哪项消化食物起的是物理变化 A 胰液B 胃液C 胆汁D 肠液 B C 1 经常酗酒的人 受到最直接伤害的消化器官是 A 胃B 小肠C 口腔D 大肠2 不参与淀粉的消化 但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是 A 肠液B 胰液C 胃液D 唾液3 在小烧杯中倒入10毫升植物油 加入配制的消化液 充分振荡 并置于37 的温水中 1小时后 植物油不见了 请分析所配制的消化液中 最合理的一组是 A 唾液 胆汁 胃液B 胆汁 肠液 胰液C 胃液 肠液 唾液D 胰液 肠液 唾液 课堂练习 A C B 4 张立同学中午放学 买了一根油条吃 油条在张立的消化道内被消化的主要产物是 a 葡萄糖b 氨基酸c 甘油d 脂肪酸e 无机盐f 维生素g 水A b d fB a c dC b e gD a c B 6 下列不属于小肠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 A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 B 皱襞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 C 小肠壁上散生着许多肠腺 D 小肠绒毛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C 有A B C D四种消化液 A消化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C D两种消化液均能消化淀粉 在C D两种消化液中 加入适量的B消化液后 可促进C消化液对脂肪的消化 但D消化液不能消化脂肪 上述四种消化液均不是胰液 请分析这四种消化液分别是 ABCD 胃液 胆汁 肠液 唾液 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