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练习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17512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课时作业单独成册方便使用一、选择题1(2018河北三市联考)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为全部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B杂草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无需除杂草C一般农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低D除去农田中的害虫,有利于实现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解析: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为农田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包括农作物、杂草等)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杂草的存在能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使营养结构更复杂,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为了使生态系统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仍需要除杂草,B错误;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而自我调节能力较低,C正确;除去农田中的害虫,有利于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和人类,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可循环的,D错误。答案:C2(2018贵州贵阳监测)若要表示一个生态系统营养物质的流动情况,往往得到的是网状的复杂结构,这是由于()A生产者的数量最多B能量在各营养级间逐级递减C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失D消费者不只以一种生物为食解析: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流动的渠道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形成是因为消费者往往不只以一种生物为食,D正确。答案:D3下列关于捕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食物网中,如果某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则该食物网中至少有2条食物链B食物链中相邻两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是不同步的,且前一营养级的密度更大C食物网越简单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D处于捕食食物链顶端的一定是消费者,而处于捕食食物链起点的不一定是生产者解析:若某食物网中只有1条食物链,则两种生物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无竞争关系;食物网中,上一个营养级所含的能量一定大于下一个营养级,但上一个营养级的种群密度与下一个营养级的种群密度之间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一般而言,食物网越简单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弱,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强;处于捕食食物链顶端的一定是消费者,而处于捕食食物链起点的一定是生产者。答案:A4(2018宁夏平罗月考)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此食物链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化学能光能热能B兔子产生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属于草的同化量C当狐狸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D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狼个体体内的能量少于狐狸个体体内的能量解析:此食物链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A错误;兔子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即草的同化量,B正确;兔子和狐狸分别处于第二、第三营养级,C错误;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所有狼个体体内的能量之和少于所有狐狸个体体内的能量之和,D错误。答案:B5(2018江西南昌调研)一个池塘中含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依次是e、f、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B能量大小关系为abcC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D流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abcd解析: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100%,A项错误。由于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中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了,故abcd,B项正确。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的能量,C项错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a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项错误。答案:B6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B实现废物资源化,能量循环利用C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D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解析: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可以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可以减轻污染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还可以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故A、C、D正确;巧设、增设食物链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因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B错误。答案:B7用经过处理后的鸡粪沼液来培养小球藻(一种真核藻类植物),以降低沼液中的氨、氮、磷等无机物的含量,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鸡粪便中的有机物所含有的能量属于鸡的同化量B此生态系统中,小球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用鸡粪沼液培养小球藻符合生态学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小球藻制造有机物时所需要能量来自鸡粪沼液中的能量解析:鸡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鸡摄入的能量,但是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A错误;小球藻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但是不属于分解者,B错误;用鸡粪沼液培养小球藻符合生态学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正确;小球藻制造有机物时所需能量来自光能,D错误。答案:C8选择合适的鱼在稻田中放养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下表为养鱼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处理水稻产量(kg/hm2)土壤有机质(%)稻田养鱼4 0232.72对照3 4742.56A.被引入稻田的鱼可以保持指数增长B鱼捕食浮游植物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C鱼排出的粪便可提高稻田土壤有机质的含量D养鱼有利于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解析:被引入稻田的鱼因为食物和生存空间等因素呈“S型”增长,A错误;鱼捕食浮游植物减弱了与水稻的竞争,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B正确;鱼的粪便作为肥料可提高稻田土壤有机质的含量,C正确;养鱼有利于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D正确。答案:A9下图为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第一个营养级与第二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B第二个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中的部分能量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图中d表示第二个营养级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解析:第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即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第二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为c,所以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c/a100%,A正确。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同化量(a)中的部分能量,B错误;流经该人工鱼塘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放有机饲料中的能量,C正确。答案:B10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E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分别表示流入牲畜、昆虫、鼠的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存在4条食物链B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1E2E3)/EC人类发展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提高E1/ED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分解者解析:选项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选项B,牲畜、昆虫、鼠属于第二营养级,由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即(E1E2E3)/E;选项C,人类发展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更多地获取第二营养级中牲畜的能量;选项D,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D11水稻农田中的生物有水稻、杂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细菌和真菌。如图是某水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农田中的所有生物构成该农田生态系统B图中的营养级包括三个,食虫鸟所含有的能量最少C细菌和真菌位于该农田能量金字塔中的最底层D储存的能量的去向是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和被分解者利用解析:准确分析图中信息,营养级包括动物和植物,而细菌和真菌不在营养级中。储存的能量在图中就是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若不是最高营养级,则该部分能量的去向有流向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利用。选项A,农田中所有生物构成的是群落。选项B,营养级包括三个,水稻和杂草为第一营养级,食草昆虫为第二营养级、食虫鸟为第三营养级,根据能量流动特点,食虫鸟含有的能量最少。选项C,能量金字塔中无分解者。答案:B12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和,和的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大于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B、中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C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中的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大于消费者的总能量,中的则相反解析:根据题意,生态系统和的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由于中营养级数少于中的营养级数,能量消耗少,故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大于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A正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故和中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小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B、D错误;由题中信息无法比较和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的大小,C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13(2018黑龙江哈尔滨模拟)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为根据甲图绘制的能量金字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有_条食物链。处于乙图中所代表营养级的生物有甲图中的_。该群落中没有标出的生物类群是_。(2)鹰和狐不会获得兔同化的全部能量,从能量传递的角度来看,兔同化的能量较大一部分用于_。鹰增重1 g,最多消耗草_ g。(3)若大量捕猎第三营养级生物,则会导致_,进而使草的种类和数量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_。(4)乙图中、所代表的生物类群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有_。解析:(1)甲图中有5条食物链,乙图中是第三营养级,该营养级生物有鹰、狐、蛇;该食物网中有生产者、消费者,所以还缺少分解者。(2)兔同化的能量有较大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而在呼吸消耗的能量中,有很大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计算最多消耗生产者多少,应按最低的传递效率、最长的食物链分析,即草鼠蛇鹰,故最多消耗草1 g10%10%10%1 000 g。(3)第三营养级生物有鹰、狐、蛇,若大量捕猎第三营养级生物会造成鼠和兔的数量大大增加,鼠和兔会过度取食草,会导致草原退化,抵抗力稳定性降低。(4)乙图中、代表的生物类群属于消费者,通过消费者的摄食、消化、分解等生命活动,可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消费者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答案:(1)5鹰、狐、蛇分解者(2)呼吸作用消耗1 000(3)鼠和兔的数量大大增加减少降低(4)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14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内的食物网构成,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共有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2)图中鹰同时占有第_营养级,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3)若蛇绝种,鹰的数量可能_,原因是_。(4)若在图中的生态系统中投放一只羊,这只羊在一年内吃了100 kg的草,排出20 kg的粪,长了10 kg的肉,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这种计算法对吗?_,为什么?_。解析:(1)由图可知,共有8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有6个营养级,有两条,即植物食植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蛇鹰、植物食植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2)鹰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根据图示分析可知,鹰同时占有第三、四、五、六营养级;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故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3)若蛇绝种,鹰所在的食物链变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故鹰的数量可能增多。(4)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而根据题目条件不能计算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1)8植物食植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蛇鹰、植物食植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2)三、四、五、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3)增多食物链变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4)不对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营养级同化量之比,根据题目条件无法计算15图甲是某生态农业的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_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最大优点是_。(2)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较低,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酸雨危害,首先受到影响的是_,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图甲中的食物链有_条。如果人的食物有1/2来自农作物,1/4来自家禽,1/4来自猪肉,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农作物_千克。(4)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5)若图乙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图乙中B表示_;C表示_;F表示_。图乙中的a_(填能量值的符号)。解析:(1)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即图甲中的农作物;建立农业生态系统的最大优点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2)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所以抵抗力稳定性低;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酸雨危害,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农作物。(3)图甲中有3条食物链:农作物人、农作物家禽人、农作物猪人;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消耗农作物的质量为11/210%11/410%10%11/410%10%55(kg)。(4)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其主要作用是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5)图乙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该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表示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该营养级的摄入量(a)该营养级的同化量(b)粪便量(c);其中bde,egf,所以,acdecdgf。答案:(1)农作物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2)抵抗力农作物(3)355(4)分解者(5)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c或cde或cdg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