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总结提升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39258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总结提升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总结提升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总结提升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总结提升(八)主题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历程1.萌芽阶段:(15至18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殖民扩张与掠夺的高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起步阶段:(19世纪初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开展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出现了全球化第一次高潮。3.形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和形成了全球化第二次高潮。4.困境阶段:(一战后至二战结束):一战和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5.制度化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把全球化推进到制度化阶段。6.全方位发展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西方国家放松对经济的管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与市场经济转轨,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等因素,交通、贸易、生产、金融、信息、科技、文化等全球化,全球化进入全方位发展阶段。主题二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演变趋势(1)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通过马歇尔计划,一方面帮助西欧国家恢复发展经济,遏制共产主义和苏联,另一方面也为控制该地区铺平了道路。(2)20世纪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演变。走向联合的欧洲和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3)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经济集团;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发展更加迅速,各国、各地区间联系和依赖性进一步加强,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2.原因分析(1)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西欧各国在战争中普遍衰落,损失惨重。(2)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欧共体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3)科技进步,特别是交通、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全球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4)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者。(5)市场经济机制广泛建立,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渠道。(6)“冷战”的结束、国际金融业的发展、国际协调机制的加强,都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主题三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比较组织创建时间性质宗旨作用关贸总协定1947年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起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世界银行1945年国际货币金融组织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国际货币金融组织稳定国际汇率;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提高生活水平,增加收入;扩大生产和贸易;坚持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有利于处理国际贸易争端,保证国际贸易顺利、可预测和透明地进行【典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1930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美国政府为提高国内商品价格、增强对外贸易的竞争,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根据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整理材料二19291933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年份对外贸易值/当年价格:1 000海关两(白银)出口进口19291 015 6871 265 7791931909 4761 433 4891933392 701893 650以上数据引自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材料三“我们希望找到一个统一有序的方法来决定国家货币单位的价值,消除各国单方面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而采取单方面货币贬值行动的危险我们希望通过让国际货币体系成为一国经济政策的工具而确保经济政策的安全性。这就意味着任何一个国家在做出货币升值或贬值前都必须同他国政府进行磋商。”1944年凯恩斯、怀特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面对危机,各国在国际贸易领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有何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回答,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当时中国外贸产生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为防止悲剧重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金融和贸易领域采取了哪些“统一有序”的应对措施?影响如何?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及二战后世界金融、贸易的发展状况,旨在为当前金融状况提供历史的借鉴。第(1)问,可从所给的材料中找答案,进而比较它们的共同特点。第(2)问对比表中数据,出口少,进口多,结论就有了。第(3)问,应对措施可从成立的三个机构、一个体系来回答,影响结合所学来回答。答案(1)措施:提高关税;组建区域集团贸易圈;实行进口配额制度;宣布货币贬值。 共同特点: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2)影响:贸易逆差加大;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不利;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3)金融领域: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贸易领域: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积极影响: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消极影响:加强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规则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发展中国家缺少话语权和决定权。【方法技巧】 影响、意义类设问非选择题解题技法该类型选择题设问类型包括限定性的设问和宽泛性的设问。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影响类设问主要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1)经济影响:主要从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促进了经济理论的变革、是否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是否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否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交流、是否增强了国力、是否减轻了人民负担、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2)政治影响:主要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3)思想文化影响:主要从是否冲击了传统思想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否宣传了进步思想、是否促进了思想解放、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等方面回答。(4)国际关系影响:主要从是否影响到两国关系(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引起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是否影响地区或世界的和平、是否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等方面回答。(5)从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方面分析: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社会产生的直接影响,表现为目的或动机实现的影响;深远影响是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如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趋势等)。(6)从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方面分析。主观影响,可从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经验等方面思考。客观影响,可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现状、政治现状、(生产力)科技等方面思考。注意全面分析:一分为二地分析事件产生的影响,既要看到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或局限性,还要分清影响的主次。【变式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3年4月,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材料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亚洲地区经济在遭遇一定冲击后强劲反弹。2010年7月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基金组织)总裁卡恩表示,目前亚洲经济过多地依赖向亚洲之外的发达国家出口产品,应考虑逐渐将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向以内需为主的增长模式转变。基金组织将从国际视野出发,依托庞大的研究力量,为亚洲各会员国提供经济分析报告,促进各国进行国际合作,实现各国经济持续增长。(1)材料一中“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中“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在二战后是如何形成的?(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亚洲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中所起的作用。解析第(1)问其实是要求阐释“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过程,解答时要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进行综合归纳。第(2)问主要是考查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认识,解答时首先要说明其宗旨,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起的作用进行回答。答案(1)1944年夏,美、英、中等战时盟国的代表举行了布雷顿森林会议,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确定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其确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两大支柱。1947年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因此,面对亚洲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国际视野出发及时为亚洲各会员国提供经济分析报告等相关举措,有利于促进亚洲各国的合作和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专题检测(八)(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二战后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建立的是()A.上海合作组织 B.关贸总协定 C.布雷顿森林体系D.亚太经合组织解析在此协定的基础上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故C项正确;亚太经合组织与美国掌握金融霸权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2.(2017湖北黄冈高一检测)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经过多方商讨国际货币基金事项,谈到最终决定美国、英国、苏联、中国和法国的基金份额的分配为:27.5亿美元、13亿美元、12亿美元、5.5亿美元和4.5亿美元。此份额分配()A.体现参与国的地位平等B.说明法国比中国获得更多利益C.表明美国拥有很大优势D.加重了中国在基金份额的负担解析根据材料“27.5亿美元、13亿美元、12亿美元、5.5亿美元和4.5亿美元”表明,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中认缴资金最多,投票权最多,美国拥有特殊的地位,故C项正确。答案C3.(2017河北保定高一检测)“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最后只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至今仍没有具备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这说明关贸总协定()A.实施有其必然性B.反对贸易保护主义C.有被世贸组织取代的必要性D.符合经济全球化趋势解析材料提出关贸总协定的不足之处,要求建立一个组织更严密、行动更有效的组织世贸组织取代它,故C项正确。答案C4.(2017四川眉山高一检测)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C.实现了无壁垒的自由贸易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解析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银行,构成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1947年又成立了关贸总协定,这是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时至今日尚未实现“自由贸易”排除C项;A、D两项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以来始终存在的共性。答案B5.(2017浙江宁波高一检测)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B.西欧、日本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D.美国经济霸权的削弱解析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困境,对日本和西欧的控制力减弱,本质上反映了美国经济霸权的削弱,故D项正确。答案D6.(2017山东济宁高一检测)下图是为庆祝某国际组织成立而发行的纪念邮票。关于该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其宗旨体现了推行新殖民主义的企图B.其前身成立于冷战对峙时期C.其出现反映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D.其发展加速了世界的多极化解析从图片不难判断该组织是欧盟,欧盟的建立主要是欧洲的联合,不体现推行新殖民主义,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A7.(2017辽宁大连高一检测)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墨西哥在肉、奶制品、玉米等竞争力较弱的产品方面,有较长的过渡期。同时,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产业部门有1015年的缓冲期。这最能说明()A.自贸区内存在着比较强的经济互补性 B.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侵略C.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弊大于利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面临挑战解析墨西哥国家缺乏竞争力的产业不能很快的融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原因是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程度对墨西哥的薄弱企业冲击过大,可知材料反映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面临挑战,故D项正确。答案D8.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年),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欧洲南、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跨地区39个40个6个8个1个7个A.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趋势B.欧盟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C.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D.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解析从图表看,世界各地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分布极不平衡,故选C项。答案C9.在经济全球化全球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材料认为()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解析根据“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可知该学者认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前提条件是部分地区经济一体化,故A项正确。答案A10.(2017河北廊坊高一检测)2016年6月23号,英国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公投,决定是否脱离欧盟。这一现象表明()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欧洲政治一体化受阻C.欧洲民主进程放慢 D.欧洲经济形势乐观解析根据材料“英国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公投,决定是否脱离欧盟”不能得出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得出欧洲政治一体化受阻,故B项正确。答案B11.(2017山东潍坊高一检测)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指出,“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下列事件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 B.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C.两极格局的结束 D.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解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给东南亚及东亚乃至整个世界造成了严重创伤,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7江苏盐城高一期末)功夫熊猫里的阿宝,化身“粽香满溢桶”形象大使。继烧饼、油条、豆浆、粥、米饭等中式产品之后,从2016年6月2日起,肯德基通过北京宅急送平台首次销售粽子。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掠夺B.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开始西化C.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适应本土化D.西方餐饮文化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侵蚀解析肯德基是外国公司,生产中式食品反映的是适应中国的饮食习惯,故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的是外国餐饮业生产中国食物,体现不出侵蚀中国传统文化,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7江苏连云港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15 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从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打破了农业经济时代的地方狭隘性,表现出一种外向的、突破国界和洲界的限制并走向全球的趋向。徐蓝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主权的保护材料二材料三目前全球化过程中,大的跨国公司在全球电讯市场份额中占86% ,在农药类占85% ,在计算机方面占70% ,医药类占60% ,其他重要经济领域内其所占的份额也都举足轻重。为了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欧洲的众多国家开始了联合起来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这在人类的现代发展史上的确是一个新的现象。在北美和东南亚地区,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也开始出现。陈晓律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主义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开辟新航路的代表人物及成就。(任举两例)(8分)(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经济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这一经济特征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6分)(3)据材料三,归纳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中国应如何应对这种经济全球化?(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15 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任选两例。第(2)问,第一小问,观察材料二图表可以得出经济持续增长;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联系时代背景英国这一时期经济持续增长与其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分不开,经济持续增长扩大了市场,促进了殖民扩张,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大的跨国公司在全球电讯市场份额中占86%”“欧洲的众多国家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也开始出现”得出;第二小问,根据经济全球化的表现采取应对措施,一是培植发展跨国公司参与经济全球化,二是积极参与和组建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答案(1)观点:经济全球化始于新航路开辟和西欧资本主义兴起。举例:迪亚士:到达好望角;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等。(2)特征:经济持续发展。影响:市场扩大;殖民扩张;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3)表现:大跨国公司的发展;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应对:培植跨国公司;参与和组建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14.(2017四川泸州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当代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尔平认为,只有在霸权统治下的国际体系才是稳定的,否则就会出现战争或混乱。他认为“国际自由经济的存在少不了要有一个霸主,历史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占主宰地位的自由强国,国际经济合作极难实现或维持,冲突将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试依据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和发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论断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分)解析此题为开放型试题,论述合理即可,解题思路是先概括材料观点,然后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评价,最后进行总结概括即可。 答案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国际组织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起了主导作用,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因此,作者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二战后国际经济体系,欧洲联盟、世界贸易组织等经济组织都是通过国际会议和国际协议的方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迅猛发展,使各国间的利益休戚相关,更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的主导,导致了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平等,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只有加强协商对话,照顾各方利益,才有利于全球化的发展。作者的观点体现了霸权思维,与世界发展的潮流不符,因而是片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