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20523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建设D肯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21934年2月,苏联通过二五计划决议,规定对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的投资比一五计划增加1.5倍,而对生产消费品的工业部门的投资则增加3.6倍。对农业的投资增加50,产值要求增加1倍。这表明苏联A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B力图调整国民经济结构C注重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 D积极推动工业化的实现3苏联从20世纪30年代初实行义务交售(主要为谷物、畜产品、土豆等)之后,义务交售价格除了在1935年提高了18,以后十六七年也没有变动。这种做法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经济的高度稳定C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D基本承认了市场的作用41918年3月,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列宁提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计算和监督,建立合作社等具体设想,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中间环节。这说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A主张全面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设想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C已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D决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5下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B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C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6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B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D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7下表是1928年世界主要国家重要工业产品产量的比较。表格信息揭示出A欧洲国家经济增长率落后于美国B美国工业发展速度跃居世界第一C苏联加快重工业建设的迫切要求D欧洲国家遭受经济大危机的打击8普京时期的总构架大纲中说“30年代初同新经济政策时期相比,(苏)用赶超的速度发展了军事工业,以及同军事相关的科学。以此奠定了1945年的胜利以及战后在宇宙和原子技术等方面成就的基础”。据此可知该文件A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取得的成就C否认了列宁改革的必要性D肯定了斯大林体制的工业成就91921年苏俄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为经济长远发展准备计划、为落实当年的经济计划提供可操作的方案。此后,该组织提供的计划数字越来越重要,到1926年,已经成为中央委员会决策的重要依据。据此可知当时苏俄(联)A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面临的国际形势越来越紧张C行政体制与经济政策存在矛盾D经济建设突破了意识形态束缚10苏联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28年至1952年间增加了3.5倍,这一发展速度超过了同一时期其它任何国家。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活跃了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B斯大林体制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发展生产C集体农庄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赫鲁晓夫改革中“物质利益原则”推动11在1920年12月,列宁说,不使小农经济在实际上得到大量的改善,我们就没有出路,因为没有这个基础,任何经济建设都不能进行,无论多么伟大的计划都会落空”,也“不应该幻想向社会主义和集体化的过渡”。这说明列宁A认为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B认为推行新经济政策时机不成熟C看到了当时经济政策的一些弊端D在经济政策取舍上逐渐过于保守121975年,苏联的电力、原油、钢等产量,均大幅度超过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由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3%上升到1975年的53%,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主要是因为A美国经济陷于“滞胀”危机 B苏联革除了斯大林模式弊端C苏联改革重点在重工业发展 D美国已经转型到知识经济时代13据历史记载,19211923年,苏俄(联)多数电影院恢复放映,单是莫斯科一地,电影院的数量就从10家增加到50家,看电影成为市民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这表明当时苏俄(联)A计划经济取代了新经济政策B经济和社会重新焕发了活力C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社会主义改革取得一定成效141931年苏联进口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市场上机器设备销量的1/3,1932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0%。以上史实表明A苏联经济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新经济政策大大促进了苏联工业化建设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政策D苏联工业化曾一定程度上实行对外开放15下图反映了19281932年间苏联国民经济主要部门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情况。据此可知,此时期A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B把工业作为建设的重点C农业生产规模大幅缩小D民众生活得到极大改善16俄共(苏共)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我们说。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但是地方流转根本没有守住自己的地方性的范围之内,它冲出去了。于是我们再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打开”的本质含义是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承认和运用市场经济关系C允许农民进行农产品交换D通过租让制吸纳外国资本17苏联“二五”计划规定:“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二五”计划实施的结果,轻工业年增长率为14.8%,重工业则高达19%。材料说明苏联“二五”计划意在A实现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 B使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C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D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181991年,苏联一些经济学家制定了经济改革计划,计划指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实现的自由是基本的价值”,国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价格实行监督,反对通过行政方法提高价格。该计划反映出A经济学家成为改革的主导力量B物价问题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C经济改革领域出现过激的倾向D新经济政策重新成为改革路径19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并签订了70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如与美国福特公司签订了为下新城(又译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提供咨询和供应设备的合同。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A利用了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B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C具有稳步均衡发展的渐进性D尽力引进西方工业化的成果20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C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D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第II卷本卷包括两大题,共计4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美国苏联中国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1933年6月,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1934年1月31日,罗斯福使荚元贬值40%。1934年5月22日,国会通过罗斯福总统提议的购银法案。1935年,政府颁布社会保障法,通过社会保险法。1928年起,逐渐放弃新经济政策,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1929年,开始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1929年5月,苏联设立了“外国咨询中央局”,专门负责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业务。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1933年3月1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19351937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废止银本位,统一发行货币,实行纸币制;禁止使用白银,白银收归国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上表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中三国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三国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苏联)一系列由国家制定的五年计划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优先地位,包括预期的产量和新设备等。政府在冶金、矿业、电力等部门修建大型企业,试图把苏联建设成独立的工业国家,摆脱西方银行和贸易的支配苏联仍然关注重工业的发展,试图以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另外,斯大林所追求的不仅是单纯地改变私人所有制形式因此,他并不依靠价格竞争,而是使用正式的、集中的资源分配来安置设备和物质。结果提高生产效率的努力遇到了瓶颈,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因为每个工厂的配额都由莫斯科决定,而并非符合快速工业增长的需要。从头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与此同时的西方世界正在遭受经济萧条苏联机器生产和钢铁产量提高了14倍。摘自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材料二 1932年7月美国退伍军人为抗议补助金太低,在首都华盛顿举行示威活动。胡佛政府出动正规军骑兵,用军刀和催泪瓦斯血腥镇压了手无寸铁的退伍军人和妇孺家属,美国有1500多万人失业,许多人于是对美国的民主政体抱着十分怀疑的态度,大多数知识分子向左转。摘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三 (日本)自民党执政后,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政策。鸿山内阁制订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岸信介内阁制订的19581962年度新长期经济计划、农业基本法;池田勇人内阁制仃国民经济倍增计划等,提出了以加强“产业基础”和发展“重、化学工业”的重要政策。1957年,又通过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置法、合成橡胶制造事业特别措置法等日本政府投资数额占政府支出的比率,1960年为35%,1965年为47%,1970年,又上升为52%。据1977年统计,日本政府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相当于美国的14倍,高于英、法、联邦德国、意四国同年投资的总和日本的法人税率,从1952年的42%降为1955年的40%,1958年又降为38%。摘自欧阳云世界当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8分)(2)出现材料二中“许多人于是对美国的民主政体抱着十分怀疑的态度”的原因是什么?美国是如何使其“民主政体”得以保存的?(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日本政府为推动经济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三国发展道路的探索对今天的中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5分)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七单元训练卷历 史(二)答 案第卷1【解析】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其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答案为A项。B、C项是斯大林模式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排除;斯大林模式没有尊重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排除D项。【答案】A2【解析】由材料中的“定对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的投资比一五计划增加15倍,而对生产消费品的工业部门的投资则增加3.6倍。对农业的投资增加50”可以看出,苏联正在力图调整农、轻、重比例失衡的国民经济结构。故答案为B项。材料表明只是有所调整,并非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排除A项;斯大林模式忽视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答案】B3【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所述,苏联20世纪30年代初实行义务交售(主要为谷物、畜产品、土豆等)之后,义务交售价格除了在1935年提高了18,以后十六七年也没有变动,这主要是为了建设工业化,对农产品定低于其价值的价格,然后粮食出口为苏联换取购买机器的资金,C项正确;材料中的政策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A;材料主要体现苏联发展工业化,无法实现经济的高度稳定,排除B;材料是运用国家行政命令来发展经济,未承认市场的作用,D项错误。故选C。【答案】C4【解析】从材料中的“列宁提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中间环节”来看,表明列宁设想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故答案为B项。“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与战时共产主义无关,与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无关,排除A、D项;新经济政策是从1921年开始实施,排除C项。【答案】B5【解析】消费品的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都是非常高的,这个信息足以证明苏联在二五计划期间是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农业和轻工业也是正增长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反映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但并未达到协调均衡发展的程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是一五计划期间,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答案】C6【解析】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进入三年的国内战争时期,为了满足前线工人生活和军需需要,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于一切企业实行国有化措施,材料中现象正是这一措施的体现,故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工业化措施并不是符合苏俄国情的工业化模式,故B项错误;材料措施是满足前线国内战争工业品的需要,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故D项错误。【答案】A7【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28年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落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这反映出苏联加快重工业建设的迫切要求,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状况,故AB项排除;D项是1929-1933年,排除。【答案】C8【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是1918192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从“30年代初同新经济政策时期相比”,可知材料强调的是30年代的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材料肯定了斯大林模式的成就,没有否定列宁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了斯大林模式发展重工业和科学,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进程,为二战胜利和战后在宇宙和原子技术等方面成就奠定基础,故D项正确。【答案】D9【解析】新经济政策时期,国家计划委员会的设立,体现了计划性的一面,但新经济政策却主张用市场货币手段发展经济,这体现出行政体制与经济政策存在矛盾,故C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中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出国际形势的情况,故B项错误;经济发展的计划性,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的一种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10【解析】材料“1928年至1952年间增加了3.5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反映的是斯大林体制使苏联经济特别是工业迅速发展,这是由于斯大林体制能够集中财力、物力、人力优先发展工业而导致的,故B项正确;1928年至1952年不再是新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集体农庄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不合史实,排除;赫鲁晓夫改革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故D项排除。【答案】B11【解析】从材料中的“1920年12月”“不使小农经济在实际上得到大量的改善,我们就没有出路”等信息,说明列宁注意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当时新经济政策尚未推行,但从材料可以看出,列宁认为应当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B项;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答案】C12【解析】材料中反映1975年苏联的电力、原油、钢等材料均大幅度超过美国,并且国民生产总值大规模上升,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勃列日涅夫于1964-1982年在位,其在位期间苏联改革的重点在于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因此当时苏联的工业取得了很大发展,C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陷于“滞胀”危机,这也是使得苏联经济发展的一个原因,但是这是外部因素,不是苏联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没有革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才在美国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答案】C13【解析】“看电影成为市民的重要娱乐活动”并不能说明计划经济的形成,而且19211923年新经济政策没有被取消,故A错误;当时由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行,苏联经济恢复发展,社会生活水平提高,重新焕发了活力,故B正确;斯大林时期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而不是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故C错误;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是在斯大林之后,故D错误。故选B。【答案】B14【解析】材料只体现苏联进口外国机器,不能表明苏联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错误;1925年以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故B错误;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遭到西方国家的敌视,故C错误;1931年和1932年是苏联实施一五计划发展工业化时期,从外国大量进口机器设备表明苏联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对外开放,故D正确。【答案】D15【解析】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苏联工业投资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最大,说明了苏联把工业作为建设的重点,故B项正确;苏联在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时实现工业化,故A项排除;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农业规模的变化,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众生活的状况,故D项排除。【答案】B16【解析】新经济政策从本质上说是利用资本主义的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最后过渡到社会主义,故B项正确;A和C项属于新经济政策农业方面措施;D属于工业方面国家资本主义政策,都属于B项特点。【答案】B17【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可知苏联“二五”尝试调整轻重工业的发展情况,但结果是“轻工业年增长率为14.8%,重工业则高达19%”,说明调整结果不理想,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苏联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没有体现实现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信息,而是强调苏联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信息,而是强调苏联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C项错误。【答案】D18【解析】苏联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材料中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等字眼意在强调苏联的改革已经出现了过激的倾向,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经济学家只是理论者,并非改革的主导力量,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物价问题也并非苏联改革的重中之重,新经济政策也并未重新成为苏联改革路径,选项B、D均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答案】C19【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联大力引进西方生产技术,推动了苏联工业化发展,D项正确。西方经济危机发生于1929年10月24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苏联工业化建设,而是强调苏联大力引进西方生产技术,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苏联工业化建设具有稳步均衡发展的渐进性,而是强调苏联大力引进西方生产技术,排除C。【答案】D20【解析】从材料“1928年初”“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个体小农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苏联的工业化已经开展起来,但斯大林认为“个体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的需要,不能为工业化提供更多更大的工业产品消费市场,也不能为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所以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农业开始改造,消灭个体劳动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发展集体农庄,这属于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调整,故B项正确;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应该是当时苏联面临的严峻国际局势,即被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以及本国工业和经济水平的落后,故A项排除;材料是要说明发展工业和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的,在实践中的体现是采取措施解决这一矛盾,排除CD。【答案】B第II卷21(15分)【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苏联和美国经济发展各有特点,面对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借鉴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采取了干预经济的措施,苏联利用危机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引进大量的机器、技术和人才发展本国经济,而中国也被迫对危机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些国家间相互借鉴和影响,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世界经济联系加强,并且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来讲既是挑战,又是一种发展机遇。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论点,然后依据表格信息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具体论述作答。【答案】示例一:各国经济体制相互影响或借鉴。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苏联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取得了巨大成就。各国纷纷借鉴苏联成功的经验。美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摆脱经济危机。中国出现了苏联热,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示例二:世界经济联系加强。发生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冲击并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为摆脱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苏联抓住机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人才、资金,促进了工业化建设。南京国民政府为防止白银外流,实行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行经济统制政策。示例三: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给世界带来了灾难,同时也给各国提供了发展机遇。美国实施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苏联借机引进人才、先进技术,推动了工业化建设。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经济发展。22(25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苏联、美国、日本经济发展的状况。从斯大林体制的特点、罗斯福新政、日本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1)从材料“一系列由国家制定的五年计划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优先地位”“政府在冶金、矿业、电力等部门修建大型企业”“苏联仍然关注重工业的发展”“使用正式的、集中的资源分配来安置设备和物质”中可以概括出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从材料“每个工厂的配额都由莫斯科决定”“提高生产效率的努力遇到了瓶颈,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中可以概括出苏联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2)从材料“胡佛政府出动正规军骑兵,用军刀和催泪瓦斯血腥镇压了手无寸铁的退伍军人和妇孺家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使社会趋于稳定。(3)从材料“提出了以加强产业基础和发展重、化学工业的重要政策”“日本政府投资数额占政府支出的比率,1960年为35%,1965年为47%,1970年,又上升为52%”“日本的法人税率,从1952年的42%降为1955年的40%,1958年又降为38%”中可以概括出答案。(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政策创新;发挥政府的作用;寻找适合本国经济特点的发展道路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答案】(1)特点: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否定商品和市场;强调独立自主;优先发展重工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问题:高度集中管理使经济缺乏活力;生产效率不高,资源浪费。(2)经济危机打击下,胡佛政府政治上实行高压政策,违背了美国的民主政治。经济上放任自流,无力渡过危机。通过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使社会趋于稳定。(3)措施: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计划和指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扩大政府的直接投资;减轻税收。(4)启示:敢于大胆尝试和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寻找适合本国经济特点的发展道路。(言之有理亦可酌情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