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27929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史记载)伍子胥(楚国人)为报父兄被楚平王所杀之仇,逃至吴国,最终引吴兵攻楚并破城。当时对此持肯定态度的是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答案】A【解析】史记从正统的角度阐述违背等级秩序,必将受到惩罚,属于儒家思想等级秩序观念,A正确;B主张法治思想;才主张无为思想;D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题意。2. 孟子说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统治者如果违背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据此可知,他们A. 反对君主绝对专制权力B. 政治主张根本对立C. 实质是在反对君主制度D. 具有民主化的倾向【答案】A【解析】孟子认为君主要实行仁政,否则会被推翻,卢梭认为统治阶级不要违背民意,都反对君主专制,A正确;主张基本相同,不是对立,B错误;卢梭是反对君主专制,孟子是维君主服务,C错误;孟子不具有民主化倾向,D错误。3. 唐律疏议斗讼“殴伤妻妾”条规定:“诸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与凡人比减二等);死者,以凡人论。殴妾折伤以上,减妻二等”。这一规定,本质上反映了A. 血缘亲疏B. 男尊女卑C. 妻妾有别D. 引礼入法【答案】D【解析】材料中对于打伤妻者和妾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规定,体现出在法律基础上注重传统观念渗透,属于引礼入法的体现,D正确;血缘关系材料没有说明,A错误;材料并不是体现男尊女卑观念,B错误;妻妾有别不是材料主旨,C错误。4. 宋代,妇女缠足习俗在特权阶层中流传开来。对于农村和城市下层的妇女来说,它是不可行的;但是富有的家庭经常为他们的女儿缠足以增加她们的魅力、展示她们较高的社会地位并加强对女孩行为的控制。这表明宋代A. 缠足之风在上层社会更加盛行B. 缠足是贵族妇女所独有的独权C. 富家女子更易受理学思想影响D. 经济条件是缠足的决定性因素【答案】C【解析】“妇女缠足习俗在特权阶层中流传开来”主要是受到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影响,C正确;缠足下层社会也有出现,A和B错误;缠足并不是经济条件决定,D错误。5.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下表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朝代西汉东汉唐元明清比例1:79451:74641:29271:26131:22991:911A. 国家机构日益膨胀B. 阶级矛盾日趋尖锐C. 行政效率不断下降D. 冗官问题由来已久【答案】A【解析】表格显示从西汉到清朝官员和民众比例是逐渐减小,说明官员的机构逐渐增大,国家机构的日益膨胀,A正确;表格体现不出阶级矛盾信息,B错误;行政效率和官民比例信息不符合,C错误;冗官问题是北宋时期比较明显,不是由来已久,D错误。点睛:本题是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A、两头看,项间比: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B、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C、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6. 乾隆年间,刑部制定条例、严厉禁止盗卖宗族公产,包括义田祀产以及宗祠房屋,违者处以重刑。此条例颁行后,各地宗族在修订宗族法时,皆增立专条,要求将本族族产的数量、种类、分布等情况报官备案,这表明A. 政府是宗族公产实际所有人B. 盗卖宗族公产现象愈演愈烈C. 宗族是传统中国的重要根基D. 修订宗族法唯官府马首是瞻【答案】C【解析】“此条例颁行后,各地宗族在修订宗族法时,皆增立专条,要求将本族族产的数量、种类、分布等情况报官备案”说明宗族关系是传统社会的根基,C正确;其他说法均不符合题意,排除。7. 郭嵩焘1879年离职乘坐轮船返回湖南,官绅哄动苦阻,集议于上林寺,差点把他寓所焚毁。1896年熊希龄、蒋德钧等人为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并于次年春获得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这一变化A. 推动西学东渐上升到制度层面B. 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C. 反映了近代航运事业艰难发展D. 表明民众接受了近代化思想【答案】C【解析】“官绅哄动苦阻,集议于上林寺,差点把他寓所焚毁。1896年熊希龄、蒋德钧等人为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并于次年春获得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说明几代民族工业发展受到国内各种势力阻挠,C正确;此时仍是器物层面,A错误;B中扫除说法错误;D中民众不符合材料中官商信息。8. 下图版画名为高丽月夜大战牛阵得胜全图,作于甲午战争期间。画中,狂牛角上绑有利刃,背上负有灯笼,直冲日军而去,日军士兵或瘫软在地,或仓皇返身逃跑。这幅版画A. 利于安抚民心维护清政府统治B. 表明了清政府坚决抗日的决心C. 表现清军将领战术思想先进D. 全景再现了平壤战役的情景【答案】A.9. 某一时期,教科书谈到唐太宗时希望能“隐寓尚武强国之道”;教木兰诗要学生领会“女子亦有军国民资格”;讲铁路则夸其“为工战、商战之利器,更为兵战之利器”。这一时期A. 国民经济恢复军事力量强大B. 政府推行预备立宪试图自救C. 垄断控制教育实行文化专制D. 政府关注民族意识的培养【答案】D【解析】“隐寓尚武强国之道”;教木兰诗要学生领会“女子亦有军国民资格”;讲铁路则夸其“为工战、商战之利器,更为兵战之利器”。都是从民众角度培养民族意识,D正确;其他说法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0.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A.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让留日人数锐减B. 推翻清政府是留学日本的内在动力C. 科举制度的废除推动留日人数激增D. 日本取代西方成为中国的学习对象【答案】C【解析】1905年清末新政科举考试废除,导致知识分子留学日本的增加,C正确;义和团属于抗击八国联军,与留学日本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留学日本并不是推翻清政府为目的,B错误;D说法绝对排除。11. 1944年美国独立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称,独立宣言是“民主主义的胜利宣言”,美国不仅要在国内追求民主,还在国际关系上主张“民主国家和一切民主力量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奴隶的世界”。该社论A. 认同美国战后国际合作的“领导者”地位B. 希望美国能促成战后中国和平局面的实现C. 主张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法西斯同盟D. 表明中国试图在战后走美国式道路的愿望【答案】A【解析】“独立宣言是“民主主义的胜利宣言”,美国不仅要在国内追求民主”主要目的是美国同中国合作,A正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让美国成为领导者不符材料主旨,C错误;此时是抗战时期,B是抗战胜利后;D说法显然不符合事实。12. 梁启超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成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不敢自承,何则?感情所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这表明A. 亲历者的记述最为史家看重B. 历史记述不可避免夸大其词C. 谦虚谨慎是史学家必备品质D. 辨析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答案】D【解析】“感情所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说明梁启超是从感情角度对于戊戌政变记的记载,显然有不符合事实的记载,说明辨析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D正确;其他说法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3. 据熊向晖(周恩来的助理)回忆,在基辛格秘密访华前,毛泽东曾专门指示,“不同美方谈贸易问题”。尽管“美方多次要求开展中美贸易,我方均表示不感兴趣”。这是因为A. 中国担心此举会引发苏联的不满B. 中国仍推行相对封闭的经济战略C. 经济体制不同阻碍中美贸易发展D. 美国试图用经济手段控制中国【答案】B【解析】尼克松访华时期中国仍然是计划经济时代,没有进行改革开放,因此不进行贸易的谈判,B正确;中苏此时已经恶化,A错误;材料说明是经济政策导致中美贸易发展阻碍,C错误;美国是利用中国对抗苏联,D错误。14. 孟德斯鸠曾说:“土地出产之多少,主要不在于土地肥沃程度,而在于居民是否享有自由。”下列能够正面印证这句话的史实是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 乡镇企业的发展C. 农业机械化的实现D. 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A【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促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符合材料主旨,A正确;B属于商业;C中农业机械化不符合中国小农经济是实际;D属于集体化操作模式,排除。15. 公元前417年,雅典人准备通过陶片放逐法流放阿克比亚德斯和尼奇亚斯中间的一个。但在投票之前,两人突然联合起来,导致相对次要的许佩波罗斯被流放。雅典人因此感到愤怒,从此取消了该法。这说明陶片放逐法A. 存在制度缺陷易于操纵B. 根本无法维护民主制度C. 主观随意性强难以维持D. 只是用于打击政敌的工具【答案】A【解析】陶片放逐法属于投票选举,容易引起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材料中“导致相对次要的许佩波罗斯被流放”正是这一现象的反应,A正确;B中根本说法错误;C中主观性说法不符合事实;D中只是说法绝对。16. 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曾说:“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这说明当时罗马A. 法律维护君主专制统治B. 践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C. 法律具有平等的约束力D. 法律形成了完备的体系【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皇帝虽然不受法律限制,但皇帝必须遵照法律的条文执行,说明践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B正确;材料论述的是皇帝遵守法律,不是君主专制,A错误;皇帝不受法律约束,C错误;D中完备说法绝对。17. 尼采说:“近来伟大的事件是,上帝死了,对基督上帝的信仰已经变得不可信了。这个事件已经开始在欧洲上空投下它的第一抹阴影。”这一“事件”是A. 文艺复兴B. 启蒙运动C. 宗教改革D. 经典力学【答案】B【解析】启蒙运动主要是反对宗教等级特权,“对基督上帝的信仰已经变得不可信了”正是反对宗教特权的体现,B正确;文艺复兴是借助宗教进行活动,A错误;宗教改革仍然信仰宗教,C错误;D与材料中信息不符合。18. 前工业化时代,英国儿童常被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劳动力资源”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工业革命早期,“工厂儿童”俨然成为儿童的代名词;19世纪80年代,学校被认为是儿童“恰当的去处”,学校儿童亦被视作“在未来诸多方面具有投资价值”。这一变化A. 源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B. 催生了英国近代教育事业C. 推动了福利国家制度诞生D. 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答案】A【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大量使用童工,导致学校被认为是儿童“恰当的去处”,学校儿童亦被视作“在未来诸多方面具有投资价值”,A正确;B中催生不符合材料主旨;福利国家是二战后普遍实施,C错误;D中缓解劳动力不符合事实。19. 普列汉诺夫在1918年写的在祖国的年一文中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容纳不下现代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时,资本主义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让位给社会主义,但是对俄国来说则是遥远的事。作者意在强调当时俄国A. 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B. 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C.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D.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答案】B【解析】俄国十月革命时期俄国资本主义尚不具备一定基础,“资本主义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让位给社会主义,但是对俄国来说则是遥远的事”说明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B正确;A、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0. 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该观点A. 主张中央集权体制B. 体现主权在民原则C. 强调法律至上思想D. 凸显议会至上理念【答案】B【解析】“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说明人民主权的思想,材料不主张中央集权制,A错误;法律之上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议会至上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21. 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分析19世纪西方兴起的原因时,说道:欧洲人先是买了亚洲列车上的一个座位,然后买了一节车厢。弗兰克的核心观点是A. 政治制度优势是西方兴起的主要因素B. 亚洲交通事业的发展带动了西方兴起C. 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展促使西方兴起D. 欧亚之间的经济交流促进了西方兴起【答案】D【解析】材料意思是欧洲入侵亚洲,亚洲为欧洲带来了广泛的原料和市场,促使欧洲经济发展,并成为世界经济重心,D正确;西方兴起主要是经济因素,A错误;B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说明的是欧亚交流,不是工业革命。C错误。22. 1955年,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部长会议上宣称:“二战最重要的结果,是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更正确地说是以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为首的世界社会主义民主阵营,与世界资本主义阵营平起平坐。”莫洛托夫意在A. 宣示两极格局形成B. 巩固苏联的霸主地位C. 团结中国抗衡美国D. 抬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C【解析】“二战最重要的结果,是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更正确地说是以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为首的世界社会主义民主阵营”说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要对抗美国,C正确;A是华约的成立;B不符合材料主旨;D显然不是苏联的目的,排除。23. 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共青团经济”,即:国家职能部门变成股份公司后,股份大都被领导人瓜分。结果,“国家官员、党的职能人员、共青团积极分子成为最初类型的俄罗斯企业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据此可知,当时苏联A. 仍然推行计划经济体制B. 经济转型滋生腐败现象C. 经济改革直接导致解体D. 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答案】B【解析】“国家官员、党的职能人员、共青团积极分子成为最初类型的俄罗斯企业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出现腐败现象,B正确;此时苏联经济体制开始转型,A错误;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导致苏联直接解体,C错误;D中根本改变说法错误。24. 由下表可知,战后世界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是A. 周期性特征不明显B. “滞胀”成为常态C. 破坏性更大D. 波及范围广【答案】A【解析】图片显示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1957年、1974年、1979年、90年代以及2001年,这几个时间段显然没有固定的规律,说明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特征不明显,A正确;B中常态说法不符合事实;C和D是191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其中25题20分,26题20分.27题12分,共52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闾里制”起源于先秦。简单说来,就是把城里的居民,按一定户数用高墙圈成方块状的“闾”;墙上设门,供居民出入;门侧设“弹室”一类的机构,配置“里正”一类的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内中居民。“闾里制”至隋唐进化为“里坊制”。唐代长安城大坊内部,四门加一条十字街,小坊内部,两门加一条横街。日出开坊门,日落敲街鼓60下后关坊门。北宋定都汴梁后,里坊制遂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街坊制”。至满清入关,北京城居民的住宅,又再次被栅栏分割、封闭。栅栏门晨启昏闭。清朝中叶以后,栅栏渐渐消失。据孙大章:中国古代建筑史话等材料二解放后,城市中“单位大院”兴起。机关、工厂、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都可以分得一块城市土地和一笔建设资金。各单位将土地用高墙一围,在内部自行规划办公、居住资源,工作、生活高度一体化,就成了一个个单位大院。1952年,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批评“每个单位都用围墙把自己围起来,自成一个小天地”,是一种“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1964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向中央提交关于北京城市建设工作的报告指出:“由于建设计划是按条条下达,各单位分别进行建设,北京市很难有计划地、成街成片地进行建设,至今没有建设一条完整的好的街道。不少单位圈了很大的院子,近期又不建设,造成很大的浪费。”据谌旭彬:中国城市居民小区“千年建墙/拆墙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我国古代城市居民区演变的特点及原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后“单位大院”兴起的原因及负面影响。【答案】(1)特点:由封闭走向开放;时间限制逐渐放宽;具有曲折性。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对城市居民控制逐渐松弛,受统治政策影响。(2)原因:建国初各单位进城的现实需要;方便工作与生活一体化;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影响:不利于单位间的交流;阻碍城市整体规划;浪费城市资源。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就是把城里的居民,按一定户数用高墙圈成方块状的“闾”“日出开坊门,日落敲街鼓60下后关坊门”的信息从开放程度、时间限制以及曲折性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及政府政策等角度思考回答。点睛:依据材料概括信息型材料题解题方法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3. 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世纪的法国学者孔多塞,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十个前后相继的阶段。其中第七到第九阶段及主要特征如下:第七阶段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反抗教会专制,科学缓慢复苏,欧洲开始逐渐觉醒。第八阶段是从印刷术发明到科学与哲学摆脱宗教的束缚。第九阶段是从笛卡尔开创的科学革命直到法国大革命时期,理性和科学的胜利为时代的特征。材料二在第八阶段里(15-17世纪),孔多塞“把史表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第一部分将包括西方,那里的衰落更为急剧并且更为彻底,然而在那里,理性的光芒却会重新出现而永不熄灭;第二部分是东方,那种衰落对她来得更为缓慢,长期以来也更不全面,但她至今还看不到理性可以照亮她并打碎她的枷锁的那个时刻。”整理自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多塞划分历史阶段的主要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第九阶段时代特征的理解。(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东西方差别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差别的历史原因。【答案】(1)依据:文明的发展(或:科学的进步和思想的解放)理解:自然科学发展迅速,进一步动摇了宗教理论根基;启蒙运动促进理性主义传播,推动思想解放的同时,也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封建制度进一步没落。(2)理解:西方近代自然科学诞生,思想解放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东方则固守传统,科学和思想进步缓慢。因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逐渐取得统治地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东方: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专制统治强化;思想僵化,固守传统科技。【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印刷术发明到科学与哲学摆脱宗教的束缚”“理性和科学的胜利为时代的特征”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近代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的关系进行分析阐述。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理性的光芒却会重新出现而永不熄灭”说明西方理解,依据材料二“看不到理性可以照亮她并打碎她的枷锁的那个时刻”的信息说明东方的理解;第二小问结合中西社会特征从经济、政治、思想以及科技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前面有天书三十六行,皆是天罡星;背后也有天书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下面注着众义士的姓名”。面对何道士的解读,梁山众好汉目瞪口呆。宋江言道:“鄙猥小吏,原来上应星魁,众兄弟也原来都是一会之人。上天显应,合当聚义。今已数足,上苍分定位数,为大小二等。天罡、地煞星辰,都已分定次序,众头领各守其位,各休争执,不可逆了天言”。众人皆言:“天地之意,物理数定,谁敢违拗?”整理自施耐庵:水浒传材料二公元1620年9月23日,一批英国清教徒乘五月花号邮轮到达北美。上岸前,他们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内容主要有: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据戴安娜拉维奇所编美国读本分别概括两则材料中所蕴含的东西方政治理念,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中国古代政治的核心理念是身份等级制度;西方近代政治则显现为一种契约制度。梁山英雄以兄弟相称,但也有严格的大小尊卑之分,这说明中国古代受宗法观念、君主专制的影响,身份等级森严。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过程中,君权不断神化、强化,臣下则日趋奴仆化,以此维护统治。“五月花号公约”以一份公共应遵守的契约形成“公民团体”。公约尊重个人利益,否认专制权威,赋予每个人平等和权利,这为以后美国建立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共和制民主奠定了基础。示例二:中国古代政治体现出人治特点;西方近代政治则是法治。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本质特点是人治。君权至上,人大于法,君主借助神权强化统治。宋江炮制天书的实质目的是为了绝对权威巩固自己地位,这和中国古代政治人治特点相符合。“五月花号公约”,是公民所共同遵守的一份契约,任何人都不得凌驾于其上,体现出法治特点。近代西方代议制都遵循了法律至上酌理念,近代以法治为特点的制度建立。【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信息从东西方政治理念提取任意一个发明作为论点,如“中国古代政治的核心理念是身份等级制度;西方近代政治则显现为一种契约制度”或者“中国古代政治体现出人治特点;西方近代政治则是法治”等;论述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梁山英雄以兄弟和“五月花号公约”两个视角进行分析;最后从结论角度进行总结说明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