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V).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37878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V)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选择题(共30题,每道2分,共60分)1.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致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候,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 郡县制的出现B. 大一统局面的出现C. 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D.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答案】D【解析】【详解】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县制的出现与“田氏代齐”没有必然关系,故排除A项;大一统局面出现于秦灭六国以后,故排除B项;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是在“平王东迁”以后,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C项;田氏先是自立为国君,然后得到周王册命,他们并不是姜氏的宗族,也不是由周王分封的,所以说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D项。【点睛】田氏代齐是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夫专政夺权运动高潮的表现,他们的成果最终为周天子认可,这表明奴隶社会及其统治思想已荡然无存,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形成。2.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A. 通判B. 御史大夫C. 太尉D. 监察御史【答案】B【解析】御史大夫可以监察百官,是早在秦朝就出现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通判是北宋才出现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太尉管理军事,不能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监察御史是隋朝时才开始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3.“(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答案】C【解析】【详解】西周“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分封制,分封制下地方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所以A项表述正确,故排除;西周政治中的贵族色彩指的是宗法制,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所以B项表述正确,故排除;西周时期尚未形成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所以C项表述不正确,故选C;根据“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题意中西周的创制指的应该是分封制,所以D项表述正确,故排除。4. 中国古代官吏的产生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B.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C. “立嫡以长不以贤”D. “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科举制开创于隋唐,打破了按照血缘和门第选拔官员的局面,通过客观的考试内容进行选拔,是我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进步。A选项反映的是世袭制,B选项反映的是察举制,C选项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D选项表现的是科举制的相关特征,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攻打匈奴D. 修筑长城【答案】B【解析】【详解】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的文化专制政策,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A项;根据“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可知秦始皇是为了解决地方割据攻战,所以其采取的措施是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项;攻打匈奴和修筑长城都是秦始皇稳定北方边境的措施,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CD项。【点睛】“又复立国”指的是重新进行分封,而分封制是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割据,诸侯争霸的主要原因,秦始皇为避免出现地方割据,因此废除了分封,实行郡县制。6.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会在“军机处”景点看到这样的文字说明:“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B.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 纵论军机,谋划战事【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军机处处理事情的基本流程:阅读奏折请皇帝旨拟皇帝旨意皇帝过目确定下发旨意。由此可得出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所以本题选A。7.古代雅典10所陪审法庭,平均每所500名陪审员,以抽签方法选出(另有100名候补)。陪审员在开庭时听取原告、被告和证人的口供,当他们弄清案情后,陪审员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事先不做商议。这一制度A. 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 杜绝陪审员徇私枉法的可能C. 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正性D. 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答案】A【解析】【详解】题意反映了古代雅典的陪审员制度,陪审员制度体现了雅典民主的运作方式,故选A项;杜绝陪审员徇私枉法的可能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陪审员制度不一定能够保证案件判决的公正性,故排除C项;古代雅典的陪审员制度为后世提供了司法借鉴,但并不是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故排除D项。8.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在谈及雅典的民主制时说:好公民必须是有闲暇的人,否则,他就不能出席法庭、公民会议和宗教节日等公共活动,也不能充分地将自己锻炼成为城邦的卫士。这表明雅典的民主政治( )A. 使公民拥有平等的实际权利 B. 呈现出高涨的群体意识C. 带有贵族政治的色彩 D. 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答案】C【解析】公民不可能拥有平等的实际权利,实际权利会随地位、财富、工作的变化而变化,实际权利不可能完全平等,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群体意识,故B项错误;“好公民必须是有闲暇的人”,一般有闲暇不用为生计四处奔波的人是有钱有势的贵族,而平民必须终日为生计奔波,故C项正确;古希腊的民主标榜全体公民的民主,但却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故D项错误。点睛:威廉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是具有一定客观性的,他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直接指出。他对好公民的定义是那些闲暇的人,也就是所谓的贵族,可见雅典民主政治是贵族的民主,贵族政治很明显。9. 考古学家在希腊发现刻有雅典政治家铁米斯托克里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确定为14人刻写。可见“陶片放逐法” ( )A. 体现了全体公民的意志 B. 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C. 是打击民主政敌的手段 D. 臣民已上升为社会公民【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陶片190枚”、“定为14人刻写”等信息可知,陶片放逐法有明显的缺点,即可以被少数人控制,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是陶片放逐法的优势,排除;D项错误,错误在“臣民”,当时雅典已确立民主政治。10.“(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A. 政治平等是商业平等的前提B. 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C. 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D. 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古希腊的政治平等受到了商业平等的影响,但不是建立在商业平等的基础之上,A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自由平等的交换原则对希腊社会政治的反映,而不是反映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古希腊的海外贸易活动,排除C;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流通中的平等,促进了现实中的平等,体现出了商业上平等观念,影响到了当时的政治理念,D正确。11.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如果无知、笨拙的人开出的不是治病的药而是致命的毒物,这就不可能称之为医生的药方;同样,一个民族的任何法规也不能称之为法律,即使该民族不管这是一个毁灭性的规则而已接受了它。”作者意在说明( )A. “恶法非法”是古罗马的立法原则 B. 法律的目的就是保护弱者C. 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兴衰 D. 法律的制定应该遵循自然理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恶法非法并不是古罗马法的立法原则,故A项错误;材料与法律的目的无关,更与保护弱者无关,故B项错误;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的兴衰是正确的,但是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故C项错误;此题重点在讲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2. 世界文明史中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制定的法律,皇帝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A. 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 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颁布C. 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 D. 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答案】A【解析】罗马不断的扩张,统治范围不断的扩大,罗马法也就会不断充实,这就造成了众多的法律出现,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仅仅反映万民法颁布,因为是有很多的法律颁布,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不仅仅是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才不断制定,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罗马帝国建立之前也是依法治国的,并非罗马帝国建立才开始依法治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逐个排除法,一个一个的仔细分析。13. 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B. 孕育了现代西方文明C.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D. 维护了西欧统治秩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对西方现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故B项正确;ACD项说法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罗马法罗马法影响14.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A. 强调保护私有财产B. 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C. 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D. 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内容,材料详细描述了,物品交易的过程及其条件,对物品交易的规定极为详细,由此可以看出罗马法比较重视形式和程序,所以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罗马法的特点15.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正说古希腊罗马文化中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A. 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B. 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C. 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D. 罗马法中蕴含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古希腊的智者学派,故A错误。罗马建成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不是亚非两洲,故B错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没有突出对后世的影响,故C排除。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故D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影响16. 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 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 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 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 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答案】D【解析】光荣革命推翻了詹姆斯二世的专制统治,但并无意发动激进的变革,如改朝换代或建立共和国。而从法理上,在否定了詹姆斯二世晚年所生的儿子的继承权(因为信仰天主教)之后,詹姆斯二世的大女儿玛丽就是王位的第一继承人。因此拥戴二人为王有助于加强所建立的君主制政权的合法性。故选D。其它选项决不是目的。【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具体考查光荣革命。17.对英国国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和政府首脑卡梅伦表述正确的是卡梅伦的权力受到伊丽莎白二世的制约如果现在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卡梅伦为首的内阁就一定要下台议会通过的议案,伊丽莎白二世基本无权否决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卡梅伦为首的内阁可以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英国君主立宪制下,首相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国王负责,所以的说法不正确;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卡梅伦可以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不一定必须下台,所以说法不正确,说法正确;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国家象征,伊丽莎白二世无权否决议会议案,所以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肯定筛选法,它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择肢,确定一个正确的选择肢,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择肢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择肢,排除包含这些选择肢的组合,再逐步筛选。辨别法,即用肯定筛选法选出绝对正确的选择肢,用否定筛选法排除绝对错误的选择肢,从而缩小范围,针对不能直接用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确定的选择肢根据所学知识辨别是否符合题意。18.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其背景是A.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削弱B. 代议制下王权需要继续削弱C.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权利D.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权利,因此出现了英国议会改革。19.关于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都赋予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故正确;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为本国的稳定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故正确;两者分别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制共和制,都属于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故正确;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只属于英国,美国是三权分立,故错误,故组合错误,故A项排除。组合正确,故B项正确。组合错误,故C项排除。组合错误,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权利法案;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7年宪法【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属于高考的热点之一,学生需全面掌握。1787宪法是美国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批准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制定后多年来附有27条修正案,迄今继续生效。1787年宪法强调加强国家权利,又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20.xx11月24日,美国密苏里州地方陪审团作出对枪杀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的白人警察达伦威尔逊免于起诉的决定后,美国多个城市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抗议枪杀非洲裔男子的白人警察未被起诉。从历史角度看,这起事件和美国1787年宪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与该起事件相关的表示,正确的是A. 1987年宪法带有种族歧视的局限性B. 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C. 1787年宪法充分地保障了人民的权利D. 1787年宪法体现了民主自由的治理理念【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美国密苏里州地方陪审团作出对枪杀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的白人警察达伦威尔逊免于起诉的决定后”中可以看出,1787年宪法带有种族歧视的局限性。所以答案选A。B材料中没有体现;C中充分把错误;D民主治国错误。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的弊端【名师点睛】美国1787年宪法如何协调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矛盾?(1)中央和地方:联邦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大州和小州:参议院议员按州分配,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分配。(3)南方和北方:黑人奴隶按五分之三折算。21.美国1787年宪法以分权与制衡为出发点,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国会参众两院之间总统与内阁之间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如地方教育.卫生等,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故入选;联邦政府分为国会(立法).总统(行政).最高法院(司法)三部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故入选;国会参众两院职能不同,众院提案,参院审议,双向制衡,故入选;内阁制又称责任内阁,向议会负责,美国并不实行内阁制,而是实行总统制,故排除,故选A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22.1871年4月,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与当时的英国相比,德国确立的政体特点不包括A. 国家元首掌握国家大权B. 内阁领袖去留由元首决定C. 民选议会掌握立法实权D. 具有浓厚的军事专制色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德意志1871年宪法规定,德皇是国家元首并掌握国家大权;宰相由皇帝任命并组织,宰相对皇帝负责;该政体明显体现了军事封建专制色彩;议会由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组成,帝国议会由民选产生,不用有实权,联邦议会拥有立法权,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其它三项均符合历史史实。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德国君主立宪制特点2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从本质上反映了A. 两国宪法都彰显出共和主义思想B. 法德意识形态的对立C. 两国民主与专制力量对比的差异D. 法德代议制形式有别【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德国专制力量的强大和法国民主力量的强大,是两国民主与专制力量的一种鲜明的对比,C项正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彰显的不是共和主义,而是君主立宪制,排除A。法德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排除B。D项是对题干的解读,与设问的本质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法国的共和制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差异,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和“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等关键信息24.19世纪上半期,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主要目标是A. 劳动力B. 金银财富C. 土地D. 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完成了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大生产的转变,为了获得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掠夺更多的原料,英国充当了侵华的急先锋,发动了以打开闭关锁国的中国市场,以便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为目的鸦片战争。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的背景25.“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古代与近代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 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D. 抗日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中国的古代与近代的分界线”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中国的“它”指的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故选A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都在鸦片战争以后,推动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B、C项;抗日战争是在1931年至1945年,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26.如果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那么其主要依据应该是A. 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B. 展开了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的斗争C. 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D. 它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抗斗争,目标是推翻清朝的统治【答案】B【解析】略27.有观点认为,“农民战争从来只是一种改朝换代的工具,太平天国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下列与之结论最为相符的是A. 1851年金田起义B.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 1856年定都天京D. 1859年资政新篇的出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关键抓住材料中的“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这主要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B. 天京变乱成为由盛转衰的标志,这体现出的是农民的阶级局限性;C. 1856年太平军定都天京,与这一事件与进步性无必然联系;D.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空想性;A. 1859年资政新篇的出台,指出要发展资本主义合乎时代潮流。故此题应选A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名师点睛】在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考点中要注意其前后两个纲领的比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不同点背景太平天国处于强盛时期太平天国处于衰落时期社会经济主张主张消灭私有制: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人间天国。主张发展私有制: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实质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向西方学习,带有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群众基础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满足了农民的要求,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农民对它反应不积极。作用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未能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对太平天国后期的革命斗争影响不大。反映特点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相同点都是太平天国运动纲领;都未能真正实施28.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19世纪末日本提出“投资设厂”,其共同点是A. 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C.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答案】B【解析】【详解】鸦片战争英国提出的“协定关税”,是为了满足其工业革命后对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19世纪末日本提出“在华设厂”,是帝国主义国家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行资本输出,抢占世界资本市场的反映。两个不同的要求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故B项正确。“协定关税”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在华设厂”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故AD不是共同点,可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故排除C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国家需要广阔的原料产地与商品销售市场,故“协定关税”有利于其倾销商品。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需要扩大其资本市场,因此,允许“在华设厂”便成为西方国家提出的要求。29.据记载,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洋语、及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重则致杀身之祸。陈旭麓先生将其概括成“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这里的“某一时期”是指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 维新变法时期C. 义和团运动时期D. 辛亥革命时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 “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杀无赦轻则被殴辱抢,重则致杀身之祸”可知,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特点, 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没有盲目排外,故A排除。维新变法时期,向日本学习,也没有盲目排外,故B排除。辛亥革命时期,也没有盲目排外,故D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30.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处理材料和对所学的知识的识记和迁移能力,属于基础题。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严禁人民进行反帝斗争,对于惩治反帝斗争不力的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此条款的危害是:从此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也说明清政府从此成为“洋人的朝廷”,故D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丑条约第二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无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分权”形式,但其权力主体、分权方式和社会性质各有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雅典的政治制度中,政府机关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分组成,各部分有着明确的职能和分工。试论古代雅典的立法和民主政治材料二 一些充任宰相的官员品级不一定很高,因而进退较易,在使用上显得便利。这既有利于发挥臣下才智,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宰相办公的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决策机关,一切军国大政都在这里商定,最后由皇帝裁决施行。群体的宰相,协同议事,分工合作,互相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探讨材料三 对于美国1787年宪法,马来西亚史学家黄枝连评价道:“从美国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新宪法才是一个进步的,有革命意义的,合乎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他们创造出一个今后几十年到一两百年,可以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最有效服务的政治形式。”1787年宪法和美国政体的转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雅典的分权概况及其阶级实质。(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三省的职能划分及该体制的意义。(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革命性”与“有效性”。【答案】(1)分权概括:立法权:公民大会。行政权: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司法权:陪审法庭。实质:雅典民主实际上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2)职能划分: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意义:官员品级不高,便于使用和控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高效率;进一步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3)革命性:维护和捍卫独立成果,鼓舞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以法律的形式保障美国的独立、自由、平等、民主等原则。有效性: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施联邦制,这既满足了地方自治的需求,又保障了在中央的权威,有利于捍卫美国的利益,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权组织中实施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有效地保障了民主政治。【解析】【详解】(1)根据“政府机关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分组成,各部分有着明确的职能和分工”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代雅典的立法权由公民大会掌握,行政权由五百人议事会和十将军委员会掌握,司法权由陪审法庭掌握。古代雅典的民主只有公民能够享有,而公民的范围是有限制的,所以古代雅典的民主实际上是少数人的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民主。(2)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唐代三省六部制中,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根据“些充任宰相的官员品级不一定很高,因而进退较易,在使用上显得便利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群体的宰相,协同议事,分工合作,互相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可知该制度下,官员品级不高,便于使用和控制;群相体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相互之间分工合作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高效率;进一步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3)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的革命性体现在维护和捍卫独立成果,鼓舞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以法律的形式保障美国的独立、自由、平等、民主等原则。其有效性则体现在联邦制上,既满足了地方自治的需求,又保障了在中央的权威,有利于捍卫美国的利益,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政体中的分权制衡机制则保障了民主机制。3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髄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都加强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减弱了国会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在英国,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1875年,首相狄士累利未经议会同意,擅自购买了苏伊士运河44%的股票。以上材料均摘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国家的政治特征,结合所学和识,槪括这些政治特征对欧美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权力运行发生的变化。并以英国为例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1)特征:议会权力大,拥有立法和监督政府的权力;分权制衡。影响: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变化:行政权力扩大,议会权力缩小;中央集权加强,地方势力削弱。原因: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议会改革进一步扩大了民主权利;社会发展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政府支持。【解析】(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特征:根据材料“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可归纳欧美国家的政治特征。第二问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影响(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基础)、经济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两方面作答即可。(2)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据材料“都加强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减弱了国会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可知资本主义国家权力运行发生的变化。第二小问原因:关于资本主义国家权力运行发生变化的原因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考虑,言之有理即可。整体分析:本题以材料为依托,引用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演变的历程作为材料,从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完善的角度,设置了两个问题(涉及特征、变化、原因和影响),但问题相对较易。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注意,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完善的内容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xx年7月2528日,美韩在黄海水域进行军演。由于黄海演习地点靠近中国,部分中国民众反应激烈;中国外交部和中国军方也相继表态,反对此次美韩黄海演习。(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观点,并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2)材料二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主要指哪三次战争?材料中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3)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材料三中为什么中国从官方到民间激烈反对美韩黄海军演。【答案】(1)观点: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而导致的。评价: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做出的结论;没有看到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2)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表述:不完全正确。理由:三次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3)历史上,黄海海域发生过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威海卫之战,清政府战败后,被迫割地、赔款、开埠、领土和主权遭到严重损失,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军演地点选择在黄海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威胁中国安全。【解析】【详解】(1)根据“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可知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由于中国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的国家关系。这一观点没有看到英国工业革命后对外侵略扩张的本质,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做出的结论,所以是错误的。(2)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中国“19世纪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中认为这三次战争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中国闭关自守,骄傲自满,这样的评述并不完全正确。中国的闭关自守和骄傲自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失败,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由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3)根据“由于黄海演习地点靠近中国,部分中国民众反应激烈”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黄海海域发生过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威海卫之战,清政府战败后,被迫割地、赔款、开埠、领土和主权遭到严重损失,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军演地点选择在黄海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更重要的是美韩黄海军演严重威胁中国安全。所以国从官方到民间激烈反对美韩黄海军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