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2)第10课 菱角的喜剧学案 粤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28582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2)第10课 菱角的喜剧学案 粤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2)第10课 菱角的喜剧学案 粤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2)第10课 菱角的喜剧学案 粤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课 菱角的喜剧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菱角()打捞()酣然大睡()(2)多音字什 翘壳 弄禁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2)(3) (4)二、词语积累理解运用(1)把玩:_(2)劳什子:_(3)漫不经心:_(4)茫然失措:_(5)君臣佐使:_(6)无往不在:_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而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2)他平时什么都会,可一到考场就茫然失措,大脑一片空白。()(3)面对那些无往不在的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振作精神,不能灰心丧气。()辨词填空(1)贯串贯穿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或连贯。贯穿:穿过,连通。这条公路_本省十几个县。这部小说的各篇各章都_着一个基本主题。 (2)从而进而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表递进关系。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分析之后,_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女排以三比二击败了日本队,_取得了七战七胜的成绩。三、名言警句与“学无止境”相关的名句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5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一、作者简介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当代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作品风格独树一帜,被誉为“散文一绝”。秦牧杂文是他的第一本作品集。在小说、童话、戏剧、诗歌、文艺理论领域等都有著作,故本人又被喻为“一棵繁花树”。著作有土地、花城,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二、背景展示菱角的喜剧是作者在建国十周年的时候写的。当时文章的题目叫作“复杂”。这篇文章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1958年在我国经济领域里出现了不少违背事物客观规律的现象,这类错误的出现又反映出了一些人在认识上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于是作者认为有必要在文学创作中表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之类的题材”(长河浪花集序)。文章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于1959年写成的,后来收入散文集长河浪花集时,作者将文章的名字改为“菱角的喜剧”。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我”从小就以为菱角有两个角,直到后来第一次去广西才看到三个角的菱角。B在重庆,“我”吃到了四个角的菱角,当天我翻看辞书,发现辞书当中早就有说明菱角不只有两个角的。C菱角形状各异,有无角、两个角、三个角、四个角的,还有一个角和五个角的。D同一个家族的生物都是“同”中有“异”,复杂性与多样性贯穿于一切事物之间。E作者认为,面对万事万物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只有像自己那样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才不会茫然失措。1这篇文章并不是介绍菱角的科普文章,而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议论散文。通读全文,从叙述和议论的角度可以把课文分为两部分。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各层主要内容。叙述(16段)第一层(14段)第二层(第5、6段)议论(712段)第一层(第7、8段)第二层(第9、10段)第三层(第11、12段)2.速读课文16段,试分析作者是如何引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道理的。答:_3通读课文712段,从文中筛选出每段的中心句。由此看出作者引申出什么道理呢?文段中心句引申出的道理第7段第8段第9段第10段第11段第12段4.简要归纳作者用了哪些材料论证自己的观点。答:_5本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争论话题作者最初发表这篇散文时,题目叫“复杂”,后来改为“菱角的喜剧”,你认为哪个题目好?为什么?我的观点:_一、课本素材点击文本菱角的喜剧告诉我们:世间万物是复杂多样的,认识事物绝不能绝对化、简单化。运用示例世间万物,各具形态,各有特性,精深莫测,奥妙无穷。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往往只是它的一个方面或两三个方面,殊不知它还有第四面、第五面、第六面“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更要独具慧眼,切莫因感情遮望眼,切莫因认识下妄言。时代在变,社会在变,理念在变,人性也在变,而认知更应随之而变。二、课外素材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王安石任宰相时,当时潮州有位文人去拜访王安石,并要求王安石为他改诗,原诗是这么写的“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王安石一看这诗就笑了,明亮的月亮怎么会叫呢?黄狗怎么能卧在小小的花心上呢?于是他提笔将这两句诗改为了“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于情于理,那位潮州人看后笑笑,一言未发。后来,王安石游历南方,来到了潮州。他暂时居住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庭院,里面的花开得很艳丽,有一个花农在忙碌着,王安石便询问花农在做什么,花农回答说是在捉一种叫黄犬的虫子。王安石就想起了数年前那个潮州文人让其改的诗,原来诗中指的“黄犬”不是指黄狗,而是指黄犬虫呀。当夜,王安石让一个当地人陪他散步,当时天上的月亮很明亮,寂静的夜里传来婉转动听的鸟叫声,一般的鸟儿都不会在半夜时分鸣叫,王安石便好奇地问是什么鸟在叫,当地人告诉他这种鸟叫明月鸟,越是明月当空的时候叫得越欢。王安石才知道那句诗中的“明月”指的不是天上的月亮,而是明月鸟,而当时那个潮州人并未告诉他这个情况,估计还暗笑了他将近十年的时间吧。选材感言王安石按照以往的认识来看待眼前的事物,因而违背了客观事实。这样看待问题的大有人在,他们在思维上往往习惯于非此即彼的逻辑,在方法上往往沿袭传统方式,造成损失就在所难免。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不得不承认仍有很多我们无法了解或尚未认知的事物,如果仍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靠老经验来处理问题,轻者是失误,重者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的。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_作文命题:见第二单元单元写作导学案“技法指导”作文命题内容。先读佳作勿以情所障目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茫茫人世中沉浮的我们,有时总不免对事物产生错误或肤浅的认知,然而有谁想过,蒙蔽我们真实的双眼的,也许就是每个人都有的“情”呢?以情障目,不见泰山!情近,则信任,亲近;情疏,则怀疑,冷淡。这恐怕是人之皆有的常情。然而这或亲或疏的情,却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认知和决策,使之偏于浅薄或偏颇。翻开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史,未尝不是如此。君不见,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的三百里烽火,不仅烧出片刻的欢喜,更吞噬了周朝的大好河山;只因凭着“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妹妹,杨国忠便在一系列提拔中平步青云,飞黄腾达,唐王朝的衰败也由此而起;而吴三桂情动之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劣迹,千百年来仍然令人发指。(1)而愤激至死的屈原,惨死风波亭的岳飞之所以成为令人扼腕的悲剧,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冲突,难道就没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君子疏远的原因吗?(2)只因君王之目为情所障,看不到有幸埋葬忠骨的青山,只瞥见白铁无辜所铸的奸臣!情之障目,岂止不见泰山而已?(4)幸于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奋斗终生,当为今人所仰,后人所慕。他们之所以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往往是从能不为情所障目而起。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挥泪唱出一曲“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的悲壮挽歌,正由于他不为夫妻之情所障;毛泽东在儿子壮烈牺牲后表现出的坚定理智,难道不是他创下“欲与天公试比高”伟大业绩的原因?对待亲属家人从来没有特殊照顾的彭德怀,若不是不为情所障,又何有“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英雄气概?(3)(4)为情所障,不见泰山;不为情所障,则得有真知灼见。“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若不能脱出“人情”的枷锁,又怎能成为天地间最不屈的斗士,中国最硬的脊梁?(3)过多地考虑恩情亲疏,只会为自己的认知带来不必要的障碍。因此,我们必须做到理智、清醒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勿以情障目,勿以亲疏论英雄!(4)是的,只有身在最高层,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勿以情所障目,勿以好恶论断之。思悟亮点1选材准确(1)本文选材具有典型性,请结合第段中所选取的材料作具体说明。提示“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后期宠爱杨贵妃的唐明皇、“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都是典型的因感情而或失江山或引狼入室的历史人物,其事迹众所周知,放到这里能够恰如其分地说明道理。(2)屈原与岳飞的事迹也是典型的,他们一个是爱国诗人,一个是爱国将领,和前面所说的三个反面典型是不一样的,作者引用他们的事迹有什么用意?提示引用屈原与岳飞的事例,是说明他们二人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君王亲近小人远离君子而在认识上出现偏差所致。这与君王的好恶有关,自然也与感情有关。(3)段所用材料的典型性体现在什么地方?提示这两段引用了林觉民、毛泽东、彭德怀、鲁迅的事例,具有典型性。林觉民超越了夫妻情、毛泽东超越了父子情、彭德怀超越了亲属家人之情,鲁迅超越了人情。这些著名人物要么有着巨大的成就,要么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其事例典型,具有说服力。2用材恰当(4)段可以与第段换顺序吗?提示不可以。这篇文章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第段是反面论据,段是正面论据。文章要先破后立,所以必须把反面论据放到前面,正面论据放到后面,才能在否定前者的基础上肯定后者的做法,自然得出文章的中心。答案精析语言知识积累一、1(1)lnlohn(2)sh/shnqio/qiok/qionn/lnjn/jn2(1)享受/亨通(2)点缀/辍学(3)笑嘻嘻/嬉戏(4)书籍/蕴藉二、理解运用(1)拿着赏玩。(2)使人讨厌的东西。方言词。(3)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4)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一点主意也没有。(5)原指君主、大臣、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的各种药的不同作用。(6)不论到哪里都没有不存在的。形容各处都有。对点小测(1)(2)(3)辨词填空(1)贯穿贯串 (2)进而从而整体感知BDA项“第一次去广西”错,原文说在广西“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C项“一个角和五个角的”是作者的猜测。E项“像自己那样站在正确的立场上”错,从文中可知作者并不认为自己是“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课堂互动1.叙述(16段)第一层(14段)认识菱角的过程(菱角的角的个数变化)第二层(第5、6段)提出事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观点议论(712段)第一层(第7、8段)论述认识事物的两种不同方法第二层(第9、10段)举例证明:胜利与失败的原因第三层(第11、12段)总结掌握事物复杂性、多样性的方法2从生活小事入手,通过写自己认识菱角的过程,以小见大,自然入题,表达深刻的思想。3.文段中心句引申出的道理第7段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会茫然失措。认识事物应掌握其一般性,更要掌握其特殊性。第8段自己因为一向看到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就以为天下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对人们早已调查出来的菱角的各种状态都不知道。第9段我们寻常所说的“认识事物深刻”,事实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之谓。第10段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第11段广泛地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学理论、学文化)这一切是多么重要呵!第12段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4为了论证观点,作者先讲认识事物(菱角、蝗虫、蝴蝶)如果只是凭自己看到的而不再去注意它们的进一步的分别是不精确的(反面论证);再举农民看天气的例子,说明应在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掌握它的复杂性(正面论证);然后通过良种变劣种、一些地方山洞养猪总是失败的例子,说明如果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的后果常常使我们做事摔筋斗(反面论证),在此基础上,作者总结出不应只掌握事物的一般性还要掌握其特殊性的重要性(正面论证);最后总结做事时不能绝对化简单化。整篇文章和谐自然亲切,似是信手拈来,却是构思精巧,立意深远,使人在平易亲切中体味到深厚的哲理。5这里所说的“事物是复杂多样的”一语,是对文章中列举的菱角、昆虫、化学、物理、气象和山洞养猪等所有事物的概括,而“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简单化绝对化的思想方法,常常把人害得好苦呵”,则是作者通过思索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最后一段对所记叙的客观事物进行了总结,并且直接揭示出主题。这种写作方式的好处在于运用逻辑思维的手段,使读者准确无误地了解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问题争鸣“菱角的喜剧”好。题目改后更有针对性,“喜剧”也让人充满阅读期待,它既体现在菱角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上,也体现在作者发现这一多样性与复杂性的过程上。以“复杂”作题目很一般,没什么特色,且说教意味比较浓,跟文章前半部分的内容和笔调不吻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