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V).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26207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V)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这反映了A.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 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贤”指的是禅让制,“传子”指的是王位世袭制,因此A符合题意。B出现在战国时期,秦朝全面推行。C出现在隋唐,D不符合中国国情。故本题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2. 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注意题目的关键词,封地,封国,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封建制,或分封制度,其含义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以及古帝王的后代,封他们为诸侯,由他们全权管理封地内的事务,所题目的现象与分封制密切相关,故选B。禅让制是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而已;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地方管理制度,郡、县长官均由朝廷任免,代表皇帝或国王对地方进行管理;行省制是中央的派出机构,对地方直接进行管理,A、C、D均不符合题意。3. 老子,姓李名耳。近年来,很多李姓人氏纷纷前往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故里寻根问祖。这一现象受下列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的影响A. 世袭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寻根问祖体现了对祖先的崇拜,而祖先崇拜体现了重视血缘关系,这与宗法制相关,因此B符合题意。而A、C、D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4. 下列有关周王朝政治制度及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 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 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 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名师点睛】分封制理解5.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 权力的高度集中C. 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 书同文,人同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这说明了此制度为皇帝制度,B是其重要特征,故本题选B。A与分封制相关;C指的是郡县制;D属于秦始皇在巩固国家统一方面的措施,都不符合皇帝制度的特征。6. 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A. 分封制的废除B. 宗法制的消亡C. 刺史制的建立D. 内阁制的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即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即体现废除分封制,A项正确。B项宗法制,材料无从涉及。C、D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废分封,行郡县”7.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A.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 实行郡国并行制C. 推行三公九卿制D. 推广行省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分天下为郡县”表明秦朝实行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故选A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海内为郡县8.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所采取的措施是A. 将兵权收归中央B.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 派文官任州的长官D. 设三司使管理财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的含义,即选用儒臣取代武臣以防止五代时期藩镇割据现象的再次发生,而C项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以加强中央集权符合题意,所以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措施9. 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A. 推行郡县制度B. 设置枢密使C. 实行三省制D. 实行行省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推行郡县制度是秦朝时期的措施,时间不符,排除A。设置枢密使是北宋削弱相权、分割军事权的措施,而且与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无关,排除B。实行三省制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与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无关,排除C。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名师点睛】元朝时期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其作用: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10. 许多成语典故都与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相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美梦等,该制度A.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B. 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C. 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D. 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C、D 三项表述的相同之误在于都带有“世袭”或“门第”。须知科举的推行,打破的就是“世袭”“门第”的选官制度。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11. 宋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到明清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A. 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见疏远B.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 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D. 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的信息说明大臣地位下降,君权加强,反映的趋势和本质问题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故选B项。A项不是本质上的反应;C项说法错误,这不是风俗的问题,而是权力的分配的问题;D项明显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专制皇权的不断地加强12. 促使古希腊人民主意识形成、产生的因素有。古希腊海外贸易频繁古希腊工商业比较发达城邦国家面积狭小,人口不多古代希腊半岛邦国林立,竞争激烈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海外贸易频繁,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民主意识形成,故正确;工商业比较发达也有利于民主意识形成,故正确;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也有利于民主意识形成,故正确;古希腊邦国林立,竞争激烈,也促进了古希腊人民主意识形成、产生,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C项正确,ABD项都错误。故选C。13. 雅典政制记载: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有人指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被处死。后经陪审法庭认真审理该案,吕锡马库斯以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这一记载侧面反映了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A. 最高权力机关B. 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C. 最高行政机关D. 最高立法机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经陪审法庭认真审理该案,吕锡马库斯以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由此可知,民众法庭是负责司法和审判的;联系史实可知,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立法机关是公民大会,故A、D不正确;五百人会议由十个部落用抽签的方式各选出五十人组成,是最高的行政机关,C项不正确;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14.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摘录了伯利克里的一段话:“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是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还找到了下面的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内容最合适的课题是A. 雅典民主制度起源之研究B. 雅典民主政治倒退之研究C. 伯利克里与民主政治确立之研究D. 雅典民主政治利与弊之研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雅典民主政治的利,而图片却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伯利克里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期而非雅典民主制度起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伯利克里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期而非雅典民主政治倒退,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伯利克里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期而非雅典民主政治确立,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利与弊【名师点睛】伯利克里代表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和中下层自由民,特别是海员、佣工等第四等级公民的利益。他的国内政策以加强民主政治为核心。从公元前462年的改革开始,雅典公民大会在伯利克里的推动下,逐步通过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措施。15. 古代雅典的民众法庭在一次审判中,一名女犯因漂亮而被法官赦免,这说明了雅典民主A. 主观随意B. 轮番而治C. 三权分立D. 依法治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从材料看,民主法庭的法官并未严格依照法律执法,这反映了雅典民主的主观随意。故项正确;B、C和D均没有体现出材料信息,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希腊民主政治特点16.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A. 防止官员腐败B. 限制权利滥用C. 增强责任意识D. 培育权利观念【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官员、陪审员、成年男子必须通过宣誓来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限制权力滥用”和“防止官员腐败”针对的是官员和陪审员,青年男子并不一定有官职,所以不存在权力滥用和腐败,故AB项错误。对官员和陪审员通过宣誓提醒其负有的责任,对成年男子提醒其身为公民的权利义务,这些都是在增强各种人的责任感,在各自的位置上能够尽职尽责,故C项正确。对官员和陪审员来说,宣誓是为了明确他们的身份所负有的责任,提醒其认真履职,并不是“培育权利观念”,故D项错误。17. 古罗马法学家说:“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A. 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保护所有人的私有财产C. 反对私有制基础上的人人平等D. 主张消除阶级压迫【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信息可知古罗马的法学家强调法律代表的正义适用于一切人,也就是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保护私有财产、反对私有制、消除阶级压迫,排除B、C、D。所以选A。18. 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A. 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 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 分封诸侯、城邦国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中外政治的异同比较综合考查比较分析能力。周代中国的国体,应与分封制联系,古希腊的国体与小国寡民相联系,从分封制与古代希腊小国寡民的状况分析,两者都是贵族政治及列国分立,A项正确;B项不是两者的政治上的相同点,两者皆没有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项中的小国寡民仅是古代希腊;D项中的分封诸侯仅是指中国周代,城邦国家仅是古代希腊。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贵族政治;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列国分立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中西文明的比较:中国西方时期春秋战国希腊文明经济农耕经济相对发达,形成了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农经济,手工业、商业相对落后。工商业相对发达,对外贸易兴盛,由于土地贫瘠,农业相对落后。政治分封制逐渐崩溃,逐渐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权力不断上移,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雅典逐渐建立了直接民主制度,国家权力不断下移,促进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文化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和法家思想尤为兴盛,强调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文主义思想成为希腊文化的主流,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提倡个性的张扬和人性的解放19. “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两大古代文明,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你认为下列关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贵族出身的梭伦将雅典引向民主轨道B. 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是当时最高的权力机构C. 从十二铜表法到民法大全,罗马法日渐完备D. 古希腊、罗马文明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民主运作方式及法律遗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梭伦改革设立了四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等,将雅典引上了民主制的轨道;罗马法的开端是十二铜表法,完备阶段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日渐完备;古希腊留给世人最宝贵的财富是民主运作的方式,罗马则是法律遗产。因此ACD均正确。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是常设机关。故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五百人会议20.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有人这样评说英王: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航船的原动力,但却是张起风帆的桅杆。对该评说理解不正确的是A. 英王完全丧失统治国家的权力B. 英王利用自己的声望调节政治矛盾C. 英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D. 英王在国事礼仪方面仍然发挥作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考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解题时注意本题设问是否定式的。材料信息“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航船的原动力,但却是张起风帆的桅杆”体现了英国国王虽然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但仍然在某些方面具有权力,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其他三个选项均可排除。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二、非选择题(共两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21.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檐曝杂记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答案】(1)图示一秦朝、图示三元朝;图示二反映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2)“上”是指秦始皇。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郡县制。积极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3)材料三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材料四反映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制制度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只要有类似的语言可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示,获取有效信息,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问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作为切入点。关于第一小问,根据图示,把握住“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元朝的行省制度”即可。关于第二小问,根据图示,把握住“三省六部制”即可。(2)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示,获取有效信息,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问以“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切入点。关于第一小问,把握住皇帝制度即可。第二小问,把握住郡县制即可。第三小问,要注意明确题干“积极影响”要求,避免答非所问。围绕“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影响深远”展开,言之有理即可。(3)本问以“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作为切入点,实际上涉及到三个小问。前两个小问,要注意分别围绕明朝废除丞相制,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相关史实展开。关于第三小问,要注意明确题干“消极影响”要求,围绕“妨碍社会的进步,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角度展开,言之有理即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皇帝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三省六部制、元朝行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五百人议事会由抽签选举产生,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材料二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雅典还一度盘剥附属国居民甚至对退盟国公民进行大屠杀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材料三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屈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材料四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巴法引自历史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材料二雅典民主存在的不足是什么?(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产生的背景条件及其重要历史影响。(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罗马法的认识。【答案】(1)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或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2)享有民主人数太少,外国公民和外邦移民没有民主权利。(3)背景: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斗争,罗马习惯法的传统,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任意解释,有利于维护平民的利益。形成了成文法,为罗马法律的发展奠定基础(4)评价:积极作用和影响:罗马法维护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有力武器;局限性:罗马法是奴隶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主要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奴隶阶级来说,他们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解析】(1)根据材料“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得出人民主权;根据材料“五百人议事会由抽签选举产生,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得出轮番而治。(2)主要对雅典民主制中享有民主的人数较少进行考查,外国公民和外邦移民没有民主权利。(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屈伸,平民深受其苦”可知罗马习惯法的弊端;结合所学可知还有罗马共和国的诞生促进了法律的制定;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推动。第二小问,根据“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得出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任意解释,有利于维护平民的利益。第二小问,根据“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得出形成了成文法,为罗马法律的发展奠定基础。(4)历史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积极性可以根据材料进行归纳。材料中文字“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说明罗马法是各国立法基础,而材料中的“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说明西方国家国家法制建设的渊源来自罗马法。消极性根据所学可知法律具有阶级性,罗马法是奴隶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