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测试.docx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40222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三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福建厦门期末)欧洲支付同盟是马歇尔计划的一项国际金融创新,其中规定,欧洲国际贸易与投资按美元计价,各国货币在此基础上实行有限相互兑换,以防止各国随意变动汇率或贬值货币,维持欧美各国间的汇率稳定。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美元的货币霸权地位B.扩大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援助C.维持欧美之间的贸易平衡D.促成欧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2.(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为满足国际结算和储备需要,应大量发行美元;为维持美元币值的稳定和坚挺,应减少美元发行。这是美国学者罗伯特特里芬在1960年提出的“特里芬难题”,即美元在“信心”和“实力”之间不可兼得。对特里芬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利于经济全球化B.凯恩斯主义的弊端使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C.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D.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受到苏联、西欧和日本货币的冲击3.(2018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建立世贸组织的设想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的,当时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金融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三位一体的设想()A.表明美国在该经济体系中居主导地位B.反映了世贸组织是该经济体系的核心C.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制度化D.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形成4.(2018山东滨州期中)美国的怀特计划的核心是“黄金规则”,即“谁有黄金,谁来制定合作规则”。英国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根据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两者主张反映的实质是()A.英国战后经济实力衰退B.美元要获得与英镑同等的地位C.美国确立了固定汇率制D.英美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5.(2018江西名校联考)“舒曼计划”宣称:“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它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成就而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这个“实际的联合”就是()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B.欧洲煤钢联营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欧洲联盟6.“英美等23个国家签署的这份临时性文件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和平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使得因贸易摩擦而引发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尽管其正式名称中有临时字样,却沿用了47年。”材料中“这份临时性文件”指的是()A.布雷顿森林协定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C.欧洲联盟条约D.北美自由贸易协定7.(2018山东淄博3月)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是由英国倡导建立的组织。1960年,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在斯德哥尔摩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公约规定,在成员国间逐步取消工业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并扩大农产品贸易。这一组织成立之初()A.对抗欧洲经济共同体B.提升欧洲的国际地位 C.冲击美苏的两极格局D.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8.(2018湖南郴州一模)法国著名领导人戴高乐,一直主张邦联主义一体化,反对二战后超国家主义的一体化;而他在1958年再次执政后,却做出了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决定,并积极配合罗马条约的实施。这说明戴高乐()A.思想根植于民族主义B.反对二战后欧洲的联合C.主张贸易保护主义D.顺应政治多极化的趋势9.(2018安徽十校发展共享联盟联考)英国于1961年、1967年两次提出申请加入欧洲煤钢共同体,均遭法国否决。1973年英国终于加入欧共体。2011年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否决公投决定是否退出欧盟的动议。2016年英国经过全民公投,成为第一个退出欧盟的国家。材料表明()A.欧洲一体化曲折发展B.英国社会盛行孤立主义C.欧洲民族矛盾激化D.英国经济衰退局势加重10.(2018全国卷高考模拟调研)世界贸易组织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从2015年10月到2016年5月,二十国集团(G20)经济体出台贸易限制措施的速度达到2009年以来的最快水平。材料反映的现象说明()A.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严重削弱B.区域间经济竞争的加剧C.全球性贸易危机日益加重D.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11.(2018山东青岛质检)2015年11月9日,当选的美国新一任总统特朗普扬言:不仅要撕毁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等贸易协定甚至还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该言论()A.旨在巩固美国的经济霸权B.不利于美国经济独立发展C.意在实现对海外市场扩张D.具有明显的反全球化色彩12.(2018贵州贵阳一模)“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B.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C.全球化加剧国家之间移民问题的矛盾D.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38分)13.(2018辽宁沈阳适应性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商人的远航不仅刺激了东半球的商业发展,还在大西洋海域建立四通八达的贸易网络,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的诞生。欧洲的制造业产品向西越过大西洋,换来墨西哥的白银、秘鲁的矿产以及蔗糖和烟草等农产品。贩奴也是大西洋贸易的特征。到1750年,除了澳大利亚以外,世界上所有地区都被纳入到全球的商业网络中,而欧洲商人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众多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经济,但由于旧国际经济秩序,经济遭受极大损害。他们呼吁召开全面的大会探讨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面临的处境,并要求通过采取联合行动来解决问题,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应运而生。该组织主持谈判达成了众多国际公约和协议,对改革旧经济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它仍不失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正当利益的重要论坛。摘编自孙伊然联合国贸发会议五十年:成就、局限与复兴(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的诞生”的主要原因。概括这一时期全球贸易体系的主要特征。(10分)(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指出世界贸易体系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主要作用。(10分)14.(2018湖北武汉二模)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区域集团的力量对比此起彼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43年美国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材料二二战后初期,美国从经济方面说,它虽然只占有全世界6%的人口和土地面积,却占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量的2/3,外贸出口额的1/3,黄金储备的3/4摘编自刘绪贻等战后美国史材料三美国与西欧、日本经济对比表1979年资本主义世界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工业总产值(%)10037.89.4510.16.5出口贸易(%)10015.26.912.26.4黄金外汇储备(%)10015.55.214.65.3(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最终战略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现“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的有利条件,并概述该体系实现的具体表现。(10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说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和格局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力。(8分)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A材料中的“欧洲国际贸易与投资按美元计价,各国货币在此基础上实行有限相互兑换,以防止各国随意变动汇率或贬值货币,维持欧美各国间的汇率稳定”反映了美国意图稳固美元的中心地位,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本身提出了对欧洲的援助金额,欧洲支付同盟只是其一种方式而已,目的是防止欧洲各国汇率波动剧烈,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一方面援助西欧,另一方面消除了欧洲的关税壁垒,打开了欧洲市场,而非维持欧美贸易平衡,故C项错误;世界上并无欧美自由贸易区这一集团,故D项错误。2.C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让美国拥有特殊地位,但是它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这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导致美元失去霸主地位,而不是凯恩斯主义,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的“美元在信心和实力之间不可兼得”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既要保持美元的独特地位,又要顾及自身发展,这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固有弊端,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描述的是美国在自身发展和保持美元地位之间的矛盾问题,没有涉及外部因素,故D项正确。3.CA项不是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的“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金融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可知,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体现世贸组织的核心地位,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的“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金融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可知,这一理念的提出是为了让长期以来纷繁的国际经济秩序体系化、制度化,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已经形成,故D项错误。4.D英国提出“根据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说明英国在二战后经济实力下降,但是不能体现出二者争夺的实质,故A项错误;二战后,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远远高于英镑的地位,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美国提出“谁有黄金,谁来制定合作规则”和英国提出“根据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可知,二者提出这些主张意在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故D项正确。5.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一个全球性的协调贸易的组织,与材料中的“欧洲的统一”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的“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可知,这是欧洲联合的第一个机构,成立于1951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是第一个欧洲联合的机构,故B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组织的对抗苏联的军事组织,与“欧洲的统一”不符,故C项错误;欧洲联盟是欧洲的政治一体化组织,成立于1993年,是欧洲联合的高级阶段且与“舒曼计划”提出的时间1950年不符,故D项错误。6.B布雷顿森林协定于1971年失效,故A项错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它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故B项正确;欧洲联盟条约与欧洲一体化有关,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依据,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7.A1957年,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罗马条约申明,各成员国决心在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愈益密切的联合基础,消除分裂欧洲的壁垒,保证他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从材料信息中,1960年,英国等七国也制定公约“在成员国间逐步取消工业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可见,该组织是对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对抗,不利于欧洲经济一体化,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欧洲国际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冲击了两极格局,故C项错误。8.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罗马条约申明,各成员国决心在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愈益密切的联合基础,消除分裂欧洲的壁垒,保证自己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体现了民族主义,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中的“做出了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决定,并积极配合罗马条约的实施”明显不符,故B项错误;戴高乐的主张与贸易保护主义无关,故C项错误;1958年政治多极化趋势尚未出现,故D项错误。9.A材料中英国早先要求加入欧共体,后又退出欧盟,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进程曲折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中还有英国加入欧共体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英国不同时期与欧盟的关系,不能反映出欧洲民族矛盾激化,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加入欧共体和退出欧盟的过程,没有涉及英国经济衰退局势加重,故D项错误。10.B从材料中看不出世贸组织的职能严重削弱,故A项错误;G20出台贸易限制措施主要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客观上反映出区域间经济竞争的加剧,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全球性贸易危机的加重,故C项错误;G20出台贸易限制措施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D项错误。11.D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等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因此美国意图撕毁协定和退出世界贸易组织具有明显的反全球化色彩,故D项正确。12.D根据材料中的“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可知,全球化可能会使移民对自己原有的价值观发生一些改变,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二、非选择题13.答案(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特征:国际分工格局基本形成;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欧洲主导。(2)主要变化:由西欧主导到世界各国共同倡导;趋向公平化、制度化。作用: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经济发展问题;改革旧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发展中国家维护正当利益的重要论坛。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第二小问“主要特征”,根据材料一“欧洲的制造业产品向西越过大西洋,换来墨西哥的白银、秘鲁的矿产以及蔗糖和烟草等农产品”得出国际分工格局基本形成;根据材料一“欧洲商人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得出欧洲主导;根据材料一“世界上所有地区都被纳入到全球的商业网络中”得出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中众多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要求改革旧国际经济秩序得出是由西欧主导到世界各国共同倡导,寻求公平化、制度化。第二小问“主要作用”,从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和推动发展中国家发展两方面分析。14.答案(1)目的:领导世界(或称霸世界)。条件:欧洲强国走向衰落,美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表现:建立起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或布雷顿森林体系,或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起国际贸易体系(或关贸总协定)。(2)力量对比变化: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格局变化: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影响力: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的控制,自主倾向日益加强,严重动摇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的“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等信息可知美国的目的;第二小问,从1945年的国际形势和美国的地位来分析;第三小问具体表现,提取“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2)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表格的内容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构成冲击,据此回答变化;第二小问,从世界政治发展的角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